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220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11新人教版必修3

一、【本框概述】

第二框是第四课的重点和难点。

必须要理解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时并存的两个方面。

理解两者的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还会对学习第三单元“文化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还要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及其重要作用。

此外,还要知道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作用。

在理解这一内容时,要与第三课中“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较,本目则是从文化传承的内容上,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在传承文化中所具有的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明了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发展;理解几个重要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性;能够举例说明各种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通过提供具体生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启发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广泛搜集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等重要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事例,深入浅出,情景交融,把教材的基本观点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教学的时代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好这些因素,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三、【教学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几个重要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

通过学案第一部分复习默写内容完成。

(5分钟)

1.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3.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_____。

4.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5.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______________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_______________作用。

6.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引入女子十二乐坊,看视频《辉煌》。

指导归纳: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十三位青春靓丽的女孩,着装时尚、把玩着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

谁也不会想到,中国数千年文化承袭下来的民族音乐,在不经意间,却因为她们的出现而改变了娴静、淡雅的风格,她们就是创造着充满现代气息,而又具有传统特色的女子十二乐坊。

下面,我们就聚焦女子十二乐坊,来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看图片视频,介绍。

请同学介绍这个乐坊。

用艺术作品形式导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课题。

也能引导学生亲近我们的文化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讲授新课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从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出发,设想怎样铺就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之路(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指导归纳: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

没有一个人会“全盘”接受先前的文化遗产,我们总是有选择、有舍弃,在批判地继承中不断发展的。

策划女子十二乐坊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民族音乐,独自开辟一片天地;也不能只是一味继承,固步自封,而是既要有继承又有发展。

我们不能把它们分开看。

女子十二乐坊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忘继承,继承和发展是同时存在的。

可以说,不论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女子十二乐坊还是今天其他的新文化,其实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们的继承不是简单的承袭、抄袭,而是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批判地继承,继承就成为发展的必要前提。

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这样的继承中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我们只有将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多媒体课件展示)

思考问题:

1、如果你是她们的策划,你想怎样铺就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之路?

2、大家同意哪个策划的意见?

为什么强调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4、我们作为女子十二乐坊的策划应该怎么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女子十二乐坊出发,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认识到继承与发展不能分离,是统一在一起的。

最后总结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继续围绕女子十二乐坊深入挖掘,谈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教师设计问题,根据学生回答上升到宏观层面,总结归纳出四点因素。

(将第三目题教育变革的因素也并入一起讲,并体现出侧重)

1、女子十二乐坊与古代乐坊相比:

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影响民族音乐的发展,其中,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差异直接制约着文化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使流行音乐走进新的环境,自由、张扬个性的乐坊也发展起来。

图示讲解:

生产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社会制度的变革——文化形态的变化——经济政治的变化

因此,我们说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经济政治发展,科技也不断进步……

2、女子十二乐坊作品融合乐器、光、影、声音、电子信息等等科技含量,形成和谐、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画面。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此观点,而后教师总结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请学生再举些历史上的例子,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等等。

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3、女子十二乐坊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能被大众所接受。

为什么大众能接受?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世纪末的“文化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

人们的思想一直处于激烈的斗争中,正是思想的不断变化,人们长期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由古代正统的思想逐渐能融合其他外来的文化,而今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

4、古代与现代学习音乐的方式也不同(教育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

在“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起到了什么作用。

女子十二乐坊成为新时代新教育方式下的产物。

(引导学生说明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师总结】:

围绕女子十二乐坊,不管是社会制度、科技、思想观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进一步总结提升:

影响文化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

(展示课件的结论)

讨论:

1、回忆电视、电影、书籍等方面接触的古代乐坊,比较今天有何差异?

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2、女子十二乐坊的创作是原生态的吗?

不是,有哪些其他非原生的东西?

(根据学生回答归类为科技)

3、你能举出历史上伟大的科技成果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吗?

4、古代学习琴棋书画,一师见长,现在多师共同指点、跨地域、时间学习,资源共享等等对十二乐坊的发展有何作用?

