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647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x

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第二章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当归

当归别名秦归、西当归、岷当归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木植物。

以根入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去瘀生新、润肠通便等功能,是中医妇科要药。

当归为我省地道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岷归”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1、生长习性

当归喜高寒凉爽湿润环境,是一种低温长日照植物,适宜在海拔1500~3000m的高寒地区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生长。

一年生幼苗喜荫,忌阳光直射,须盖草遮荫,二年生成株耐强光,须充足阳光照射。

当归种植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生长对温度要求较严,低海拔地区夏季高温易引起枯死,但水分过多易发生根腐烂。

2、栽培技术

(1)适种范围在我省海拔在1500~2500m,年平均气温在6.50C以下,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的岷县、漳县、陇西、渭源的大部分地区可种植。

(2)选地整地育苗地可选择阴潮湿的生荒地,高山选半阴半阳坡,土壤以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为宜。

生荒地育苗一般在4~5月开荒,先将灌木毁草砍除,晒干后堆起,点火烧制熏熟厩肥和熏肥最好,一般每亩施腐熟厩肥5000kg左右,均匀撒于地面,再浅翻一次,使土肥混合均匀,以备作畦,一般按1m开沟作畦,畦沟宽30cm,畦高约25m,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移栽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荒地或休闲地最好,如连作,前茬以小麦、大麻、亚麻、油菜等为好,不宜选用马铃薯和豆类地块,如栽植坡地,以阳坡最好,选好的地块,栽产要深翻25cm,结合深翻亩施腐熟厩肥6000kg以上,油渣100kg,有条件的地方亩施适量的过磷酸钙或其它复合肥。

(3)选用种子当归种植应选用适度成熟的种子,即种子呈粉白色时采收的种子。

老熟种子较饱满,播后生长旺盛,含糖高,易抽苔,所以不宜选用老熟种子。

(4)播种育苗播种前用300C左右的水侵种24小时,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高海拔地区6月下旬播种。

亩播量8~10kg左右。

采用撒播,即在整平的畦面上,将种子均匀撒入畦面,加盖细肥土0.5cm,以盖住种子为度,再用扫把轻拍,使种子和土壤紧贴,以利催芽萌发。

播种后的苗床必须保持湿润。

同时盖草保墒。

苗高1~2cm时,选阴天或傍晚抖松盖草,然后小心揭去。

育苗期间保持苗床无杂草,并结合除草进行间苗、去弱留强,保持株距1cm,苗子生长到末期追施氮肥。

可降低抽苔率。

(5)择苗移栽

①种苗选择一般选用直径2~5mm,生长均匀健壮、无病无伤、分杈少、表皮光滑的小麦备用(苗龄90~110天,百根鲜重40~70g),直径2mm以下过细和6mm以上的大苗尽量填用。

②种苗处理一般栽种前用40%甲基异柳磷和40%多菌灵各250g兑水10~15kg配成药液,将种苗用药剂浸蘸,一般10小时左右后再移植田间,可预防病虫害和当归麻口病。

③适时移栽当归栽植分冬栽和春栽两种。

冬栽在立秋后至封冻前进行,春栽在春分至谷雨以清明前后为宜。

④栽植密度一般亩保苗6500~8000株。

⑤栽植方法有平栽、垄栽和地膜栽培三种。

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地膜盖栽培。

各种栽植方法的技术规格是:

地膜栽培选用70~80cm宽、厚度0.005或0.006mm的强力超微膜,带幅10cm,垄面宽60cm,垄间距40cm,垄高10cm.。

每垄种植2行,行距50cm、穴距20cm,每穴2苗,穴深15cm,亩植6600穴,先覆膜后栽植,栽后压实穴口封土。

平栽分窝栽和沟栽,窝栽挖穴深18~22cm、直径12~15cm,每窝栽1~2株,苗子分开,覆土1.5~2cm;沟栽按横向开沟,沟距40cm,沟深15cm,株距15cm,压实、覆土1.2~2cm。

