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307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docx

中考思品解题思路和技巧

初三思品复习解题思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受市教科所赖老师的信任和安排,在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面前,谈中考经验、解题技巧,我既觉得诚惶诚恐,但又感到十分荣幸,能有幸与大家交流,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

经验、技巧谈不上,希望与同行们交流,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走出应考误区——成功的前提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综合分析归纳问题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但是我们部分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平时缺乏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陷入了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认为开卷考就不用记忆书本知识了——“翻”与“记”

很多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就足够了,记忆书本知识是多余的事。

其实不然,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还是需要记忆的,理解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上的,“翻”应该建立在“记”的基础上。

2.认为开卷考资料越多越好——“忙”与“盲”

实行开卷考试,客观地说准备适当的资料,练过的题型越丰富,对考试的确越有利。

但是需要平时对资料的熟悉和积累,在考试的时候进行运用、再创造,而不是等到考试的时候才东翻西翻。

新课标、考试说明一再强调,考试题目不能脱离教材,不能出偏题、难题、怪题,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近年来还更加注重考察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即学以致用,勤于思考,学会联系实际等。

但是有些老师觉得自己的功夫就是给学生准备越多、或者所谓越“压轴”的资料,自己的工作就做的越好。

这就造成很多同学考试时不能很好地审题、理解题,只会想着用某个资料上的答案来解答题目,在中考场上,既“忙”又“盲”,很容易乱答、错答,答案不全面。

这一点一些老师和学生都没引起重视。

3.认为开卷题目很难答,产生畏惧心理——“点”与“意”

部分老师和学生反映:

现在政治开卷考灵活性太强,答案很难把握!

客观分析,开卷考的题目是比较灵活,问答题的答案大都不是唯一的,有时对同一道问答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造成答案的多样化。

这种情况对学生来说,把握起来必然十分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我们中考评分的标准是采点和采意相结合,只要把题审准,运用正确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二、做好解题思路、技巧的指导——成功的关键

有很多同学考试时,试卷都答满了,最后得分却很少。

细看其所答之题,就会发现其实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因此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对常见题型的解法进行归纳总结,争取达到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效果。

抓住解题的方法、技巧与规律,帮助学生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很好地把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这非常重要。

(一)单选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是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的重要题型。

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又可考查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同的选择题,解题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仍有规律可循。

1.解答选择题的步骤:

①细读题干:

分析背景材料包含的意思,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以此对应联想到教材的知识内容。

②细审题肢:

结合所学知识弄清每个题肢所表明的意思并作出正误的判断;

③审题干与题肢的联系:

即对照题干和题肢,找出二者的联系点,排误取正,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2.解题的基本方法有:

①“排除法”:

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将与题意无关的选项排除。

②优选法:

把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出,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确定最佳选项。

3.提高解题效率,精选巧练,达到做一题、练几题的效果。

比如在讲析时,重点分析有的题肢错在哪里,有的题肢虽然表述正确但又为什么不选,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注意事项:

教师应指导考生平时注意:

①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原理等内容能准确的理解与掌握;②将课本中易混的、相近的知识以及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述形式按类别归纳整理、对比、研究,反复理解记忆。

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区别;权利与权力的混淆;人民当家作主是否等同于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日常事务管理等等。

(二)材料分析题:

1、命题选材——宏观视觉、微观切口

细心分析历年的绵阳中考题,也不难发现其中所呈现的共同特征:

政治问答题通常不回避热点,且选取的材料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当前国内外热点(国内热点为主)、凸显区域特色等特点,考查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重大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解与运用,可以说选材的视角是很宽泛的,但试题考查的切入点又是比较小的。

所以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引导学生用教材知识分析理解近一年来国家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等。

2、命题设问——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

中考命题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时代要求。

题目往往依托现实材料引出问题,将时政与教材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因此,紧扣教材观点去组织答案,落实到卷面上的必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时也要适当补充时政观点。

既然设问是立足课本的主干知识,所以在分析材料时就不要被相对陌生的材料吓倒,要相信其答案我们肯定学习过,这也特别要求我们对教材知识一定要熟悉,否则材料看的再久也难联系到相关的知识点去。

3、解题关键——思路和技巧

(1)、解题思路:

一读二审三回四答。

一读:

即阅读材料,抓住题眼(即关键词)这是解题的前提。

如果文字材料长、信息多、阅读量大的材料首先必须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边构思,以便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二审:

即审设问,审清楚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通过审设问,一是要弄清楚设问的类型,设问的类型大体可划分为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三大类型;二是要抓准限制词语,如依据我国资源国情,来……,又或根据市场考察相关知识……。

