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247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9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海省市崇明区高一化学含六套期末模拟卷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上海省市崇明区2019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蓬勃发展,淡水供应危机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水约占地球现有总水量的97%,海水淡化问题已成为科学家的主要研究方向,若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加入明矾,使海水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C.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的盐分

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

【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净水,其原理是明矾溶于水产生胶体,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而明矾不会吸附水中的离子,所以明矾不可以淡化海水,故A错误;B、蒸馏法是工业上淡化海水的一种常用方法,故B正确;C、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离子,从而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故C正确;D、半透膜只会让水分子透过,而不会使离子透过,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故D正确.故选A。

2.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今天人类也面临“补天”的问题,下列采取的措施与今天所说的“补天”无关的是(  )

A.研究新型催化剂,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B.禁止使用含氟电冰箱

C.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D.严格控制硝酸厂的尾气处理

【答案】C

【解析】今天所说的“补天”是指弥补臭氧层遭到破坏所造成的臭氧层变薄和臭氧空洞。

氮氧化物、氟氯烃等都能破坏臭氧层,能杜绝或减少这些物质排放的措施都可以称为补天。

3.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

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酱油B.面粉C.海带D.菜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酱油是蛋白质发酵形成的,属于白色食品,正确;B.面粉是小麦磨碎产生的物质,属于绿色食品,错误;C.海带是从海洋中获得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错误;D.菜油是油菜仔经压榨产生的,属于绿色食品,错误。

考点:

考查食品的分类正误判断的知识。

4.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B.降低汽油成本C.避免铅污染大气D.铅资源短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禁止使用含铅汽油主要原因是避免铅的污染,铅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C正确。

考点:

考查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5.可逆反应A(g)+4B(g)

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vA=0.15mol/(L·min)B.vB=0.6mol/(L·min)

C.vC=0.4mol/(L·min)D.vD=0.01mol/(L·s)

【答案】D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VA/1=0.15mol•(L•min)﹣1;B.VB/3=0.2mol•(L•min)﹣1;C.VC/2=0.2mol•(L•min)﹣1;D.VD=0.01mol•(L•s)﹣1=0.6mol•(L•min)﹣1,VD/1=0.6mol•(L•min)﹣1,因反应速率VD>VB=VC>VA,故选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物质的变化,就没有能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所以化学反应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变化,A正确;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也可能是光能、电能等形式,B错误;C、物质变化时若伴有能量变化,则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核能,C错误;D、物理变化中也可以有能量的变化,D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通常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故B错误;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正确;D、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热化学方程式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意义,要理解系数的含义。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普通化学方程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反应热ΔH与测定的条件(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应热ΔH的测定条件。

若没有注明,就默认为是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②反应热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ΔH为“-”表示放热反应,ΔH为“+”表示吸热反应。

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不同。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用“s”、液体用“l”、气体用“g”、溶液用“aq”等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8.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

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A.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不能够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选项A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Fe为负极,有电流产生,选项B正确;C.Zn与稀盐酸直接反应,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选项C错误;D.酒精是非电解质,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注意原电池的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题目较简单。

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 △H1C(s)+

O2(g)=CO(g) △H2

②S(s)+O2(g)=SO2(g) △H3S(g)+O2(g)=SO2(g) △H4

③H2(g)+

O2(g)=H2O(l) △H52H2(g)+O2(g)=2H2O(l) △H6

④CaCO3(s)=CaO(s)+CO2(g) △H7CaO(s)+H2O(l)=Ca(OH)2(s) △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①由于CO具有可燃性,所以ΔH1<ΔH2;②由于能量:

S(s)ΔH2;③由于前一个反应消耗反应物较少,所以ΔH1>ΔH2;④由于前一个反应吸热,后一个反应放热,所以ΔH1>ΔH2;。

故选C。

10.生产中常要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增大反应速率。

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尽可能使用稀溶液B.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C.碾细固体反应物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答案】A

【解析】A:

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符合题意

B:

催化剂一般可加快反应速率

C:

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

D:

升温可加快反应速度

11.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H2O(g)===H2O(l) ΔH=-44.0kJ/mol

B.2HI(g)===H2(g)+I2(g) ΔH=+14.9kJ/mol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862kJ能量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此过程虽然放热,但不属于化学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H>0是吸热反应,故错误;C、不清楚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多少,可能此反应是吸热反应,故错误;D、根据能量与过程关系,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故正确。

考点:

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等知识。

12.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

化合物

燃烧热

甲烷

891.0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

正丁烷>异丁烷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2H6(g)+7O2(g)===4CO2(g)+6H2O(g)ΔH=-1560.8kJ/mol

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C

【解析】A、正丁烷和异丁烷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丁烷燃烧热大,说明正丁烷的能量高,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选项A错误;B、燃烧热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B中△H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不成比例且生成的水应为液态,选项B错误;C、由题给信息可推知,正戊烷的燃烧热比2-甲基丁烷大,选项C正确;D、通过计算可得,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3.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外,所用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

A.0.50mol·L-1盐酸,0.50mol·L-1NaOH溶液,100mL量筒1个

B.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100mL量筒2个

C.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50mL量筒1个

D.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50mL量筒2个

【答案】D

【解析】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需要的仪器: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热测定仪器的选择,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

14.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

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

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

地下热水还可直接送至附近居民家中,提供洗浴、供暖等生活用水.地热资源是目前全球倡导的绿色安全资源,它不受昼夜和季节变化的限制,不仅可供电、供热,还可以用于旅游、温泉保健、养殖热带鱼等等。

