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624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A.英国宪章运动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D.《人民宪章》发表

5.“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欧仁·

鲍狄埃德《国际歌》唱遍了全世界,他的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联

A.宪章运动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D.工业革命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回答:

(1)指出上述引文的出处

(2)上述材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上述材料的发表有何意义?

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1.查阅有关国际工人运动史的资料,当你看到“宪章运动”时,你就可以断定它属于哪一国家的历史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2.《人民宪章》规定:

“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目前因犯罪而坐牢者除外),都有选举权……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由此可见宪章运动的目的是

A.废除封建特权B.提高工人的经济待遇

C.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力D.主张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

3.学习了“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某同学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A.发生于美国的宪章运动是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的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C.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同样的旋律传唱着同一首歌,即《国际歌》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来到法国首都,你会看到用法文所写的“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的墙壁,它是为了纪念

A.攻占巴士底狱B.拿破仑远征C.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

5.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自卫军缺乏统一指挥和领导B.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C.不应把推翻资产阶级作为斗争目标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6.阅读下列材料:

公民们!

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

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

卑鄙无耻的政府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

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军把那逼迫你们承认国王,污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公社第一次宣言》(1870年3月30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成立于哪一年?

(2)材料中的“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

(3)“公社”的建立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何意义?

7.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诞生?

它的诞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思之窗(我学习,我快乐;

我思考,我充实!

【自主探究】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面前失去的只是锁链。

【探究问题】

(1)上述材料出自哪部文献?

发表于何时?

作者是谁?

(2)材料中的“统治阶级”是指哪一阶级?

(3)该文献是哪个组织的纲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部文献发表的意义。

【点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考察《共产党宣言》的基础知识以及阅读材料、解析材料的能力。

并结合中国的情况,理解宣言在指导国际工人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1)《共产党宣言》;

1848年;

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2)统治阶级是指资产阶级。

(3)共产主义者同盟。

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史海泛舟读一读,哇,收获很大!

“社会主义”一词的来源

“社会主义”一词,大都认为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某些著作中,系由“社会的”一词衍生而来,源于拉丁文Socialis,原意是“同辈的”“同伙的”。

把它用于社会中,那就是大家平等的,以表示为了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初使用“社会主义”一词,只是表达他们不满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试图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代之以类似家族中“同辈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朦胧的倾向于集体主义。

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向往。

所以它一出现就广为流传。

到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已经成为西欧许多国家非常时髦的思潮。

但是,这一含义是极不确定的。

在大多数场合它同“民主”“自由”“平等”差不多,与后来马克思阐述的社会理论是很不相同的。

马克思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

1848年2月,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理想的社会制度。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一词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含义越来越确定,越来越精确。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当“社会主义”作为学说的名称时,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它又是一种社会制度。

指社会制度时,是指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并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制度。

列宁是把“社会主义”定义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第一人。

【阅读小贴士】了解有关社会主义的概念和情况,有助于对我国政策方针的理解,有助于整体把握世界历史中有关的内容。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更多马、恩的故事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品质的提高。

第十八课美国南北战争

1、南北战争的起因。

处理这个问题时要联系以前学过的两处相关内容,再与自由阅读卡提供的资料“内战前的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相结合,战争起因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不攻自破。

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障碍,使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来扩展到美国,造就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行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制越来越成为它的障碍,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闹得不可开交,由于矛盾无法用其他方法解决,最终只能通过战争解决,也就是美国历史上的内战。

2、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美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

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学会正确评价林肯,了解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学习其优秀的品质。

3、把美国内战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任务、结果和历史意义列表比较,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

1.美国内战前夕,南北双方在下列哪一问题上矛盾特别尖锐?

A.领土的扩张问题B.国家的统一问题C.西部开发问题D.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

A.蓄奴州数量增加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3.下列导致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一再失利的因素是

①准备不足②军队士气不高昂③人民群众不满④缺乏优秀将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于1863年元旦起实行于

A.美国全国B.美国北部地区C.美国叛乱各州D.美国南部地区

5.美国内战之所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

A.它维护了国家统一B.它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要求

C.它消除了种族歧视D.它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6.材料一:

马克思指出:

“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材料二:

列宁诊断这场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就是使全国多年进行内战,遭到同任何战争分不开的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

(1)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3)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

“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请结合上面的评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是“一国两制”的经济格局,其中“两制”是指

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②南方封建主义经济③北方奴隶制经济④南方种植园经济

2.1860年,林肯的总统竞选主题是:

“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你认为林肯心目中的美国这个联邦国家应该是

A.资本主义国家B.黑人奴隶制国家

C.殖民主义国家D.两种制度并存的国家

3.如果乔治是南方叛乱州的一名黑人,在战争中,他对林肯政府的态度应该是

A.先支持,后反对

B.先不满,后来觉得无所谓

C.一直积极参加南方作战,因为是为自己而战

D.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后积极参加北方作战

4.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维护祖国统一B.争取民族独立C.解放黑人奴隶D.解决西部土地问题

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有一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唯一正确的是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推动了欧洲和美洲革命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三美国内战。

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美国今后几百年的命运。

——恩格斯《致魏德迈》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

为什么说它是“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

(2)材料二中“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两种制度不能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3)请你说说恩格斯关于美国内战意义的论断的依据。

7.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对此,林肯政府心急如焚。

如果你是林肯政府的一位幕僚,你会对如何扭转战局提出什么建议?

