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1094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行管学专业《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doc

《政府公共关系》教学大纲及

思考题答题要点

二○一○年六月

第一讲、政府公共关系概论………………………………

(2)

1、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2、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如何?

3、如何改进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

第二讲、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5)

1、试析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的背景。

2、试评价爱德华.伯尼斯在公共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讲、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程序………………………(6)

1、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3、如何选择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内容?

第四讲、政府公关与形象塑造……………………………(8)

1、影响政府形象塑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塑造政府形象的前提、目标和途径是什么?

第五讲、政府公关中的公众………………………………(10)

1、如何在政府公关实践中把握与公众心理沟通的原则?

2、社会公众公关的策略有哪些?

3、如何加强海外公众公关?

第六讲、政府公关中的媒体………………………………(11)

1、怎样理解各种媒体形式在政府公关中的优缺点?

2、如何理解媒体在政府形象塑造中的两面性?

3、要开好新闻发布会,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第七讲、政府的危机公关……………………………………(13)

1、危机公关的十大原则是什么?

2、危机公关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3、危机公关的误区是什么?

第八讲、政府公关实务

(一):

发布和展示型专题活动……(16)

1、新闻发布会的特征是什么?

2、做好新闻发布会的技巧有哪些?

3、做好公益广告的技巧有哪些?

第九讲、政府公关实务

(二):

参与和体验型专题活动……(18)

1、举办听证会的原则是什么?

2、组织参观活动的技巧有哪些?

3、举办节事活动的技巧有哪些?

第十讲、案例分析:

立体化转播致力塑造河南新形象……(20)

1、你如何评价河南省在改善河南形象中的各种公关活动?

2、如果你是公关的策划者,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设想?

第一讲、政府公共关系概论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何谓政府公共关系(重点掌握)

(二)政府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广告、营销等的区别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三个要素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重点掌握)

(一)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特征

(二)政府公共关系客体的特征

(三)政府公共关系目标取向的特征

(四)政府公共关系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关系特征

四、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重点掌握)

(一)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

(二)改进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思考

五、良好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

思考题:

1、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答: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是从社会中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

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权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

同时,政府还具有唯一性。

(二)客体的复杂性。

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构。

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公众,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三)目标的独特性。

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关的首要目标;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四)传播的优越性。

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五)性质上的民主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民主政府,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为根本依据的。

2、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如何?

答: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现状:

(1)政府公共关系有优良的自身传统,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及实践都亟待科学化、规范化。

中国的统治思想,自古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分。

“王道”则是对内施仁政,让民众安居乐业;对外以“仁义布于天下”,招至八方归顺。

“霸道”则是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两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对民众的态度与公众的关系不同,且后者总为圣人所不齿。

王道的基本思想即“民本”思想,国以民为本,民以信为本。

孔子提出“忠恕之道”,即对上要忠,对下要恕。

孟子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唐太宗亦懂得政权是舟,民众是水,“水能载舟,水能覆舟”。

纵观历史,许多成功的统治者都深知将政权建立在取信于民,争取民众支持的基础上才是稳固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曾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与现代公共关系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

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成功的准公共关系活动,如“纳言”—上古时代的信息收集与发布官;王官采诗—周王派官员深入民间采集民谣;不毁乡校—让公众有合法场所发表意见,议论国政;狡兔三窟—收买民心,制造新闻,改善关系;《汤誓》与《盘庚》—宣布重大行动,争取公众支持的公共关系文书。

上述准公共关系思想与活动,虽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公共关系有本质的区别,但其中之精华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党和政府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有着重视公共关系,宣传公共关系的历史传统,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总裁就曾赞扬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们确实是精明的公共关系实践家。

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公共关系有优良的自身传统,但是,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还远不够,既没有立足国情认真总结传统的“公共关系经验”,又缺乏将现代“公共关系精神”进行真正中国化的探索,所以在实践中的盲目性、零散性、非科学性等问题极为明显。

(2)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发展迅速,但极不平衡。

普遍来说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观念较为淡薄。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公共关系发展较为迅速,天津市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最为典型,沈阳市政府1988年4月也专门成立了接待办公室公共关系处。

此外,一些省、部级官员还著书立说,论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原则、活动特点等。

政协主席李瑞环早在1988年就强调指出: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学问。

但是,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特别是政府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传统的中国文化心态既为发展公共关系事业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和适合的“气候”,又有许多不利因素阻碍其发展,特别是经济方式,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公共关系发展左右掣肘、四方受制的尴尬局面,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也处于深浅快慢不一的境地。