垄栽,起垄高23cm左右,垄距33cm,在垄上挖窝,窝距25~30cm,每窝栽1~2株,也可采用单垄双行。

(6)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当归一般移栽后10~30天出苗,苗齐后及时查苗补苗。

②间苗定苗当苗高5cm时,应结合田间锄草,及时拔除病苗,及时定苗至适宜密度。

③中耕除草当归在苗出齐后进行三次中耕地除草,第一次在齐苗后苗高5cm时除草,浅耕浅锄;第二次在苗高10~15cm时除草,适当深锄;第三次在苗高25~30cm时结合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

④追肥当归幼苗期不可多追肥。

以免旺长,中后期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厩肥1500kg,有条件可追加过磷酸钙25kg,饼肥50kg。

⑤摘花苔栽培中因控制不当有提早抽苔的植株时,应及早剪除摘净,否则会影响药材质量。

⑥灌排水当归生长前期要少浇水,土壤干旱时适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好,忌用大水灌溉,后期田间不能积水,雨季要及时排积水,防止烂根。

(7)病虫害及其防治

①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半知真菌,主要危害当归根部。

防治方法一是在栽植前用70%的五氯硝基苯1kg对土壤进行消毒;二是选用无病健壮种栽栽植,栽前用65%的代森锌600倍溶液浸泡种栽10分钟,并尽量与禾本作物轮作种植,雨后及时排水;三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对病穴消毒;四是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发病区。

②褐斑病褐斑病也是一种半知菌,高温高湿时易发病。

在当归上主要危害植株叶片,一般5月发生,7~8月严重。

发病初期可用65%的代森锌600倍溶液或1:

1:

120波尔多液喷洒或浇灌病区防治。

(8)采收加工

①采挖一般当归在10月上旬叶片开始变黄,即可采挖。

采挖前三天,先割去地上茎叶,留3cm左右的短茬,促进根部成熟,逐行逐株挖收,避免挖断根或漏挖。

②加工当归采挖后及时除去残留叶柄,去掉病虫根,将泥土洗净,晾2~3天,至根系变软时,将根理顺扎成小把,头朝下挂在熏棚内炕架上,先用柴火喷湿燃烟慢火熏烤,使当归上色,至表皮呈赤红色后,再用柴火熏烤,熏时室内通风,并经常翻动,烤干后搓去毛须,修去过细的尾根即成商品。

二、党参

党参别名上党、西党、东党、潞党等,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以根入药。

有补气养血、和脾胃、生津止渴清肺等功能。

原产山西“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市)。

现许多地方都有栽培。

我省主产西党、潞党,尤其以“纹党”因质量上佳而响誉海外。

1、生长喜气候温和,夏季较凉的地方生长,耐寒忌高温,能在一300C的低温下安全越冬,适应性强。

党参对阳光要求严格,幼苗喜阴,成株喜光,党参种子细小,播种及苗期需水较多,保持土壤湿润有利出苗。

定植成株怕涝,遇高温高湿易引起烂根。

栽培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壤土或砂壤土。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以及盐碱土无均不宜栽培。

2、栽培技术

(1)适种范围我省种植党参的适宜区为海拔1600~2500米,年平均气温在70C以下的地区。

(2)育苗

①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排、灌水方便的半阴半阳坡地,以土地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

整地耕翻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500kg,同时均匀撒入15%的3911颗粒剂2.5~3kg到土壤中,精细耙耱,按地走向整成3m宽畦,做到地绵墒足。

②种子精选与处理选用当年新种子(隔年种子不宜选用),清除杂质、霉烂及秕粒,将种子放入40~500C的温水中浸泡,边搅边撒种子,直至水温降至150C左右不烫手为止,然后,将种子取出装入布袋或麻袋中,用清水淋洗数次,与稍湿润的细砂混合,贮藏于瓦缸内,约经8天左右,种子多数裂口露白时即可播种。

③播种党参育苗播种春、夏、秋三季均可。

我省一般4月中旬到5月上旬播种为好。

播种方法:

撒播时每亩用种子1.5~2kg,用细砂混匀,均匀撒于地表,用扫帚在地表来回扫2~3次,然后轻轻镇压,使种子和土壤完全接触;条播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8~20cm横向开浅沟,沟深3cm,播幅宽10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细土厚0.5~1cm。

无论是撒播还是条播,播后地表应覆麦草或麦衣遮阴,以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④田间管理在幼苗出土长至5cm左右,选择阴雨天及时揭开覆盖物,适时松土除草。

苗高10cm左右时去掉小苗、弱苗,使株距保持在2cm。

有条件的苗期追施几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催苗。

(3)移栽

①选茬整地选择前茬种植过粮食作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块,秋季或春季播前整地,整地时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2500kg,腐熟饼肥50kg,磷酸二氨20kg做基肥。

同时结合翻耕亩施入15%3911颗粒剂2.5~3kg,防治地下害虫。

②栽植选择生长健壮、均匀、头梢尾完整、条长无妥叉、头部留有1~2个芽眼的参苗,于秋季10月上旬或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

铵行距20cm、横向挖沟深15~18cm,按株距4~5cm斜放于整好的坡度小于150沟坡上,尾部不要弯曲,使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土超过根头约5cm,压实后浇透定根水。

③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除草是保证党参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此春季幼苗出土后,应勤除杂草,当苗长高至10cm左右时可松耕锄草,封垄后应停止。

追肥一般搭救架前追施一次厩肥,随后结合灌水追肥,亩施尿素15kg。

防治地下害虫危害党参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

防治主要通过土壤处理、毒饵诱杀、灌根等方法防治。

防治病害根腐病是党参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喷5%托布津2000倍液淋根或50%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灌根。

每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有锈病发生初期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4)采收加工

①采收党参一般在定植后当年秋季采挖,也可第二年秋季采挖。

秋季地上茎叶黄枯后,选晴天小心深挖,刨出全根,要避免伤根使浆汁流出,形成黑疤症,降低质量。

②加工将挖出的参根洗净按粗细分级、晾晒,晒干后放于凉爽处储藏,防潮湿,防虫蛀变质。

三、黄芪

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

黄芪其根干燥后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效用。

主治体虚多汗,气短心悸,慢性肾炎。

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及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

黄芪分为东北黄芪(膜夹黄芪)和蒙古黄芪(绵黄芪),蒙古黄芪植株较小茎细弱呈匍匐状,根长直,质量好。

东北黄芪(膜夹黄芪)植株高大直立,根多分枝,质量较差。

黄芪原为野生,主产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山东及我省等地,已有百年栽培历史,近年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我省陇西县种植黄芪历史悠久,所产黄芪根条粗大,质坚而绵,粉性足,药用成分含量高,是芪中精品,为陇西地道珍贵药材。

2001年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将我省陇西县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称誉。

黄芪一般每亩可生产干药600kg左右,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

1、生长习性

黄芪是深根系植物,喜阳光,耐旱怕涝,喜欢冷爽气候,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植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栽培。

2、栽培技术

(1)适种范围在我省定西市的大部分地方均可种植。

(2)选择茬口一般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但要尽量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茬。

(3)施肥整地一般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沾沾自喜土地块种植。

耕翻整地时每亩施熟圈肥5000kg以上,饼肥50kg,复合肥50kg,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4)种子处理黄芪的种子外皮有一层果胶质,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

播前必须要对种子进行处理,目产生产上一般应用下列几种方法:

1沸水催芽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0C,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将种子装入麻袋等物中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凉干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沙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之后置种子于30~500C温水中浸泡3~4小时,待种子吸水膨胀后播种。

(5)种植方式黄芪种植方式有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

①直播法经过人工处理的上年生产的新种子,在3月底至4月初土地解冻后进行春播,亦可在当年冬季11月份封冻前进行冬播,冬播种子不进行任何处理。

在整好的地里按行距30cm、株距12cm撒籽播种,覆土厚2cm,稍加镇压,亩用种量2.5~3kg.

