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210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为充分整合X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加快推进全市“一河一城一群一带”建设步伐,努力实现X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域策划、总体提升、规划引领、远近结合、创新机制、打造品牌”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现实价值,全面进行整合、提升、推介,配合国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成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二、发展目标

到X年,新创建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3家,其中1家5A级旅游区;新创建10家星级饭店,其中1家5星级饭店;新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品牌,其X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X县农场X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大X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X河生态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X河湿地创建“国家湿地公园”,X、X、X等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培育1家旅游上市公司。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在15%以上,旅游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打造南X重要旅游集散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重点工程和责任分工

(一)重点规划编制工程

1.X年完成《X水库坝后综合利用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

市水库建管局)

2.X年下半年完成《X县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编制和报批工作。

X年上半年完成《大X摩崖大佛及石刻保护规划》《X县X城墙和文治阁保护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

X年上半年完成《X县大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碧霞宫保护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3.X年10月前编制完成《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X—X小镇创4A提升规划》。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4.X年完成《X河乡村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5.X年编制完成《X市X区红色X片区旅游发展规划(X—X年)》。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6.X年完成《X山旅游区发展详规》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保护性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编制。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二)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1.X县X城项目

以X县X城为龙头,突出“三古三教”内涵,完善X县X城基础设施,力创国家5A级旅游区。

(1)X年完成X县X城县衙、西城门楼、端木翰林府布展工作;完成X城建成区旅游标识、导览图、旅游厕所整改提升工作;完成北城门广场、东城门广场、南城门广场、北城门、电影院公厕、X楼8个项目工作;开工建设南北大街立面改造、X街修复整治、西大街立面二期改造、X城旅游区停车场4个项目;完成大X景区沿路标志牌、垃圾箱和休息设施等改造提升。

将X县X城备案为景区。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2)X年完成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方案设计,西北片区老四合院、遗产中心、备战桥等修复和西岸环境整治工作;完成X博物馆项目主体建设;大X旅游区、X山旅游区建成3处3A级旅游厕所;申报X县X城(大X、X山、X山、X、X)创国家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3)X年完成X博物馆布展工作;完成X城全部基础设施建设;X仓遗址、X博物馆各建1处3A旅游厕所;每年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特色旅游活动。

大X风景名胜区创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责任单位:

X县政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X河生态旅游带项目

(1)X河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

X年,在X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规划范围内,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评估评分标准(试行)》和《X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完善提升湿地保护、恢复、科研、宣教和管理等内容,达到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标准。

推动X、X图景区市场化运作。

X年,加大X河湿地公园、X寺、X图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突出生态休闲功能,扩大景区品牌影响力。

湿地公园等项目建成运营,并备案为景区。

X年联合X河沿线重点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政府、X县政府,市林业局、X国土开发有限公司)

(2)X河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

X年,开发运营X小镇一期项目,重点完成X—X片区的建设运营。

X小镇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X年,完善园区内部交通网络体系,完成度假区解说系统、环卫系统建设,扩展休闲类旅游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X积极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X年,在提升X—X景区等8个村庄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列入X河沿线重点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3)X店遗址公园暨X河旅游景观带项目。

X年,完成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和申报,完成X店村剩余民房的拆迁清理,为遗址保护利用创造条件。

X年,实施国家文物局批复后的规划方案,提升完善X诗苑和X乐园基础设施建设。

X年,建立场馆陈列展台,配套文化旅游设施,建成X店遗址公园,列入X河沿线重点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4)X水街项目。

X年,将X水街项目纳入到海绵城市水系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其配套服务设施。

X年,依托城市景观渠,在X渠规划建设“生态休闲一条街”,以河道为空间主轴,建设休闲酒吧文化区、亲水观水区等片区。

X年,建成集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城市滨水风貌街区,列入X河沿线重点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5)X河城区段旅游项目。

X年,依托X文化园等景点,围绕水上旅游和夜游景观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措施,初步具备接待条件。

X年,挖掘殷商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建设X小镇。

X年,将X河城市段打造成集观光、游览、娱乐为一体的城市观光带,列入X河沿线重点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管委,市国资局)

(6)X水库坝下风景区项目。

X年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景区大门、生态停车场、水上乐园等一期项目。

X年以水上漂流、水上乐园、冰雪世界、休闲养老等互动参与性项目和餐饮住宿为主,主要建设“四区、四带、一中心”。

X年融合自然观光、生态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四大主题,列入X河沿线重点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市水库建管局、国资局,X区政府)

3.“一群一带”乡村旅游项目

(1)X年,打造“X山+X山+X”“油城+凉水泉+X小镇+X+X”“X山+X+荆轲冢+秦街”旅游线路,X村力创“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X年结合各自优势,突出当地特色,搞好民俗秦街、花海油城、艺术东掌、水美X、情义X、凉水泉石头城、X小镇音乐文化节以及X村荷塘月色、X味道等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形成乡村旅游品牌和亮点。

X村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X景区启动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

X年,秦街村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2)“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

