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124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docx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汇编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方程式(计算)(2013/1/11)

姓名.

一)目标:

描述催化剂的概念;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描述质量守恒定律;描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理解:

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

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常见的现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

二)练习:

1、乙醇(化学式C2H5OH)是一种能替代汽油等燃料的清洁能源,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

现有69克乙醇与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

XC2H5OH+8O2=YCO2+ZCO+9H2O

(1)判断悉数x的值是,

(2)计算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2.电石是灰色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

焊接金属(水焊)时使用的乙炔(C2H2)气体,就是由电石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的:

CaC2+2H2O=Ca(OH)2+C2H2↑,通常使用如图甲所示简易装置。

标准状况下乙炔、空气和氧气的密度为:

物质名称

乙炔

空气

氧气

密度(克/升)

1.16

1.29

1.429

 

(1)根据上述内容推断乙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在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可采用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

(3)实验室若制取6.5克的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电石多少克?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

计算所需浓盐酸和水的体积;

步骤2:

根据计算结果,用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和水;

步骤3:

将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反应前

鸡蛋壳的质量

16克

装置和稀盐酸的总质量

220克

反应后

装置及其内容物的总质量

231.6克

(2)测得各自的质量后,将鸡蛋壳置于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装置中的稀盐酸足量,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

锂电池内的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B.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

5.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家庭厨房中两种常见物质。

(1)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和纯碱,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

答:

A.白酒B.盐酸C.纯净水D.酱油

(2)已知:

Na2CO3+H2SO4=Na2SO4+H2O+CO2↑,现有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两种固体混合物53克,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中纯碱(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克?

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在实验室中用MnO2做为KClO3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CuO、Fe2O3等氧化物也能对KClO3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小明想知道它们的催化能力是否相同,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

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催化剂的回收过程中,要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2)本实验中,三种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最弱的是;

(3)利用表中数据,请计算第2组实验中分解的KClO3的质量。

7.据报道:

2009年5月7日下午,我市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

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火灾也不能用水灭火,如(举一例)。

8.为了测定某种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组成,取该黄铜样品碎屑100g,把4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人稀硫酸质(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7.5

67.5

(1)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g,其成分为。

A.铜B.锌C.铜和锌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m铜:

m锌: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9.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取四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4

0.8

1.0

1.0

试计算:

(1)经分析,在第1份样品测得的数据中,(填物质)完全反应了。

(2)列式计算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请在下图中画出在50.0g样品中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10.柑桔是主要的农产品之一,但一些地方由于化肥施用不合理,对柑桔品质、土壤结构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提倡科学施肥,多用农家肥料,如草木灰(其有效成分是K2CO3)等。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利用K2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进行实验,反应式为:

K2CO3+2HCl===2KCl+H2O+CO2↑有关数据如下表:

称取草木灰样品的质量(克)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收集的CO2质量(克)

50

10%

2

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含K元素,也不与稀盐酸反应;CO2的损失不计。

试计算:

(1)反应时实际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克?

(2)该草木灰中含K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施用草木灰.主要是使土壤中增加钾元素。

若向某果园施用上述草木灰50千克,则相当于向其中增加多少千克的钾元素?

11.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取20g此样品,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所得数据见下表: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0

16

第2次

20

12

第3次

20

8.5

第4次

20

n

(1)上表中n的数值为。

(2)求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横亘在我省衢江、开化、常山的千里岗山脉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石灰石储量达50亿吨,是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来源。

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把一块从千里岗山上捡来的石灰石做纯度分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准确称取20克石灰石放入甲图A装置中,同时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C装置中吸收到的由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据此绘成乙图中的曲线;

③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该石灰石的纯度。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B的作用是。

⑵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略空气中二氧化碳及盐酸挥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你认为由C装置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吗?

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⑴3⑵28g2.⑴可燃性⑵B⑶16g3.⑴量筒⑵62.5%4.C5.⑴B⑵10.6g80%6.⑴漏斗⑵CuO⑶0.245g

7.

(1)2H2+O2=点燃=2H2O⑵油起火或电起火8.⑴C⑵27:

13⑶19.6%9.⑴硫酸⑵锌65%硫酸49%10.⑴33.2g⑵12.6%⑶3.56Kg11.⑴8.5⑵57.5%⑶8.25%12.⑴吸水⑵75%⑶不相等,不能保证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常见的酸、碱、盐等(2013/1/11)

姓名,

一)目标:

列举常见的酸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常见的酸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描述强酸的使用注意事项。

理解概述酸的共性,并说明原因;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二)练习:

1.科学实验室的铅蓄电池中装有硫酸。

如果不慎将硫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

A.C02B.N2C.H2D.02

2.为了鉴定实验室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试剂,某同学开展如下实验:

步骤1:

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得溶液的pH为2;步骤2: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步骤3:

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步骤1中错误的操作是;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该试剂为溶液。

3.在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由此可知,鸡蛋清的pH值在pH标准比色卡的区域可能是【】

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分别喷洒下列液体,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盐酸C.蒸馏水D.食盐水

5.在制取氢气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老师在准备用于反应的锌粒中滴入了少量的硫酸铜溶液。

他们想:

锌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难道铜会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吗?

他们决定对此开展有关实验:

(1)在设置对照组的时候,除了要控制好锌粒和稀硫酸的量之外,其中一组中要添加;

(2)实验中要比较锌和稀硫酸反应快慢,可以观察记录。

6.某同学发现金属眼镜架表面经常会有绿色物质产生,这是什么物质呢?

他和同学们收集积累了一定量的这种绿色物质,放在试管里隔绝空气加热。

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珠,绿色物质变成黑色粉末,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表明:

镜架上的绿色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

镜架上会产生绿色的锈,这绿色物质中是否含有铜呢?

同学们用上述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分两组分别进行了实验:

(2)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一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试简要说明理由。

常见的碱

了解:

列举常见的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常见的碱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描述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说出中和反应的特点。

理解:

概述碱的共性,并说明原因。

二)练习:

1.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克

(2)据图分析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

则当观察到得实验现象为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右图是某同学测量几种食品的pH后绘制的图象,其中偏碱性的是

A.腌萝卜B.南瓜C.莴苣D.甜玉米

3.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

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

将液体A滴人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

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

A.A为氯化钙溶液,B为二氧化硪气体B.A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C.A为氢氧化钙溶液.B为一氧化碳气体D.A为稀硫酸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物质的密度

一)目标:

了解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理解:

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应用:

应用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练习: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左侧零位。

这是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偏向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侧调节。

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逐渐添加砝码,但他最后觉得需要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这是移动游码的作用其实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想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2.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A.质量相等B.密度相等C.重力相等D.体积相等

3.你在使用钢笔答题时,笔中墨水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A.密度B.质量C.重力D.体积

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目标:

了解识别熔化和凝固;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知道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知道沸腾的概念;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知道沸点的含义。

理解: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二)练习:

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此物质的凝固点是ºC,其凝固过程共经历了分钟。

 

2.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

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

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

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3.8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A2.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HCl3.D

4.B5.⑴Cu⑵气泡的生成速度6.⑴C、H、O⑵第一组,简单易行,节能环保安全

参考答案:

1.⑴2⑵NaOH⑶红色刚好褪去2.D3.B

右,C

2.B

3.A

 

参考答案:

1、80,5

2、B

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