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168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doc

风险安全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等相关事宜。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术语

2.1风险

是指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用风险度表示。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R:

风险度,R值越大,风险越大。

L: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

S:

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

2.2风险评价

是指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过程。

2.3评价准则

是指衡量风险大小的一个参数标准(可承受的),主要包括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的严重性S,依据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制定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2.4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选定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

3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识别出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强化源头管理,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避免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包括安全生产状态报告、安全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信息管理和隐患治理。

5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5.1公司成立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组长:

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

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成员:

公司其他领导、及安全、生产、技术、人力资源部部门负责人。

5.2职责分工

5.2.1总经理对安全风险管理及公司安全生产状态报告编写工作全面

负责。

5.2.2副组长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分管领导,协调组织安全生产状态报告的编写和评审工作,负责确定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监督整改重大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隐患。

5.2.3公司安全管理部是安全风险归口管理部门,督促检查、指导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分析、编制安全生产状态报告。

5.2.4技术设备部、总调度室、企业发展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及安全生产状态报告的编制、组织、协调、督促工作。

6风险评价范围

6.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

6.2常规和异常活动;

6.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6.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6.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6.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6.9气候、地震其他自然灾害等。

7评价准则

7.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见附录A。

7.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见附录B。

7.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见附录C。

8评价程序及评价方法

8.1评价程序

8.1.1由公司总工程师负总责,由技术部牵头编制公司安全生产状态报告,每月风险评估一次,每年编制一次,组织分析评估安全风险。

8.1.2列出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

8.1.2.1作业活动清单

序号

作业岗位

作业活动

1

058#氨制冷

巡检(常规)

氨高位储槽

检修(非常规)

8.1.2.2设备设施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位号

部门

1

1#气化炉

21#

造气车间

8.1.3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8.1.4依据评价准则判定风险。

8.1.5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8.2风险评价方法

8.2.1工作危害分析(THA)。

8.2.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8.2.3预先危险性分析。

8.2.4故障假设分析。

8.2.5事件树分析。

8.2.6故障树分析。

8.2.7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8.2.8参考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选择其它风险评价方法。

9控制措施

9.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生产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削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9.1.1制定控制措施应考虑:

9.1.1.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9.1.1.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

9.1.1.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9.1.1.4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9.1.1.5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9.1.2控制措施主要应包括:

9.1.2.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9.1.2.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9.1.2.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9.1.2.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9.1.3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优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抑制危害,修订

或制定操作规程,最后采用减少暴露的措施控制风险。

9.2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组根据可接受的程度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包括:

9.2.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9.2.2评审意见;

9.2.3隐患治理预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9.2.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9.2.5竣工验收报告。

9.3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9.4落实所确定的控制措施,对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消除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9.4.1确定为重大隐患项目的风险

9.4.1.1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9.4.1.2明确责任人;

9.4.1.3明确责任部门;

9.4.1.4技术方法、资源、时间表;

9.4.1.5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9.4.1.6重大隐患项目治理结束后,有关部门应进行验收,形成报告。

9.4.2用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包括:

9.4.2.1修订和新制定的操作规程。

9.4.2.2及时向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教育。

9.4.2.3使从业人员熟悉其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风险。

9.4.2.4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安全生产。

9.5风险评价

9.5.1企业应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9.5.1.1火灾和爆炸;

9.5.1.2冲击和撞击;

9.5.1.3中毒、窒息和触电;

9.5.1.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9.5.1.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9.5.1.6人机工程因素;

9.5.1.7设备的腐蚀、缺陷;

9.5.1.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9.5.2企业应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在确定重大风险时,

应考虑:

9.5.2.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9.5.2.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9.5.2.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9.6风险评价相关内容

9.6.1企业应根据已确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

9.6.2风险管理的机理

9.6.2.1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目的是控制风险,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

9.6.2.2风险管理的机制是确定分析的范围和目标,对设施、工艺过程、

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

9.6.3记录重大风险

风险评价结果,既风险度R值的大小,通过附录C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重大风险,按优先顺序控制治理,填写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见附录D。

10风险信息更新

10.1定期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

10.2制定风险评价的频次。

10.3常规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价。

10.4非常规的每次开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价。

11重大危险源

11.1各基层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

11.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档案。

11.3确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并落实责任人。

11.4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并将报告存入档案。

11.5应将重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告知从业人员,应有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并适时改进和演练,演练应有计划和记录。

12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由安全管理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公司《绩效管理考核标准》实施,经营管理部定期组织检查本标准执行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