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173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2012年第06期(电子版).doc

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经理实务研究每周要览

2012年2月21日出刊

>>>2012年第6期

焦点事件风险分析

——银监会要求新一轮摸底、平台贷再掀清理风暴

全面风险管理解析

——温州东方造船老板被传跑路,造船业再添阴霾

——钢贸企业骗贷或折射企业贷款管理不严

——监管层打击银行乱收费政策逐步细化

风险经理实战培训

——从企业流动性指标中感知信贷风险

——造船行业精解

——商业银行异地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专业市场小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与风险控制

本期目录

Ⅰ焦点事件风险分析 3

银监会要求新一轮摸底、平台贷再掀清理风暴 3

Ⅱ全面风险管理解析 8

※信用风险 8

温州东方造船老板被传跑路,造船业再添阴霾 8

※信用风险 11

钢贸企业骗贷或折射企业贷款管理不严 11

※合规风险 14

监管层打击银行乱收费政策逐步细化 14

Ⅲ风险管理同业经验 17

欧洲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借鉴 17

Ⅳ风险经理实战培训 21

※财务透视 21

从企业流动性指标中感知信贷风险 21

※行业精解 25

造船行业精解 25

※化解策略 28

商业银行异地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28

※实战技巧 31

专业市场小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与风险控制 31

Ⅴ形势政策综合分析 35

※政策监管 35

2011年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35

※形势分析 37

2011年末银行不良率“双升”,不良贷款周期或已至 37

Ⅵ一周风险要闻回顾 40

政策再收紧,逾百亿主题公园投资受冲击 40

银监会要求中小银行防范风险 40

央行要求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坚守风险底线 41

国产体育品牌面临全行业下行风险 41

Ⅰ焦点事件风险分析

银监会要求新一轮摸底、平台贷再掀清理风暴

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高峰期来临,平台贷再次掀起清理风暴。

银监会近期已对各家银行下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台账统计调查表》审查附表,与平时每季度统计上报内容不同的是,此份附表中新增了征信数据、评估数据及监控数据三个项目,对2011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情况进行新一轮摸底,要求银行3月份内上报最新统计内容。

要求增加这几类统计内容,是为了完善存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整改细则。

而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银监会则提出了“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最新方针。

目前银监会已按照规定移交财政部,财政部正在会同发改委共同对下一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入还贷高峰期征求意见。

【银联信分析】

针对平台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银监会一直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原则进行处置,坚持“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平台贷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补正、追加抵质押物、加强贷后管理、增提拨备和提高资本占用成本等重点工作。

由于近三年到期的平台贷款较多,关于存量平台贷的整改也备受关注,而近期关于平台贷展期的声音不绝于耳。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迎偿债高峰期

经过2009年的信贷狂飙,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2012年将迎来首轮偿债高峰。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报告,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比分别达到24.49%和17.17%,2016年后到期偿还的占30.12%。

考虑到银行中长期贷款高速增长是从2008年12月开始,央行报告中提到50%以上的平台贷款为5年期以上贷款,而银行平台贷的期限也以3年以上为主。

很显然,从2011年底起平台贷将逐步进入还款高峰期,2012年和2013年将是一个还款高峰期。

图表1:

债务偿还期(单位:

亿元)

偿债年度

三类债务合计

政府负有偿还

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

责任的债务

其他相关债务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2011年

26246.49

24.49%

18683.81

27.84%

3646.24

15.60%

3916.44

23.46%

2012年

18402.48

17.17%

12982.52

19.35%

2972.07

12.72%

2447.89

14.66%

2013年

12194.94

11.37%

7991.36

11.91%

2265.98

9.70%

1937.6

11.61%

2014年

9941.39

9.28%

6177.01

9.20%

2273.31

9.73%

1491.07

8.92%

2015年

8012.26

7.48%

4934.69

7.35%

1780.66

7.62%

1296.91

7.77%

2016年及以后

32377.35

30.21%

16340.12

24.35%

10431.48

44.63%

5605.75

33.58%

合计

107174.91

100%

67109.51

100%

23369.74

100%

16695.66

100%

资料来源:

银联信整理

二、平台贷款展期背后的必然与无奈

为了避免因地方融资平台还债高峰期的临近而出现的违约超,近期市场上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延期的声音不绝于耳。

据悉,一份由财政部牵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整改细则即将出台,旨在规范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的借贷行为,其中涉及存量平台贷的有条件延期方式。

