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842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docx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资料浙林

第二章环境因子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主要内容

1、园林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2、城市环境

3、园林绿化适地适树原则

4、园林各用途植物的选择

第一节园林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环境——植物生存、生长的地面和空间。

环境因子——构成植物生活环境的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类活动。

生态因子——对植物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通常有下列5类:

气候因子:

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

地形因子:

包括山岳、平原和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

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人为因子:

包括人对树木资源的利用、发展、保护与破坏等作用。

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活有直接、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在生态因子中,对于植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植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在园林建设中,很好地利用植物,必须做到,了解植物本身各方面的特性+了解它们生活的环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时,要研究植物与生态因子关系,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观念。

1.综合作用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相互紧密联系着,综合起作用。

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可引起温度、湿度因子的变化。

2.主导因子

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树木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导作用的,这就是主导因子。

在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主导因子不是不变的。

3.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生态因子来代替;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有所不足时,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调剂,并仍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短日照是导致落叶树木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

5.生态幅各种树木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长不适或死亡。

一、气候因子

(一)温度Temperature

✓温度是植物的重要生存因子,它决定着树种的自然分布,是不同地区植物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度又是影响植物生长速度的重要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因子的变化。

1、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空间变化:

纬度变化

         地形

         海拔高度变化

         海陆分布 

空间的时间变化:

年变化

         日变化

2、温度影响

基础温度:

年平均温度

      生物学零度:

生物学最低温度,某作物或作物品种开始发育的下限温度。

生长季积温:

植物在生长季中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总和。

极端温度:

低温的危害:

冻害,寒害,霜害,冻旱

高温的危害:

     

激烈的变温

各个树种生长发育过程都要求一定的温度条件,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极限高温或极限低温,树木就难以生长。

温度三基点。

因遗传性不同,对温度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异。

通常根据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与适应范围可分为4类:

最喜温树种:

如橡胶树、椰子、团花等;

喜温树种:

如杉木、马尾松、毛竹、油桐、茶、苦楝、樟树等;

耐寒树种:

如油松、毛白杨、刺槐、侧柏、榆、枣树、胡桃等;

 最耐寒树种:

如落叶松、樟子松、冷杉属、白桦、蒙古栎等。

研究树种的耐寒性对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树种引进有极重要的意义。

(二)光照 Light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持续时间和光质三方面。

Lighteffectsplantsbasedonitsintensity,durationandquality.

 

植物与光最本质的联系:

植物是依靠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并利用光能进行物质生产,把二氧化碳和水加工成糖和淀粉,放出氧气供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

光照强度

(单位是米烛光,或称勒克斯,用lux来表示)

1、树木的需光量和对光照的适应性

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的增强,光合强度逐渐提高,但是到一定值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光饱和点。

2、根据植物对光强的要求,将植物分成:

阳性植物(喜光植物)

阴性植物(耐荫植物)

中等阴性植物

   了解树木的耐荫性是很重要的,但植物的耐荫性是相对的,其喜光程度与纬度、气候、年龄、土壤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喜光树种:

落叶松属、松属(2针松)、杨属、栎属、柳属、臭椿、刺槐、泡桐等。

耐荫树种:

冷杉属、红豆杉属、铁杉属、八角属、水青冈属、云杉属中一些种类。

中等耐荫树种:

红松、杉木、樟树、槭属、鹅耳枥属、青冈属等。

如何判断植物耐荫性:

生理指标法:

测定光合作用,确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形态指标法:

树木的外部形态来判断树种的喜光性和耐荫性。

树种的喜光性和耐荫性常因生长地区、环境、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同一树种幼年期较耐荫,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的树木则要求更多的光照。

光照持续时间

植物对昼夜长短的日变化与季节长短的年变化的反应--光周期现象

光照长度是植物成花的必需因子,根据植物在发育上对日照长度的要求分为: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

此外,光照长度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休眠也起重要作用。

光质

太阳光谱的组成特点:

紫外线(波长小于380nm)

可见光(波长为380-770nm)

红外线(波长大于770nm)

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

园林实践中光的调控与利用

调节光照强度,注意植物的耐荫性

调节日照长度,控制植物开花与花色

调节光谱成分,促进植物生长

在引种过程中了解植物光周期的生态类型

(三)水分Moisture

✓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植物体都含有60%-80%,甚至90%以上的水分。

✓1、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Watercarriesessentialnutrientsfromtherootsandactsasasolventforsaltsandminerals.

