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作文550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777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淡定作文55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淡定作文550字.docx

《淡定作文55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定作文550字.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淡定作文550字.docx

淡定作文550字

淡定作文550字

  浅谈淡定550字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

  似乎和冷静、从容、沉着、没有贪心等都能联系起来。

  其实未必。

  在我看来,淡定在当今社会是无聊、懒散,无所求和胸无大志的代名词。

  我们班有个同学,学习态度很淡定。

  老师讲课时,他在下面玩手机,老师提问题,举手回答的没有他,他的学习成绩逐渐滑坡,他显得很自然,很淡定。

  眼下一些年轻人,他们读书时特别淡定,大学毕业拿到文凭后仍然淡定,他们不去自主创业,不愿意去从事艰苦岗位上的工作,而是啃老。

  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还说三道四,这些人也太淡定些了吧。

  满清后期,很多旗人活得特别淡定。

  他们玩鸟、遛狗、斗蟋蟀,吃着皇室的俸禄,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面对外国列强的即将侵略,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过六十大寿,显得特别淡定。

  这种淡定之后,使得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

  后人讽刺说:

北洋水师铁舰全军覆没,倒是颐和园的石头船永不会沉。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腐败无能的政府,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一些仁人志士他们没有淡定,他们走出国门,寻求新思想,寻救国救民之路。

  严复翻译达尔文的进化论,向中国人介绍世界。

  孙中山走出国门,创建了同盟会。

  鲁迅去日本学医,回国后弃医从文,拿起犀利的笔向腐朽没落宣战。

  毛主席曾经把我们这些小学生,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淡定所以我们要欣欣向荣,学会拥有无限创造的才能。

  在我们花样年华的年代里,所谓的淡定应该和我们无缘。

  我们要时刻关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刻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浅浅淡淡夜来香800字今年的夜来香好像开晚了许多,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吗?

只有花苞,没有花。

  晚上,十二点时,竟然没有一株开花!

人们也察觉到了,几乎每天都能听见人们在议论:

今年的夜来怎么晚了那么多?

再不开花就要过了花期了。

  专家也在考察,这种情况可是没有过的呀?

怎么办呢?

唉,今年还能看见夜来香开放吗?

小志晚上去补习,自言自语:

今天不去补习英语就可以看完那本植物百科全书了,唉,真是没用呢!

他走进补习班的拐角,发现有了一家新开的商店,名叫夜之屋,小志很好奇,于是走进去看了看。

  好看吗?

苍老的声音说。

  好…好看。

  小志走到一副飘着香味的画前,哇,好香啊!

突然,小志被吸了进去,一直奔跑着,他不想跑,可是,他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两边都是绿皮肤,黑眼睛,绿头发的人,老老少少都在议论他,仿佛自己不该来这里。

  现在也晚了,看看自己跑向什么地方吧。

  哦?

夜之园。

  一个小姑娘说:

嗨,你好。

  你……好,有事吗?

其实你不该来这里。

  为什么?

这里不适合你。

  说完,没有说再见就走了。

  小志心中充满了疑问,突然,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大姐姐打破了他的思绪。

  沿着那个方向一直跑,快,要不来不及了!

快啊,走吧!

哦那个怪老头在后面呼呼的喷水,刚喷出来就结成了冰,小志回头看看那个小姑娘,她正瑟瑟发抖,不行,要救她。

  小志回头拉住了小姑娘,不要管我,你快走!

她是和小志说话吗?

小志一把搂住小姑娘,寂静被打破了,陛下,可以停下了。

  小志没明白,小姑娘很善解人意,解释道:

陛下很气愤,把所有的精灵召集到了这,因为人们不懂欣赏,把花扯下来。

  哦,小志点了点头,明白了什么。

  这时,夜来香国王说:

你们都去应花期吧,不过,我尊敬的国王今年是绝对不会今年去应花期!

好,快走吧,要不花期都过了。

  是啊是啊,快走。

  小志问小姑娘,我还会见到你吗?

