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206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1

沫若中学2017级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2017-10

第I卷(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汉字危机

①中国的书写交流进入键盘化时代只有十几年,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电脑的人通过简单的学习都能迅速掌握文字输入。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人写字总是提笔忘字,尤其是经常使用的汉字往往一下想不起来了,这跟他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很多人纷纷惊呼汉字危机来了,拯救汉字刻不容缓。

②书写是记忆汉字的最好方式,只有经常书写,才能记住一个字该怎么写。

过去用笔书写汉字基本上是音、形、义同时进行,键盘输入就出现问题了,它不是直接写汉字,而是让你在候选的重码中去选择正确的那个字。

这就是汉字在键盘输入时代面临的一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音素文字和语素文字的最大区别。

所有音素文字(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它们只有音和形,而且音形基本统一,打字本身就是书写过程。

我们是拼音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而不是在键盘上打笔画。

五笔字型不会让你忘记一个汉字怎么写,但是可能会让你忽略它该怎么读;拼音输入可以让你知道一个字怎么读,却让你慢慢忘记它怎么写。

在信息时代,中国人开始遇到能说能读能输入但可能不会写的问题了。

这也暴露了汉字的自身局限问题。

③网络时代屡屡出现新词,人们对“雷”、“囧”这类汉字就赋予了新的含义。

从每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不难看出,新的词语越来越多,看上去也越来越没文化含量,继而还可能导致汉语的使用环境和美感越来越差。

网络语言通过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迅速扩散全球,但死得也非常快。

它只是迎合某一类信息某一种情绪在传播的当口被创造出来,并随着这种氛围的消失而慢慢消亡,能留下来的凤毛麟角。

④为了提高书写效率,方便学习和交流,开始出现俗字、新字,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是否要恢复繁体字的讨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多汉字究竟怎么写,它的结构组合究竟是什么意思你可能都觉得不重要了。

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都会使用汉字,这其中多数人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也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

比如你打一个“爨”(cuan),用简拼敲四下就出来了,你不用去写31画,它比你打一个“装”(zhuang)还少两下,笔画已经不是键盘输入时代最让人疼痛的问题了。

那么,汉字是否还要继续简化就不是问题了。

⑤汉字在任何时代都有极强的适应性,不管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刻在竹简上,还是写在帛上,或者写在纸上,乃至今天用计算机编码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汉字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

而眼前,我们汉字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如何适应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交流和传播。

汉字在外国人看来是最难学的文字,汉语是最难掌握的语言。

1.下列关于“提笔忘字”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电脑书写的普及,很多人依赖电脑输入汉字,疏于用笔写字。

B.键盘输入时代,大量候选的字码,虽然便于选择,但同时也容易让人忘记字形。

C.与音素文字相比,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其自身存在的局限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D.提笔忘字跟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使用英语的国家很少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因为他们打字的过程就是熟悉字母、单词的过程。

B.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词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但大多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记,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C.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使用汉字,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

D.如何让汉字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传播,如何让西方人更便捷学习汉字,是汉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认为“提笔忘字”是指忘记字形如何写,但事实上忘记字音怎么读也应该属于“提笔忘字”的现象。

B.网络流行的新词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文化含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的美感。

C.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在键盘时代,作者不赞成继续简化汉字或恢复繁体字。

D.汉字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在作者看来,汉字危机的说法危言耸听。

(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①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②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③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④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一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⑥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⑦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⑧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冬青树

林海音

①为了舅母的六十整寿,我冒着酷暑到台北来。

表哥表妹两对夫妇都早到了,只等迟到的我。

②我进门放下手提箱高声喊:

“阿妗,我到啦!

”从厨房的甬道里发出一迭声的“啊”,跟着拥出了表妹和表嫂,表哥和表妹夫也从舅舅的书房跑出来,舅母矮矮胖胖,又是放足,她擦着鼻尖的汗,拖着笨重的身躯,抢着跑出来。

我见了舅母好高兴,赶忙迎上去,舅母握住我的手,把我上下一打量,红着眼圈叹口气:

“瘦了!

③“瘦了?

哪里!

我临来时才在医院磅过的,比上次长了两磅呢!

”舅母不满意我的答复,不住地摇头。

④“姆妈就是这样,见了谁都嚷瘦呀瘦的,都像您胖得油篓似的走不动才算数吗?

”表妹虽然结婚了,仍然改不了跟舅母抢白的习惯。

我们听了都好笑,舅母用手指戳着表妹的头笑骂:

“该死!

该死!

”我又听见舅母熟悉的骂人声了,惟有在舅母这毫无恶意的骂声里,才觉得是回到了有所依赖的家。

⑤这是两年来一次难得的团聚,年轻的一代,为了事业,不能守在老人的身旁,舅母口口声声说:

“走远了顶好,图个清静!

”其实我知道她是多么盼望孩子们都围绕在她的身边。

这一次大家写信商量好,要在舅母的生日全体回家来——其实各人在外面都已成家立业了,可是提到回家,总以在舅母的身边才算真正回到了家,就因为这里有一个舅母。

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使你安心。

她安排你的生活,让你舒服得像一个懒洋洋的人,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不由得睡着了。

⑥可是在这个团聚的家庭里,我算是什么呢?