普遍来讲,许多官员的政府公共关系观念还极为淡薄,既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更谈不到将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

首先表现在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形象观念。

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民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民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

固然,政府工作具有权威性与政策性,但无论是从民主政治的大气候还是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公共关系的“小环境”来看,所谓的权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须建立在民众信赖政府的基础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工作的成败。

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心目中没有形象意识,对现代传媒的重大作用了解不够,又十分缺乏应有的传播技巧,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则是对自觉进行形象投资和形象塑造重视不够。

其次,公共关系观念的淡薄还表现在缺乏为公众服务的观念,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领导干部更多考虑其权威性和政策性,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不愿踏踏实实为群众为社会奉献,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群众带来满意和方便,用热诚的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赖。

更有甚者,将手中的权力作为群众办事的路障进行“关、卡、压”,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形象。

第三,缺乏协调观念,表现为不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不懂得“兼顾”、“统筹”、“缓冲”和必要的“调和”、“折衷”的意义和价值。

目光短浅,思路狭隘,经常陷入难以协调的矛盾中。

(3)公共关系手段简单、生硬,缺乏公共关系技巧和专业化、规范性的公共关系业务能力。

公共关系最基本的技巧是交流沟通能力,其中首要的是口头与文字沟通能力,其次是人际交往术。

政府良好传媒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政府工作人员纯熟的交流沟通技巧,但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普遍看重一个人怎样做,而不是一个人怎样说,尤其是不重视“推销式”的演讲,羞于表现自我,宣传自我,致使许多政府官员在面对公众演说时常感拘谨,接受媒体采访时紧张、呆板,不能应付自如。

在人际交往方面,中国人的基本文化心态是重情轻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也注重人缘、血缘、地缘、业缘、道缘的人情伦理关系的影响,重情、重礼,遵循情感逻辑办事而非依理性逻辑办事,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时人情化、情绪化倾向较明显,易使政府公共关系带上极强的“私关”色彩。

现代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已发展成为一系列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传播沟通业务,包括调查研究咨询、设计制作策划、交际事务等。

既需要动用一定的资源,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又需要高素质的政府公共关系人员运用专门的媒介和技术,制定专门的目标和计划来实施。

3、如何改进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

答:

(1)政务活动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与支持。

首先,办事要公开,即公开政府的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人员等,减少群众因办事程序不明而导致的“踢皮球”、“公文旅行”等低效率和扯皮现象,减少群众对政府的神秘感和不满意情绪,缩短二者的距离,增进了解。

办事公开,使政府工作部门处于公众监督之下,能减少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现象。

其次,要注意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

新闻媒介系统是社会生活中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

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计划方案要借助新闻媒介这个渠道向民众宣传解释,并及时回收反馈意见。

同时,新闻媒介更重要的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已引起了新闻界和政府的广泛重视,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将其常规化、制度化。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可以保证政府消息来源的畅通,减少、杜绝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

具体来说,

(1)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特别是主管业务与社会公众有密切联系的部门都要指定正式的发言人。

此制度不仅可以避免信息传播失控,还能使行政首长面对复杂问题,冷静地研究问题,不必事事抛头露面,处于公众注目的焦点。

当然,需要时,政府行政首长直接面对公众舆论,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2)政府一级的公共关系工作应该建立例行的新闻发布制度,定期由指定官员进行口头或书面发布。

(3)遇有重大议题,要举行专门的记者招待会或安排权威媒体作深度专访。

(2)了解社情民意,重视公众舆论,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渠道。

首先是信访渠道。

要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的窗口和桥梁作用。

不能认为这是群众在给政府找麻烦,应把它看作是公众直接与有关部门和领导的主动沟通,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政府了解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发挥政府公共关系职能作用的好形式。

信访工作的程序应更规范化、制度化,并成为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

信访工作还应配备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及公共关系业务能力的人员专职负责,除办理群众来信及接待来访之外,形式应向多样化发展,可采用市长电话、专项热线、市长专邮等方式,或建立行政首长接待日等专访接待制度,使老百姓能与政府官员直接沟通。

其次是基层访问,实地考察。

要继续发扬我党了解民意的这一好传统,并将其制度化,使政府的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信息,倾听民意,迅速解决问题,树立政府开放高效的形象。