嗯,也许会吧,只要你留心。

  小姑娘变的透明了,他伸手抓住她的手,握住的却是自行车车把。

  第二天,说所有的夜来香一夜之间全部开放了,小志笑了,只有一株没有开花,真是个倔老头呢,说着,笑了。

  对了,大姐姐昨晚忘了对你说谢谢了。

  浅浅淡淡,遗失在风里的那年夏天1400字青春是道明媚的伤。

  灼痛了回忆。

  班驳了那些谁是谁的谁。

  仓促得只留下那浅浅淡淡的笔迹。

  初三。

  六月。

  是一个青春肆意着的季节。

  我,倔强的要搬到某个角落。

  额。

  这样就好。

  抬头,可以看到黑板,可以看到黑板那边的醒目的倒记时。

  隐隐约约,还可以折射出某个人的侧脸。

  是的,某个人的侧脸。

  比他的背影更好看。

  一张张惨不忍睹的试卷。

  红色的叉叉。

  一本本厚厚的参考书。

  空白白的页面。

  就足以阻绝很多冲动。

  比如青春的悸动。

  比如我,比如他在重重的书堆的掩饰下,是个很美的童话世界。

  我,可以事无忌惮的临摹着他的签名可以把他在同学录上的留言看好久好久可以有意无意的听着别人对他的议论。

  可以用余光去搜索他的身影。

  一切都可以是如此美妙而心动……在时间夹缝里。

  看着倒记时不断变更着在瞳憬着未来的迷惘时。

  也想着心里埋藏得很好的心事。

  修饰得很好的萌动。

  很多时,想在班上更吵闹一点。

  然后他或许也会多注意我一下很多时,想他制造多一点巧遇。

  然后一不小心的把某封信掉在地上。

  很多时,想一不小心的把我日记本放到他桌上,然后他就可以看到里面有他的很多的名字很多时,想看看他有没有也想我一样也会偷偷的注意一下我很多时,……那时的日子。

  总是充满想象。

  总是充满那么多幼稚的想法。

  但,也总是掩饰得很好我,知道有种感觉,不是叫喜欢。

  而是只是一种感觉。

  纯粹的欣赏。

  最初的心动。

  可以在忙碌的黑色的日子里,添加某种跳动而迷惘的音谱,使得沉淀的六月,有了些许的回忆。

  。

  暑假。

  七月。

  六月,最终还是从指缝中逃掉,想拼命的抓住某些记忆,却留下很大很大的空虚。

  经过中考的洗条,我们也被冲刷得很遥远。

  于是,开始习惯了看不到他侧脸的日子。

  在他生日的前一天,我,拨通了那念得很熟的号码。

  透过话筒,我想象不出他的模样,模糊得不曾相识。

  沉默了许久。

  我笑了笑说:

感觉和你没话说。

  嗯。

  这叫代沟。

  那个晚上,有点失眠,枕着一床零零散散的片段,听着陌名伤感的歌眼泪却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溢出眼眶。

  拉着同学的手。

  诉说着一段没有人知道的童话故事:

有一个灰姑娘,突然就对一位王子有很好感了,只是他们很多时都是在吵架,斗嘴着……后来,陆陆续续的,很多同学问我有没有和他联系过。

  我笑笑应道:

曾打过一次电话给他。

  恍惚过后,才恍然大悟然来,那时所谓的不为人知的心事,大家早就看透了。

  只是,那时,我们都一样,谁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那个不为人知的童话……那年夏天,我们都独守着自己的童话九月。

  高一。

  踏进新的环境。

  呼吸着新的气息。

  这里没有他,或许又有很多个他。

  遇见的,遇不见的,经历过了,就会懂得了……逝去的感觉,不复存在只是,日子还在轮回着……浅浅淡淡的记忆,在风中,摇曳着零散而美丽……那天,回家。

  翻出旧照片,还有那本笔记本倚靠着某棵树……轻轻,打开记忆的阀门,如潮水,却不再有当初的汹涌,有的只是感慨……那些定格着的心情,早已哗啦啦的一起逝在时间的夹缝里,再怎么也拼奏不出那年的形状,那年的心情……而那些所谓的谁是谁的谁,在风中遗失着……只是,我们的故事,在不断轮回着……廉江二中高一:

筱悠锁定精彩浅谈中考作文制胜的秘诀

(一)考场作文要创新,要出彩,切忌重复过去,切忌重复别人。

  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只有出彩才能感染和吸引阅卷者拿高分。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耳目一新的考场作文呢?

