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352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docx

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iso11135灭菌器验证

HMG-C型环氧乙烷灭菌柜验证方案

(25m3设备编号:

1.目的:

通过一年的运行,对灭菌柜进行重新确认,以确保灭菌工艺参数的正确以及符合新标准的规定。

2.验证依据:

ISO11135:

2007(医疗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的验证和日常控制)

3.验证所需设备更改:

灭菌确认中的设备确认和物理性能确认必须要用到温、湿度记录仪(或称传感器),在国内绝大多数是由灭菌柜生产厂家提供的有线型,它的缺点是精度差、使用极不方便(无法在加入ETO后使用),只有温度记录或只有湿度记录,最重要的是它体积长且带线,无法装入到小包装内部,而按ISO11135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

对确认灭菌作用时期负载内部温、湿度的分布情况,即,我们要的是真正的产品内部温、湿度的分布情况。

而以往传统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只能置于产品的外部,最多置于外包装箱内,因此,严格来讲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还有一种是国外的温、湿度记录仪,如,美国MadgeTech的RHTemp1000IS。

它的优点是精度高,可以在加入ETO气体后使用,同时能记录温度和湿度。

但同样它的最大缺点也是体积较大(长约20cm,直径2cm),无法置入产品内部,且与PC相连,一次只能读取一个数据,很不方便。

2008年5月我们采用了美国iBtton温、湿度记录仪,精度高,温度精度为0.0625℃,湿度精度为0.04%RH。

体积极小,比1角钱硬币直径还略小,厚度仅为5.7mm,甚至可以放入输液器滴斗内或5ml注射器内部。

与读卡器、软件配合使用,一次能放置4个。

本安型,耐ETO气体灭菌。

因此,通过该设备,我们可以真正掌握产品内部的温、湿度分布情况。

4.验证日期:

5.具体人员分工:

负责制定灭菌重新验证方案、组织协调灭菌验证工作、验证工作汇总

负责设备的维修、检测

负责设备的具体操作和运行

负责仪表、测量设备的维护、验证的实施

负责生物指示物的检测

6.验证项目:

6.1IQ确认(安装确认)

目的:

重新确认灭菌设备及其辅助系统的安装符合设备规格及设计规范.

6.1.1应具备设备,辅助系统及设计规范的确认说明书(若重新验证时,则不再进行确认)

6.1.2应确认和制定灭菌设备及辅助设备系统的清单。

6.1.2.1计量器具校准

灭菌设备上的主要计量器具,如:

温控仪、压力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计时器、磅秤及验证用的温、湿度记录仪应有上述器具相应的检定和校准记录;

6.1.2.2.电器控制系统的运行

电器控制系统包括真空泵、气泵、循环泵、加热系统、强力风循环、蒸汽发生器、气化系统,需确认其控制正确、可靠。

6.1.2.3计算机软件系统确认

通过厂家提供的软件操作规程对所有步骤进行确认

6.1.3操作程序的确认(若重新确认,不再确认该项),该程序应至少包括下列项目:

6.1.3.1操作步骤说明书

6.1.3.2应建立具体操作错误条件出现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6.1.3.3应建立关于维护、校准的说明书。

6.1.3.4应建立设备及辅助系统的技术支持。

6.1.4报警预防系统的运行

应验证气化器超高温报警,箱温过高报警,箱温过低报警,湿度过高报警,湿度过低报警,压力过高报警压力泄漏报警,药温过高报警,药温过低报警及开关门报警。

要求报警装置正确、有效。

6.1.5应建立工人及职员的健康和安全措施的相应文件。

6.1.6应建立灭菌站的厂区设备及系统分布图。

6.2OQ确认(运行确认)

目的:

通过一年的运行,对灭菌柜的运行性能重新进行确认,以确保其性能参数的符合性。

6.2.1灭菌室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

验证灭菌室箱壁温度均匀性是否符合要求。

6.2.1.1应使用贴触式温度探头直接贴触柜壁来测得空柜室内表面的温度分布;温度探头应放置于能代表温度变化最大的部位,如靠近柜室不受热的位置或柜门,和靠近蒸汽或气体入口的位置。

