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978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docx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中央财政支持

高等职业学校针灸推拿专业

建设方案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11年10月

 

针灸推拿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金鲁明

副组长:

战文翔吕美珍

秘书:

武永刚

成员:

苏培庆王德敬宋少军辛铭金

隋淑雪景政高华伟王志磊

李志宏王晓燕

2011.11-2013.10

 

 

 

 

 

一、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前身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

50余年来,学校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自身职业特色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

近年来,学校坚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立足于基层医药卫生事业,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战略,形成了“励志笃学、厚德济生”的校训和“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优良校风,实现了学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一所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职高专院校。

我校的针灸推拿专业始建于1983年,至今已有28年的历史。

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为中心,在实用型针推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医疗、保健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

目前,已形成了以知名学者、教授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业务水平过硬、职称比例适当、年龄梯队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已建成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实验实训室11个、校企共建专业技能实训基地3个,条件优良的教学实习基地60余所,全面提升了实践教学水平。

多年来,累计为全国针灸推拿医疗和保健行业输送中、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12000余名。

我校培养的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强,深受各级医疗机构及保健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就业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奋斗在医疗、保健企业一线,许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优秀企业家或业务骨干,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保健企业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1)按照“三化”目标,即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探索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双方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突出校内工作性实训基地建设。

以省财政支持的针灸推拿实训中心为依托,将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

“针灸推拿实训中心”有经络腧穴实训室、针灸技术实训室、推拿技术实训室Ⅰ、Ⅱ、针推模拟病房、保健实训室Ⅰ、Ⅱ,针推多媒体示教室、针推仪器展示厅、针推康复研究所Ⅰ、Ⅱ,踩跷疗法室、实验针灸室、针推准备室、消毒室。

拥有人体针灸模型、仿古铜人模型、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等针灸仪器设备总值700余万元。

(2)借助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工作性实训。

近年来,本专业在校企合作、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工作性实训基地。

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实现“实训与工作相结合”、“教学与技术开发相结合”、“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通过现场教学与现场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实现教学和实训、工作的互动,有效地落实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

同时,通过校内工作性实训,学生进行专业技能集训,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工作与实训任务,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从而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

(3)实施校企共建共管,着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共管的学生顶岗实习机制,实现实习岗位对口、实习过程可控、实习管理规范。

做到:

一个目标、四个落实、六个到位。

一个目标:

学生顶岗实习一年达到100%。

四个落实:

顶岗实习单位落实、行业企业指导教师落实、考核标准落实、实习经费落实。

六个到位:

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到位、学生顶岗实习到位、教师指导到位、顶岗实习课堂建设到位、考评跟踪到位,经费支撑到位。

逐步建立起校企联动、分工协作、共同考核、证书管理的实习基地运行机制。

实行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双方考核办法,企业根据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出勤率、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方面形成学生实习成绩,其成绩占顶岗实习总成绩的70%。

学校根据学生的日常管理、实习总结、技能锻炼效果给予考核,其成绩占顶岗实习总成绩的30%。

顶岗实习成绩计入学生成绩档案,学生实习成绩合格,由校企双方共同颁发认定的工作经历证书;实习成绩不合格,按学校考试成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2.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校针灸推拿专业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承担了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项目,在针灸推拿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等方面有显著成果,并对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1)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自2002年开始,根据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积极参与山东省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筛选及推广应用工作。

负责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的整体设计、培训,主持编写了山东省乡村医生中医药培训大纲、培训方案及配套教材,编导、制作了视听教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VCD光盘,并在全省40个县(市)的乡村医生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中推广使用;在全省举办适宜技术讲座13次;培训人数达6000余名。

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我们把此项工作开展得很出色,受到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山东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这一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我校针灸推拿学科发挥了主力作用,也因此在全国成为行业亮点,《中国中医药报》(2004.8.28)、《健康报》(2004.8.27)、《齐鲁晚报》(2004.9.23)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华网等多家网站都作了相关报道。

(2)为地方提供专业服务:

近年来一直参与烟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多期保健按摩师的鉴定工作,为地方的培训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此外还参与对下岗职工的培训,借助本校保健按摩培训经验和编写的教材《实用保健按摩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多次受到地方政府表彰。

(3)为医院、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近年来,专业教师被烟台市卫生局、威海市卫生局聘为“中医适宜技术”师资培训班主讲教师,对各地市卫生局和中医院业务骨干进行定期中医适宜技术教学方法培训,便于他们对农村基层医生的再培训。