✓Movesphotosyntheticproductsfromtheleavesviathephloem.

✓Waterisachemicalreactantinphotosynthesis.

✓Coolstheplant.

2、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关系,可把植物分为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

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抗涝能力以及植物景观上都是不同的。

树木在年周期生长中的各物候期的需水量不同。

3、园林植物对水的影响

   净水作用,增加降雨,提高周围空气湿度

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与适应不同。

树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可分为4类:

旱生树种:

这类树种的根系通常极为发达,其叶常退化为膜质鞘状或叶面具有发达的角质层、蜡质及绒毛,如梭梭树、沙拐枣、木麻黄及相思树等;为通常在土壤水分少、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生长的树种,具极强的耐旱能力。

湿生树种:

为需要生长在潮润多湿环境中的树种,在干燥的或中生的环境下常致死亡或生长不良,这类树种的根系短而浅,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树干基部膨大,具有呼吸根,如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落羽杉及红树等;

中生树种:

介于上两者之间,绝大多数树木都属此类,这类树种多生于湿润的土壤上,如油松、麻栎、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及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等。

不少树种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如旱柳(Salixmatsudana)、紫穗槐(Amorphafurticosa)和柽柳,在干旱与低温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另一些树种如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白玉兰等则既不耐干旱又不耐水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为严格。

(四)大气

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的抗性不同,同时烟尘的成分因厂矿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树木受害的反应也有各种变化。

抗性强的树种有臭椿、构树、悬铃木、早柳及加杨等;抗性弱的树种有侧柏、雪松及梅等。

不同树种对有害气体反应不一样,有些树种对有害气体抗性小,而另一些树种具有吸收某些有害气体的能力或称抗性强。

抗二氧化硫树种:

银杏、侧柏、日本黑松、构树、皂荚、臭椿、榆、旱柳、刺槐、海州常山等。

抗氯化氢树种:

合欢、五叶地锦、伞花胡颓子、构、榆、接骨木、紫荆、槐、紫藤、紫穗槐、木槿等。

抗氟化氢树种:

龙柏、侧柏、山茶、构树、榆、朴树、丝棉木、棕榈、、紫荆、紫穗槐、臭椿、泡桐、悬铃木、山楂等。

改变

改变

(五)风

风温度、水分树木的生长发育。

1、Good:

传粉及种子、果实的散播,有利于森林的更新。

2、Bad:

生理与机械伤害,长时间的旱风会加强蒸腾作用,导致枯萎,大风或台风吹折大枝

或主干,削弱树木的高径生长,形成偏冠、

偏材。

具强大直根系、材质坚韧的树种如马尾松、木麻黄等的抗风力强;

刺槐、泡桐等浅根性树种的抗风力弱。

同一树种其抗风力和繁殖方法、立地条件和栽植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由于树木有减小风速,削弱风蚀,降低蒸腾等作用,在高尔夫球场和农田等种植,可充分发挥防风因沙、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等的作用。

二.土壤因素

土壤的水分、肥力、空气、温度及微生物等条件,都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及其生长发育。

有些树种要求在深厚、湿润的土壤上才能生长良好,如橡胶树、杉木、樟树及毛白杨等。

这类树种在条件适宜时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干形通直高大;在干旱瘠薄条件下则生长缓慢,干形不良。

有的树种极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绿化上常被选为先锋树种,如马尾松、紫穗槐等

有的树种要求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一般以pH值小于6.8为宜,如马尾松、杜鹃、茶树等,称为酸性土树种,这类树种在盐碱土或钙质土上则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

有的树种在钙质土上生长最佳;常见于石灰岩山地,如侧柏、柏木(Cupressusfunebris)及青檀等;

有的树种则耐pH值7.2以上的盐碱土,如柽柳(Tamarixchinensis)、紫穗槐、梭梭树及胡杨等;

有的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如苦楝、乌柏、黄连木、刺槐及木麻黄等,它们既能较好地生长在酸性土壤上,也能较好地在中性土、钙质土及轻盐碱土上生长。