②育苗移栽直播一般产量低,产品质量差,保苗难度大,因此生产上应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春季或夏季,种子前置处理后,按每亩7kg的用种量,均匀撒入田内,覆土厚度2cm,铺一薄层细沙,干旱时应多次进行喷、洒水,30天时间苗可出齐,苗期要间苗除草二次,行、株距6~8cm,注意防治病虫害,当年月10月上中旬挖出埋土保温贮藏,或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中去;移栽时按行距20cm开沟,按株距10cm斜平摆入芪苗,使苗头上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4cm,整平表面稍加镇压。

(6)田间管理

①间苗定苗直播田当苗高3~4cm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苗高10cm左右时,按株距12cm定苗。

结合间苗定苗进行除草松土。

②追施肥料黄芪比较喜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还需追肥2~3次。

第一次苗齐或返青后,每亩追施硫酸铵15kg;第三次,对多年生芪在冬季枯苗后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或过磷酸钙50kg、饼肥150kg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

③灌水排涝黄芪定苗后一般不灌水,要保持地面稍干,进行适当蹲苗,经利根糸伸长。

但当天气特别干旱时,应及时适当浇水。

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涝,防止烂根。

④摘顶打蕾除留种田外,为避免开花造成植株养分的无效损耗而影响到根部的生长发育,应在现蕾初期打去花序的顶心。

⑤病虫防治生长期发现蛴螬等地下害虫时,可用90%的固体敌百虫配成1000倍液滴灌植株;对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青果期喷施兼有防治黄芪种子小峰的作用;豆荚螟初孵幼虫期限用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成虫期喷50%敌敌畏800倍液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波美度为0.1~0.3度的石硫合剂喷雾、或亩用70~100g三唑酮配成500倍液喷雾。

(7)选留良种黄芪收获时,选地上部茎矮细弱,地下部根肥大长,侧根少的当年不开花的根留作种栽用。

在芦头下剪去次根栽植于施足基肥的畦田中,行距40cm,株距26cm,开沟深度20cm,将种根垂直放于沟内,芽头朝上,使芦头顶离地面2~3cm,覆土后将土压实。

7~8月黄芪开花结籽时,待种子变为褐色采摘荚果,随熟随摘。

荚果晒干后脱离种子,去掉杂质,装入布袋或麻袋,放入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

(8)收获加工如果管理措施正确,冬季播种或春季移栽的黄芪一年生长当年即可收获,也可待二年采收。

一般在11月上旬当植树株茎叶枯萎时,将地上部分叶茎叶割掉,在畦的一端开60~70cm深的沟,然后用长铁叉翻土,将根扒出,除去泥土,剪掉芦头,晒至7~8成干时,剪去侧根及须根,分等捆成小把,此后晾晒至全干,即可上市出售。

四、柴胡

柴胡又名北柴胡、硬苗柴胡、竹叶柴胡、红柴胡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省是全国有名的此胡主产地之一。

柴胡以根入药,有解表和里,疏肝解郁,镇静镇痛。

退热镇咳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肝炎及妇科疾病等。

1、生长习性

柴胡多为野生,家种柴胡由野生种经种栽驯化而来。

柴胡适应性强,喜凉爽湿润气候,耐旱耐寒、耐贫瘠,忌高温,怕涝积水。

种植柴胡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质地以沙土或疏松的夹沙壤土最为适宜,低洼积木、盐碱地、粘质土地不宜盲目种植。

2、栽培技术

(1)适种范围一般在我省海拔2000m以下的冷凉山地、川旱地及水川地均可种植。

(2)选择良种柴胡种子寿命较短,应选用成熟度好的新种子,隔年种子一般不使用。

田间留种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2~3年生柴胡作留种母株,生育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加大磷钾肥的用量,促进果实充分发育,使其籽粒充实饱满,9~11月当果实由青变褐时收割,置通风干燥处,待种子完全完成后熟作后,再进行脱粒、净选、贮藏。

