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153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docx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

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

这一段先写了什么?

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

(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

这些词语能颠倒吗?

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

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

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

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

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

(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

(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

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

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

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思考:

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

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

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

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

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

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

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

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的?

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

什么叫有用的人?

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

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

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

思考:

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

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

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

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

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

如:

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1.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也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文章布局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语言浅显平实,却旨趣深远。

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法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有关常识,思考落花生这个名字的由来。

2.整体感知课文,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重点体会父亲的那段话。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祖籍台湾省台南市,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

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回国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文及佛学。

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1935年因与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不合,去香港大学任教授。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后终因劳累过渡而病逝。

[

许地山于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接着又发表了前期代表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

他虽在执著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

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

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集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

难句解析

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简略地写出了种花生、收花生的经过。

写种花生仅八个字: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写收获也只用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居然一词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高兴的心情。

2.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两句话是从花生的生长特点、果实的形态、位置着眼,把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作比较,说明花生的特点是外表不好看,果实不显眼,但有用,对人有好处。

称赞了花生不爱炫耀自己的品质。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是我把父亲想说还没有说的道理讲了出来。

这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

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不要只讲究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文章结构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讲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

讲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至15自然段):

讲吃花生时的议论。

写作特点

课文的特点是主次分明。

根据中心,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正是由于围绕中心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语言积累

鲜红嫩绿爱幕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重点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的深刻含义。

2.分清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从而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的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认识。

3.学习本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