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580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docx

《文化生活》知识清单第四单元完整

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总复习资料(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知识清单】

考点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现状:

1.当代文化市场色彩斑斓,人们文化生活面对多种选择,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多种选择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面对多种选择。

3.文化生活“喜”与“忧”的原因、表现及应对态度:

(1)原因: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2)表现:

①“喜”的表现:

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忧”表现:

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地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怎样应对(态度):

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特别提示】

文化市场中令人忧虑的现象是文化市场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的结果,不能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考点二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一)认识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

1.落后文化(认识问题)

(1)表现:

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2)危害:

文化糟粕,消磨人的意志,败坏社会风气。

(3)应对态度: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2.腐朽文化(祸国殃民)

(1)表现: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2)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3)应对态度:

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了解):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反映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二)文化建设(净化文化环境、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

(1)文化生活有喜有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又使文化生活出现令人忧虑现象。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仍然存在,并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怎样进行文化建设(净化文化环境、解决文化低俗化的措施):

(1)国家:

①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奏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有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④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

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⑤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培育文明风尚。

(2)文化生产者:

①遵纪守法,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②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个人:

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学会选择健康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产品,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特别提示】

(1)大众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前者包含精华与糟粕,后者指先进健康的文化。

(2)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传统文化≠落后文化。

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并非仅以传统习俗形式表现。

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并非都是落后文化。

(4)人民大众需要的≠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

前者包含不同性质的文化;后者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剔除或改造;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是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对待先进文化的态度是大力支持和发展。

考点三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了解)

1.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⑤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新。

(4)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科学发展之路、以人为本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强基固本之路。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3)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4)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了解)

(1)内涵: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

(3)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特别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路径是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目标对路径的选择具有指引作用。

考点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人民提供广阔性文化舞台。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4.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文化事业:

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优化社会风气、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扶持和社会赞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

包括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等。

2.文化产业:

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包括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

考点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主要内容(要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思想道德的时代性,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人们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人们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总会因为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4)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5)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6)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考点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一)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二)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

【特别提示】

(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2)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科学文化修养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一定高。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但二者并不一定是完全同步的,也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认为二者谁更重要或谁决定谁,二者的具体要求具有时代性,内容与时俱进。

【答题模板】

(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常用答题要素: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新。

(4)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8)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9)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原因类题目:

常用答题要素:

文化的社会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提升综合国力和文化竞争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建设文化强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措施类题目:

常用答题要素: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易错点辨析】

1.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2.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4.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5.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7.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8.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9.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10.文化在人民大众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11.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2.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13.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4.公益广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5.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6.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17.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18.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19.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20.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21.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22.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3.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24.低俗文化的传播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25.文化生活出现多样化的原因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6.文化市场不良文化的出现,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27.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28.大众文化即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9.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提供多种类型、多样化的文化。

30.对于文华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31.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32.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

33.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要。

34.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5.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回事。

36.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7.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38.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一回事。

3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根本任务。

40.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41.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42.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4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与促进文化多样性存在矛盾。

44.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45.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修养。

4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是不相关的。

 

【最新考纲】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背书清单】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文化需求的特点

2.文化生活“喜”与“忧”的原因、表现及应对态度

3.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表现、危害、应对态度及其在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原因

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

5.怎样进行文化建设

6.什么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1.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2.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3.区别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4.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6.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7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8.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9.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及基本内容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及基本内容

2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