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620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 宋词四首.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17宋词四首

语文·必修3(粤教版)

17 宋词四首

鹧 鸪 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赏析: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海棠花怎么样了?

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

”女主人听了,嗔叹道:

“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垒(lěi) 还酹(ɡuō) 强虏(lǔ)

B.暮霭(ǎi)憔悴(qiáo)舞榭(xiè)

C.纶巾(lún)骤雨(zhòu)凝噎(yē)

D.狼居胥(xū)巷陌(hànɡ)公瑾(jǐn)

解析:

A项,酹lèi;C项,纶ɡuān;D项,巷xiànɡ。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杨州 今霄 强虏 怀瑾握瑜

B.仓皇 暮蔼 峰火 铤而走险

C.骤雨 戍角 憔悴 兰舟催发

D.惨戚 黍离 舞榭 良晨美景

解析:

A项,杨—扬,霄—宵;B项,蔼—霭,峰—烽;D项,晨—辰。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英雄的流风余韵/有功业,有文采;B项,旧地/国家;C项,长江/江河;D项,均为“旧”。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便纵有千种风情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满地黄花堆积

D.梧桐更兼细雨

解析:

A项,风情:

古义,情意;今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含贬义,也指风土人情;B项,去去:

古义,行程遥远,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C项,黄花:

古义,菊花,今义,金针菜的一个品种;D项,细雨:

古今意义均指“很小的雨”。

答案:

D

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用暗淡的景物,烘托出前途的渺茫和相会之无期。

烟波暮霭中充满了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

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写敌占区的佛狸祠下,一片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对北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作者特意点明是“人道是”,表明他并不拘泥于对古迹的考证,而是着眼于抒写历史感慨。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对叠字十分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女词人内心极度的孤独感,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

B项,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

答案:

B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____。

(3)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3)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4)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

(5)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6)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7)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

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解析:

A项,kànɡ,hánɡ,kànɡ,hànɡ。

B项,lánɡ,lánɡ,lànɡ,lánɡ。

C项,hái,hài,hái,ɡāi。

D项,均读kuì。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额首称庆

B.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按捺不住

C.剽悍 金刚钻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撮合 板着脸 破涕为笑 奉为圭臬

解析:

A项,须—需,首—手;C项,理—里。

答案:

C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B.运筹帷幄

C.首当其冲D.栋梁之材

解析:

A项,莘莘学子:

指众多的学子,此处符合语境。

B项,运筹帷幄:

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此处符合语境。

C项,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处不合语境。

D项,栋梁之才:

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符合语境。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洲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解析:

B项,首先是语序不当,“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不是鉴定的内容,“发现的一种新的野生动物”才是鉴定的内容。

其次是主谓搭配不当,改称“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被命名为“金丝牦牛”。

C项,语序不当,应为“……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构思奇特,巧夺天工,令人流连忘返”。

D项,句式杂糅,“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改成“所以食用水果前的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或“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

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便是黄州赤壁,陡峭的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________________,有了视角与空间的变异,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产生各具特色的审美愉悦。

①但一仰一俯之间就有了气势

②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③因此也就有了冥思和游观的价值

④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⑤主观感情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⑥客观物象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③⑥

解析:

第一横线处应与前面的“俯瞰”“仰望”照应;第二横线处应先“游观”后才有“冥思”,应填④;第三横线处的审美愉悦产生于客观物象,应填⑥。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3)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2)过渡。

“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

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3)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

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3)题。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憔悴损”是写花还是写人的?

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是写景的,同时也是抒情的,试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层次地表现词人寻求、失望,因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

(2)“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会有人来光顾采摘。

(3)黄昏时候,雨打梧桐叶,点点滴滴间,更增愁绪,欲说无语,欲泣无泪。

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

用“兼”“细”两字,细腻道出诗人的苦闷,并将之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

“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

(2)题。

卜 算 子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表现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三、语言运用

10.请按照例句内容及格式,仿写一句,要求意思相对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例句:

苏轼,赤壁岸边,一阕《念奴娇》,词采传千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柳永,都门帐外,一曲《雨霖铃》,离情断人肠。

(示例二)屈原,汩罗江畔,一篇《离骚》赋,忠心动日月。

(示例三)辛弃疾,北固亭中,一首《永遇乐》,悲愤满山河。

11.阅读下面三首“中国风”歌曲的部分歌词,完成

(1)~

(2)题。

材料一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周杰伦《东风破》)

材料二 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

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梦中我痴痴牵挂。

(张杰《天下》)

材料三 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

(林俊杰《江南》)

(1)材料一中“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一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蕴涵悠悠不尽之思。

请写出意境与之相似的两句古典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对“90后”的中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感受古典诗词之美的现象觉得愤慨,认为这是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

请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①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示例一)我认为这种现象可以接受。

因为周杰伦的许多歌曲,意蕴深厚,语言优美,其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诗词佳作,从中可以品味出中国诗词的魅力。

这也是一种学习古典文化的方式。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可取。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代名家留下了数不尽的绝妙佳作,周杰伦的歌曲中确实蕴涵着古典诗词的气息,但这并不能替代阅读古典诗词。

要感受古典诗词的全部魅力,还得品读历代名家名作。

 

宋词的忧伤

张佐香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

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

夜,真的静了下来。

心,真的空了出来。

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

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

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

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

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

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

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

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

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

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

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

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

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

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

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

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

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

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

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

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

这是他一生的悲剧。

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遣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

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

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为伊消得人憔悴”;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

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

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

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

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

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

“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

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

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

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

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