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8748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docx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doc

附件3:

《中南民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仅供参考)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3093009112

课程名称:

仪器分析

总学分:

2.5

总学时:

40(理论30,实验10)

课程英文名称

InstrumentalAnalysis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等

一、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支撑学生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及在研究生阶段从事科学研究中起着工具性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主要介绍光谱分析法导论、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电分析方法导论、电位分析法、色谱法分离原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内容。

其中,重点介绍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定量方法,为联系实际,也举例说明在检验专业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设计和操作及拓展专题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达到为后续研究支撑及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完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课程目标2:

能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手段,获得食品成分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食品安全中的有害物质的分析。

课程目标3:

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

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4:

课外兴趣小组及参观观摩等方式增进学生的拓展和深度知识应用能力及实际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

课程目标

1

1绪论

1)本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如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4)本课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了解本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2.了解《仪器分析》的学习方法;

3.了解《仪器分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掌握《仪器分析》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2

讲授

课程目标1

2

2光谱分析导论

1)光与光谱

2)原子与分子能级及电子

在能级间的跃迁

3)光谱仪

1.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

2.重点掌握电磁波谱区的划分

3.掌握原子能级和能量差、原子谱线的特征

4.掌握分子能级和能量差、原子谱线的特征

5.了解光谱仪的分类及结构

2

讲授

课程目标1

3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定义及概述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

分子外层电子的分子轨道与能级结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分类及特点

4)定性与定量分析应用

定性分析应用(化合物纯度鉴定、未知物定性鉴定、分子结构推断)

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标准对比法、标准加入法)

1.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着重掌握分子外层电子的运动规律。

2.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结构,掌握主要部件的用途。

3.能够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4

4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定义及概述

2)原子吸收的基本原理

原子光谱理论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

原子吸收与基态原子浓度的关系

原子吸收的测量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主要部件工作原理

4)原子吸收的干扰类型及其消除方法(物理干扰及消除方法;化学干扰及消除方法;电离干扰及消除方法;光谱干扰及消除方法)

5)原子吸收定量分析

1.掌握原子吸收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和原子吸收测量的原理。

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掌握主要部件工作原理

3.掌握原子吸收的干扰类型和消除方法

4.掌握原子吸收的定量分析应用,重点掌握分析方法的评价(灵敏度的概念和应用)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5

5红外吸收光谱法

1)红外吸收概述

2)红外吸收的产生原理与条件

发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双原子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

3)红外光谱仪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4)有机物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红外吸收的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谱图解析步骤及示例

1.了解红外光谱仪器主要部件,掌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吸收的原理,重点掌握发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3.掌握机化合物红外谱图的解析步骤,会解析实际红外谱图

3

讲授及解析示例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6

6色谱分析导论

1)色谱分析的发展历史、定义与分类

2)色谱分析中的重要参数

色谱图的重要参数(峰高和区域宽度、保留值)

色谱分离中的重要参数(相对保留值、分配比、塔板数和分离度)

3)色谱学基础理论(1学时,掌握)

塔板理论

速率理论

速率理论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4)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了解色谱分析的发展历史、定义与分类

2.掌握色谱分析的重要参数

3.掌握色谱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4.会应用定性、定量方法。

2

讲授

课程目标1

7

7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的流程

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

2)填充柱气相色谱

固体固定相

液体固定相和固定液选择原则

色谱柱的制备

3)毛细管气相色谱

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填充柱气相色谱的比较

4)气相色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掌握气相色谱仪的部件,重点掌握气相色谱各种检测器的适用范围

2.掌握填充柱气相色谱,重点掌握气相色谱中各种固定相的应用

3.掌握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分类及与填充柱气相色谱的比较

4.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6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8

8高效液相色谱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2)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及类型的选择

液-液色谱法特点及组分流出顺序

液-固色谱法的特点

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

分离类型的选择

3)高效液相色谱仪

4)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

5)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6)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0.5学时,掌握)

7)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0.5学时,了解)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部件

3.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固定相和流动相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

4.了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9

实验一紫外-可见

吸收光谱法测定实际样品

1)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苯蒸汽的图谱

2)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咖啡因含量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定量方法

2

实验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0

实验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钙、镁的含量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实验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1

实验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实际样品

固体有机物的红外光谱样品制备及图谱解析

掌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实验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2

实验四气相色谱法分离有机物

气相色谱法分离定性苯和甲苯

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实验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3

实验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

2

实验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4

课堂研讨

翻转课堂

3

学生

主讲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15

课外兴趣小组及工厂观摩等

课外实验及参观活动

课外附加课时

实验设计及参观

课程目标4

四、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所需知识。

1.2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增大客厅授课的信息量,同时辅助以网络课堂教学以巩固课堂授课效果。

1.3采用案例式教学,结合所讲知识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堂研讨及课外兴趣小组和观摩

通过课堂研讨,学生主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求知热情;课外兴趣小组和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

实验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仪器分析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构造、特点并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

该课程必修实验5个,各实验学生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五、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检查作业,检查实验报告,闭卷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分为:

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50%)。

建议值及考核方式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课堂表现

10

1.主要考核学生的勤率及课堂参与程度;

2.考勤及课堂表现成绩满分为100分,以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值10%,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1

作业

20

1.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照10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最终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实验

20

1.根据每个实验的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单独评分,满分100分;

2.取各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最终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3

