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613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1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一册 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 合集含答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一册单元周周练同步练习合集含答案

周周练(第八单元)

一、我会选(每题5分,共50分)

1.(苏州中考)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B.铝

C.钢D.生铁

2.(南京中考)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金B.银

C.铜D.铁

3.(青岛中考)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4.(苏州中考)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CO+O2

2CO2

B.H2CO3

H2O+CO2↑

C.NaOH+HCl===NaCl+H2O

D.2Al+6HCl===2AlCl3+3H2↑

5.(

鄂州中考)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6.(临沂中考)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

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X

>Y>ZB.X>Z>Y

C.Y>Z>XD.Z>Y>X

7.下列事实不能证明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的是()

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存在单质形式

B.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而乙不能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8.(重庆中考A卷)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9.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

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已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B.可能

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C.一定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D.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10.(菏泽中考)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A.Zn(NO3)2、AgNO3

B.Zn(NO3)2、Cu(NO3)2、AgNO3

C.Zn(NO3)2、Cu(NO3)2

D.Zn(NO3)2

二、我会填(共26分)

1

1.(6分)(德州中考)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请依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

A.铁锅  B.铜导线  C.钢丝绳 D.黄金饰品

(2)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

有经验的农民都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8分)(达州中考)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密切。

(1)钢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容易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而生锈,给人们造成巨

大的经济损失。

(2)黄金能压制成金箔,主要是利用了黄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3)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

取一定量的废液,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

②硝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天津中考)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主要利用铁的________性。

(2)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铝丝、铜丝、

氯化镁溶液

B.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

(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探究(12分)

14.某兴趣小组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四根金属丝依次替换为R、Ag、R、Cu,如图B所示。

①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烧杯乙

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可得出Zn、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R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________。

a.R>Agb.R>Cu

c.R>Znd.R

四、我会计算(12分)

15.(天津中考)用16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

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结果保留至0.1t)

参考答案

1.B 2.

A 3.B 4.D 5.C 6.B 7.D 8.D 9

.D 10.A 11.

(1)A 

(2)金属活动性强弱(或金属失电子能力) (3)Fe+CuSO4===FeSO4+Cu 12.

(1)氧气、水 

(2)延展 (3)①铁、铜、银 ②Fe+Cu(NO3)2===Cu+Fe(NO3)2 13.

(1)导热 

(2)B (3)①C Fe2O3 ②CO2+C

2CO ③Fe+CuSO4===FeSO4+Cu 14.

(1)Zn+H2SO4===ZnSO4+H2↑ 锌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2)①ZnSO4溶液 Zn>R>Cu>Ag ②c、d

15.16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0t×80%=1280t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x。

3CO+Fe2O3

2Fe+3C

O2

160112

1280tx×96%

 x=933.3t

答:

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933.3t。

周周练(第九单元)

一、我会选(每题5分,共50分)

1.(淮安中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牙膏B.蔗糖

C.面粉D.豆油

2.(宿迁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3.(青岛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

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4.(江西中考)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5.(滨州中考)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

物质是()

A.氢

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6.现将4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B.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40℃时的小

C.2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7.向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12.5%B.20%

C.22.5%D.25%

8.(雅安中考)高氯酸钾(K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

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肯定有晶体析出

9.(资阳中考)t℃时,向一支盛有0.1

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10.(重庆中考A卷)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二、我会填(共38分)

11.(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适量调味品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2)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除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而油碗上的油能被洗洁精洗去是________现象。

(3)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12.(6分)(宁波中考)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________。

(3)要使2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13.(12分)(本溪中考)回答下列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图A中试管夹的作用是________。

(2)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图C、D是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在称量和量取两个操作步骤中出现的情况。

①如图C所示:

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至天平平衡。

②如图D所示: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12分)(淮安中考)根据如图中A、B、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t2℃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3)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

A>B

②溶剂质量:

A<B

③溶质质量分数:

A=B

三、我会计算(12分)

15.(黄石中考)

向133.4克稀盐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

(1)此过程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D 6.A 7.B 8.D 9.C 10.D 11.

(1)C 

(2)油污能溶于汽油 乳化 (3)碘 酒精 12.

(1)继续加KNO3固体 

(2)不饱和 (3)加入硝酸钾(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13.

