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540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docx

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A4

2016全国卷必修三试题整理(含海南卷部分)张洪山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4.(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6.(2016·海南单科·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7.(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8.(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9.(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0.(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1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2.(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3.(2016·海南单科·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1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5.(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7.(2016·海南单科·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8.(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9.(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0.(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2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2.(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2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4.(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25.(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2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7.(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28.(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9.(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2015·海南单科·2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31.(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3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3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3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35.(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36.(2016·海南单科·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37.(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38.(2016·海南单科·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

“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39.(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40.(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4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10分)

4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

43.(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

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

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

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分)

44.(2009·海南单科·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