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071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docx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

  20.《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知识梳理1.需要落实的知识点A.关于《战国策》:

了解历史上的齐威王和邹忌其人B.五个实词:

朝、美、旦、诚、间C.三个虚词:

于、之、孰2.文本分析A.三问三答:

“三问”的口气和意思没什么改变,“三答”则不同。

“妻”用了一个赞叹性的陈述句和一个反问句,肯定的语气极强,饱含深情,反映了正配对丈夫的偏爱。

“妾”重复了妻的反问句,但少了热情的陈述句,肯定的语气减弱了,反映了侧配因地位卑微而对丈夫的畏怯。

“客”仅用了一个平淡的陈述句,但有求于主人,又不能曲意逢迎,自然肯定的语气弱得多,显得有些勉强。

B.在“三问三答”的基础上讨论课文内容,引出“三比三喻”、“三赏三变”,领会设喻说理的方法。

二、能力检测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形貌昳丽(yì)B.燕、赵、韩、魏闻之(yàn)C.期年之后(jī)D.时时而间进(jiàn)2.下列红色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

不求闻达于诸侯A.有求于我B.美于徐公C.皆朝于齐D.能谤讥于市朝3.下列红色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

幕天席地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吾妻之美我者C.闻寡人之耳者D.王之蔽甚矣4.选出下列红色字解释正确的两项()A.窥镜而自视(偷视)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边和右边)C.上书谏寡人者(写信)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E.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5.下列红色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C.皆以美于徐公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我孰与徐公美孰视之参考答案:

1.B2.D3.B4.DE5.C21.《周亚夫军细柳》本课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中,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呼之欲出。

一、知识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

棘门()彀()弓弩()诏令()揖()介胄()曩者()辔()称谢()2.难字认读彀gòu诏zhào辔pèi曩nǎng3.形似字┏诏:

诏令┏胄:

甲胄┏驰:

驱驰┗昭:

昭华┗胃:

胃口┗弛:

松弛┏揖:

作揖┏弩:

弓弩┏壁:

墙壁┗楫:

舟楫┗驽:

驽马┗璧:

璧玉4.词语解释【军细柳】在细柳驻军。

军,驻军。

【大入边】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边,边境。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

已而,旋即;不久。

之,到达。

【披甲】披戴盔甲。

被(pī),穿着。

【锐兵刃】使兵器锋利。

锐,使……锋利。

【先驱】先行的卫队。

【不得】不被允许。

得,表示许可。

【居无何】过了不久。

无何,不多时,不久。

【于是】在这个时候。

是,代词,指这个时候。

【约】规定。

【驱驰】纵马奔驰。

【持兵】手执兵器。

兵,兵器。

【揖(yī)】双手抱拳行礼。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

介,铠甲。

胄(zhòu),头盔。

课文中介胄的意思是穿铠甲,戴头盔。

【天子为动】天子被他所感动。

为,介词,被。

动,感动。

【改容式车】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周亚夫致意)。

改容,改变仪容,动容。

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

式,车前的横木。

现在写作“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谢,告知。

【成礼而去】犒劳将军的礼仪完毕后辞去。

【嗟(jiē)乎】叹词,表示感叹。

【曩(nǎng)者】刚才。

【固可袭而虏】必定会遭偷袭而被俘虏。

【久之】很长的时间。

之,无任何意义,只是一个为满足音节需要而加的衬字。

5.文学(文体)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

该书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编撰。

原名《________》或《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________。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参考答案】1.棘门jì彀gòu弓弩nǔ诏令zhào揖yī介胄zhòu曩者nǎng辔pèi称谢chēn5.史记西汉司马迁太史公书太史公记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迁移训练课内阅读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锐兵刃,彀弓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子先驱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子且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无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子乃按辔徐行。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

4.文中还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5.从“真将军”周亚夫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1.锐:

使兵刃锐利;彀:

拉弓。

先行的卫队。

将要。

过了不久。

规定。

2.