(1)夹持试管 

(2)瓶塞正放(或瓶塞没有倒放) (3)①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②偏小 14.

(1)B>C>A 

(2)不饱和 (3)②③ 15.

(1)0.4g

(2)设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Zn+2HCl===ZnCl2+H2↑

732

133.4g×x0.4g

 x=10.9%

答:

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

周周练(第十单元)

一、我会选(每题5分,共50分)

1.(郴州中考)一些食物的pH近似值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

.9~3.3

6.3~6.6

7.6~8.0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葡萄汁B.苹果汁

C.牛奶D.鸡蛋清

2.(广东中考)下列试剂瓶应有

标志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

C.浓硫酸D.葡萄糖

3.(广州中考)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可能是()

A.5B.9C.12D.13

4.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

结论正确的是()

A.先用pH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溶液

B.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5

D.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1

5.(十堰中考)如图所

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试管中装有稀盐酸。

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温度计温度升高,

该物质是()

A.锌粒

B.冰块

C.铜块

D.氯化钠

6.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7.(来宾中考)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

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

则它们的pH由小

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甲、丙D.丙、甲、乙

8.待沸水液面平静后,取约三分之一试管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取一小块金属钠小心放入试管中,可以观察到金属钠熔化,水重新沸腾起来,金属钠消失后水迅速变成均匀的红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红色均匀,说明溶液是均一的体系

C.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D.金属钠的熔点低于100℃

9.(广安中考)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A.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中

B.在“P”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将任意一种酸、碱溶液加水稀释,其pH值变化也符合本坐标图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随州

中考)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二、我会填(共16分)

11.(8分)(玉林中考)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请从①活性炭;②熟石灰;③二氧化硫;④氢氧化钠;⑤氧气这些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1)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

(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______;

(4)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

12.(8分)(宜宾中考)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n(OH-)

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________n(OH-)。

(填“>”“=”或“<

”,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该溶液中n(H+)________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________n(OH-)。

三、我会探究(共24分)

13.(12分)某兴趣小

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_______(填代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分)(菏泽中考)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对反应后溶

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①:

盐酸不足量;猜想②:

恰好完全中和;猜想③:

盐酸过量。

【方案设计】(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

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①正确

方案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方案三

适量锌粒于试管中,加入适量反应后的溶液

猜想③正确

【评价反思】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猜想②正确   B.猜想③正确

C.猜想②或③正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我会计算(10分)

15.(德州中考)胃酸过多的病人,通常需每天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9片,能消耗胃酸中的氯化氢2.19g。

某病人有胃溃疡症状,这种药物会加剧胃部疼痛。

医生建议改用含氢氧化铝(其他成分不与胃酸反应)的胃舒平,药物标签如图。

请计算中和相同质量的胃酸,每天需要服用胃舒平多少片?

    

胃舒平

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每片含0.26g氢氧化铝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A 6.C 7.B 8.C 9.B 10.A 11.

(1)② 

(2)⑤ (3)① (4)③ 12.

(1)= 

(2)溶液变为红色 < (3)> 13.

(1)CO2+Ca(OH)2===CaCO3↓+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14.【方案设计】猜想②正确 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C 酚酞试液遇酸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变

蓝色

15.设每天需要服用胃舒平的片数是x。

Al(OH)3+3HCl===AlCl3+3H2O

78109.5

0.26g×x2.19g

  x=6

答:

每天需要服用胃舒平6片。

周周练(第十一单元)

一、我会选(每题5分,共50分)

1.(西藏中考)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纯碱 氢氧化钠

B.干冰 水

C.生石灰 碳酸钙

D.小苏打 碳酸氢钠

2.(邵阳中考)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往往需要施加磷肥,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宜施加的肥料是()

A.Ca(H2PO4)2

B.NH4HCO3

C.K

NO3

D.CO(NH2)2

3.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氯化钠、氯化钡、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B.稀硫酸

C.无色酚酞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

4.(南京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

B.H+、K+、NO

、SO

C.Na+、NH

、NO

、OH-

D.Ag+、Ba2+、NO

、Cl-

5

.(咸宁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变化中,每一次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选项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CO2

Na2CO3

CaCO3

C

H2

H2O

H2O2

D

Ca(OH)2

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