第一:

攒足精米,为我所用攒足精米好下锅,作文离不开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除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压力之下的点滴积累外,处在中考前的材料积累,应该是一种具有突击性质的有意识的精米储备。

  平时的材料积累可以说是零散的,缺乏针对性的;而现在就要尽量使之系统化、目标明确化。

  分析1999---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的变化轨迹,可以明显的发现:

题目愈来愈趋向于开放,对考生的束缚越来越小,供考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淡化政治色彩。

  比较突出的有两点:

其一,题目趋向表现自我,展现个性。

  其二,命题生活化,引导考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

  其实,中考的所有作文题都可以轨道逐步扩大的几个同心圆中,这就是:

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我和家庭——我和学校——我和社会这样一个轨迹。

  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读书生活、我的社会生活。

  所以在材料的积累和储备时要有目标和针对性。

  这时如果还像平时一样,仅满足于散见在报章杂志上的材料搜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考作文的需求。

  九年的寒窗,从书本中学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的不少知识,加上社会见闻及接受各种媒体的传输,已在头脑中贮存了不少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在长期中积累的,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在考前应梳理一下知识系列,便于考试时调遣为我所用。

  1、语言积累整理。

  这时应该搜求新近出版的时文选萃之类的有关书籍,还应该结合以前收集背诵的古诗文名句、格言警句,集中时间阅读摘录,分类整理。

  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事实材料与语言材料。

  其中的语言材料包括有哲理意味的有一定深度的议论语言和名人名言。

  文章没有事实材料,容易流于空洞枯燥;只有事实材料而没有精当的阐发议论,则会流于平淡肤浅。

  文章的叙事可以增加趣味性、感情性;议论则可以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精辟性。

  2、个人或他人经历的挖掘整理。

  由于学生活动的圈子较小,谈不上丰富的人生经历,但只要注意挖掘自己接触过的社会、接触过的人,参加过的各种活动,以及听到和看到的他人故事性较强的经历,用心采集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同样能写出好文章来。

  因此,储备材料就要在这两方面狠下功夫。

  有备无患,胸中有底,锅有精米,在考场上可以根据需要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何愁做不出好饭来?

例如:

在去年的高考中,有位考生把屈原在汨罗江畔怀沙赴水、荆轲在易水河边生离死别、项羽在乌江渡口引刀自尽的三个历史史实,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写出了我在解读这些历史中对心灵的选择由迷到悟的心理变化历程。

  这篇文章所用材料都出自课本之中,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调遣为我所用。

  还有一篇是托物寄情散文,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从司空见惯的一片片叶子上,看到了它平凡中的种种不平凡。

  尽管人们慢待它、冷落它,但它从没有一句怨言,默默无闻地去托花护花,就是到吹落黄花满地金时,它仍无怨无悔地化作春泥更护花。

  叶子的这种选择是高尚的,这种不求索取甘心付出的心灵是美丽的。

  正当人们对作者笔下的叶子流连难舍之时,文章戛然收笔,点明主旨:

如果说叶子是普通的崇高的,那么具有叶子精神的人,便是平凡而伟大的。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来自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贵在作者能感悟生活,评价生活,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叶子上感悟到人生应具有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从这两篇文章看出,两位考生笔下的这些内容,可以说同学们都是知晓的、具有的,只要我们学会调遣知识为我所用,就能使头脑中的知识在笔下生花。

  第二:

书写认真,脸面整洁卷面如同一个人的脸面,是文章的直观外在形象,是考生作文与阅卷老师见面的第一印象。

  表面看来卷面书写的最高分值也就是3—5分,但其影响的心理分、印象分是三五分远远不能打住的。

  其一,影响内容分。

  中考阅卷在炎热的七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如果你的答卷字体潦草,标点不清,错别字连篇,自然不会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丢掉内容分当属必然。