(3)茬口选择一般豆类、小麦等夏收作物作前茬,忌连茬种植。

(4)种子处理品播种之前将柴胡种子用40~50C的温水浸泡8~12小时,除取浮在水面上的瘪籽,将水倒掉后将1份种子与3份湿沙混合,在20~25C温度下催戈芽,约10天后,当部分出现种子裂口,筛去砂土即可播种。

(5)播期柴胡播种有春播和秋播两个时期。

春播一般于3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秋播在土壤封冻前完成。

(6)播种子柴胡的种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

直播在我省定西市一般采取将柴胡与小麦、胡麻或油菜等进行混作的方式进行。

方法是在粮、油作物按常规方法法播种后,以亩用种2~3kg柴胡籽与等量的细干土(或细砂)混合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进行耙耱。

(7)育苗移栽

①育苗选向阳背风地块作育苗畦,在整平耙细的苗床上按10cm的行距,开深度为1.5~2cm的浅沟,将种子与优质农家肥、火土灰混拌均匀撒入沟内,覆土使之与畦面齐平,稍加镇压,用喷壶浇水后在畦面覆盖地膜或盖草保温保湿,待有八成种子发牙出苗后揭去覆盖物,当苗高12~15cm时轻轻松土拔草,并适当追施发酵后的过滤稀粪,精心培育。

②移栽次年春季起苗移栽,移栽地块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缓坡夹沙地,深耕深翻20~30cm打碎土块,整平地面,按行距15~20cm深度10cm开沟,并以株距10~15cm单株移栽,尽量使之根糸舒展,覆土压实。

(8)施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育期长、植株高、密度大,需水需肥多,直播田一般由于与其它作物混作,更消耗地力,因此,必须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200~3000kg,过磷酸钙25kg。

(9)田间管理

①间苗除草直播田实行与小麦混作的在小麦收获后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锄草,当苗高3~5cm时进行间苗,次年等苗高10cm左右时结合松土再锄草一次,并按株距5~7cm定苗。

②追肥灌水有灌溉条件的川水地,在小麦收获前灌水一次,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10kg,当苗高15cm时,结合灌水亩施过磷酸钙15kg,尿素5kg。

③病虫防治柴胡上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斑枯病;虫害主要是蚜虫、黄风蝶。

其防治方法分别是移栽时严格挑选,剔除病弱株,种苗根部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根,重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对底下害虫及线虫进行及时防治等措施来防治根腐病;园内发现病株要及时清理,在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喷施防治锈病;注意轮作,清理田园病株,用1:

1:

12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用80%的蓝宝700倍液喷雾防治斑枯病;用40%乐果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牙虫;用青虫菌300倍液防治黄风蝶。

以上措施,对病虫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摘心除蕾除留种田外,柴胡7~8月开花前应及时除蕾。

摘心除蕾,防止抽薹开花是提高柴胡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10)适时收获第二年当地上部茎叶自然枯萎时至至第三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幼苗出芽前采挖,尽量保持根的完整性,以不伤根为限。

采挖后抖去根部泥土,除去根毛、残茎、晒干即可。

(11)分级加工将柴胡以根的粗细进分级,一般分为0.6cm以上、0.4~0.6cm和0.4cm以下三个级别,分级后每0.5kg左右捆成小把分别晾晒。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有三种,即条锈、叶锈、秆锈,群众称为“黄疸”或“黄金”。

我县以条锈危危害为主。

小麦得了条锈病,叶子变黄枯死,轻的能抽穗结实,但灌浆不足籽粒秕瘦;重的部分小穗开花不结实,穗粒减少,一般减产百分之十之二十,严重时,有的还不能抽穗,形成“锁口疸”,颗粒无收。

一、病状:

小麦三种锈病的共同特征是,在发病部位产生铁锈色粉疱状的病斑,这种粉疱状的病斑,叫夏孢子堆。

但形状、大小、颜色、排列各有不同。

条锈病以叶片为主,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最小,椭圆形,鲜黄色,在叶片上排列成虚线状和叶脉平形。

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秆锈病危害茎秆,也危害叶片和穗部。

夏孢子堆最大,长圆形,红褐色,散生,常愈合成大斑。

俗话说: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二、传播方式:

小麦病是一种随气体传播的病菌,蔓延扩散非常快,先是由越冬病菌侵入麦苗,到早春就可出现单片病叶,经过几代繁殖形成发病中心,再逐渐扩大形成发病基地,开始迅速蔓延扩大,几天之后就会暴发流行。

三、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当前防治小麦锈病的有效药剂是粉锈宁。

当田间普遍率(病叶、秆率)达到10%时,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50~60公斤,在早晨露水干后,睛天无风时进行喷雾防治。

2、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推广抗锈良种是防治锈病的根本途径,是大面积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但由于新的条锈生理小种的产生,使我州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丧失了抗性,成为感病品种。

因此,急需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提高防治锈病的能力。

3、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调节播种期,在条锈病越冬地区,冬麦适期晚种,可减少秋苗发病。

在秆锈病流行区适期早播或选用早熟品种,可减轻后期受灾程度。

二是合理施肥,氮肥应早施,以免造成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增施磷、钾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合,可增强小麦的抗锈能力。

麦类黑穗病

麦类黑穗病在我县小麦、青稞上普遍发生的有小麦腥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和大麦坚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危害部位都在穗部,受害的籽粒变成黑粉,传播途径都是以种子为主,防治方法基本一致。

一、症状:

小麦腥黑穗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略有增多,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穗短直,颜色为暗色,后变灰白色。

颖壳外张,露出病粒。

病粒较健粒短而圆,腹沟不明显,成熟后灰褐色,外被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具鱼腥味,因而得名。

病穗通常为全穗罹病,但也有半穗或部分小穗受害者。

小麦散黑穗病病株抽穗较健株为早,全穗变成松散的黑粉团。

初期,病穗外面包有一层灰白色薄膜,当病穗完全抽出后,薄膜破裂,黑粉随风吹散。

后期只留下一个空穗轴。

穗颈比正常穗为短。

有的病穗出有少数小穗仍能结实的,一般一株发病所有分蘖穗均成黑穗,有时也有个别分蘖仍结实的,这在抗病品种中比较常见。

大麦坚黑穗病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病穗不完全抽出,即使抽出,穗颈显著变短。

病穗上的籽粒包括内、外颖全破坏,变成一层灰黑色薄膜,黑粉不易散开。

大麦散黑穗病病株比健株矮,抽穗早,穗部完全被破坏成黑粉,外包灰色薄膜,破裂后被风吹散,仅留穗轴。

二、防治方法:

麦类黑穗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种子带菌,因而在防治上应以种子处理为主。

药剂拌种子方法简便,技术较易掌握,是防治麦类黑穗的理想方法。

目前用于防治麦类黑穗病的药剂种类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100公斤种子用50%神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克或40%五氧硝基苯粉剂500克拌种。

2、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克加水4公斤,拌100公斤麦种,然后闷种6小时。

3、用40%多菌灵悬浮剂250克,加水4公斤,拌麦种100公斤,再堆闷6小时后播种。

4、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60—320克拌麦种100公斤。

5、每100公斤种子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200克拌种。

小麦白秆病

小麦白秆病是一种以种子传播为主小麦病害,主要发生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

我县于1987年大面积发生,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轻者减产2—3成,重者达6—7成,个别地块几乎绝收,给我县的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病状:

受害叶片发病初期沿叶脉出现水渍状或褐色条斑,边缘较深,从叶的茎部向叶尖延伸,继而叶鞘、茎秆上产生黄褐色的条斑。

抽穗期叶鞘和茎秆上也产生和叶片相类似的条斑,至扬花灌浆期,蔓延到茎秆和穗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