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6533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docx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力学题

一、力学

1.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

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

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A.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与磁体发生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所以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重力,故B错误;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方向的变化也是运动状态的不变,故C错误;

D.实验中磁铁对钢珠的吸引力改变了钢珠的运动方向,所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选D.

2.如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面受到人的压力                                              

B. 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C. 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D. 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路面受到压力是自行车施加的,A不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支持力是自行车施加的,B不符合题意;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摩擦力是自行车施加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 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 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  

D. 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2G

【答案】B

【解析】【解答】A、题目中已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即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G,A不符合题意;

B、P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竖直向上,向下两个力,一是本身受到重力,二是Q对P的吸引力,三力平衡,F拉=G+F引,F引=F拉-G=2G-G=G,P对Q的吸引力与Q对P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P对Q的吸引力是G,故地面对Q的支持力=3G-G=2G,B符合题意;

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P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竖直向上,向下两个力,一是本身受到重力,二是Q对P的吸引力,三力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

(1)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但是受力物体是一个;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 L甲=L乙=L丙=L丁          B. L乙=L丁

【答案】B

【解析】【解答】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让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让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量相同,图乙和图丁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量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

B

【分析】图甲虽然看上去只有一个拉力,实际上另一个拉力是墙,所以与丙的作用效果相同,同理,图乙和图丁的作用力相同。

5.如图是2009年6月30日,醉酒超速驾车造成5死4伤的事故车辆,事故后严重变形.汽车变形说明()

A. 汽车受重力的作用                                              

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 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碰撞事故.

(3)只要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运动趋势时,存在摩擦力.

(4)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需要的是物体的惯性.

【解答】A、汽车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是水平方向的.不符合题意.

B、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的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改变了汽车的形状,所以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符合题意.

C、汽车地面上运动时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维持物体的运动的是物体的惯性,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1)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掌握摩擦力发生的条件.

(4)掌握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圆环用轻绳吊在天花板上,环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自大环顶部开始分别向两边滑下,当两个小环下落至与大环圆心等高时,小环所受摩擦力为f,则此时绳对大环的拉力为(  )

A. (M+m)g                          

B. (M+2m)g                          

C. Mg+f                          

D. Mg+2f

【答案】D

【解析】【分析】小环受到大环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环受到两个小环的摩擦力大小各为f,方向向下;以大环为研究对象,处于静止状态,大环受到向上的力是绳子对它的拉力F,受到向下的力有:

大环的重力G、两个小环的摩擦力2f;

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力的大小相等的特点,得到F=G+2f=Mg+2f;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能够判定出摩擦力的方向。

 

7.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 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车此时没有惯性

C. 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答案】C

【解析】【解答】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A不符合题意;

B.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是因为车受到重力作用,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所以B说法错误;

C.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说法正确;

D.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D说法错误.

所以答案选C.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力的概念、惯性、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要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

8.如图所示,各用5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不计)(  )

A. 10N                                   

B. 5N                                   

C. 0N                                   

D. 10N或0N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5N。

故答案为:

B。

【分析】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是挂钩上力的大小,与挂环上力的大小以及弹簧测力受到的合力大小无关。

9.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生活中有好多应用:

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检查墙砌的是否竖直、检查墙上挂的画是否挂正等;

【详解】

为了把年画贴正,通常做法是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年画的边长也竖直向下,此时年画就挂正了,答案选C。

 

10.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一个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则

A.在上升过程中,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在下降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较大

C.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所受重力为零

D.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答案】D

【解析】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同一个物体不论上升还是下降,受到的重力都是相等的,故B错;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重力不为零,故C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正确;应选D。

1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CD上静止,CE为水平面,O表示物体A的重心。

图中OB1∥CD、OB2⊥CE、OB3⊥CD、OB4∥CE,能正确表示物体A所受重力方向的是

A.OB1

B.OB2

C.OB3

D.OB4

【答案】B

【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即竖直向下,故OB2是重力的方向.

故选:

B.