(4)举办乡村医生技能培训班,自2005年开始对全省乡医进行针灸、推拿等技术培训,满足他们的从医需求,有1400余名乡医受益。

3.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针灸推拿专业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有力的促进了专业建设,《针灸推拿技术》被评为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经络与腧穴》被评为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推拿技术》被评为2010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2005年5月主编并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以及配套教材《经络腧穴学习题集》、《中医学概要》及《中医学概要习题集》4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被卫生部确定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6年5月副主编并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推拿学》、《推拿学》、《中医外治技术》3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10月,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广泛使用。

2010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经络腧穴学》、《经络腧穴学习题集》、《经络腧穴实训指导》、《中医学概要》、《中医学概要习题集》、《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实训指导》6部;副主编《小儿推拿》等4部教材。

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乡村医生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的制定,受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委托,主持山东省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全员培训的大纲与教材编写工作,主编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考试指导》、《中医适宜技术50项》及编导《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音像教材。

为全省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做出了贡献。

参加卫生部《2008年乡镇卫生院中医师培训大纲》(卫生部农卫司印发)的编写工作。

4.专业建设背景

(1)政策背景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2006.12)提出:

要充分认识中医药对推行新农合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在农村具有较大的服务需求、相对稳定的服务人群和较广泛的服务市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药诊疗技术项目纳入合作医疗的报销补偿范围,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疗法和中医适宜技术的补偿比例,在原报销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20%。

(2)产业背景

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针灸、保健按摩中心、养老机构等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和保健服务工作,行业整体经济状况良好,对高职高专人才需求量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平均为30%。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分析,针灸推拿完全通过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副作用很小,被认为是绿色的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人对预防保健的重视,这种绿色疗法日益受到青睐。

2010年前三季度针灸推拿/理疗师的需求较2009年同期增长23%,北京地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十分抢眼,占到总需求的45%,增长速度也远超全国平均增速,达到70%,而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也很高。

调查显示,在国外行医的中医药执业从业人员达到30多万人,其中注册中医针灸(按摩)师达20多万人,从事针灸专业的执业人员比例为2/3,说明针灸推拿专业处于传统中医药在国外应用的主导地位。

(3)发展前景

几千年来,针灸推拿不仅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也有一定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针灸推拿为代表的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人们的青睐。

相关社会调研显示,面向健康相关产业、社区服务和新农合的针灸推拿高端应用型人才的缺口很大,针灸推拿专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专业建设目标、思路和措施

1.专业建设目标

以满足新世纪针灸推拿专业高端技能型需求的培养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新型“针灸推拿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各项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和加强人才培养实践各环节中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培养质量,真正达到具有针灸推拿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不同岗位的需求标准。

最终形成能够服务临床,并向保健领域拓展,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相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

 

2.专业建设的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实事求是,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以学校已经具备的和潜在的办学条件为基础,通过建设形成一个符合市场需求、服务面广、专业设置灵活、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结构。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长线与短线相结合,长线做强,短线做活;有所侧重,建设重点,打造品牌,形成明显专业特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顾,多种学制并存。

3.专业建设的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重点抓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到2013年,专兼职教师达到75人以上,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95%,高级职称人员达到6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力争建设成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梯队式的师资队伍。

(2)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课程状况,按照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组合,深入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经过努力,要使全校开课三轮以上的主要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

(3)教学改革

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省内、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教学成果。

(4)加强科研实训设施、图书资料建设

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完善科研实训基地,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实训工作顺利进行,使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900万元,图书馆藏书达到40万册以上;进一步提高档次和科研实训水平,加大科研实训设施、实训条件的投入力度,每年保证完成80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实训设施建设,并逐年递增5%。

(5)教材建设

在教材选用方面,最大限度选取规划教材,同时,按照突出技能训练,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原则,组织开发满足我校建设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力争2年内完成5门以上专业教材的建设任务。

(6)科研工作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并通过校企联合、项目申报等渠道争取科研项目,2年内在省部级及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篇以上,主持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10-15项。

(7)经费投入

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确保各项教学经费达到或超过高职高专评估标准的要求。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调整

1.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与效果

本专业培养方案实行分方向培养,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选修课的比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

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调整和改革。

2.进一步修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改进实践性教学计划,使其更加符合目前高职教育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设计,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延续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积极探讨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状况,实施“工学交替、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

(1)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

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所需学时及医院、企业可容纳岗位,或以天为单位分上、下午进行工学交替,或以周为单位确定工学交替各自的天数(又称“半工半读”)。

目前我们采用“先学后工再学”的工读交替式,即学生先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到医院、诊所、按摩院参加工作实践,最后再返校完成毕业考试和技能考试。

这种模式使“工”中有“学”,达到学习、实践两不误的目的。

比如与学校附院、实习医院合作,联合举办“临床课”、“针灸推拿临床技能提高”等班,实施“学校(理论)—企业(实践)—学校(理论)—企业(实践)”、“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践”培养模式。