  其二,影响感情分。

  混乱的字迹,混乱的标点,横七竖八勾画的线条,仿佛天书一般令阅卷老师反胃,甚至于使人联想到你的学习态度:

连中考答卷都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可见平时更是糟糕。

  老师的情绪变化,自然用有色眼光来审读你的文章,对于作文评卷这种主观性极强的工作来讲,你的分数定会应声而落。

  因此,要十分注意书写。

  书写的一般要求是:

清楚、整齐、易于辨认。

  有的考生盲目的学习一些不规范的行草书,虽然好看,但不易辨认,自然影响阅读。

  作文时要写楷体字,一笔一划清清楚楚,写行书也要连笔自然,切勿写草书。

  标点的书写使用要规范,不要一逗到底,更不要都点成圆点。

  第三:

眉目传神,文题靓丽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

  如《扬长避短,成功之道》、《扬长避短,事业指南》、《英雄偏到无用武之地》,这些文题巧用成语,新颖别致。

  又如《鲁国的智叟可休矣》、《钦差大臣请下岗》、《李鬼打假》,这些文题巧用名人名字,耐人寻味。

  再如《千里马变成推磨驴》、《岂可回族街头卖猪肉》等活用修辞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文题自拟是近十多年来高考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许多省市中考的一个突出特点。

  但从以往的中考阅卷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没有对自拟文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往往出现一种草率拟题的现象。

  认为只要文章好,题目无关紧要;也借口时间紧,不愿在拟题上花费时间和气力,于是就不动脑筋而草率从事。

  或从提供的材料入手,直接拟出《从xxx所想到的》、《从xxx谈起》之类;或信手拈来,直接把话题当作题目。

  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选择》等。

  更有甚者,干脆就没有文题。

  即使是忘记了,也说明对文题的不重视。

  在中考语文阅卷评分中就规定,无题目的文章扣2分,而实际上受此影响所损失的不止于此。

  有人作过试验:

将几篇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请两组老师评阅,其分数差别竟在8分以上。

  可见,拟题在中考作文中万万忽视不得!

考场作文的文题,首先必须准确,要扣准话题,不能偏题离题;其次要醒目,要紧扣文章内容,让人一看一目了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其次要简洁,要短小简单,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常见的文题有三种类型:

1、老实型。

  老老实实的采用原话题的原词句,并不多加改造。

  如《心灵的选择》《小议诚信》。

  2、深化型。

  对原话题理解的基础上,所拟文题或明确主旨,或概括内容,或体现思路,或表明特色,如《高扬道德的大旗》《失败是种难言的美丽》《人在旅途》。

  3、艺术型。

  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常见的如:

比喻式《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成功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夸张式《世界很小是个家》,引用式《你不该悄悄地走开》(歌曲)《横看成岭侧成峰》(诗句),反问式《21世纪你美吗》《岂可回族街头卖猪肉》,情景式《滑铁卢上空的雄鹰》《带着三句话上路》,符号式《出发+拼搏=到达》《1+1=?

》,呼告式《妈妈,我想对你说》,对比式《英雄无用武之地与英雄有用武之地》,移花接木式《拍卖诚信》(借用金融用语)。

  这三种情况以后两种为好。

  锁定精彩浅谈中考作文制胜的秘诀

(二)和文章标题一样,开头和结尾也为大多考生所忽视。

  总有一种观念误区,认为只要文章主体写好了,开头和结尾关系不大。

  所以,构思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主体部分,而没有在头尾上多下功夫。

  其实,这种做法对于你的作文得分影响很大。

  在中考作文的批改中,由于时间紧、天气热、任务重,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看得很仔细。

  一般首先是看有没有按照所给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写作;其次是看语言基础。

  虽然通篇都可以显示出考生语言表达水平,但最为醒目、最能体现语言能力的、最能引起老师注意的,还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这头尾给老师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能影响老师对作文的评判。

  所以考生不仅不应该忽视开头和结尾,相反更应该在这两个地方狠下功夫!

