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629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课时作业27

课时作业27 诗歌形象专练

一、(2019·河北省承德一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桃花

罗隐①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②,半里红欹宋玉墙③。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注:

①罗隐:

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第,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②文君酒:

“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

西汉才女卓文君曾在临邛当垆卖酒。

③宋玉墙:

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登墙窥臣三年”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漠漠香”中“漠漠”一词引人联想,写出了春天桃花灼灼其华、袅袅其香的特点。

B.“间梅遮柳不胜芳”一句,通过桃花和梅柳的对比,映衬出桃花可以和梅柳的芳姿相媲美。

C.颔联两句用典,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其红艳的外表堪比美女。

D.颈联两句写出了桃花尽日无人欣赏,经过春雨之后芳华飘零即逝的冷落凄凉。

解析:

题中C项,“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其红艳的外表堪比美女”理解错误,“意在自喻,桃花的惊艳喻自己的才华高超”。

故选C。

答案:

C

2.全诗借桃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可从诗歌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入手,结合诗中的句子通过桃花的特征分析情感,通过桃花“漠漠香”“不胜芳”“拂文君酒”“红欹宋玉墙”“无人疑怅望”“经雨乍凄凉”在结合注释中的“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分析“才华出众却无人欣赏的失落心情”;结合诗中的“旧山”“回首东风一断肠”分析年华逝去、老大无成的痛苦以及淡淡的思乡之情。

答案:

①全诗以桃花自喻,借桃花的艳丽和凄凉境遇,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却无人欣赏的失落心情。

②“回首东风一断肠”流露出年华逝去、老大无成的痛苦。

③“旧山”二字也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二、(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期中)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3—4题。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3.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刎颈交”,即生死朋友。

这里指诗人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

“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毫无算计之心的朋友。

C.“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雪景图。

“卷玉花”写出大雪动态之美,“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

D.“云深一蓑小”是“船自流”的结果,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远的痕影,体现了“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

解析:

B项,“这里指诗人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说法不正确。

诗中“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是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但是也有毫无算计之心的朋友。

故此题答案为B项。

答案:

B

4.请分析这两首作品塑造的“渔翁”形象有何共同点?

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沉醉东风·渔父》中,开头两句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交代了渔翁的生活环境,表明渔翁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烘托出渔翁内心的宁静。

三四句写渔翁的交游,来往的都是毫无算计之心的朋友,表现出渔翁淡泊的个性。

结尾两句点明渔翁的身份,他并非退隐的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突出了渔翁傲视权贵、洒脱的特点。

作者通过对渔翁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寄情山水,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平的愤慨。

《江天暮雪》中,开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点明渔翁的活动场所。

颈联写渔翁因天寒冷想要返回,却发现不记得归家的路了。

尾联写渔翁干脆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表现出渔翁洒脱不羁、随遇而安的个性。

作者通过对渔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洒脱随性、顺其自然的情怀。

答案:

共同点:

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洒脱不羁。

白曲着重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傲视权贵,甘心淡泊宁静生活的情怀。

陈诗着重表达了随遇而安、洒脱随性、顺其自然的情怀。

三、(2019·山西省吕梁市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5—6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

“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解析:

B项,“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愧惜之情”。

故选B项。

答案:

B

6.“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诗的“乱”“深”“可惜”“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

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秦观词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可以借助注释回答,作答时应指出手法。

答案:

碧桃的特点:

①美丽。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

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

“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

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

“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

用意:

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四、(2019·辽宁省大连市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灞原上撩人秋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清新明丽的画面。

B.第三句不禁让人想起“落叶归根”这个成语,作者这时看到他乡落叶顿有自己羁留外地、盼回故乡之感。

C.第五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自己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第六句写与自己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写出自己被抛出世外的孤寂。

D.这首诗写景,不借浮词雕饰;写情,不作无病呻吟。

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A项,“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清新明丽的画面”错,应是“萧瑟凄冷的画面”。

答案:

A

8.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先总体概括,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此题可通过“寒灯独夜人”分析“孤独凄苦”;根据“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分析“羁留异地,思乡心切”;根据“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分析“怀才不遇,进身无门”的形象特征。

答案:

刻画了一个孤独凄苦、羁留异地、思乡心切、进身无门的诗人形象。

①一灯如豆,寂影相伴,夜深寒重,诗人孤独凄苦由此可见。

②于异乡见雁行频频,落叶归根,可见羁留异地,思乡心切。

⑧求官长安,寄居郊外,未得进身之阶,可见怀才不遇,进身无门。

五、(2019·河南省部分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

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②凌烟像: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解析:

D项,“过起了隐居生活”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理解有误,从词中来看,“千岩高卧”三句,前两句虚写自己退隐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归隐的意向,而非“过起了隐居生活”之意。

故选D。

答案:

D

10.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

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明确了答题范围下片。

第一问:

暗考表达技巧。

首先词下片的内容:

下片主要写朱景参春风得意,与自己的归隐生活作比,字里行间又希望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暗示了词人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情。

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再从词句“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

”,可分析出这是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效果。

第二问:

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要结合下片词句具体分析,所言尽是将来的事情,是酒酣耳热时朋友间的互相戏谑之言。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这种“苟富贵,勿相忘”式的戏谑之言,出自词人口中别具深意。

结合词人自身,观其一生,他并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对此调笑之言,读者不必过于当真。

虽属戏谑之言,我们却看到了朋友之间毫无芥蒂的豪爽的相处,同时也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字里行间又希望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暗示了词人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情。

还要注意联系上片内容分析,故可得出情感:

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答案:

第一问:

①对比。

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第二问:

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六、(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漫成一首①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

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

①漫成:

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即现在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

②联拳,屈曲貌。

③拨剌(bōlà),象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可谓异曲同工。

B.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景,与一、三两句的“静”景对比鲜明。

C.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羁旅漂泊之感。

解析:

B项,对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理解不当。

第二句写舟中墙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轻淡而柔和。

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

其实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

而C项说成“江风吹打桅灯”就不恰当了。

故选B。

答案:

B

12.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重点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先简要地描绘诗歌的内容,然后概括诗歌的意境,最后概括情感。

情感注意从意境的特征的角度分析。

答案: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四个意象。

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七、(2019·河南省洛阳市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秦楼月

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①向子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②乾龙节:

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是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词人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

B.上片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C.上片抒情,“故园”句是直抒胸臆,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烟水、山色”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D.下片开头两句用“可堪”二字引出,意谓不能忍受,接近风花雪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于是万千感触,才有了“眼中”一句的哀怨悲凉。

解析:

D项,“不能忍受,接近风花雪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分析错误,应该是说更加接近皇帝的生日,抚今追昔。

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14.“晓风残月”这一意象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词作于靖康之乱以后,时逢暮春,姹紫嫣红,凋零殆尽,这繁华消歇的景象触动诗人万种愁思。

举首远望,见不到北方故园。

“无边”两句,不仅指北方的山水烟霞使人难忘,同时包含对中原风土人物的恋念。

故都唯余废墟,中原哀鸿遍野,每念及此,万感交集,只能以“伤心切”三字来表达内心的悲苦。

“可堪”两字加强语气,面对逝去的春光,已愁思满怀。

二帝被俘,词人亦曾率师抗击金军,但终不能挽回大局,对此国耻未除,敌氛未消的局面,所以子规啼声触发诗人的故国之思。

末尾以景结,“杜宇声声不忍闻”,痛心之余无以遣怀,那晓风残月,冷落关河,只能增添作者的愁思。

综上分析: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是因情而设景,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哀怨。

“晓风残月”这一意象在词中表现的不是离别的愁苦,而是国破家亡的故国之思。

答案:

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

词人面对国耻未雪的局面,只能像子规鸟那样泪尽继之以血,阵阵悲切的叫声与早晨清冷的微风、如钩的残月呼应,氛围凄清落寞。

八、(2019·福建省三明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5.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迟升的太阳临照壮丽的山河,突出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B.第二句进一步写和煦的春风,芳香的百花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第三句写冰雪融尽,泥土松软,紫燕衔泥筑巢,轻盈地飞来飞去。

D.最后一句写水暖沙温,鸳鸯恬然入梦,尽享春天的温暖。

解析:

A项,“迟升的太阳”错误。

“迟日”即春日,并不是迟升的太阳。

故选A。

答案:

A

16.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从本诗描绘的景物“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以及描绘景物的词语“丽”“香”“飞”“睡”等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也反映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