期末考试

50

1.卷面成绩以100分计,以卷面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最终总评成绩。

2.主要考核光谱、色谱两大部分内容。

考试题型为: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填图及识谱题、计算题、论述题和实验设计题等。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陈浩.仪器分析.第三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2]叶宪曾等.仪器分析教程.第二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朱明华等.仪器分析.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武汉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下册.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陈允魁.仪器分析.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7]罗伯特D.布朗.最新仪器分析技术全书.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执笔人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院长审核签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20810304013课程名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总学分:

4(理论3、实践1)总学时:

72(理论48、实践24)

课程英文名称:

StudyonMathematicsCourseStandardsandTeachingMaterialsforPrimarySchools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

微积分、数与代数学科内涵分析、图形与几何学科内涵分析、统计与概率学科内涵分析、数学文化与现代数学概览

并修课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适用专业:

教育学-卓越小学教师实验班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卓越小学教师版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目的在于为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教师,提高学生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提供丰富的、实用的有关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课程资源。

本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与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0个核心词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内容主线进行了详细解析。

第二部分对教材分析选用的是以国家审订通过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六套小学数学教材,也适当参考国外相关教材的内容。

教材的分析重点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4个领域的内容结构,教学主线和教材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基本具备分析处理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

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一、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掌握《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重点内容,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和编写特点;

课程目标2:

加深对课程标准与国内主要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的认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教材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3:

初步具备运用《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标4:

贯彻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与教学分析)

推荐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的课程目标

1

第1章序言

1.1《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价值与作用

1.2《数学课程标准》简介

本章教学要求是:

理解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价值、作用和基本结构。

其中,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是教学重点。

2

讲授

课堂互动

课程目标1

2

第2章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念

2.1数学课程的价值

2.2数学课程的内容

2.3改进数学的教与学

2.4数学教学评价

本章教学重点是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念,难点是对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行梳理,教学的关键是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讲授

课堂互动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4

3

第3章核心素养

3.1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3.2《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解析

3.3教材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案例

3.4教学设计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案例

3.5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案例解析

3.6数学核心素养评价

本章教学重点是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掌握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8

讲授

课堂互动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第4章目标与内容

4.1数学课程总体目标分析

4.2数学课程具体目标分析

4.3“四基”的理解与把握

4.4《数学课程标准》的5个基本理念

4.5《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入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内容。

5

讲授

课堂互动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5

第5章教材概述

5.1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与文本分析

5.2教科书研制开发的基本过程

5.3教科书与教材&教科书质量

5.4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与主体图分析

本章的重点是教科书了解教科书的研发的基本过程、学会教科书分析方法,难点是掌握教科书分析方法,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教科书分析能力。

4

讲授

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6

第6章教材简介

6.1人教版教材特色

6.2北师大版教材特色

6.3苏教版及青岛版教材特点分析

6.4西师版及冀教版教材特色

本章重点是掌握不同版本的数学教科书的编写特色。

5

讲授

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7

第7章“数与代数”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7.1“整数的认识与运算”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7.2“小数的认识与运算”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7.3“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7.4“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7.5“常见的量与探索规律”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本章重点是对各版教科书中“数与代数”内容与结构进行梳理,难点是从高观点教科书中“数与代数”内容进行梳理,教学的关键是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使用教科书的能力。

5

讲授

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8

第8章“图形与几何”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8.1“图形的认识”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8.2“测量”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8.3“图形的运动”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8.4“图形与位置”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本章重点是对各版教科书中“图形与几何”内容与结构进行梳理,教学难点是从高观点看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图形几何”内容,教学的关键是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使用教科书的能力。

5

讲授

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9

第9章“统计与概率”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9.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9.2“平均数”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9.3“随机现象及其发生可能性”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本章重点是对各版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内容与结构进行梳理,教学难点是掌握数据分析思想,教学的关键是提升学生使用教科书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5

讲授

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10

第10章“综合与实践”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10.1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内涵与总体要求

10.2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10.3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内容详解与教材分析

10.4综合与实践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本章重点是对各版教科书中“综合与实践”内容与结构进行梳理,教学的关键是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

5

讲授

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11

复习、实践活动

24

实践

课程目标4

四、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课堂互动、专题研究和实践操作,积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功;

1.2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信息量;

1.3采用互动式教学:

课堂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两周至少一次进行答疑。

2.专题研讨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四个领域、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将学生分成8组,分组开展课后分组研讨、课堂讨论展示的方式。

五、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主要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平时考核(考勤、课堂互动讨论)、期中小论文、期末开卷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作业成绩、课程论文)、期末成绩分别占20%,30%,50%,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依据

建议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课程目标

考勤及课堂

表现

10

1.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及课堂参与程度;

2.每缺勤一次扣10分,课堂回答问题一次加10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4

作业

20

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1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

论文

20

1.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根据团队选题、数据收集和处理、分析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深度、陈述和交流等内容和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期末

考试

50

1.卷面成绩100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考试题型包括:

名词解释、选择、简答、判断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1]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孔凡哲等著.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马云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题解读:

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指南[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执笔人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院长审核签名: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207103007813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

总学分:

3总学时:

48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mentAccounting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

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

(一)、中级财务会计

(二)、财务管理(A)、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

会计学、财务管理

一、课程简介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专业课。

管理会计学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把会计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过程,旨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明确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

二、课程目标

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计算内容较多的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正确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实际问题;了解国际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动态。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

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课程目标2:

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石,包括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成本、业务量、利润的关系及其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3:

理解和掌握经营预测、长短期决策相关概念和方法,帮助企业科学预决策;

课程目标4:

理解和掌握执行管理会计,包含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既包含全面预算的含义与编制,也包含成本控制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