(具体举例:

2012年绵阳中考NO.25)

三回:

即回归教材,找准材料与教材中的结合点,这是解题的根本。

在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后,整理出与材料、设问相关联的知识点或结合点,并且要做出取舍。

答案的整理和组织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题目再灵活但道理还是在书中,那些脱离教材、东拉西扯、高谈阔论是应考之大忌。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四答:

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也是整个解题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前面三步亦是为了最后一步服务的。

考生必须在认真审题、分析材料,回归教材的基础上,缜密地组织好答案。

(二)解析绵阳近几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依据试题的设问)”的解题技巧。

第一类:

是什么

1、直接式设问:

是什么、有哪些?

等(设问直接,回答也直接,一般在书本上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2011、12、13年中考题给我们的启示)

典型例题:

2011:

弱势群体有哪些特征?

20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201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2、图表类分析:

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综合能力。

例:

(2011年绵阳市中考政治第26题第1问)  

  在“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北川等地了解我市灾后重建情况,并对我市灾后

经济发展和重建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1)图表反映了我市城乡居民灾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可喜变化?

(4分)

【分析】:

从表格的标题“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可知这反映的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从表格的横向看,使用了“城镇、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两个指标,这反映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再从表格纵向的时间来看,可以看出:

灾后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增加,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这共同说明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改善、提高。

3、材料说明、体现、反映了什么(问题、现象)?

(给我们什么启示?

2010:

中国先后成功举办以上“两会”说明了什么?

2013: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公共利益”的相关知识,分析志愿者们的事迹给了我们个人哪些启示?

第二类:

为什么

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原因、理由)?

为什么要这样做(说)?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甚至国际方面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历史、现实意义角度考虑。

这类题可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要求)”、“促进……”、“推动……”、“保护……”等。

例(2011年绵阳中考题NO.25题第一问中的第2小问)

党和国家重视弱势群体的原因是什么?

(6分)

【分析】:

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我们党十分关注和重视弱势群体,并把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中的“和谐”,很明显这体现的是关注和重视弱势群体的政治意义,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以此联想还“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平等,推动社会进步”等。

(也可以说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等。

由于是一题两问,分值不大,要点不会太多。

例(2012年绵阳中考题NO.26题第1问)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所学“自然的声音”及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2013: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小平,您好”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原因?

第三类:

怎么办

1、提问方式:

怎样(如何)解决(处理)……问题(关系);为……提出建议(议案、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等)。

(1)基本思路:

首先要明确所提建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①分清对象(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由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青少年(公民个人)。

②怎样解决?

——注意建议的角度(如:

国家、政府、社会、个人;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

例:

如何体现类

2011:

根据北川灾后重建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维护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

2012:

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3:

结合材料一,分析芦山地震的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重点分析)

例:

提建议类

2011:

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灾区人民非常关心的问题。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至少两个方面)提出议案?

(要求:

只写要点,不展开论述。

2012:

结合材料二,请就如何巩固文明城市的荣誉给“绵阳城市”写几条建议?

2013:

结合材料二,为我市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至少两条)

4.组织答案——有话好好说

一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设计答案,构思答案整体框架。

如对“针对……应怎样做”的题目,就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多角度去分析说明,力戒单向和定向思维。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答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

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二是要做到三结合。

即结合教材,以教材观点为基础;结合材料(即题目材料),做到主题突出;结合自己,即联系实际,评分标准是采点性和采意性的结合。

正是答案是客观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评分标准必须是采点性和采意性的结合,找出解答问题的“知识之点”并组织答案,不回归教材,随心所欲,是答不好开放题的。

回归课本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课本知识点和题目问题之间合理的联系。

知识点一定要选准,有时一个问题的联系知识点不一定是一个,而是多个,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

三是注意答案的逻辑关系和规范组织。

必须做到“言之有序”和“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就是要求答案必须有一定逻辑性和条理性,在操作上就是要“要点化”;“言之有物”即要求答题的行文要“规范、具体”,注重政治术语的运用,紧密联系课本相关知识。

根据我这几年参与中考阅卷的经历,下面的答题形式是最受阅卷老师喜欢的,因为它层次清楚,阅卷老师采点和采意最方便,也最可能获得同情分。

答:

①……;②……;③……;④……;⑤……;⑥……。

当然,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仍然面临很多的困惑和难题,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当为之而乐之。

在赖老师的指导下,各位同仁们的磋商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清晰中考政治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古诗词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各位同仁们在2014年政治中考再上新台阶!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们斧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