第三、民意测验。

这是将民意的了解和分析建立在更为科学基础之上的方法。

美国已有不少专业性的民意测验机构,为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提供服务。

实践证明,民意测验对掌握公众舆论倾向,了解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状况,预测组织发展趋势大有益处,所以政府的每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或措施在出台之前,应通过民意测验了解公众的基本意见和态度,使决策依据更可靠。

为了使民意测验的结果更客观公正,这项工作应由中立的专业调查研究机构来进行。

但目前我国这类机构较少,仅有的一些,也常因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调研技术或实践经验,要么不会或不善于运用科学的、规范的抽样调查手段,要么套用国外现成的图表、数据,使民意测验的客观公正性减弱。

(3)建立和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吸引更多公众参政议政。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在民主开放的社会中,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较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也越加重要。

社会协商对话便是政府与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直接、公开的对话,听取公众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这对提高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

社会协商对话,除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等已有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外,为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利益阶层的需要,应进一步开拓其他社会沟通渠道。

对话形式除特邀的会议外,还可采用更为自由的公众咨询对话式,以吸引更多公众参政议政。

此外,社会协商对话应加强其制度化,形成公开稳定的社会沟通渠道,定期向公众开放,使各种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除了对话渠道外,还应重视公众议政活动的开展,主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公众献计献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公众参政议政的政府公共关系形式。

天津市政府经常利用新闻媒介对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广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的征文活动(市长参谋活动)等,都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居民各抒己见,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4)为政清廉,勤政为民。

廉洁,是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沟通政民关系的基本条件。

政府的工作人员,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其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除了对政府工作人员常抓不懈的思想教育外,具体的廉政措施还应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在保持政府公共关系队伍廉洁的前提下,政府应勤政为民,多办实事,以此取信于民,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在政府公共关系中,信息沟通固然重要,但若不能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府公共关系必然是浮在表面,喧闹一时,会很快被公众遗忘甚至遭到唾弃。

所以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不仅要重视信息沟通,更重要的是组织指挥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这样,政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拥护,树立和保持良好的政府形象。

第二讲、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背景

(二)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类公关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

思考题:

1、试析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的背景。

答:

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与技术等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

其一,就文化条件而言,经历了由“理性”向“人性”的转变。

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

其二,就政治条件而言,民主政治取代了专制政治。

虽然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促使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为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又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

其三,就经济条件而言,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公共关系观念和实务的发展。

这是公共关系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最后,就技术条件而言,大众传播超越了个体传播。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为人们进行大规模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与方法。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初人性文化的勃兴,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使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科学脱颖而出。

2、试评价爱德华.伯尼斯在公共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

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酝酿、诞生、科学化与鼎盛四个时期,其中,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是公共关系学科化时期的重要代表。

1923年,爱德华•伯尼斯最早以教授的身份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课程,同年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

在书中,伯尼斯首先详尽阐述了“公共关系咨询”这一概念,而且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原则、实务方法和职业道德守则等。

1928年,他写出《舆论》一书;1952年,他又写出了《公共关系学》教科书。

爱德华·伯内斯在其将近80年的公关生涯中撰写的公共关系书籍达16部之多。

他对公共关系学发展的主要贡献就在于:

(1)他是使公共关系系统化、科学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的创始人,他在理论上的贡献对公共关系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2)他所著的《舆论》一书,是现代第一本公共关系学著作,也是公共关系学经典著作之一。

(3)他率先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公共关系学引入大学教育的公共关系专家。

(4)他的公共关系信条是:

"投公众所好"。

他主张,组织在决策之前,应首先了解公众爱好什么、喜欢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组织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再进行有组织的宣传以迎合公众的需要。

他认为,企业只有获得公众的谅解与合作,才能得到稳定而持续的发展,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爱德华.伯纳斯不仅是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也是一位公共关系实践家,接受过多位美国总统和实业界巨头的委托,成功地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讲、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程序

一、政府公共关系调查

(一)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

(二)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

二、政府公共关系策划

(一)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意义和原则

(二)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和程序(重点掌握)

三、政府公共关系实施

(一)选择传播渠道

(二)选择传播内容(重点掌握)

四、政府公共关系评估

(一)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含义

(二)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程序

(三)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

思考题:

1、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含义: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它是指社会组织根据某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准确地收集有关信息而进行的专项活动,这种调查活动的目的是自己、了解公众意愿,把握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势,为组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获得提供条件和基础,为组织制定政府公共关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它是整个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之“轴心”。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一)政府机构内部情况调查:

1.政府机构管理的基本情况:

(1)思想和目标:

①政府管理的方向性。

②政府管理的群众性。

③政府管理的先进性。

(2)管理体制:

①政府机构设置状况。

②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导班子的分工状况。

③政府的各项管理制度设置状况。

(3)管理手段:

①运用行政手段的状况。

②运用经济手段的状况。

③运用激励手段的状况。

(4)管理方法:

①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②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2.政府的工作人员状况:

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结构包括:

(1)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风貌。

(2)文化程度和专业特长。

(3)业务工作能力。

(4)其他状况。

政府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职工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3.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条件的调查:

(1)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人力、财力状况调查。

(2)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客观环境调查。

分为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两部分。

宏观调查是对社会大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社会舆论和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的分析研究,要求政府拥有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微观调查对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查,包括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场地调查、设备调查、以及各类规章和规定的调查。

4.政府的宣传和广告。

(二)政府外部公众调查:

1.政府形象调查。

包括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基本指标。

2.政府公众动机调查:

(1)公众动机指标体系。

(2)公众动机测量模型图。

3.社会环境调查:

(1)痛苦指数体系。

它是评价政府领导人实绩的重要指数,包括通货膨胀率、收入增长率和失业率三个主要指数。

(2)不安指数体系。

包括政策变动、激进言论、牢骚、谣传、怠工等六个指数。

(3)贫富指数体系。

包括绝对收入差距、相对收入比例、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比重、富裕者支付方式与消费方式等五个指数。

(4)腐败指数体系。

包括受惩干部人数、职位、渎职方式等三个指数。

2、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答: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策划,就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公共关系人为了实现塑造政府形象这一基本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需要解决的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和宏微观的条件,谋划设计出相应的政府公共关系战略,并制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

政府公共关系策划从目标确立到策划方案的拟定、实施和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程序就是这个过程的规律性的表现。

按照英国著名政府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金斯提出的策划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方案的6种模式(评价现状、确立目标、确定公众、选择传播媒介和方法、预算、估价结果),结合卡特利普和森特的“四步工作法”,我们认为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程序应包括:

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②确定公众;③选择传播媒介;④确定活动模式;⑤编制预算;⑥编制、优化和审定方案。

(1)发现问题,确定方案:

发现问题是决定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目标的前提。

所谓问题,就是一个政府所期望的政府公共关系现状同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的差距。

发现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被动地发现问题,即当问题已充分暴露,甚至已造成损失,才被发现;二是主动发现问题,即在问题尚未暴露、处于潜在的危机状态,就被及时发现。

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重心应是主动地发现问题。

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目标,就是政府通过政府公共关系策划和实施所希望达到的形象状态和标准。

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目标是进行整个政府公共关系策划最根本的依据,是评价策划方案实施效果的基本标准。

因此,确立正确的目标是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最关键性的环节。

一般来说,确认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成为了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目标。

(2)确定公众:

确定公众是制定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要在公众中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确定公众的基本任务就是在公众分类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各类公众的需求,了解各类公众对政府组织的态度。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必须了解公众对组织的权利要求,分析各类公众对象的权利要求结构。

特别是既要注意分析各类公众对象的意图、观念、行动的同一性,概括出各种权利要求的相对共同点,作为制定政府公共关系一般目标和计划的基本内容,又要评价公众对象的特殊权利要求。

选定那些与组织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的权利要求,作为制定政府公共关系特殊目标的基本内容。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做公众态度的转变工作。

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变化,可以分为两类,即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

消极态度包括:

敌意、偏见、冷淡、无知。

积极态度包括:

同情、接受、兴趣、了解。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任务就是通过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把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态度。

在编制计划阶段,一定要了解影响公众态度转化的因素,确定工作对象,制定相应的政府公共关系策略。

(3)选择传播媒介:

政府公共关系部门和人员,在运用传播媒介时,应首先把握住各种媒介的特点,做到正确地选择使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合理地选择政府公共关系媒介,一般应考虑传播对象的特点、传播信息的内容和传播经费三个因素。

(4)确定活动模式:

在制定政府公共关系策划方案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考虑选用哪一种政府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