可以看出,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哪些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归纳出四个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资料讲解,使学生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一个素材,发散挖掘了解、认识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我们先要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知道传统文化的特点,知道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掌握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继承中发展文化。

本课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为切人点,分析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文化,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才能成为自觉地做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

本节重点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个整体的把握。

师生共同小结,一方面有利于现场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补缺补漏,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检测】:

例1: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自然环境的变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分析:

根据教材基本知识可以得知: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

故选C。

例2:

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

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

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展

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分析:

通过题干我们可以得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被进一步传播和继承。

故选B。

例3:

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分析:

根据教材基础知识我们知道,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根据题意选D。

例4: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以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

分析: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说明文化得以传承,而传承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教育。

因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选C。

例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

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

”这段话体现出的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 

A.继承就是承袭传统

B.发展就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选项A、B割裂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就是承袭传统”没有认识到继承要有所淘汰,要批判地继承;“发展就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没有认识到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选项C是错误选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6:

对文化继承的正确认识是(  )

A.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B.坚决摒弃传统文化

C.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

D.一半继承,一半摒弃

解析:

全面继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决摒弃的是有害的传统风习。

文化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

所以,正确选项是C。

【板书设计】: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2)科学技术

(3)思想运动

(4)教育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课后作业】:

辨析:

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文化。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

2、观察身边生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

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2、收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的实例制作课件。

3、收集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影响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温家宝总理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在xx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见课本44页虚框内容,“如何看待针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思考问题:

(1)分析温家宝总理对“和而不同”思想赋予了什么新的时代内涵?

(2)材料一中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3)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文化传承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两则材料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学生:

就上述三个题目进行探究。

教师:

认真听取学生探究的结果,并对“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如何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问题进行归纳。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板书)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接收和享有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地继承,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

2、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过程观(板书)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做自觉的文化传传承者和享用者(板书)

在文化传承中,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过渡语:

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承中既要有所扬弃地继承,更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那么,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

展示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课本44页“相关链接”

材料二: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已历经三代,而这三代文明,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志。

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术标志和推动力则分别是纸和印刷术,它们的发明都来自中国。

纸张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

印刷时代的到来,则给社会文明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术的催化而大放异彩。

材料三:

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遗产,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

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

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有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启动。

材料四: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迎来新的春天,得到了繁荣发展。

问题思考:

(1)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说明从殖民地旧中国到新民主主义中国,我国文化形态的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四,说明思想运动是如何影响文化发展的?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

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1、社会制度更替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板书)

学生:

学生分组对问题一展开探究,探究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汇报探究的情况。

教师:

对学生分析进行评价,并归纳以下观点:

社会制度发生更替,文化形态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板书)

教师:

请学生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自身的感受,畅谈科技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并对分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学生:

交流发言。

教师:

针对上述问题二进行归纳,明确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板书)

学生:

根据材料四,思考问题三,并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本部分内容。

教师:

归纳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有力地说明了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

总之,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在文化传承中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板书)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短暂的一段国学研究的黄金期,如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创办的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

而80多年后,在商业文化、网络文化、通俗文化充满我们生活,为我们大肆追捧的时候,最近人民大学将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xx年9月就要开班了。

材料二:

教材47页漫画“教育方式的沿革”。

问题思考:

(1)结合身边生活,就人大最近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国学班,掀起新一轮“国学热”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说说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何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

启发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展开争论。

学生:

交流发言:

教师:

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归纳。

(1)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

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

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走进生活判断运用】

1、走进生活:

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一句唐诗相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对景,可是上海一家媒体的报道却离了谱,这句唐诗,成立“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标题。

2、判断运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论上述现象。

学生:

评述上述现象。

教师:

进行点拨归纳。

(1)连战夫人对唐诗引用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唐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加强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培护民族精神之根,振兴民族精神。

[课堂练习]

 

专家建议,无论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有必要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c据此回答8~9题。

8.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9.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目的还主要在于将潜在的精神资源转

化成为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使读经的过程成为培育、生成、壮大具有

民族竞争力的中国民族精神的过程。

如培养青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图强的斗志,而不是为了使他们都能熟练地背诵几段典范性的文本。

这一目的表明()

A、文化继承是为了使文化得到发展B、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C、必须革除陈旧和过时的文化D、对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生活拓展

10.今天,在我们这个星球上。

每天运行在邮电系统中的邮件数以千亿计,每天发行的报纸数以亿计,人类拥有的电话有数十亿台,还有数十亿台电视供人们收看节目,数亿

台电脑连着因特网在不停地进行着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我们生活在一个铺天盖地的信息环境中。

这样的信息环境前所未有,它为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