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3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测评卷.docx

第一单元测评卷

|高中化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新课标(RJ)

单元测评

(一)B

第一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54分,第Ⅱ卷46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 ④田间焚烧秸秆 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

2.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图CB11

3.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作中和热

D.1molH2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代表燃烧热的是(  )

A.CH4(g)+

O2(g)===2H2O(l)+CO(g) ΔH

B.S(s)+

O2(g)===SO3(s) ΔH

C.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3

D.2CO(g)+O2(g)===2CO2(g) ΔH4

5.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D.

CH4(g)+O2(g)===

CO2(g)+H2O(l) ΔH=-890kJ·mol-1

6.已知1g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121kJ,且O2中1molOF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形成1molH—O键时放出热量463kJ,则H2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

A.920kJB.557kJC.436kJD.188kJ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O2(g) ΔH=+241.8kJ/mol

H2(g)+

O2(g)===H2O(l) ΔH=-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吸热88kJB.吸热2.44kJC.放热44kJD.吸热44kJ

8.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CO(g)+

O2(g)===CO2(g) ΔH=-282.9kJ/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的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B.1∶2C.1∶1D.2∶3

9.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g) ΔH=akJ·mol-1

H2(g)+

O2(g)===H2O(l) ΔH=bkJ·mol-1

2H2(g)+O2(g)===2H2O(g) ΔH=c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

C.a=bD.2b=c

10.已知:

2Zn(s)+O2(g)===2ZnO(s) ΔH=-701.0kJ·mol-1

2Hg(l)+O2(g)===2HgO(s) Δ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

A.+519.4kJ·mol-1B.+259.7kJ·mol-1

C.-259.7kJ·mol-1D.-519.4kJ·mol-1

11.已知:

①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碘蒸气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molHI分子时释放299kJ的能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I(g)===H2(g)+I2(g) ΔH=+11kJ/mol

B.H2(g)+I2(g)===2HI(g) ΔH=+11kJ/mol

C.H2(g)+I2(g)===2HI(g) ΔH=+288kJ/mol

D.H2(g)+I2(g)===2HI(g) ΔH=-144kJ/mol

12.已知:

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

ΔH=-2878kJ·mol-1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

ΔH=-286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3.NH3(g)燃烧的产物是NO2(g)和H2O(g)。

已知反应有:

(1)H2(g)+

O2(g)===H2O(g) ΔH=-241.8kJ·mol-1

(2)

N2(g)+O2(g)===NO2(g) ΔH=+39.9kJ·mol-1

(3)NH3(g)===

N2(g)+

H2(g) ΔH=+46.0kJ·mol-1

下列关于NH3(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NH3(g)+

O2(g)===NO2(g)+

H2O(g)

ΔH=-282.8kJ·mol-1

B.NH3(g)+

O2(g)===NO2(g)+

H2O(g)

ΔH=-161.9kJ·mol-1

C.NH3(g)+

O2(g)===NO2(g)+

H2O(g)

ΔH=-161.9kJ·mol-1

D.NH3(g)+

O2(g)===NO2(g)+

H2O(g)

ΔH=-282.8kJ·mol-1

14.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B.由反应①可推知:

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574kJ·mol-1

C.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D.反应②中当4.48L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mol

15.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Na2O2(s)+CO2(g)===Na2CO3(s)+

O2 ΔH=-266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CB12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图CB12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532kJ·mol-1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4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16.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161.9kJ,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热化学方程式:

C4H10(g)+

O2(g)===4CO2(g)+5H2O(g)的ΔH为(  )

A.+2590.4kJ·mol-1B.-2590.4kJ·mol-1

C.+1295.2kJ·mol-1D.-1295.2kJ·mol-1

17.向足量稀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kJ。

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HCl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2.2kJ。

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Ba2+(aq)+SO

(aq)===BaSO4(s) ΔH=-2.92kJ·mol-1

B.Ba2+(aq)+SO

(aq)===BaSO4(s) ΔH=-0.72kJ·mol-1

C.Ba2+(aq)+SO

(aq)===BaSO4(s) ΔH=-73kJ·mol-1

D.Ba2+(aq)+SO

(aq)===BaSO4(s) ΔH=-18kJ·mol-1

18.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N—N

O===O

N≡N

N—H

键能(kJ)

154

500

942

a

火箭燃料肼(H2N—NH2)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CB13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CB13

