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105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三下语文二单元导学案

5.翠鸟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正确规范的书写,会用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会写本课生字,会用重点词语。

学习难点: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查资料了解翠鸟

2、给下列词语注音或填字

衬衫()尽()管锐()利

línghuowēibōyáohuàng

()()()

3、我能通过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小巧玲珑:

注视

灵活:

锐利

4、学习多音字尽

5、认真仔细地读一遍课文。

合作探究:

1、小组内找一找容易写错的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并展示

2、学生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一说你喜欢翠鸟吗?

为什么?

达标测评: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灵(línlíng)贴(tiētiě)视(shìsì)

嘴(zuǐzuì)微(wēihuī)衫(shānshāng)

比一比,组词

绣()眨()泡()

透()泛()抱()

用下列词语各写一句话

小巧玲珑:

灵活:

注视;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翠鸟美丽的外形特点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教育学生要从小爱护鸟类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翠鸟美丽的外形特点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我能将下列词语写正确

鲜艳注视逃脱

机灵锐利荡漾

我能找出描写翠鸟颜色的词语:

我能找出描写翠鸟动动作的词语

我会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

说说课文围绕翠鸟写了哪些内容:

2、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通过这些动作,你能体会出什么?

3、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你们有什么想法?

4、这篇文章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观察描写,先描写翠鸟全身的羽毛颜色,然后细致的描写。

请模仿本文这种方法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描写:

达标测评: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小爪子()的头巾()的羽毛

()的花纹()的眼睛()的外衣

()的嘴()的衬衫()的头发

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翠鸟开苇杆,像箭一样过去,起那条小鱼,着水面往远处走了。

只有那苇杆还在,水波还在。

3、读一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画一画美丽的翠鸟

 

6.燕子专列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一、创设情景,揭示目标。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

三、合作探究,深化巩固。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

(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

2、分组读文

(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先写人们向乘坐在()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一幕。

(2)这种()的方法,首尾呼应。

(顺序还是倒叙)

五、达标测评

我会写:

ōuzhōu   shūshì   píláo   qǐchéng

(   ) (    )(    )(   )

tèshū   cháng tú  zhòu jiàng  kōngtiáo

(   ) (   ) (    ) (  ) 

2、读一读,抄一抄。

漂亮舒适  饥寒交迫  满天飞舞  四处寻找 

风雪不止  成千上万  长途飞行  皑皑白雪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目标。

学生交流互解,归纳整理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自读自悟课文

边读边思考,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

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A、是谁拯救了它们?

B、通过这三个自然段的具体的描写,课文表达对燕子的()之情.

合作探究深化巩固。

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

联系题目:

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作为动物的燕子都能坐上了专列。

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它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2)出示: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理解三个层面:

一是字面意义,比如“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多了,“四处”指寻找燕子的()广泛:

二是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比如“纷纷、四处"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等:

三是说明表达效果,比如运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能够较好的体现气候、环境的()以及人们()的高尚品质。

(3)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出示:

“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4)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应该()这个环保的主题。

达标检测:

你能对贝蒂说几句话吗?

我想对贝蒂说句话。

1、【读读填填】听到消息后,居民们__________走出家门,__________料峭的春寒,__________满天飞舞的大雪,__________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___冻僵的燕子。

这一段写得真感人,我想对这些居民们说几句话。

2、贝蒂与父母一道,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

“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这段话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意思?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丟字,不破句。

2、借助文中拼音认识“郁、澈、湛、犁”等9个字,正确书写“森、郁、葱、湛”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词语“郁郁葱葱、湛蓝、裸露、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黎明”等17个词语。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案

一、读一读

我会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丟字。

二、画一画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三、做一做

1、我会熟读下面的词语。

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造犁、裸露、扩大、盖房、一栋栋、咆哮、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家家户户、洪水、锋利、黎明

2、

(1)给横格中的生字注音,自读两遍。

(2)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组词,并说给同桌听。

(3)我想提醒大家易错的字,还邀请老师做难字的书写指导:

四、想一想:

认真地读完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五、问一问:

通过读课文,我还有一些疑问。

交流分享对学、组内群学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质疑问难

班级大组展示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nlánfēnglìluǒlòugàifánglímíng

()()()()()

gèshìgèyàngyīngyǒujìnyǒulímínghóngshuǐ

()()()()

2、比一比再组词

湛()犁()喘()栋()裸()甚()黎()瑞()练()棵()

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郁郁()()的工具()的斧头

()见底()的土地()的洪水

()深远清新()()的家具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赛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

2、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习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3、通过复述课文,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积累课文第一段。

课前引桥:

1、班内默写容易写错的生字词。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1、课文使我受到了启发,我要多读读,说一说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