详解:

①地下热水还可直接送至附近居民家中,提供洗浴、供暖等生活用水,故①正确;②地热资源是可再生能源,不是化石能源,故②错误;③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故③正确;④地热资源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故④正确;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反应热和焓变;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题目难度不大。

15.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

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答案】C

【解析】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为加成反应;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为取代反应,故A不选;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为加成反应,故B不选;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反应生成油状液体,苯中H被取代,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碳碳双键转化为-OH,为加成反应,故C选;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是萃取;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故D不选;故选C。

1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苯和汽油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可分为两层

B.在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可观察到紫色褪去

C.将石蕊试液滴入醋酸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试液变红

D.用灯光照射盛有CH4与Cl2(体积之比1∶4)的集气瓶后,可观察到瓶内壁附有油状物

【答案】A

【解析】A、苯和汽油互溶,混合后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分离,选项A不正确;B、在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乙醇,紫色褪去,选项B正确;C、将石蕊试液滴入醋酸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选项C正确;D、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以及四氯化碳等,可观察到瓶内壁附有油状物质,选项D正确;答案选A。

17.下列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

A.酒精和碘水B.苯和水C.乙酸和乙酸乙酯D.乙酸和水

【答案】B

【解析】A、酒精和碘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B、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正确;C、乙酸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错误;D、乙酸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错误;故选B。

18.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列烹饪用品的调味成分属于酯类的是(  )

A.食盐B.大豆油C.陈醋D.蔗糖

【答案】B

19.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答案】D

.....................

考点:

考查乙酸乙酯制取实验,对现象的分析及试剂作用的判断

20.一定条件下:

甲分子和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和丁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离甲和丙可以采用蒸馏法B.甲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六边形

C.丙不属于烃类物质D.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苯(甲)和卤素单质(乙)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苯(丙)和卤化氢(丁)。

A项,苯和卤代苯为沸点不同、互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法分离,正确;B项,苯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六边形,正确;C项,丙属于卤代烃,不属于烃,正确;D项,该反应为取代反应,错误;答案选D。

2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3OH(l)+

O2(g)===CO2(g)+2H2O(l)ΔH=-725.76kJ·mol-1

(2).N2(g)+2O2(g)===2NO2(g)ΔH=+67.8kJ·mol-1(3).2C2H2(g)+5O2(g)===4CO2(g)+2H2O(l)ΔH=-2600kJ·mol-1

【解析】试题分析:

(1)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32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725.76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

O2(g)=CO2(g)+2H2O(l)△H=-725.76kJ•mol-1,故答案为:

CH3OH(l)+

O2(g)=CO2(g)+2H2O(l)△H=-725.76kJ•mol-1;

(2)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所以每生成92克NO2需要吸收67.8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2O2(g)=2NO2(g)△H=67.8kJ•mol-1,故答案为:

N2(g)+2O2(g)=2NO2(g)△H=67.8kJ•mol-1

(3)由题意知: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又知乙炔燃烧的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有2mol乙炔反应时转移20mol电子,根据方程式计算,设转移5mol电子时有nmol乙炔参加反应,有

2C2H2(g)+5O2(g)═4CO2(g)+2H2O转移电子

220

n5

=0.5mol,即0.5mol乙炔反应放出650kJ的热量,可知1mol乙炔燃烧放出的热量Q=1300KJ,故答案为:

C2H2(g)+

O2(g)═2CO2(g)+H2O(l)△H="-1300"kJ/mol。

考点:

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22.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烃类都不与碱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

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的十六烷烃发生反应:

C16H34

C8H18+甲,甲

4乙,则甲的分子式为__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为了探究溴与乙烯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以测定装置B中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酸碱性,简述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

A.气体通入水中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6)分别燃烧乙烯和甲烷,甲烷火焰明亮而乙烯产生少量黑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8H16

(2).CH2===CH2(3).橙色(或橙黄色)褪去(4).CH2===CH2+Br2―→BrCH2—CH2Br(5).加成反应(6).紫色(或紫红色)褪去(7).氧化反应(8).D(9).若乙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其溶液酸性会显著增强(10).BC(11).B(12).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大于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75%)

【解析】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烷烃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B中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D中吸收C中生成的二氧化碳,E中利用排水法收集乙烯.

(1)由C16H34

C8H18+甲,甲

4乙及原子守恒可知甲为C8H16,乙为CH2═CH2,故答案为:

C8H16;CH2═CH2;

(2)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橙色(或橙黄色)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其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或紫红色)褪去,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为了探究溴与乙烯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以测定装置B中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酸碱性,简述其理由为若乙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其溶液酸性会显著增强;(5)A.气体通入水中,二者均与水不反应,不能除杂,也不能鉴别;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乙烯与溴水反应,而甲烷不能,可鉴别,也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而甲烷不能,可鉴别,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二者均不反应,不能除杂,也不能鉴别。

故答案为:

BC;B;(6)分别燃烧乙烯和甲烷,甲烷火焰明亮而乙烯产生少量黑烟,原因是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大于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75%)。

2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N2+3H2⇌2NH3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

已知形成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放出的能量分别为436kJ、391kJ、946kJ。

则:

(1)若1mol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kJ。

(2)如果将1molN2和3molH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molNH3,则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mol·(L·min)-1。

(4)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