而近期媒体也报告称,目前银监会正在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但期限并不确定。

早在去年10月底,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就明确表示,下一阶段银监会将重点推进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和整改增新,所有存量平台贷款必须落实合格、足值的抵质押,并进行还款方式整改。

与此同时,周慕冰还特别明确了包括以合法的非公益性资产进行全额置换为首的四大整改路径,这是监管层首席表示平台贷款可以展期的消息。

1、监管层态度扭转实属必然

可以说,此前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整改态度十分严厉,早在两年期平台贷问题暴露之初,银监会就一直要求平台贷不得展期,甚至是在2011年的年中工作会议上,银监会还曾称,对于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

而此时态度发生转变实际上已在意料之中,具体来看,此前银监会摆出的严厉态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于地方政府博弈中向博弈对手尽量施加压力,以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资源。

而经过2010-2011年的博弈,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抵质押和担保情况在不断坐实,平台贷款现金流分类情况也不断改善,云南和上海融资平台的偿付风波最终也在地方政府让步的基础上得到妥善解决,并且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而在对外摆出严厉姿态尽可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之后,对待商业银行,银监会则需要帮助银行化解风险、客服短期流动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如果对外以及对内都一味的强硬,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不利于宏观经济调控以及经济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则会人为增加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

因此,监管层针对存量平台贷整改态度的扭转实属必然。

2、态度扭转背后更是无奈

尽管,监管层针对存量平台贷整改态度的扭转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但扭转的背后更是一种无奈。

一方面,在当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近来占地方财政收入很大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地方财政已是捉襟见肘,贷款展期成为解决地方债务切实可行的方法。

如果平台贷的债务不能展期,最后就只能够进行债务重组,这对地方政府和银行来说,都会带来较大的震动。

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平台贷款也的确需要展期。

展期对于双方来讲都是现实而理性的选择。

例如,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周期3年,3年建成后,项目公司还需还本付息,但刚建成的高速公路难以产生充足的现金流。

只有等时机逐渐成熟后,现金流才可能逐渐增多。

此外,从全局意义来说,中国地方政府的平台贷问题是流动性的问题而不是偿债能力的问题。

由于2011年我国为控制通胀,要放缓投资,所以部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期限被迫延期,从未来坏账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延期对于项目顺利完工,应对银行的坏账率是有帮助的,它可以避免由于强制的急刹车而使得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项目成为坏账。

三、“拖字诀”并不能彻底化解风险

近几个季度以来,平台贷风险可以说是银监会每季度一次的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讨论的重点。

虽然近两年,监管层基本摸清了平台贷款的总体规模和风险状况,推进了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并总体上控制了风险。

但是当前平台贷款的整改工作同样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三个方面最让监管层担心。

1、平台贷整改仍面临挑战

截至2010年底审计署的统计情况,地方债务逾期债务超过200亿元,根据审计署的披露,一些的地方已安排441.3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偿债,这对于借新还旧和逾期债务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是未来仍可能存在逾期的情况。

其一,还款方式合同补正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两个关键风控环节的进展较慢。

在此前平台贷款的整改中,监管层曾重点要求银行通过科学补正贷款合同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让风险早暴露、早发现、早度量和早干预,不准任其再“发酵”。

其二,部分平台项目面临巨大还款压力。

未来三年内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地方平台即将面临第一个偿债高峰。

而一些平台项目的贷款条件和偿债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现在建项目后续建设资金和还贷资金无着落的局面。

其三,各种规避监管的隐性平台融资逐渐增加。

在一些地区,当地政府通过具有平台特征但又在平台名单外的企业向银行融资,或承接原平台债务。

图表2:

地方债务借新还旧和逾期情况

主体

借新还旧率

主体

逾期情况

11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

超过20%

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

逾期率超过10%

全国高速公路

54.64%

95所高校

逾期债务为27.18亿元

387所高校

超过50%

575家医院

逾期债务为37.42亿元

230家医院

超过50%

148家融资平台公司

逾期债务为80.04亿元,逾期债务率为16.26%

资料来源:

银联信整理

2、平台贷展期或将面临道德风险

对于仍处于担保整改中或者即将到期的平台贷款,如果未来监管层允许平台贷款展期,在短期内避免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对那些建设周期较长但能产生现金流的平台贷款项目,通过展期可以让项目继续进行,项目完成后产生的现金流可以偿还平台贷款的本息。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旦平台贷展期的情况落实。