X年,完成《“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保护性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X年,完成黄庙沟游客接待中心建设项目、X沟民居石屋整修项目;“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七个村落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游览道路建设完成,“北斗七星”形成系统,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实现配套;搞好西X特色古村落建设,力创“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4.南X旅游区项目

(1)X年X山旅游区打井一眼解决水源问题,使主景区瀑布、水帘洞入口瀑布、大草原X南侧水系景观建成开放。

X年,对X山入口区停车场进行扩建,规划建设新山门、售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完成3处旅游厕所的改造升级,新建3A级旅游厕所1处。

X年,与X—X山景区捆绑联创5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2)X年,完成X山景区2处旅游厕所的改造升级。

X年按照《X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好景区索道、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凉水泉村石头村落高端民俗休闲区打造。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3)X年X—X小镇联合争创4A工作。

高标准完成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山门、垃圾环卫、3A级旅游厕所、导引标识、游客步道、安全护栏、新景点打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景区旅游线路打造、导游词编撰、景区软件资料编写整理等工作。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4)X文化内涵提升工程。

X年X博物馆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对政府划定的3100平方米馆舍进行施工建设,搞好安防技防的设备安装工作,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风险单位和博物馆开放条件;全面启动鬼谷子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力争X年申遗成功。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5)X故城遗址保护项目。

X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完成项目用地附作物普查、林地排查、涉及农户调查、项目用电等前期工作。

X年,与全县“一带两廊五公园”同步推进,力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责任单位:

X县政府)

(6)X山景区提升工程。

X年,完善X山旅游景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增植药草、药树,建立艾草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开设艾灸堂和药膳堂特色餐饮项目。

X年,举办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开办中医讲堂,增设中医药文化景观5处,建设停车场2处,进一步彰显X文化特色。

X年,建设X山至X、X的游览步道,延伸旅游线路。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5.X红色旅游区项目

(1)X红色旅游区建设。

X年启动X会议旧址道路、路灯、绿化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X会议旧址、刘邓指挥部的修复建设工程。

X年开始对X街、旧民居、X进行复建;完成景区的地下电线铺设改造。

X村争创“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X年,将X会议旧址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红色旅游胜地,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2)X湖旅游区建设。

X年,开工建设X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流域内污染整治、水环境生态修复、沿岸生态景观建设等工程,编制《X湖整体规划》。

X年对现有硬质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强沿岸景观带建设,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景观。

打造“五彩X、乐水小镇”品牌,与X红色景区捆绑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3)X大院、X大院修复建设。

X年对建筑本体进行修复,编制完成《X大院文物修缮保护方案》《X市X大院文物修缮一期工程方案》,对李X府进行维护整修,旅游路线基本成形;投资300万元对X村环境进行整治。

X年对X大院进行全面修缮,建成具有中原特色和地区知名度的传统村落;对沿X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X年进一步完善X河道的综合治理,扩大X大院规模,完善X大院基础设施,逐步彰显X文化价值;依托X建设一个融合商业服务、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与X红色景区捆绑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

(责任单位:

X区政府)

(三)文化旅游宣传提升工作

1.与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对接,力争每年在中央级新闻媒体播发文化旅游相关稿件10篇(条)以上,在省级新闻媒体播发文化旅游相关稿件60篇(条)以上。

每年在中央电视台至少投放1个常年广告,播出1个以上专题片。

(责任单位:

市委外宣办、市广播电视台、旅游局)

2.每年开办专栏,及时报道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开展X旅游摄影采风活动。

(责任单位:

X日报社)

3.电视宣传。

规划期内开设专栏,拍摄专题片,宣传我市旅游资源。

(责任单位:

市广播电视台)

4.网络宣传。

X年,全市4A级景区实现WIFI全覆盖,开办微信公众号。

X年,推进市、县区和各旅游行业单位的网站建设,完善和开通政务版、资讯版、手机版、商务版,有效发挥旅游网络远程推介促销作用。

X年全市4A级旅游区逐步实现智慧旅游。

(责任单位:

市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5.X年下半年开始,设置户外广告牌,宣传我市文化旅游景观,每半年更换一次。

(责任单位:

各县区政府)

6.在我市和X、X等地的高铁站、火车站和高速、机场、地铁以及城市核心区等设立旅游户外广告。

(责任单位:

市旅游局)

7.以“四季游X”为主线,举办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全市形成民俗文化节、中原X会、中国诗河、樱花节、泼水节、X草原风情节等30个以上节会活动。

X县、X县各至少有10项文化旅游节会活动,X区、X区、X区各至少有5项文化旅游节会活动。

(责任单位:

各县区政府,市旅游局)

(四)产业配套完善工程

1.资源整合工程。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途径,将有发展潜力的景区、饭店以及旅游商品、文化娱乐等企业有效整合,通过股份介入、融资兼并等方式,扩大资源存量、增加资本实力,多元化经营,培育1家上市企业。

(责任单位:

市国资局、旅游局)

2.南X旅游集散地。

加快X旅游综合体建设,完善旅游咨询、游客集散、票务代理、特产展销、人才培训、自驾车旅游服务等功能,逐步建成南X区域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力争X年实现全域旅游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

