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3947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

CCTV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风驰电掣想到做到——刘翔

【事迹简介】在田径史上,直道项目的奖牌一向与黄种人无缘,但雅典奥运会是个例外,来自上海的小伙子刘翔以13秒27、13秒26、13秒18的成绩,轻松进入决赛。

8月28日奥林匹亚体育场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12秒91,刘翔平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颁奖词】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

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

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2、霞蔚长空警魂不朽——任长霞

【事迹简介】登封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腹地,因为有少林寺而闻名国内外。

这里每年的流动人口上百万,治安形势极其复杂,任长霞2001年到任时,这里属于全省的案件高发区,而且破案率很低,在全市三十多个职能部门综合测评中,登封市公安局已经很多年被评为倒数第一。

上任伊始,任长霞在整顿警察队伍的同时,把改善治安状况,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破口,选在了打击民怨极大的黑势力身上。

上任第17天,就打响了围剿王松犯罪团伙的攻坚战。

王松涉黑案被公安部列为2001年中国十大涉黑案件之一。

就在王松被任长霞拿下的当天,当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

新来的女局长端了王松的逍遥宫!

数百名群众结队给公安局送来了横匾和锦旗。

登封市公安局大门的一侧,是专门为老百姓上访而设立的控申接待室。

每个星期六,局里的干部都会轮流到这里值班。

这个接待室是任长霞上任不到一个月修建的。

2001年7月19日,是任长霞实行局长接待制后接待群众的第一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共接待了124名上访群众。

任长霞在任三年,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近3500人次;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784人,摧毁犯罪团伙185个。

【颁奖词】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3.卧底缉毒刀尖跳舞——明正彬

【事迹简介】缉毒警察明正彬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份从容镇静让人觉得踏实。

化身卧底,刀光剑影,血命惊魂,而后把歹徒缉拿归案。

经过港台警匪片多年的熏染,人们已经能够背出其中的情节,只是不知道现实中明正彬和他的战友们同样演着“无间道”,而且比电影更加精彩。

39岁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从小的志向就是长大了当兵打仗。

中学毕业时,父母念及安全坚决不让他报考警校,他是背着父母走了后门才走上警察岗位的。

1990年,明正彬从云南省警察学校毕业四年后调入龙陵公安局缉毒队,从此开始了他的缉毒传奇生涯。

弹指一挥20年,明正彬只身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及指挥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000余人,缴获的毒品连3吨的卡车都拉不完,各种毒资及赃物折款达4000多万元。

对于被破了财路、毁了前途的境外毒枭而言,明正彬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

一个境外毒枭曾花500万元买他的人头,几次下手未果后,又盯上了他的家人。

1999年,毒枭出资10万元绑架他的儿子,用以交换被抓获的毒贩,几次绑架失败后,气急败坏的歹徒,用自制汽油炸弹炸了明正彬的家,所幸扑救及时,才未造成恶果,而家里出事的这一天,明正彬还正在外地办案。

过了四五天,明正彬回到家,儿子正在床上熟睡。

“我一直就坐在床沿,盯着儿子看。

特别是等儿子醒过来叫爸爸的时候,心里边更是感觉很愧疚,对不起一家老小。

有人把缉毒警察比喻为在刀尖上舞蹈的职业,明正彬则认为,“惩恶扬善,还社会一个洁净的天地,是警察的责任。

每当看到田坝上劳作的群众,看到村舍小屋飘起的袅袅炊烟,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颁奖词】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慑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

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

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

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4、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事迹简介】2004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

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

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

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

袁隆平说搞科学研究的,我说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第二一个,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2001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奖。

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从此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

在荣誉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魂牵梦绕的却只有粮食问题。

虽然已经74岁,但他依然在忘我的工作。

袁隆平95年又搞成了两系法杂交稻,大概又比三系法增产百分之五到十,但是还是感到不满足,现在正在搞超级稻。

超级稻就是超高产优质水稻,袁隆平提出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稻的增产基因,实现超级配套。

2004年9月,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

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5、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

【事迹简介】2004年7月11日,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出现在因特网上的“天涯论坛”上,内容是关于一个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

后来几个月间,几十万人点击了它,几千人发跟帖,还惊动了一位省委书记,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

那个支教者就是徐本禹。

当初奔赴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22岁的徐本禹只为“喜欢教那些孩子”,为此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

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回帖说:

“徐本禹应该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说,徐本禹你这么做很蠢啊!

国家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需要4.5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家庭的投资。

回报社会应该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却选择了性价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而徐本禹说:

“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

”正因为感动,徐本禹去了,正因为徐本禹去了,大方县的为民小学和大石小学变了。

徐本禹曾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

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

“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许多学生眼泪夺眶而出。

在得到很多支持和资助后,徐本禹仍然是那个记着“我娘讲的道理: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的山东农村小伙子。

他会哭,会笑,会痛苦,也像许多男生一样为失恋而烦恼。

徐本禹说,一根火柴本来只是为了能发出自己的一点亮光,但它点燃了整个天空,可火柴还是那根火柴。

【颁奖词】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6、当代孝子捐肾救母——田世国

【事迹简介】田世国说:

“我怎么能够和杨利伟、袁隆平比肩?

我只是给我自己的老娘捐了一个肾嘛。

”上海中山医院教授朱同玉,一直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工作,已成功完成数百例肾脏移植手术。

“子女给父母捐肾,田世国是我见过的惟一一例。

”朱教授说。

当时,朱教授很担心争相捐肾的田氏兄妹会临时打退堂鼓。

2004年9月30日,身患尿毒症的田世国的母亲,在手术后一分钟顺利排尿。

只是她至今也不知道,那个肾来自于她做律师的大儿子。

“她是我老娘,我这么大块头给她捐个肾怎么不行?