古人作文之法的凤头、熊腰、豹尾之说,比较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各部分的追求目标。

  这里的熊腰即指主体部分的内容要丰富,我们姑且不论。

  下面我们只谈谈开头和结尾问题。

  凤头,也有人称之为龙头,都是指开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般要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

  但考生们往往在开头上存在这样几种不足:

1、不必要的释题,多此一举;2、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3、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

  因此在中考应试时一定要避免这几种弊病。

  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一篇5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定下了文章的基调;同时,一个好的开头也增加考生写好下文的信心。

  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如比喻开头法(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空中楼阁》)、引言开头法(鲁迅先生有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琐忆》)、议论开头法(生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有人利字为先,好处抢尽;有人荣字当前,虚实兼收;亦有人德字为重,铁肩道义。

  ——湖北考生《得失寸心知》)、入物开头法(很久很久以前,也许在我的生命之树发芽的时候,我的生命之神就告诉我,我是一只火凤凰。

  那时幼稚的心灵无法参透凤凰的含义,长大了也是。

  ——湖南考生《凤凰的选择》)、写人开头法(夏日炎炎。

  鲁林从省城公安大学放假回家,来到A城地面,此地距离其老家梁山泊尚有一段路程,须乘班车,方可上路。

  ——河北考生《小鲁达的抉择》)、叙事开头法(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鲁彦《听潮》)、描景开头法(陌生的山花已有无数的开了。

  冷月下,却只见一犁春水,蓦然回首,总是充盈着泪水的双眼遥望寂灭的星空,总是随风飘动的思绪感叹树叶的凋零。

  ——广东考生《美丽一次》)、绘境开头法(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定情开头法(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关于结尾,名家多有论述。

  托尔斯泰说:

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

  明代许榛在《四溟诗话》中说: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这里他们都谈出了好的结尾的标准。

  高明的考生很珍惜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做好编筐的收篓工作。

  要想结好尾,必须避开以下之忌:

一忌冗长罗嗦;二忌空喊口号;三忌豪言壮语;四忌表示决心;五忌平淡无力;六忌画蛇添足。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

  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可以卒章显志,出奇制胜;可以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第五:

化大为小,独辟蹊径中考作文立意时,可以表述观点,可以歌颂赞美,可以宣传赞扬,可以揭露批判。

  但以下三点要注意:

1、要善于化大为小。

  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开放性质,使有的同学天马行空,有的同学又无从下手。

  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子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题兴叹。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化大为小的意识,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5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面对话题热,我们会联想到诸如:

热浪与环保、WTO热、热线、名人与官司热、纳米热、世博热等等,如果力求面面俱到,显然不行。

  自有择其一如纳米热来谈,作文才能写细、写透,从而达到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2、要善于以小见大。

  这一点其实是对化大为小的进一步要求,即从小处着笔,而从大处着意,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

  这样才能避免就事论事,原地打转。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注意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同时多在行文结尾处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着,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

  3、要善于独辟蹊径。

  在立意角度上,考生多以现实中的人和事为切入口,多着眼于材料的整体或布局,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体现不够,如能变换视角,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故事新编、借古讽今,或老话重谈而逆向立意,或着眼于材料的局部与起因等等,多角度思考,想人所未想、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论人之所欲论,论人之所未论,力求立意创新,习作便会因个性鲜明而令读者耳目一新。

  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

  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

  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

  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淡定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

  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

  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对终身制);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

  第六:

绵针绣被,出奇制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

  考场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常见的构思法有:

1、巧合法。

  巧主要指碰巧、凑巧、巧遇、巧合。

  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

  正如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在作高考作文考前指导时说的:

情节要巧妙得让人惊叹亏你想得到。

  古代许多作品中就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

  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间之时。

  鲁迅更是善于借助于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性的规律。

  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

  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

  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你说巧不巧!

曹禺的《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亲、兄弟、兄妹的奇遇与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2、对比法。

  鲁迅是对比手法的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