(1)天子于是拿着马缰绳慢慢地走。

(2)亚夫将军手拿兵器作揖说。

(3)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以军礼拜见。

3.具体表现在:

①军队训练有素,穿戴盔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

②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而且进军营只能从边门进入。

4.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

5.带兵以严出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

22.《古文二则》《四知》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身居高官的杨震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格。

《私心》通过第五伦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现了第五伦的无私奉公,自觉修身揭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知识梳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骘(zhì)邑(yì)谒(yè)涿(zhuō)辄(zhé)悫(què)征辟(bì)便(biàn)宜2.形近字┏藉(jiè)慰藉┏谒(yè)拜谒┏晔(yè)范晔┗籍(jí)书籍┗遏(è)遏制┗桦(huà)桦树3.多音字┏(yí)遗命

  ┏(jí)狼藉

  ┏(shěng)省份遗┫

  藉┫

  省┫┗(wèi)遗十金

  ┗(jiè)慰藉

  ┗(xǐng)反省4.词语解释【辟】征召。

【举】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

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

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转】调动(官职)。

【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

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悫】恭谨,诚实。

【蕴藉】宽和,宽容。

5.文学常识填空

(1)《四知》选自_____,作者____,___(朝)史学家,字___。

(2)《私心》选自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是复姓。

(3)《后汉书》以___为体例,与___、___相同,它分为____、___、___合为百篇。

(4)“前四史”是指《后汉书》、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南朝·宋蔚宗

(2)《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第五(3)纪传体《史记》《汉书》十纪十志八十列传(4)《史记》《汉书》《三国志》二、课内阅读《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上文有关古代官职的四个词?

辟:

___举:

____迁:

____转:

____2.写出“无知”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3.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第一句属于___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_____。

4.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课文并未交待他这样做的原因,你想他会无缘无故给杨震送礼吗?

为什么?

5.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译:

____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征召推举晋升或调动官职调动官职2.“无知”古义“没有知道(的人)”;今义:

愚昧,没有文化。

3.侧面贤明4.不会。

王密这么做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钱财),就是为了升官。

5.

(1)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

(2)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23.《公输》《公输》是记述墨子劝止楚国攻宋的事。

宣扬了墨家“非攻”的主张。

这一主张,在战国时代,反对大国侵略小国,是有正义性的。

还进一步表明墨子之所能够止楚攻宋,并不是仅仅由于他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同时也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

一、知识积累:

辨析加红词在句中的词义┍子墨子闻之(先生,老师)子┝愿借子杀之(您)┕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孩子)┍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见┝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遍鹊见蔡桓公。

(进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到)于┝胡不见我于王?

(向)┕何有于我哉?

(对,对于)┍愿借子杀之。

(侮臣者)之┝宋何罪之有?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荆之地,方五千里。

(的)公输《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刹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

“诺。

”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24.《诗词五首》《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

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

《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尽,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

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送别》是一首可以作不同理解的小诗。

单从字面上看,这是首送别诗。

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江南农家生活情趣的小词。

主题是写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情趣。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一、知识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

霏霏()雨雪()冢()雉()羹()贻()著地()檐()翁媪()锁哪()2.形近字┏冢:

坟冢┏雉:

鸡雉

  ┏贻:

贻赠┏窦:

狗窦┗豕:

犬豕┗稚:

幼稚

  ┗怡:

神怡┗渎:

渎职3.词语解释【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yè)的样子。

【雨雪】下雪。

雨(yù),下(雨或雪)。

【霏(fēi)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行道迟迟】慢慢地走在路上。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zài)渴载饥】又渴又饥。

【伤悲】伤感,悲伤。

【始得归】才能够回乡。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课文里指荒坟一个挨着一个的情状。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中庭】院中。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贻(yí)】送,赠送。

【漫漫】遍布的样子。

【行人】出征的人。

【茅檐】课文里借指茅屋。

【媚好】声音柔媚动听。

【翁媪(ǎo)】老公公和婆婆。

【无赖】顽皮。

【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

4.文学(文体)常识

(1)《采薇》选自《_____________》。

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编成于春秋时期,共______________篇。

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十五从军征》选自《________________》。

这是南朝宋郭茂倩所编,我们曾学过这本书里的另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是一首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首《________________》。

(4)《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散曲家。

字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霏霏(fēi)雨雪(yù)冢(zhǒng)雉(zhì)羹(gēng)贻(yí)著地(zhuó)檐(yán)翁媪(wēng’ǎo)锁哪(nà)4.

(1)诗经三百零五风雅颂

(2)乐府诗集木兰诗(或《陌上桑》)(3)词稼轩长短句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4)散曲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王磐明代鸿渐西楼二、迁移训练课内阅读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2.从托物抒情的表现方法上看,“昔我往矣”,应是离别之悲伤,作者写其景,为什么用“杨柳依依”的关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雨雪霏霏”烘托了“我”归来时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并简述主人公回家时为什么不喜反悲?

4.全诗采用了___________的结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用原文回答

(1)揭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归乡老兵家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也是写回乡老兵的感受,但与《采薇》有很大的不同。

请写出。

3.(探究题)如果这位老兵遇见了昔日的伙伴,两人之间必然有一番对话。

想一想他们对话的话题有哪些?