三.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山脉河流走向及地形起伏等。

海拔高度对树木分布与生长有直接影响。

如以安徽省黄山为例,海拔700m以下分布马尾松,700m以上为黄山松。

坡向影响日照的时间和强度,北坡日照时间短,温度低,湿度较大,一般多生长耐荫湿的树种;南坡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湿度较小,多生长阳性旱生的树种。

四.生物因素

 

树木和其它动、植物、微生物生长在一起,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微生物对树木的分布、生长、繁殖发生着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第二节城市环境

一、城市气候

二、城市土壤

三、城市水文

四、城市环境污染

五.城市建筑方位和组合

一、城市气候

特点:

 

(1)平均气温升高,热岛效应明显;

     

(2)风速减小,相对湿度降低;

     (3)云多、降雨多;

     (4)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晴天减少。

二、城市的土壤

城市土壤类型:

   城市扰动土

   城市原土

城市土壤的特点:

土壤结构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土壤表面温度升高

           土壤营养循环被切断

三、城市水文

城市水系:

自然江、河、湖、海、水库,人工运河或湖

特点:

1、城市水分的收入量大于郊区:

降水

                 从外输入生活生产用水

2、城市下垫面造成:

对地下水的补充减少        

通过植物蒸腾的水分补充减少         

河岸以石质铺设阻绝了河流与流域土壤间的物质交流             

3、地下水的过量采用造成:

地面沉降、河流干涸

四、城市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水体污染

(一)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燃料燃烧:

CO2、CO、SO2、氮的氧化物及烟尘

工业排放

交通污染:

SO2、NOX、CO、CH化合物及铅化合物

2、大气污染引起环境变化的性质

物理效应:

温室效应、降雨增多、雾障

化学效应:

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破坏

生物效应:

生长异常、出现伤害症状

(二)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的沉降物(或随降水)、污染水、残留量高且残留期长的化学农药、重金属元素以及放射性物质等都会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持续性。

(三)水体污染

污染物进人水中,其含量超过水的自净能力时,引起水质变坏,用途受到影响,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源大致有工矿废水、生活污水及水体富营养化等三大方面。

五、建筑方位和组合

东面:

一天有数小时光照,约下午3时后即成为庇荫地,光照强度不大,不会有过量的情况,比较柔和,适合一般树木生长。

南面:

白天全天几乎都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热也大,加上背风,空气不甚流通,温度高,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早,冬季楼前土壤冻结晚,早春化冻早,形成特殊小气候,适于喜光和暖地的边缘树种。

西面:

与东面相反,上午以前为庇荫地,下午形成西晒,尤其夏日为甚。

光照时间虽短,但强度大,变化剧烈。

西晒墙面吸收累积热量大,空气湿度小,适合选择耐燥热、日灼的树种。

北面:

背阴,其范围随纬度、太阳高度角而变化,以漫射光为主。

夏日午后傍晚有少量直射光,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风大,冬冷,北方易积雪和土壤冻结期长。

适合选择耐寒、耐荫树种。

第三节园林绿化适地适树原则

一、适地适树的概念

   把树木栽植在适宜的生境条件下。

是因地制宜原则在园林树木选择上的具体化。

   也就是使树种生态习性与园林栽植地的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功能。

二、达到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

选择  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改造  改树适地

      改地适树

第四节园林各用途树种的选择

一、独赏树又称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或独植树。

适宜作独赏树的树种,一般需树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具有特色,且寿命较长,可以是常绿树,也可以是落叶树;通常又常选用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树种。

适于作独赏树的树冠应开阔宽大,呈圆锥形、尖塔形、垂枝形或圆柱形等等。

用的树种有马尾松、雪松、圆柏、银杏、玉兰、槐、垂柳、樟、栋类等。

二、庭荫树

✪庭荫树又称绿萌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曝晒和装饰用。

✪在园林中庭荫树多植于路旁、池边、廊、山前后或与山石、建筑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区三五成群地散植各处,形成有自然之趣的布置;亦可在规整的有轴线布局的地区进行规则式配植。