【点睛】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作用点在重心,规则形状的物体(如球、方形物体等)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2.要想学好物理,学会估算很重要。

下列对身边的物理量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8dmB.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150N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D.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37℃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一只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物理课本大约是26cm,故A错误;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体重大约是G=mg=50kg×10N/kg=500N,故B错误;人步行的速度大约1m/s,故C正确;人体正常体温是37℃,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25℃,故D错误,故选C。

13.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分子的直径约为0.3~0.4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1.0m

C.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

D.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0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详解】

A、分子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0.1nm=10-6mm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大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100cm=1.0m左右。

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自行车速度在

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14.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          

D. 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相互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

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D符合题意。

【分析】A、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B、相互作用力: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两个力,

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是相等的,而且方向是相反的;C、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D、物体处于平衡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

力。

故答案为:

C

1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推车时车也推人,故A正确;两个物体即使相互接触,但是如果不相互挤压,也不会发生力的作用,故B不正确;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瘪了,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B.

16.内有少量饮料的罐子可以斜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饮料罐(含饮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CD错误;

根据题意,内有少量饮料的罐子可以斜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只有重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时,罐子才会保持平衡,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点睛】

关键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理解当一个力通过支点时,此力的力臂为零,对杠杆起不到任何作用,即原来平衡的杠杆会仍然平衡.

17.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不规则物体没有重心

D.人体具有重心,人体的重心会随人体的姿态而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A、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A错误;

B、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B错误;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任何物体都有重心,故C错误;

D、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人体的重心会随人体的姿态而发生变化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利用悬吊的方法确定重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18.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L甲<L丙L乙>L丁

B.L甲=L丙L乙=L丁

C.L甲<L丙L乙=L丁

D.L甲=L丙L乙>L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甲和丙的力都会使弹簧伸长,图乙和图丁的力都会使弹簧压缩;在图甲中,力F通过弹簧传递给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弹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所以图甲和图丙的作用力情况相同,效果相同,故它们伸长的长度相同,所以L甲=L丙;在图乙中,力F通过弹簧传递给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弹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所以图乙和图丁的作用力情况相同,效果相同,故它们缩短的长度相同.所以L乙=L丁.

故选B.

19.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只有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才会运动

C.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D.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摩擦力不一定都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如人走路时,脚与地面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知,不受力的物体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而重力越大,惯性越大是错误的,故C错误;

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D正确。

20.下列关于(图中)在斜面上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D.沿斜面下滑的物体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故只有D正确;

AB.由于物体没有受到沿斜面向下的力,故AB错误;

C.由于物体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C错误;

21.如图所示,是重庆市第14届芙蓉江龙舟锦标赛举办时的现场,下列关于划龙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用浆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龙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速度很快,惯性很大

C.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对船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龙舟前进,故A正确。

B.因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

C.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原因是龙舟受到水的阻力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具有惯性的原因,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能说“受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22.下列事例中,运用了与重力方向相关的知识的是

A.

检查相框是否挂正了

B.

用力拉弹簧

C.

向墙上敲钉子

D.

向前推箱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在一根细线下吊一个重物就做成了重锤线,用重锤线可以指示重力的方向,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A.图中是利用重锤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道理,故A正确;

B.图中是拉力,与重力方向无关,故B错误;

C.图中向墙上钉钉子,是敲打施加的力,与重力方向无关;故C错误;

D.图中向前推箱子是水平推力,都与重力的方向无关,故D错误.

23.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也施加力的作用,选项A说法错误;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选项B说法错误;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选项C说法错误;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故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选项D说法正确.

24.关于力的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B.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但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选项中对于力基础内容的提问可知,本题考查力的基础,根据力的产生过程、特点等基本知识就行求解。

【详解】

A.若想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故A选项错误;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人推车时,车也在推人,故B选项正确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C选项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等,故D选项错误。

25.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受到的力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小鸟如果撞上飞机,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答案C符合题意.

26.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

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

如图中,一次压缩弹簧,一次拉弹簧,两次的大小相同,作用点也相同,但方向是相反,弹簧一次变短,一次被拉长,所以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故选C。

27.2008年奥运盛会在北京开幕,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球对手的作用力比手对球的作用力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头球攻门时,球的运动状态发生的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力拉弓,弓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是水对皮划艇向前的力使其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D符合题意。

28.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故A错误;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故B错误;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29.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没有施力物体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有些物体有重心,有些没有重心D.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A错误;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