(三)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给“著”注音。

2.前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含有“杨”或“柳”或“杨柳”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______·村居茅檐低小,______。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_______,中儿______。

最喜小儿无赖,______。

1.将标题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农村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朝天子·咏喇叭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这是一首散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朝代)。

2.文中写“喇叭,锁哪”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军愁”,“民怕”至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

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答案】

(一)1.《诗经》兵役2.“杨柳依依”有多种理解,既是以美景反衬悲情,使悲情更悲,又暗示了主人公出征时正当青春年少。

3.凄惨悲怆主人公把一生中大部分美好光阴耗在杀来杀去的战场上,如今回家,家里一无所有,忆昔思今,不禁悲从中来。

4.先写景后抒情,频繁的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解析】1题考查有关诗歌常识及文字赏识。

2.3题考查以美景衬悲情及情与景的关系,4题考查对内容及主旨的理解,注意抓住抒情句品味。

(二)1.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采薇》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十五从军征》则以叙事为主来抒其悲凉凄楚之情。

【解析】内容相同,则区别应在表现手法上。

《采薇》有明显的景物描写,则考虑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十五从军征》具体叙述了老兵的所见所为所感,则考虑以记叙为主,通过记叙来抒情。

3.①家乡这几十年的变化。

②老兵家中的变故。

③老兵的经历。

④儿时伙伴的生活。

【解析】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年老,爱怀旧)及当时情况,合理想象,还可加上对老兵今后生活的关切、家乡现实情况等内容。

答出三点即可。

(三)l.zhuó【解析】不读“zhù”。

2.烘托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3.杨花愁杀渡江人杨柳青青江水平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四)1.清平乐溪上青青草锄豆溪东正织鸡笼溪头卧剥莲蓬。

2.词辛弃疾3.描绘了恬淡、安适、充满生机的农村风光。

【解析】从一家五口各自活动中可以看出。

(五)1.王磐明代【解析】注意“磐”的写法。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3.不是。

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百姓、鱼肉乡里的宦官。

【解析】这里属借物抒怀。

补充阅读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题目中“之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之”即:

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一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句式。

点出了送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押_________韵,押韵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抒情诗描写离别情绪有何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1.借助字典、根据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1)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出了老朋友分别的地点及环境。

B.第三、四句写到诗人对朋友漂泊不定生活的关心。

c.第五、六句是说浮云像游子的行踪,来去不定,落日依恋山峦,不忍与大地告别,就像我对朋友的感情。

D.第七、八两句用马的嘶鸣来催促朋友赶快上路,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

3.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联中的“青”、“白”分别写出山水的色彩,“横”写出山的静姿,“绕”写出的水的动态。

B.诗中的“孤蓬”、“浮云”、“落日”都是比喻句中的喻体事物。

c.这首诗采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深刻的感受。

D.这首诗将自然美和人性美结合起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三)阅读曹植的《七步诗》完成诗后的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提示:

作者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弟弟。

相传曹丕继承了帝位,百般迫害曹植,曾命他七步中作诗,否则就要加害于他。

曹植就吟成了这首《七步诗》。

1.“豆在釜中泣”用了甲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曹植受到曹丕迫害时的乙心情。

在甲、乙处应填写的正确一项是()。

A.拟人悲痛B.夸张痛苦c.夸张悲伤D.拟人愤怒2.对“相煎何太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互相煎熬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B.为什么你要迫害我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c.互相煎熬何必这么急迫呢?

D.你要迫害我何必这样紧急呢?

(四)阅读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完成后面的题。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真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注:

连枷,打场用的一种农具。

对四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比喻修辞,意思是为了打稻而新筑起来的稻场平坦得像镜面一样。

B.第二句是写家家户户的农民趁着霜后的晴天,抓紧时间在场上打稻。

c.第三句是说在打稻的声音中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远处传来的雷声也仿佛显得轻微了。

D.第四句写连枷的声音从夜晚响到天亮,表现了人们劳动的紧张。

(五)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汴河曲》完成后面的题。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①汴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

②长堤,隋炀帝在通济渠沿岸遍植杨柳,又称隋堤。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意在提醒人们从骄奢淫逸终至覆亡的隋王朝统治中汲取教训。

B.一、二两句以满目春光与隋宫旧址作对比,热闹和冷寂形成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更显得无限凄凉。

c.后两句把兴亡之感再上升一层:

已作历史陈迹的隋堤之上,纷纷扬扬的杨花,似乎是对隋炀帝的无情嘲弄,以美景衬哀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D.诗人走上长堤,想起隋炀帝的悲剧,不禁增添了无穷的忧愁和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