由于借新还贷等于再重新办一次贷款,展期只需要确认和办理延期手续。

因此,平台贷展期较“借新还旧”更易操作,将使处理效率更高,更加节约成本。

但平台贷款的“拖字诀”,并没有化解平台贷的系统性风险。

目前,欧债危机并未解决,全球经济恢复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地方债采用“拖”字以缓解,期待新一轮全球经济的景气时期到来,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展期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逆向选择是指地方政府让那些本来风险就很大的贷款展期,而即使展期,这些贷款大部分也还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展期就值得思量。

道德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希望展期到期后再展期,债务越滚越大,最终还是还不上,则展期无异于“择日再死”。

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监管当局的宽容积极主动地让平台贷款展期,这样的监管宽容也可能加剧银行业为博取信贷市场份额、追逐预期高利润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违背贷款审查、监督的审慎原则,对银行业行为和金融稳定埋下潜在不利影响。

四、平台贷展期实施细则仍有待落实

早在1月中旬,银监会就下发了对新一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意见的征求意见稿。

近日,各大商业银行已将意见反馈给银监会。

这一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对2011年末的平台贷款进行甄别分类,并与2012年3月底前向监管部门报告。

2月20日、21日两天,银监会召集银监局和各大商业银行在深圳召开会议部署如何进行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平台贷款展期相关细则仍有待进一步落实。

1、平台贷款面临重新分类

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对2011年末的平台贷款进行甄别分类。

以往,各家银行都是对平台贷风险根据现金流覆盖的情况,分为“全覆盖、半覆盖、基本覆盖、无覆盖”四类。

今年,各大银行和银监局将在原分类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分类,按照对这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未来将给予的融资支持力度,将其分为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以及退出类。

支持类,即指符合新增贷款条件,经总行审批可以继续予以信贷支持的平台;维持类,指需保持现有贷款水平,贷款余额不能再增加的平台;压缩类,指在原有贷款余额内,贷款到期要予以收回或提前收回的平台;退出类,指满足整改为一般公司贷款全部条件,经过相应程序已经退出平台管理的平台。

2、重点保在建

监管机构正在讨论的征求意见稿也要求银行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2012年平台新增贷款要实现“降旧控新”,全年平台贷款增幅必须明显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水平。

在投向上,监管层或将要求新增贷款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既要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又要防范融资平台假借“保续建”之名套取贷款。

新增贷款一般投向四个方向:

一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收费公路项目;二是国务院审批通过的、资本金到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四是2011年底工程进度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在建项目。

另外,监管层正在研讨或明确规定七种情形下,各大银行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分别是:

银行融资平台客户没有列入支持类的、地方政府职务规模达到或超出限额的、地方政府以直接或者间接形式提供担保和承诺的;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的、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抵质押的、在存量贷款担保抵押和贷款合同等方面整改不到位的、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覆盖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监管层也正在制定指导意见,未来将要求对于新增贷款或存量贷款的合同整改,要由各银行总行统一授信、逐笔审批。

3、需静待细则落实

对于平台贷,银监会提出了“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推出、重在增新”的最新方针。

今年,监管部门对融资平台贷款的要求重点将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增信,一方面是将符合国家支持的产业和符合“十二五”规划发展的产业明确纳入到允许展期的范围内。

目前政府平台贷款的延期有两大标准:

一是增信为主,即抵押品不足的平台贷,要补充新的抵押品;二是流动性(即项目的现金流)不能覆盖的平台贷款项目,除非纳入了新的抵押品,否则不能延期。

尽管银监会会平台贷款展期的细则仍未明确,但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对平台贷款采取续贷,缓解流动性资金不足。

做法主要有:

一是要求续贷不能超过原来的贷款期限的半年,而且只能展期一次;二是在续贷时要求利率上浮,普遍上浮10%,对部分地级市的平台贷款可以上浮至20%。

可以说,贷款展期对企业来说,是项目现金流和还款不匹配。

对于银行而言,展期则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变动,比如抵押品价值在展期过程中的变化,是否匹配项目。

另外,展期并没有改变兑付的期限形态,依然会在某一时刻存在高兑付期,如果算上展期的利率,也许更为庞大。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仍需高度关注相关监管动态,进一步加强对平台贷存量贷款的整改。