其余的温度探头应均匀分布于整个灭菌器中。

6.2.1.2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应能提供空柜室内表面和空间的整个温度分布,探头数量要据灭菌器的设计和灭菌过程技术规范确定。

根据鉴定的实践经验,通常进行这类温度测量宜采用以下传感器数量为25个:

6.2.1.3启动加热/循环系统,在到达灭菌工艺所需温度(如48-49℃)时,记录所有传感器的温度值。

6.2.1.4标准要求所有温度传感器间温度的最大偏差≤设定值的±3℃。

6.2.1.5空载灭菌室箱壁温度均匀性验证的温度传感器分布须有示意图表示。

6.2.2灭菌室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

验证灭菌室空间温度均匀性是否符合要求。

各类要求同灭菌室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将测量柜温的两个探头之一,与上述空间最冷点确定相关的比较关系,以便于日常监测到柜内最冷点温度;

6.2.3灭菌室空间湿度均匀性试验

验证灭菌室空间湿度均匀性是否符合要求。

湿度传感器的数量应能提供空柜室内表面和空间的整个湿度分布,湿度传感器数量要根据灭菌器的设计和灭菌过程技术规范确定。

根据标准规定,这类湿度测量最少采用传感器数量为10个,我们公司进行测量时采用25个。

记录所有传感器的湿度值,要求所有湿度传感器间最大偏差≤10%RH

空载灭菌室湿度均匀性验证的湿度传感器分布须有示意图表示。

6.2.4真空速率试验

确认真空度达到-15Kpa和-50Kpa所需的时间

6.2.5正压泄漏试验

验证灭菌器柜体在正压状态下的密封性。

在空载、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加正压至+50Kpa,保压60min,观察柜体压力变化,要求泄漏率≤0.1Kpa/min。

6.2.6负压泄漏试验

验证灭菌器柜体在负压状态下的密封性。

在空载、温度恒定的条件下,预真空至-50Kpa,保压60min,观察柜体压力变化,要求泄漏率≤0.1Kpa/min。

6.3PQ确认(性能确认)

目的:

通过一年的运行,重新确认灭菌柜的各项性能符合产品灭菌的要求。

性能合格性确认替代品最好是实际产品,PQ确认包括物理确认(PPQ)、微生物确认(MPQ)和产品合格性确认。

6.3.1预处理PQ确认

目的:

应采用与其常规灭菌相同的包装,这里取PE输液器验证灭菌室满载时预热、预湿处理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处于规定要求,并找出热点和冷点。

6.3.1.1预处理温度

1)在预处理室满载的条件下,将规定数量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5个)均匀地分布在灭菌负载包装箱内,启动加热/循环系统,在到达灭菌工艺所需温度(如50℃)时,记录所有传感器的温度值。

2)要求处理后,负载内部温度最小值为30℃,所有温度传感器间温度的最大偏差≤10℃。

3)灭菌室负载要有装载模式图(产品、包装,装载量及摆放位置)及温度传感器的摆放位置示意图。

4)重复1)至2)二次

6.3.1.2预处理湿度

1)在预处理室满载的条件下,将规定数量的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25个)均匀地分布在灭菌负载包装箱内,启动加热、加湿/循环系统(湿度在范围内时不采取加湿循环),在到达灭菌工艺所需湿度(30%-90%)时,记录所有传感器的湿度值。

2)所有湿度传感器度在30~90%RH之间,且最大偏差≤10%RH

3)灭菌室负载要有装载模式图(产品、包装,装载量及摆放位置)及湿度传感器的摆放位置示意图。

4)重复1)至2)二次

6.3.1.3预处理转移时间

规定预处理时间及产品从预处理房转移至灭菌柜的时间应不超过1小时。

6.3.2灭菌柜PQ确认

6.3.2.1物理性能验证(PPQ确认)

做物理性能验证的产品,应采用与其常规灭菌相同的包装,这里取PE输液器

1)在预处理结束时,负载必须在温度和相对湿度规定的范围内

2)在灭菌室满载的条件下,将规定数量的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5个、湿度传感器25个)均匀地分布在灭菌负载包装箱内,启动加热/循环系统,在到达灭菌工艺所需温度(如50℃)和湿度时,记录所有传感器的温度值和湿度值。