由于最常用于庭院中,故习称庭萌树。

庭荫树自字面上看似乎以有荫为主,但在选择树种时却是以观赏效果为主结合遮荫的。

✪功能来考虑。

许多具有观花、观果、观叶的乔木均可作为庭荫树。

常用的庭荫树有杨树、柳树、梧桐、合欢、广玉兰、七叶树。

常绿阔叶乔木树的自然树形,多为圆头形(石楠.桂花)、卵圆形(香樟)、卵状圆锥形(广玉兰)等,人工整形以维持原有树形为主,使树冠丰满端正。

三、行道树

理想的行道树时应考虑的条件包括:

(1)耐瘠薄、耐高温、耐修剪,既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

(2)功能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躯干通直,体形高大,枝叶繁茂;

(3)清洁卫生.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御和净化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目前国际上选择行道树的十条标准是:

(1)发叶早、落叶迟,夏季绿、秋季浓,落叶时间短,叶片小而有利于清扫

(2)冬态树形美、枝叶美、冬季可观赏;

(3)叶、花、果可供观赏,且无污染;

(4)树冠形状完整,分枝点在1.8m以上,枝叶密,可提供浓萌;

(5)大苗好移植,繁殖容易;

(6)能在城市环境下正常生长,抗污染、抗板结、抗干旱;

(7)抗强风、抗大雷,根系深,不易倒伏,不易折断干枝及无大量落叶;

(8)生命力强,病虫害少,容易管理;

(9)寿命长,生长快;

(10)耐高温,也耐低温。

比较适合南京地区的行道树种主要有:

落叶乔木:

悬铃木、杂种马褂木、枫香、薄壳山核桃、毛白杨、银杏、柳树、槐、白蜡树、喜树,还可考虑七叶树、南京锻、枫杨等。

常绿乔木:

湿地松、雪松、龙柏、圆柏、蜀桧、广玉兰、香樟、杜英、深山含笑、乐昌含笑、大叶女贞等。

四、花灌木

凡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形、花色芳香或有观赏价值的乔本、灌木及藤本植物均称为花灌木或观花树。

常用的花灌木有:

杜鹃花、含笑、棣棠花、碧桃、木槿等。

五、藤本

藤木包括各种缠绕性、吸附性、攀缘性、钩搭性等茎枝细长难以自行直立的木本植物。

常用的藤本有:

紫藤、葡萄、凌霄、木通、地锦、木香等。

六、绿篱

绿篱在园林中主要起分隔空间、范围场地、遮藏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以及防护作用等。

按特点又可分为花篱、果篱、彩叶篱、枝篱、刺篱等;按高矮可分为高篱、中篱、低篱;按形状有整形式及自然式。

常用的绿篱树木有:

石楠、黄杨、女贞、桧柏、海桐、栀子花、珊瑚树等。

七、地被植物

凡能覆盖地面的低矮植物均称为地被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的低矮草本植物,还包括一些适应性较强的茎叶密集的低矮灌木、竹类及草本植物。

地被植物对改善环境、防止尘土飞扬、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热、美化环境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八、苗木移植

(一)概述

1.苗木移植的基本原理

移植使苗木的根系受到大量损伤,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供需平衡,如果这种平衡不能迅速恢复,苗木就有死亡的危险;采取合理的移植技术措施,尽快恢复苗木地上部分和根系间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供需平衡是苗木移植成活的关键。

2.注意事项:

移植时应分级,剔除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苗,从起苗至移植全过程要环环相扣。

重点做好保湿(如打泥浆)工作,严禁苗根经风吹日晒。

必要时适当修剪枝叶和根系。

栽植时做到栽直、压实、不窝根(不打辫),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3.苗木移植的目的

(1)能培养出姿态优美的苗木

☐移植扩大了苗木的株行距,改变了通风透光条件,改善了营养条件,枝叶能自由伸张,枝条分布匀称;

☐移植时,苗木的根系与地上部分被适当地修剪,抑制了苗木的高生长,缩小了苗木的茎根比,使株形更趋于丰满。

(2)促进根系发达和完整

苗木移植后,由于主根被切断,能刺激根部萌发出多量的侧根、须根。

这些延伸的根系,可在较大范围的土层内吸收水分和养分;并且这些具有较完整根系的大苗定植后,易于成活。

(3)使培育的苗木规格整齐

苗木移植时,通常分级栽植,同级别的苗木在相同的地块接受一致的田间管理,彼此间的生长均衡,苗木规格整齐,便于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2.移植密度

