《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351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docx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教案

教学背景:

我上的是《论语》《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这三课的对比阅读课。

之所以选这三课来进行综合复习,是因为《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在文中,儒家学派为我们构想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想社会模式。

东晋末年,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具体再现了人们心目中的美好社会形式。

而这种理想社会的实现,则需要我们加强自身修养。

《论语》正好教给了我们如何修身做人、如何正确的学习。

这三课的联系性很强。

这是学习了东卢、洋思、杜郎口等中学的先进教学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后上的一节展示课,这是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的时候,我给学生出示了有关的复习提纲,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初步对这三课的背诵内容、重点字词、语句、思想内容进行了复习。

复习中,我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

复习目标:

1、复习文学常识。

2、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3、对比阅读: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

复习重点:

1、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1)“说、信、知、罔、分、与”等重点字词。

(2)“妻子、绝境、无论、交通”等古今异义词。

(3)重点语句的翻译。

2、对比阅读: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复习难点:

1、对比阅读: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

复习步骤:

一、导入:

我们学过了很多文言文,这些文章大都出自于古代的重要文献和典籍,它们记录下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生活习俗,先哲们博大精深的思想。

因此,学好文言文很重要。

今天,我们要复习《论语》《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三课。

二、复习探讨:

1、提问:

谁知道复习文言文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生答:

我认为应该从文学常识、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语句的翻译这些内容入手。

其他同学补充:

还有重点课文的背诵、重点语段的背诵。

课文思想内容、作者感情的理解。

(师板演)

2、学生分组提问这三篇课文的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3)《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他的作品,大多是写归隐后的生活与情趣。

3、反馈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上黑板板书三篇课文的重点字词,然后轮流提问各组组员的掌握情况。

(1)基础字词:

《论语》说愠信罔殆知见贤思齐恕

《桃花源记》俨然属要扶向志遂寻

《大道之行也》与亲子矜分恶作

(2)古今异义词:

妻子绝境无论交通不足贼

(3)重点语句的翻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句子的翻译,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

有些学生因为不理解,出现了关键词译不好,或直接漏掉关键词,或写错别字的情况。

因此,我让小组成员把上节课做的语句翻译题先交换互相订正,组员代表再集体交流。

4、课文内容问题探究: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我采用了让各小组分工,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合作答题,上游同学指导中下游同学的方法。

一组: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

试解释其含义。

你还能从文中找出哪些今天还用的成语?

生1:

世外桃源:

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生2:

文中的成语还有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二组:

(2)《论语》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语言凝练,试找出今天还用的成语,并选其中的两个解释其含义。

生1:

温故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生2:

还有“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

(1、2这两个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也适应中考题型的要求。

三组:

(3)《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特征的?

(略)

四组、五组:

(4)《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篇课文描述的社会形式有什么相似之处?

你怎样看待这一社会理想的?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发动两个组的同学准备,答题更充分、全面,其他组员也可以谈自己的意见。

生1:

《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相似,都表现了人民因得到社会关爱而生活安宁和乐美满幸福的景象。

生2:

前者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后者的“盗窃乱贼而不作”相似,都写出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生3:

-----

生4:

--------

师评价:

同学们的分析概括能力进步得很快,大家集思广益,回答得很全面。

(5)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可以从《论语》十则中汲取哪些思想来完善自己,以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分子,试结合自身的实际谈一谈。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学以致用的能力,又为备战中考、巩固有关这三课的提示性默写作准备。

生1:

我喜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

它提醒我看到贤能的人要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到品行不好的人,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以便改正。

生2:

我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它启迪我:

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勉强他人。

要善解人意。

如果一意孤行,将会失去很多朋友,成为孤家寡人。

生3:

我喜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为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而与朋友争吵,甚至会大打出手。

既然别人是无心之过,又何必苦苦追究呢?

---------

师评价:

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收获了很多。

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无愧于祖先的教诲,先做人后做事。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学了这三篇课文后,你认为有哪些收获?

请你谈一谈。

1、学生小结:

生1:

我懂得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并为此而努力学习。

生2:

--------

2、师补充:

听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后,老师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昨天,女儿放学后,跟我说了一件事情,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她们班有个同学买了只小鸡,带到了学校里。

结果被一个男同学发现后夺了过去。

这男同学拿着小鸡不停地往天花板上扔,折腾得小鸡吱吱叫,急得小鸡的主人直嚷嚷,而扔小鸡的同学却乐得哈哈笑。

放学后,这同学又往小鸡身上压块砖,一脚踩死,那场面惨不忍睹。

如此残忍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敢说。

难道说,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向熊泼硫酸的事件是偶然的吗?

这值得我们反思。

希望大家学了这三篇课文后,联系自己的实际,从自身做起,为建设咱们的和谐社会尽上自己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