3)所有温度传感器间温度的最大偏差≤10℃;湿度要在30~90%RH之间

4)加湿试验

验证加湿系统的有效性。

在空载条件下,保持灭菌室温度恒定,将蒸汽发生器的开关打开,设定加湿条件,开始向灭菌室加湿。

要求压力上升到设定值,并湿度明显变化在30%~90%的范围内。

并计算加入蒸汽时湿度和压力升高的关系

5)加EO试验

验证加入EO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的速度.预真空至-50Kpa,25立方加入20KgEO(100%EO),计算△Kpa/EO量和所需时间/EO量;并根据下列公式计算EO浓度,并和直接称重法比较.

E.O浓度=(K*P)/(R*T)

K:

E.O稀释常数(纯气:

44000)

P:

引入E.O后压力上升值

R:

气体常数(纯气:

0.08205)

T:

引入E.O后,箱体内绝对温度(273+t)

6)排除EO所需达到的真空程度和速度试验和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压力的速度试验

该两个试验即通称的换气过程,在灭菌试验结束后保持1小时结合起来做.第一次换气在小于等于1.0Kpa/min条件下抽真空到-5Kpa,保持3min,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打开空气阀,空气经过滤阀进入柜内,3min后,压力上升;第二次及第三次重复第一次.

7)通风

通风是在独立的通风区域内进行,描述通风区的体积、排风扇功率、数量,温度为室温,通过产品EO残留量在通风区的解析达到要求来证明满足。

8)灭菌室负载要有装载模式图(产品、包装,装载量及摆放位置)及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摆放位置示意图。

6.3.2.2微生物学性能验证(MPQ验证)

1)对适用生物指示物应作出规定为ATCC9372(杭州富捷生物技术公司,D值:

2.8min,含菌量:

2×106)

2)做微生物学性能产品,应采用与其常规灭菌相同的包装.

3)应把这些指示物放置在整个被灭菌物品中具代表性的部位和最难灭菌的位置

4)应使用下列通用方法之一进行生物学性能鉴定。

方法A:

存活曲线法

方法B:

部分阴性法

方法C:

半周期法

5)公司统一采用方法C

本方法是在除时间外所有其他过程参数不变情况下,确定无存活菌的EO最短作用时间。

应再重复两次实验来证实该最短灭菌时间,两次重复试验均应表明生物指示物上无菌生长。

规定的作用时间应至少为最短灭菌时间2倍。

举例:

如根据经验,直接选取作用时间3小时作为第一次试验,如长菌

第二次:

作用时间4小时,如无菌生长

第三次、第四次:

作用时间4小时,重复二次

如4小时全无生长,即可确定4小时为最短灭菌时间

第五次:

作用时间8小时,证明灭菌的可靠性

说明:

上述试验除作用时间外,其余所有因素皆不变

按标准要求,生物指示剂采用45片,培养时间为7天

所有验证用的EO为100%EO

6.3.2.3产品合格性确认

按原先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批量生产情况下的稳定性确认,我们取连续10批进行检查测试,测试项目定为:

包装外观检查:

要求各包装无破裂,无变形,无明显肿胀

微生物检测:

按日常检测放置生物指示剂数量25片,灭菌后培养,应无生长

6.3.2.4确认报告

根据所有验证数据结果,汇总,制定灭菌过程规程,并包括下列参数和公差。

1.产品结构描述及装载量

2.箱体温度、水箱温度、气化温度

3.达到最低灭菌温度的条件

4.抽真空度和达到该真空度所需时间

5.真空保持时间

6.需加湿的条件(小于30%RH时)

7.加EO的量

8.

规定加EO后,最终压力应不低于限值(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做出X-S图)

9.作用时间

10.换气速率、换气次数

11.抽真空所达到真空度

12.多次换气过程间隔时间

13.箱预热温度

14.加湿压力设定(如需要)

15.药温设定

16.报警条件设定

17.确认报告由负责编制、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