•原则是根据培育不同规格的苗木确定相应的密度,当然它与苗木的生长快慢有关。

•如培育一年生的火炬松、湿地松苗,每亩产量为4~5万株,则株行距为6cm×12cm~6cm×15cm(作床)。

•香椿一年生苗可达60~70cm高,每公顷只有225~39万株,那么株行距要大,一般为40cm×50cm~60cm×60cm。

•如要培植5~6cm高的白皮松大苗,株行距为3cm×3cm,培养株径为10cm的乐昌含笑则株行距为4m×4m。

一年生小苗如需留床培大,可根据培育目标隔行(株)留苗;移出苗床培育大苗的,也要根据培育目标进行合理栽植。

如培育2~3m高的白皮松,株行距可为2m×2m。

3.移植时间与相应技术

具体时间最好是选择阴天和晴天无风的清晨或傍晚。

切忌在雨天或土壤过湿时移植。

(1)小苗移植如芽苗、扦插成活苗以及一年生小苗的移栽,以春天为好。

这时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具体时间应视苗木生长阶段和树种特性而定。

如松类湿地松、火炬松芽苗,以种壳脱落、子叶基本伸展时为宜;阔叶树则在长出第一片真叶,或出现苗端时可开始分批移植。

2)大苗移植

|带与树干直径相应的土球,常绿阔叶树需适度修剪、截枝;松类树种疏掉少量的轮生枝;落叶乔灌木根据不同树种进行适度短截或疏枝。

|种植时要避免散土球,种植扶正,分次填土捣实,灌水后再次填土,必要时拉绳固定。

|(3)乔木栽培中的一次定植,分批移植

如上图,以1亩地为单位(总长25.8m×总宽25.8m=1亩地),小间隔1.5m,大间隔3m。

株间距为每25.8m植树17株,共11行,则每亩187株树。

树种为常绿和落叶树相结合。

假设在2005~2006年进行栽植,于2007~2008年进行第一次稀掘移植,2009~2010年进行第二次稀掘移植,2011年进行最后一次稀掘移植,最后留下的不再进行移植,留圃销售。

在这几年时间里,苗圃地的苗木产出率远比考虑了乔木长大而预留空间的苗圃高。

|交叉点表示植树点。

黑色表示常绿树;白色表示落叶树。

靠边时为单行种植,内部为双行并排种植,每个双行中均为一行常绿树,一行落叶树。

同时,沿宽路的两边建议种同一种树。

(二)大树移植

1.大树根系特点与移植

(1)根系分布特点

•树木根系正常分布、根幅一般按树冠垂线以内划定,地下土层分布一般在80cm以上,浅根系在40cm以上;粘重土壤相对松散质地的根系浅些,湿润多雨地区相对干早地区根系要浅些。

•移植树木的胸径和根系根幅比为1:

8-10。

该标准一般指苗圃培育的、经过若干次移植的,苗龄在10-15年以内的苗木,规范同时要求移植苗根系深度控制在根幅的2/3左右

(2)土坡硬度对大树根系影响

•土壤中三相物质(固、液、气)比例适宜,则根系生长势好、根系分布多。

土壤硬度大,土壤中三相物质比例失调,根系难以生存,致使树木在其正常营养面积内的有效根量减少。

(3)原栽植树坑环境对根系影响

•城市栽树要求扩大树坑,置换回填质量好的土壤基质,尤其是城市道路路肩和中心隔离带种植地都用三合土夯实的,路树种下后树坑内外土壤密实度的差异很大,使根系生长形成环绕坑壁上长的畸形分布。

•据北京市区植物根系调查,多数树木根系深度在地下2m以内,其中行道树及分车带等地的树木由于土壤密实和地下设施影响,根系多分布在1m以内。

(4)复杂的地下物对大树根系的影响

•城市绿地正常土壤发育层被建筑施工打乱,渣土、地下管线等复杂的地下环境,虽经施工中置换了种植土,但容量空间相对大树根系生长范围仍属有限,根系在地下分布形成不定性,在大树移植时必须对其生长地下环境进行调查,尽可能保留其有效根,有利于移植后恢复树势。

(5)树木根系类型对移植影响

•树木根系分为深根性和浅根性,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