我也咨询了专家,手术对我的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

”田世国说,他现在也为人父了,深能体会“父母惟其疾之忧”。

有人问田世国,是不是他母亲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们兄妹3人有如此举动?

田世国说:

“我们家的母爱和父爱跟中国千万个家庭一样,都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轰轰烈烈的大笔狂书。

但是这还不够吗?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非得再另外找原因,就是我姥爷病危时不能大便,我妈洗净了手给他抠出来。

因为害怕母亲知道真相后心里有负担,田世国兄妹一直瞒着她。

“我妈总是替我们着想,生怕老了给儿女添麻烦。

得了这个病以后,她知道会花很多钱,就把自己锁在房子里等死。

如果知道换的是我的肾,还不知道我妈怎么想呢。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捐肾救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手术后不久,他就买票回广东工作,因为赶上黄金周,只弄到硬座票。

医院知道后,费尽周折给他弄到一张硬卧票。

在火车上,列车长认出他后,把他的上铺换成了下铺,“行李乘警也帮着拎了”。

还有很多朋友来看他,说今年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老爹老娘。

【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

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7、空中停车奇迹迫降——梁万俊

【事迹简介】瘦削,短发,一身军装,梁万俊普通得令人多少有些失望。

作为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因为2004年7月1日的一次特别飞行跃入人们的视野。

那天下午1时09分,梁万俊驾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

当他做完第一组试验后,突然发“本不该动的功率箱油量在下降”,飞机正在漏油。

仅4分钟后,梁万俊就听不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了———飞机失去了动力。

此时飞行高度4800米,距机场20公里。

梁万俊1982年入伍,已安全飞行1800多个小时,4100多架次,虽经历风险无数,但这次无疑是最困难的。

“我要把飞机带回去”,他选择了迫降。

在世界航空史上,没动力的飞机迫降成功的例子极为少见,一旦失败就是机毁人亡。

在飞机出现故障整整8分钟后,迫降成功。

除爆胎外,飞机其他部件完好无损。

为什么没有跳伞?

梁万俊说,当时什么也来不及想,脑子里惟一的念头就是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科研样机。

“在我看来,我干的那点事儿其实没啥。

我的职业就是飞行,做好了那是应该的。

”梁万俊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他没有“英雄”的感觉,“就像种庄稼的老农,看到野猪来了,要守住庄稼一样”。

说起这次入选,梁万俊说:

“我哪里能感动中国?

其实我应该说的是感谢祖国……我连儿子都感动不了。

【颁奖词】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

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

生死8分钟,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

为你骄傲!

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8、花甲老人勇救人质——孙必干

【事迹简介】孙必干,63岁,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

2004年7月9日,7名中国外交人员和6名武警官兵在伊拉克曼苏尔饭店的一间普通房间里,展开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庆祝中国驻伊使馆正式复馆。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对孙必干领导的中国复馆小组来说,却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5月,美军宣布结束对伊拉克为期40多天的大规模军事打击;6月,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驻伊使馆的复馆工作,当时,已退休半年的孙必干,临危授命,接受了这项任务。

【颁奖词】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

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

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9、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牛玉儒

【事迹简介】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70年参加工作,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到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34年里他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风风火火的工作着。

2003年到2004年两年时间里,先后对十几条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光04一年就新增加道路面积是200万平米,修建广场20多个。

为了招商引资,他几乎马不停蹄,2004年3月20日至24日,牛玉儒五天跑了六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

身边的工作人员因此称他为“空中飞人”。

如今,呼和浩特的街道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直接促进了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GDP增幅达到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5.6%,人们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从城市改造到关注贫困人群,牛玉儒将全部精力扑在了工作上,常常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2004年4月下旬,牛玉儒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准备手术,一见到大夫他便要求在五一长假期间把手术做完,还要争取术后3天下地、七天拆线、15天回家工作。

然而病情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手术之后他又不得不接受化疗。

即使这样,他仍然挂念着工作,治疗期间,他曾3次返回呼和浩特。

2004年7月,牛玉儒带病主持了呼市的9届6次全委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呼和浩特。

【颁奖词】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

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10、抗艾英雄温情无限——桂希恩

【事迹简介】2004年6月11日,在湖北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门看望了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桂希恩教授。

一走进这位教授家的客厅,温家宝就紧紧握住他的手说:

“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很感动。

我还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表扬了你。

这次到湖北出差,专门来看看你。

河南上蔡县文楼村从“中国艾滋病第一村”变成“中国艾滋病关爱第一村”,67岁的桂希恩功不可没。

一直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的桂希恩本不会和艾滋病的防控沾上边。

1999年,一位来自河南的进修医生告诉他,老家上蔡县文楼村有许多人染了怪病相继死亡,多年养成的职业敏感驱使桂希恩要去实地考察一番。

他抽了11个当地人的血化验,“有10个人的HIV是阳性的”。

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桂希恩马上向当地政府反映,并在两个月以后再次来到这个村,又抽取了140多个血样,超过一半的标本呈阳性。

盖子很快被揭开了。

不过,桂希恩被当地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且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理由是他给当地抹了黑,影响经济发展。

医生的职责使桂希恩不能放弃,调查转入秘密状态。

他的行动最终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

文楼村也因此成为关爱的中心。

2004年2月28日,欧洲银行家马丁?

哥顿来到武汉,将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的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颁给了桂希恩。

【颁奖词】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

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

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

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博大的爱。

11、绝地反击勇夺金牌——中国女排

【事迹简介】2004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国女排集体奖。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于无声处,绝地反击,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以3:

2力克俄罗斯队,5局比分是28:

30、25:

27、25:

20、25:

22和15:

12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一枚奥运金牌。

【颁奖词】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

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

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

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