2、我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1)“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其中“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

看到这里,我真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些什么?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这句话意义深刻,我有自己的看法)

3、学完课文,我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还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说我的心里话。

4、课文第一段语言真美,我要把它定格在脑海里。

对学、组内群学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

班级展示解疑

学后小结

当堂检测: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什么都没有了——,。

(2)树木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还有。

(3)在一个的八月,大雨没,一连下了,到第六天,雨才停下来。

2、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8路旁的橡树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拼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学习生字词。

2、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能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个地方弯曲成了马蹄形,从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本课的重点。

我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生字:

橡树、延伸、挺拔、楔子、沥青公路、马蹄形、高尚

词语理解:

不约而同

工人们在修路时遇到了一个难题---------。

文中的橡树的样子-------------------------,-------------------------------。

第4自然段中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

为什么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叹气时他心里怎样想------------------------,工人们也叹气他们又是怎样想-----------------------。

后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

--------------------------------------------------。

你觉得他们有一颗---------------的心,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小组展示提示:

可写一写,赞美工程师和工人们。

可辩一辩,“是砍树还是不砍树?

可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语文园地二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会认7个生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认识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4、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5、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

(6)抄写诗句。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重难点:

口语交际训练。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题

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

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互相交流:

三、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四、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五、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六、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学习过程:

明确习作要求,选择写作内容

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

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交流习作内容

根据习作提示,相互交流习作内容。

老师适时给予指导。

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自主构思,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uì niǎo    sì yǎnɡ sēn lín(   )  (   ) (  ) 

ɡōnɡ  jù       zhì    xiè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这幅(fú fǔ)画 蚕卵(lǎn luǎn )得(dé děi)用功     麦杆扎(zā  zhā )成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词语         

(   )的教室    兴奋得( )     

悲伤得(    ) 

四、找出每组中不是同类的一个词语,在下面画上“——” 

1.水稻    小麦    玉米    米饭    高梁 

2.包子    面粉    面条    米粥    饺子 

3.乌鸦    麻雀    燕子    白鹅    老鹰 

4.足球    皮球    篮球    排球    乒乓球 

五、照样子做题。

 

1.例:

乌云遮住了太阳。

 

   乌云把太阳遮住了。

 

   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① 一定是你藏起来了我的骆驼。

 

②姐姐大棒大棒地往匾里放桑叶。

 

2.例:

高兴——高高兴兴 

①端正—(     )   ②稳当—(    ) 

③干净—(    )   ④老实—(     ) 

3.例:

研究——研究研究 

①瓦蓝—(    )      ②讨论——(  )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  )再向远一点的地方望去,湖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排排绿色的小松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小花。

 

(  )更远处,湖面有很多机帆船,来来往往,渔民在撒网捕鱼,一派繁忙的景象。

 

(   )我站在亭上向前望去。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教 室 

我每次跨进教室,总感到它是那么温暖亲切。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是很好的学习环境。

走进教室,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正面墙上的黑板。

它长3米,宽1米,油漆得乌黑发亮,好像是无边无际的海洋,闪烁着知识的光芒。

每天,黑板上那一道道习题、一个个字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

黑板的下沿上,是一道长长的粉笔槽,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

老师们每天就是用这些彩笔为我们描出知识的彩丝,让我们编织理想的锦缎。

 

  在侧墙上镶嵌着两扇窗户。

窗户上面的墙上挂着正方体的有线广播喇叭。

它小巧玲珑,正面的五角星鲜红耀眼。

小广播每天向我们报告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报告学校的好人好事,还播讲引人入胜的革命故事及其他文艺节目。

它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伙伴。

 

  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个《知识的海洋》栏,内容丰富多彩。

有国际时事、趣味习题,有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有古代科学家废寝忘食学习的小故事,有“以实际行动迎香港回归祖国”活动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

它真像一个百花 园,吸引着我们去采蜜。

 

  教室中间是整齐的桌凳。

桌凳摆成三行,六排。

未来四化建设者就在这里丰富自己的知识,茁壮成长。

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是老师的讲台。

讲台上,有供老师用的幻灯仪器和书籍。

每当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就走上讲台,娓(wěi)娓动听地给我们讲课。

 

  教室,是苗圃(pú)。

在这温暖的苗圃里,我一天天长大,将成为“四化”建设的人才。

 

1.作者写教室,是按这样的方位顺序写的。

 

(   )—→(    )—→(    )—→(   ) 

2.作者选择了_____、_____和_____,写得比较详细。

 

3.“它真像一个百花园,吸引着我们去采蜜”,这句话中的“它”指__________,用“采蜜”这个词就是把_________比作蜜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