市国资局、旅游局)

3.旅游交通设施。

提升通往各旅游区以及旅游区之间公路主干线的等级标准,建设旅游景观道路,统一设计安装旅游引导标识,并开通旅游观光巴士。

(责任单位:

各县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4.旅游接待设施。

推进以星级饭店、农家乐、自驾车营地为主的接待设施建设。

引导各县区每年新增2—3家星级饭店和30—50家农家乐。

X年,力争新增1家五星级饭店。

(责任单位:

市旅游局)

5.特色商品开发项目。

增强现代旅游商品研发,不断进行改造提升,扩大种类,开拓市场,形成产业,各县区各培育10种以上旅游产品。

X年,全市力争10种以上旅游产品获得区域性乃至全国品牌。

(责任单位:

各县区政府,市旅游局)

6.“人才强旅”计划。

全市旅游行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每年轮训一遍,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

每年各县区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分别不少于10名,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责任单位:

各县区政府,市旅游局)

四、工作要求

各县区、各责任单位要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总抓手,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以积极推进旅游大项目和品牌建设为载体,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X省特色旅游亮点和培育全国知名休闲度假目的地。

重点抓好“七大行动”:

(一)实施全域旅游行动。

全域旅游是全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的工作目标。

一是按照国家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关精神,以“一河一城一群一带”为重点,搞好大X、X山等景区的功能提升,发挥旅游综合体、X河生态区、X县X城等重点项目的综合配套功能,形成全市“一区两带四板块”齐头并进的总体发展格局,努力打造X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南X及周边地区旅游集散地。

二是扎实开展X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为全市做好表率。

(二)全市景区提升行动。

旅游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支撑,也是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

一是按照国家旅游景区A级标准全面整改到位。

二是全力支持提升景区品牌。

指导X—X小镇、X—X湖—X大院—X大院等分别捆绑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X县X城—大X—X山—X山—X—X、X河生态旅游带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积极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

(三)打造X旅游品牌行动。

一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组团参加全国性和区域性旅交会,全力做好户外广告宣传,认真搞好网络远程促销。

二是加大国内客源市场开发深度,大力举办“四季游X”系列宣传营销活动,精选山水游、乡村游、文化游、红色游等多条旅游线路统一对外推介。

三是加大境外客源市场拓展广度,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面向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外旅游市场宣传推介。

(四)深化旅游厕所革命行动。

落实《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和X省有关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要求,三年全面完成新建改建目标任务,特别是全力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

(五)乡村旅游扶贫行动。

重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打好旅游扶贫攻坚战。

一是围绕“一群一带”加快南X传统古村落群开发建设。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国家扶贫政策,积极整合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村内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二是打造X河乡村旅游度假区。

积极做好督促、引导和服务沿淇各村落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引导沿淇相关单位做好古村落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设计、规划编制、资金争取等各方面工作。

三是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扩大就业扶贫门路。

(六)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行动。

一是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体系,做好现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热线、旅游网站、微博微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加快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旅游标识体系,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尽快完善3A以上景区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道路沿线、“最后一公里”通道的旅游交通标识建设,指导提升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店等中外文引导标识设置水平。

三是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与统计、公安、工商、外事、交通运输等部门和互联网、通讯、大数据等企业的协作,推进景区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建设景区智能监控、电子门票、自助导游、景区流量发布系统,提高景区管理服务和网络营销水平。

启动建设X旅游数据中心,各县区也要建设数据中心。

(七)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行动。

一是加强诚信建设。

在旅游行业推行“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使“诚信立业”成为旅行社、饭店等旅游行业共同遵守的一条基本服务准则。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

坚持依法治旅,强化旅游联合执法,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三是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以安全保发展、促发展。

四是加强旅游志愿者服务。

以县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重点旅游区、重点星级饭店为主,建设20个旅游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岗和流动志愿服务站;评选树立一批“先锋队伍”进行表彰和宣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充分发挥各级旅游发展协调机构作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形成政府主导、主管部门专抓、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

(二)整合资源,规划先行。

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点多面广,要按照“优势互补、差异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分析和论证,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优势景区、优势项目集中,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开发。

(三)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一要创新管理体制,政府部门要做好战略规划者、环境营造者、服务提供者和市场监管者。

二要创新经营机制。

探索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要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综合型文化旅游产业。

三要创新自律机制。

推进相关协会建设,引导景点、饭店和旅行社之间的横向联系,增强行业凝聚力。

(四)开放招商,借力发展。

要将开放招商作为旅游产业借力发展的关键,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一要扩大开放。

各级各部门要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壁垒,在交通网络、市场营销、整体推介、景区联动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二要强力招商。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大型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到我市投资文化旅游产业。

三要务求实效。

积极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努力促进项目落地。

(五)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为强化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和效果落实,市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产业组要加大督查力度,对重点工作推进快、成效显著的,及时通报表扬;对工作抓得不紧、落实不力、任务欠账大的,随时通报批评。

通过强有力的督促检查,努力形成比进度、比质量、比效果,全力以赴攻难点、集中精力抓突破的工作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