【自主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63年元月1日起,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的文件名称及所起的作用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我们阅读、阐释及文字表述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奴隶、自由等有效信息,直接得出答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

极大的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林肯之廉

亚伯拉罕.林肯,1809年生于肯塔基州一个贫苦家庭。

早年从事过多种工作,后来通过自学当上律师。

1856年加入共和党,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因当过劈木栅栏工人,所以有人称他为“劈木栅栏的候选人”。

在竞选演讲中,他称自己有三大财富。

他把妻子和儿子当作“无价之宝”,表现出他淳朴无华风度,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政治家。

书被林肯视为另一大财富。

他幼年只受过不足一年的正规教育,后来全部凭刻苦自学成为律师,从而博学多闻,才华超群。

他说:

“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财,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他把选民当作依靠的对象和宝贵财富,表现出可贵的公仆意识。

在人民的拥戴下,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任职期间,林肯领导人民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因而受到人民的尊敬,被称为“美国人民的儿子”。

马克思赞扬他是“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

【阅读小贴士】林肯把妻子和儿子、书、选民当作自己的三大财富。

可今天个别人却把钱、权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社会上出现腐败现象,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你的财富是什么?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分为两个方面:

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在教材中已有充分认识。

“局限性”的学习,通过分析思考,应了解到:

(1)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2)改革是有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

(3)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

这样,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

2、关于明治维新的影响,应从两方面进行评价。

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这里要注意和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反面评价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可以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加深理解。

3、中日在19世纪中后期的历史背景较为相似,但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在同一时期的戊戌变法则以失败而告终,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值得深思。

4、通过本课学习应认识到: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证明了这一道理。

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才会成功,如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的明治维新都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最后都取得了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争权夺利B.农奴制的阻碍C.农民起义不断D.俄国对外战争失败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A.解放农奴B.废除农奴制

C.挽救统治阶级危机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我们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后在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D.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国家人才

5.19世纪中期,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原因是因为

A.明治维新B.废除农奴制C.工业革命D.发动甲午战争

材料一: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英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俄国《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二: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列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这次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7.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

1.史学界普遍认为: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D.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这番话充分说明了1861年改革

A.是沙皇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改革B.有利于俄国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对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没有一点好处

3.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前提是

A.推翻幕府B.天皇支持C.主权独立D.措施得当

4.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B.提倡文明开化C.努力发展教育D.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5.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是

A.用赎买方式进行改革B.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D.资产阶级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

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

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那些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7.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日本各自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自主探究】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谦的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的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的“创造神话”。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西方,给予了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

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

(1)日本“眼观八方”,在国弱时,拿来先进才智进行消化。

你能运用所学的史实加以说明吗?

(2)通过阅读上列材料,你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时应当怎么做?

【点拨】此体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联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以古鉴今,以西鉴中。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是明治初年政府向欧美各国派出的大型使节团。

该使节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使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副使,随员包括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

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修改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预备性谈判,同时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以吸收可用于本国改革的经验。

使团于1871年11月从日本的横滨乘舰出发,历访美、英、法、荷、俄、丹麦、瑞典、意、奥、瑞士等12国。

访问伊始,日本要求修改条约的企图就遭到美英等国拒绝,此后使团便集中力量考察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法律、军事、文教、风俗等方面的情况。

中途不断有人会国或给国内的留守政府人员写信,随时介绍考察情况,以便国内及时学习到西方的先进经验。

岩仓使团的出访,亲眼见识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学习到许多新东西,深感日本同欧美各国的差距之大,并从中找出了适合日本国情,可以为日本学习、借鉴的东西。

1873年9月参观团回国,明治政府便开始了更为全面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阅读小贴士】改革是发展之路,阅读日本学习的历史,查阅更多的资料,结合中国的现状,写出你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共同交流。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自我测评

1—5:

ADBCC

6.

(1)《共产党宣言》

(2)作者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7.工业革命的进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显露: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

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而展开了斗争。

ACADD

6.

(1)无产阶级政权;

1871年。

(2)资产阶级政府。

(3)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7.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受到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工人运动的雪要,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基础。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DBDCD

6.

(1)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

(3)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7.我认为林肯可以称得上一位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