A.N2比O2稳定

B.N2H4(g)+O2(g)===N2(g)+2H2O(g) ΔH=-534kJ·mol-1

C.表中的a=194

D.图中的ΔH3=+2218kJ·mol-1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总分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

19.(12分)据《参考消息》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

(1)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

ΔH=-989.2kJ·mol-1,有关键能数据如下表:

已知1molSi中含2molSi—Si键,1molSiO2中含4molSi—O键,则x的值为________。

(2)硅光电池作为电源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灯塔和无人气象站等。

硅光电池是一种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3)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

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

C.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容易有效控制

D.寻找高效新催化剂,使硅的生产耗能很低,是硅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

(4)工业制备纯硅的反应为2H2(g)+SiCl4(g)===Si(s)+4HCl(g) ΔH=+240.4kJ·mol-1,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则反应过程中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kJ。

20.(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________(填“能”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溶液温度

中和热

t1

t2

ΔH

50mL0.55mol·L-1NaOH溶液

50mL0.5mol·L-1HCl溶液

20℃

23.3℃

50mL0.55mol·L-1NaOH溶液

50mL0.5mol·L-1HCl溶液

20℃

23.5℃

已知:

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1.(12分)

(1)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

已知:

①CO(g)+

O2(g)===CO2(g) ΔH=-283.0kJ·mol-1

②S(s)+O2(g)===SO2(g) ΔH=-296.0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

已知:

CO(g)+NO2(g)===NO(g)+CO2(g) ΔH=-akJ·mol-1(a>0)

2CO(g)+2NO(g)===N2(g)+2CO2(g) ΔH=-bkJ·mol-1(b>0)

若用标准状况下3.36LCO还原NO2至N2(CO完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用含有a和b的代数式表示)。

(3)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kJ·mol-1①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

若1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ΔH2=________。

(4)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

和NH3·H2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中,NH

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CB14所示:

图CB14

1molNH

(aq)全部氧化成NO

(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CB15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图CB15回答下列问题:

图CB15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为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为____。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ΔH3=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ΔH4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单元测评

(二)B

第二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54分,第Ⅱ卷46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化学反应A(g)+3B(g)

2C(g)+D(g)中,各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v(A)=v(B)B.v(A)=2v(C)

C.3v(B)=v(C)D.v(B)=3v(D)

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3.4molB.3.2mol

C.2.8molD.1.2mol

3.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

4.对于可逆反应H2(g)+I2(g)

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对于X+Y

Z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则X和Z可能的状态是(  )

A.X为液态,Z为气态B.X为固态,Z为气态

C.X为气态,Z为气态D.无法确定

7.符合图CB21的反应是(  )

图CB21

A.X+3Y

2Z ΔH>0

B.X+3Y

2Z ΔH<0

C.X+2Y

3Z ΔH<0

D.5X+3Y

4Z ΔH<0

8.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如下平衡:

2NO2(g)

N2O4(g) ΔH<0,将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

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 ⑤密度

A.①和③B.②和④

C.④和⑤D.③和⑤

9.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10.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图CB22的是(  )

图CB22

A.CO2(g)+2NH3(g)

CO(NH2)2(s)+H2O(g) ΔH<0

B.CO2(g)+H2(g)

CO(g)+H2O(g) ΔH>0

C.CH3CH2OH(g)

CH2FCH2(g)+H2O(g) ΔH>0

D.2C6H5CH2CH3(g)+O2(g)

2C6H5CHFCH2(g)+2H2O(g)

ΔH<0

11.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D.多充入O2

12.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

X(g)+Y(g)

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13.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

H2(g)+Br2(g)

2HBr(g) ΔH<0。

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CB23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CB23

A.由图可知:

T1>T2

B.a、b两点的反应速率:

b>a

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将HBr液化并及时移走的方法

D.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

14.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CB24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CB24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15.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观察这三支试管的颜色,其中颜色最浅的是(  )

甲:

10mL0.01mol·L-1的FeCl3溶液和10mL0.01mol·L-1的KSCN溶液

乙:

5mL水、10mL0.01mol·L-1的FeCl3溶液5mL0.01mol·L-1的KSCN溶液

丙:

10mL0.1mol·L-1的FeCl3,溶液和10mL0.1mol·L-1的KSCN溶液

A.甲试管B.乙试管

C.丙试管D.无法判断

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提高D.C的体积分数增加

17.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2Y

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33%B.40%C.50%D.65%

18.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图CB25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