返回目录

Ⅱ全面风险管理解析

※信用风险

温州东方造船老板被传跑路,造船业再添阴霾

近日,在温州船舶工业最主要的集中地乐清,一则关于东方造船集团董事长陈通考“跑路”的消息在坊间流传,之后这则消息被陈及其子女辟谣,并称陈在海外积极融资,其子女在国内拓展融资,以期能度过难关。

而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全球新接订单为199万载重吨,同比下滑71.1%,环比下滑36.5%。

这是两年来单月新接订单量首次跌破200万载重吨,也是全球船市五年来最差的开年数据。

在当前造船业产能过剩、接单量下降的背景下,东方造船集团董事长陈通考“跑路”的假消息无疑该造船业信心上的动摇。

【银联信分析】

一、东方造船集团董事长陷“跑路”疑云

东方造船集团创办于1986年10月,是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温州造船业的龙头企业。

资料显示,东方造船与2010年实现营收1.27亿美元,税前利润150万美元。

截至2011年6月底,该公司的订单总额为8900万美元,订单交付日期已排至2014年1月。

东方造船集团是温州地区的明星造船企业之一,2011年8月,该集团在伦敦证交所AIM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AIM上市的中国造船公司。

该集团伦敦上市后,其董事长陈通考曾表示,公司彼时尚有1.8亿美元的债务,上市一方面是为了融资,另一方面是为了债务重组,降低银行利息的支出。

东方造船集团一直以来的投资较多,境外上市成本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债务压力过大。

另外,东方造船涉及借贷资金12亿,在银行贷款陆续到期时有可能导致债务违约。

二、行业遭遇信心危机

陈通考或已“跑路”的消息,在乐清同行看来,是对行业信心的打击的焦点事件。

2011年,由于全球航运业低迷,一方面多数航运企业亏损经营,造成船东已预订船舶支付困难,新船预付款比例大幅下降,造船企业流动性资金大幅收紧,多数造船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数。

另一方面,船东接船意愿不强,要求延迟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的现象也在增多。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指出,由于国内银行对于船舶行业的放贷更加谨慎,加上国内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紧,造船企业融资难、交船难问题更加突出。

浙江省造船行业,从2006年左右开始兴起一股新办企业的热潮,在2008年危机期间还有从房地产转投造船行业的情况。

但是从2011年开始,新办企业因为订单减少、民间融资困难而遭遇的危机开始显露。

而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前十年的刺激,造船市场快速膨胀,仅台州地区就有200亿的民间资金入场,现在基本都已撤离。

三、造船业正经历最困难时期——多重因素挤压造船业

首先,造船业产能过剩格局已成定局。

这从几个实例中可见一斑:

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十一五”期间,造船能力仅为年6万载重吨,目前已达到年160万载重吨;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造船能力达到25万载重吨,2015年可达200万载重吨。

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以经济增长为纲”的发展思路下,也纷纷以“大跃进”的方式上马造船厂。

造船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产能过剩的后果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其次,2012年开年船企接单数量锐减。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承接船舶订单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至2011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99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5%。

而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全球新接订单为199万载重吨,同比下滑71.1%,环比下滑36.5%。

这是两年来单月新接订单量首次跌破200万载重吨,也是全球船市五年来最差的开年数据。

在中国,1月新接订单26万载重吨,环比大幅下滑54.4%、同比下滑79.1%,是自2009年6月来单月最低值。

这证明现阶段船市仍处历史底部,从现阶段的新接订单来看今年船市并无回暖之意,2012年将延续2011年低迷的态势。

按照协会的预计,201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会小幅下降,新接订单不会有明显起色,手持订单将持续减少,除了“交船难、接单难”的考验外,“盈利难”将成为行业发展新问题。

再次,运力供给压力仍较大。

只有在手订单/船队规模快速下降,才能平衡市场供求。

但就绝对量看,在手订单形成的未来供给压力仍然较大,根据在手订单的交期,2012年新船下水将继续高于需求增长,加剧航运业的过剩。

情况最严重的是干散货船,其次是油轮,集装箱船在手订单/船队规模基本回到历史均衡水平。

最后,造船业下游船运市场依然低迷。

今年年初时,BDI指数还保持在1700点左右。

不过,在随后的一个月内,受澳洲、巴西等货源地异常天气以及中国农历春节的影响,跌幅接近70%。

在目前的运价水平下,航运企业普遍面临巨亏。

不少造船企业已经开始面临“晒船台”和裁员的境地,也有企业遇到延迟开工和延迟交付的情况。

除了接单难,船价也大幅下滑,不少企业认为类似于散货船等低端船品,即使接到了订单也赚不到钱。

另外,除以上因素外,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融资利率高企、人力成本增加以及钢材涨价等带给造船企业的压力也不可小觑,这直接吞噬造船企业利润。