我不过是舅父的妹妹遗留下的一个孤女,在女孩时代便被远游的父亲寄留在这家里。

舅母每见我瘦弱,总叹息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女孩,而我却以为遇到舅母是我今生最幸运的事。

我曾失去许多亲人,却永远不会失去舅母,她像一棵冬青树,在我的生活里永远存在。

如果我说我在这家里从无寄居之感,那正是因了舅母的慈爱,她从没有给过我一次机会,使我感觉在这家庭里是额外的一员。

我和一个表哥一个表妹共同生活,安全而快乐,舅母却偏爱说我不幸。

⑦舅母是旧时代中一个可爱的妇人,她所以常常说我不幸,正因为她是一个家庭观念极浓厚的人。

我的出生就是悲剧的开始,生母早死,又被父亲遗弃。

后来我自己又在一次婚姻悲剧里,扮演了不幸的一方。

⑧在舅母的生活方式下,是包含着新的希望与旧的道德,叩头礼并不是这家庭落伍的表现,而是子女奉给长辈所喜爱的一些行为的表现,如果我们那种七摇八晃的叩头法,能给舅母老夫妇开心的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舅母还照老规矩,四眼儿人不必下跪,表嫂和表妹算是免了,我和表哥表妹夫带着两个表侄一字排开跪倒在红毡子上。

桌上的一对红寿烛,烛光摇曳映到舅母刚扑了粉的圆脸上,在舅母光亮的脸上,我看见一个老妇人最快乐的时光。

刹那间,我忽然想,舅母真是一个懂得生活,富有生活风趣,而也得到真正生活的女人。

⑨这次我们要叫一桌席孝敬舅母,可是舅母不肯,她说她愿意自己下厨,因为她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口味。

“可是,您是老寿星呀!

我们应当孝敬您,您怎么反倒做给我们吃?

”表妹笑着说。

⑩“算了罢,吃一顿明天就全滚蛋了,什么孝敬不孝敬!

”舅母又骂了,可是这次骂是亲切中带着伤感的,她虽是个顶达观的女人,但是老人的心是希望归来而怕离去的,舅母又何能例外?

⑾我们吃得好开心,表妹夫和老丈人猜拳,五魁首,八匹马,把舅舅要灌醉了。

我们也顾不得舅母在厨房烤成什么样儿,上一道菜,喊一回好。

⑿和两表兄妹在一起,我一直受舅母特别的宠爱,当然是因为她对我多几分身世的怜悯。

她希望我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好对我那谜样的父亲有个交代,可是在这两方面,我都使她失望而伤心。

我很惭愧一直给舅母精神上负荷沉重,她对于我的关怀远超过她的亲生子女,虽然我已成人,不需人扶助,她的关怀也未稍减。

⒀舅母的生日,我画了一幅冬青树送给她,我知道,更多的颂词,再多的赠礼,都不如给她一个能使她放心的表白,我许久以来就要对舅母说的是:

我的身体虽仍显瘦弱,但意志却坚强;我的婚姻虽告失败,但这并不证明我从此失去光明的前途!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冬青树”为题,是因为作者画了一幅冬青树送给了舅母,并借此告诉舅母:

“我”意志坚强,前途仍然光明。

B.文中画线句“红着眼圈探口气”通过对舅母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舅母对“我”的关心和疼爱。

C.文中详细描述了“我们”给舅母老夫妇叩头的情节,这既表明了舅母家中还遵循着老传统,也表明了舅母家的和睦。

D.文章通过“我们要叫一桌席孝敬舅母”和对“我们”的颂词、赠礼等的描写,充分表达了“我们”对舅母的一片孝心。

E.本文感情真挚,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方式,充分表达了舅母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舅母的感激。

8.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舅母骂人?

请简要分析(4分)

9.为什么舅母认为“我”不幸,而“我”却认为“我”是幸运的?

(6分)

2、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初为桓伟辅国主簿。

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

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

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

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

“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谓宜从旧,于义为允。

”从之。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

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

以为右长史。

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

前至渭滨,帝叹曰:

“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

“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

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

”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

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

“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

”鲜之熟视不对。

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

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

尤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

坐定,谓群臣曰:

“郑鲜之必当自来。

”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

景平中,徐、傅当权。

出为豫章太守。

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

“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

”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

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

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

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

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

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4.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5、诗歌题目中有“书情”二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2)《再别康桥》中运用比喻,渲染无边寂静,强化心中对母校恋恋不舍情感的一句是。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时音乐由悲凉变为悲壮同时表现送别之人的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4)今者项庄舞剑,。

(5),大礼不辞小让。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第II卷(表达题,7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很多同学失去了学习兴趣,整日无所事事,峥嵘岁月,辜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实在可惜。

②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后盾,面对欧美等科技强国,我们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很难超越。

③年轻有为的王娜玲珑剔透,在攻关方面有着过人的天分,很多困难的事情经过她的周旋,最后都顺利解决。

④岁月易逝,时不我待,年轻人要乘此豆蔻年华的黄金时代,抓紧学习科学文化,丰富自己的学识。

⑤这群歹徒近来走私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对他们而言无非是如虎添翼,不知又要犯下什么大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

“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

“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

权当文字游戏吧!

D.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

“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物理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

其实,①,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

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__②_,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

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③,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

    读一首好诗就是结识了一位“好朋友”,我们可以把“好朋友”记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进行欣赏、阅读,就能熟记于心,能诵会吟。

如果能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就更好了。

在学校里,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读给同学听,写出自己对诗的理解和评价,这样就能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从而为创作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大量阅读,必然会厚积薄发。

①欣赏阅读了,不一定就能熟记于心。

②。

③。

4、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有无数个美妙的瞬间,瞬间展示的是拼搏的汗水,隐藏的是过程的艰辛,蕴含的是情感的积聚。

一瞬间,可以创造历史,可以凝聚永恒。

只有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间,人生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那么你和“一瞬间”有哪些故事或经历呢?

请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沫若中学2017级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2017.10

1.D(题干问的是提笔忘字的原因,而D项是具体表现,答非所问。

2.C(原文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