“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

第1、2学年完成基础课学习和专业技能(基本和综合技能)培养,奠定订单培养基础;第2学年进行医院认知见习与参观考察,医院专家深入学校介绍医院情况,根据医院与学生双向选择情况,学生在第2学年末与企业签订“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协议,校企、校医合作确定后续培养方案。

第3学年校企、校医合作完成订单培养,学生进入“订单”医院完成带薪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2)调整课程设置

为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业务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其中,英语课增加临床场景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学生口语交流水平。

计算机应用课应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以上证书考试。

应增设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如《公共关系》、《人际沟通》、《职业指导》等;应进一步改革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课,建立与针灸推拿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按学科构建的课程。

(3)改革考核方法

建立和完善题库,实施真正意义的教考分离;积极探索学分制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加强学生自立性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实现在考核方式上由重终结性考核向重过程性考核变革,在考核内容上由理论知识考核向重技能考核上变革,在考核标准上由重标准答案到重综合评价上变革。

在考核中增加自评和互评,要求从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等方面综合作出评价。

(4)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和配套题库,逐步实现各专业教材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高质量教材。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规范学生、教师、行业评价制度,探索新的教学监控机制。

(6)加强技能培训和“双证书”制度

继续进行保健按摩师、保健刮痧师、美容师、营养师等多种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本专业学生的“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满足面向基层的需要。

(7)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实施

我校中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全日制3年,经考核合格进入2年的高职学习,专业将采取与高职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使中职毕业生校内对口升学比例达100%。

高职教育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学制全日制3年。

将稳步开展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职业准备类课程学习情况综合评价,拓宽高职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鼓励高职学生进入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深造,使专升本比例在省内占本专业录取率的80%以上。

此外还将继续举办乡医培训班,以及其它针灸推拿技能培训班。

力争打造“以高职学历教育为基础,以中专、成人教育为依托,以各类短期培训为补充,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模式,着力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实施。

此外,为适应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变革,将争取加强对外交流,发展与国外的合作办学项目。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思路与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全力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实验实训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的工作机制。

到2013年,专兼职教师达到75人以上,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95%,高级职称人员达到6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形成教师在校企相互兼职、中青年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梯队式的师资队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1)“123人才建设工程”

根据《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工程”建设规划》(鲁中高校字〔2008〕17号)和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及其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术梯队,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一层次,选拔培养2名左右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术带头人。

第二层次,选拔培养4名左右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年龄不超过45岁)。

第三层次,选拔培养6名左右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副教授年龄不超过40岁,讲师年龄不超过35岁)。

凡被确定为三个层次的人员,可获得相应的培养经费,分年度拨款。

第一层次培养经费每人每年3万元,第二层次培养经费每人每年2万元,第三层次培养经费每人每年1万元。

培养经费分岗位津贴和科研补助两部分,各占50%。

对进入了三个层次的博士研究生,在达到了规定的任职年限且未晋升高一级职务之前,经校学术委员会评议可以低职高聘。

建立考核制度,对各层次人员实行年度考核和管理期满考核,主要考核其目标责任完成的情况。

(2)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培养、引进、聘请的原则,以建设师德高尚、“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为目标。

采取订单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措施,让更多的企业专家走向讲台,参与教学全过程;采取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突出重点,创造亮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优化教师队伍,带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聘任技术专家:

面向医院和医药企业,聘任10~15名一线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并签订协议,使专兼职教师比例在1:

1以上。

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实习教学,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的目标。

聘任客座教授:

面向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聘任3~5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为学校客座教授,通过示范性带教、讲座、授课,促进学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营造学术氛围,带动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

按照“关于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新星评选”等相关政策。

通过国内培训、业务进修、临床锻炼、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等方法,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现有2名省级技术能手与5名市级技术能手的基础上,继续培养临床一线专家,教学能手。

通过选派专任教师在企业兼职,执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

骨干教师应保证每年有2个月以上时间深入医院或企业参加生产锻炼或技术服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协助专业带头人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

专业带头人培养:

依托省教育厅“国内访问学者”、“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支持、鼓励教师到国内、外各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进修访问,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和合作,组织教师集中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开阔眼界,紧跟行业科研、教学改革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培养:

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的培训。

每年举行一次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为标准,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与医院及相关企业合作,加大项目实训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根据高职高专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进行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2)突出高职特色

成立“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论证及制订,参与教学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3)建立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专业培养规格要求,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理论及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1)完善教学大纲

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大纲。

使之既满足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又强调学习针灸推拿专业知识过程中实践的重要。

修订完善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2)采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开发课程模式

专业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了解原理、掌握应用为教学重点。

专业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普遍为1:

1~1:

2,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