四、商业银行亟需收缩造船业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

银联信认为,在下游船运行业低迷、运力供给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船东取消订单、新接订单量减少都将让产能过剩的问题越发突出。

而产能过程问题将再反过来倒逼造船企业为抢夺有限订单降低造船合同价,进而降低了企业利润率。

东方造船集团董事长陈通考“跑路”假消息的流传,体现行业的一种焦虑状态。

船舶行业持续低迷和资金压力下,新一轮洗牌难免,中小船厂或被兼并重组,而研发能力弱、转型慢、资金缺的企业势必成为淘汰对象。

银行亟需收缩造船业的信贷规模,防范大规模债务违约事件发生。

同时,银行需要调整造船业子行业的信贷结构。

按照目前形势发展,中国船舶业要靠降低成本、转型升级、优化重组克难过“冬”。

短期内,行业信贷额度可向海工装备领域转移。

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全世界订单总额持续低迷之时,钻井船、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量却有大幅上升,尤其是钻井船,继2011年之后,2012年,海洋钻井及生产设备订单也持续保持较良好的趋势。

返回目录

※信用风险

钢贸企业骗贷或折射企业贷款管理不严

进入2月中旬,钢材市场中的寒风依旧没有停息迹象。

下游需求不足,加上上游钢厂不断扩产,钢材库存达到高位,钢贸商面临严重销售压力,财务状况堪忧。

春节前,有着钢贸背景的福建建阳市上海商会名誉会长、原秘书长,上海和煦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润铭,以及在江苏无锡钢材贸易行业颇有影响力的福建周宁籍老板——无锡一洲集团董事长李国清先后潜逃,留下巨额债务有待清理,其中涉及不少银行信贷资产。

由于一洲集团在向银行申请贷款中也使用虚假质押、重复质押以及虚假联保贷款的方式,钢贸企业贷款风险未来可能集中爆发。

作为部分基层银行的优质客户,商贸企业的骗贷一定程度上也与银行在信贷审查或贷后管理中的有意“疏忽”有关。

【银联信分析】

钢贸商跑路,虽然直接原因在于企业主资金链难以维持运营,背后却折射出钢铁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钢贸商违规骗贷吸收大额资金,从而投资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的乱象。

一、钢贸企业跑路,折射行业危机加剧

无锡一洲集团成立于2009年11月,在短短两年时间欠下高达10多亿元的债务,其中包括为一洲钢材市场36家钢贸商户担保的3亿元担保贷款以及一洲集团通过骗贷途径从银行获得的大额信贷。

第一种骗贷手法是利用仓库监管漏洞以及不同银行之间质押信贷的不对称,采用同一批钢材向不同的银行贷款,即所谓的重复质押,最终可以得到数倍的贷款额度。

第二种骗贷手法即联合钢材贸易市场中的商户,采取联保贷款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组成联保体的钢贸商或者是虚假注册的企业、或者是有地缘或亲缘关系的企业。

此外,还有钢贸企业自己出资组成担保公司,再以担保公司为出资人企业以及关联企业提供担保,骗取银行贷款。

于是,钢贸贷款中融资方、担保方和交易对手方存在复杂关联关系,对银行贷款形成多头担保和过度担保,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

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李国清以事先成立好的担保公司从事基金受托服务,将银行贷款集中起来,从事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比如放高利贷、房地产投资等等。

二、银行钢贸企业贷款背后暗含的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李国清跑路之后,江苏当地的银行开始加大对贷款人的审查力度,并对福建周宁人设置了贷款门槛——曾几何时,福建周宁人在上海钢贸业中具有最高的口碑。

部分银行甚至停止了钢贸企业贷款业务。

银行的匆忙应对,可能暗含着更重要的信息——重要客户对银行业绩的贡献,已经使得银行的贷款风险审查制度虚设,尤其是在部分基层银行中,钢贸上更可能绑架银行,导致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双上升。

首先,重营销、重回报、轻风险。

钢贸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可以很容易帮助银行完成业绩目标,尤其是以钢材市场为授信对象的业务,动则10亿元的贷款规模以及派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