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067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

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

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

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

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

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

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

《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

这一体系接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在开放化、多元化的语境中确认了前行的思想资源。

这一种以“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使得文艺作品具备了超越性的自我生长力,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品质奠定了思想资源。

战争文艺应当表现战斗者的牺牲精神和英雄壮举,也应当探索战争的历史意义,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

战争文艺应该更加关注的是战争如何影响了人,影响了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从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故事。

中国文艺虽然不能回避诸多不足,甚至也有过大量“抗战神剧”一哄而上的情况,但我们相信,有了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传统的底气和全球化的视阈,有了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有着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摘编自赵启鹏《战争文艺的新时代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问西东》等战争文艺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表明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

B.改革开放初期战争题材的作品在一些方面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其回望性的思考不能否定。

C.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以及表现出的大国自信,使得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建立。

D.中国的文学艺术只要有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就有很好的未来,“抗战神剧”可不必理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根据当前影视作品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第二段总结不同阶段战争文艺创作的特点,意在说明战争题材作品的反思力越来越强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既从现实的角度阐明文化领域的变化,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文艺自我生长力具备的原因。

D.文章由现象阐明观点,再回顾战争文艺的发展,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后展望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的情节、叙事、人物形象等特点以及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都是引人注意的闪光点。

B.战争文艺作品的反思性方面,《无问西东》要比《红河谷》更深刻,《无问西东》已达到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C.有了“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就一定会深入。

D.战争对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的影响,比牺牲精神、英雄壮举、战争的历史意义更值得战争文艺关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

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

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

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

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

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

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

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

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

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

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

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

  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

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

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

箩头就等在门口。

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

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

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

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

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

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

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

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

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

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

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

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

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

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

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

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

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

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

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

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

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

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

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

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

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

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

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⑪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

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柴禾不仅可以用来煮饭,还可以逼去严寒,让人熬过漫长的冬季,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

B.家里、学校过冬的时候都需要孩子们拣柴禾,这使得他们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可看出孩子们对这件事很看重。

C.文章第④段写孩子放学后相约捡柴禾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孩子们成群结伙、满沟满岭捡枯枝的情形。

D.结尾富有意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用反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拣拾柴禾的遗憾和痛心。

5.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

(6分)

6.本文标题是“无人拣拾的柴禾”,文章却又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过去拣柴禾的事情,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效果。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

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

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

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

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

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运动量不够。

而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认为运动量不足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

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运动量,占用了运动时间。

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

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

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

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

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不愿听孩子说话。

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

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二:

图表:

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摘自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三: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9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而且快乐程度超过美国同龄人。

这项调查是针对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共有39国约20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

他们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39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很少接触烟酒,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吸食大麻。

5年前WHO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少生病,并且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改编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赶超美国同龄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论述了中国少儿快乐的理念和实况,并指出了人际关系因素的重要性。

B.材料二与材料一、材料三相比,以图表的形式,用数据说话,具有较强的对比性。

C.提高未成年人的快乐指数,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

D.根据对欧美国家的调查,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

E.亲友关系融洽,国家繁荣富裕,社会注重公平,都能直接促进青少年变得更快乐。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能够帮助青少年和儿童提高快乐指数的有益做法。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

家世二千石。

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

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

举上计吏。

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御车到洛阳。

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曰:

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

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

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

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

“今不奔之,则死尽矣。

”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初平四年,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

前此有童谣曰:

“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

”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

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

建安三年,袁绍复大攻瓒。

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山以断绍后。

长史关靖谏曰:

“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

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

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

”瓒乃止。

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乃却,筑三重营以自固。

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续率兵十万,三道来救瓒。

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

“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

”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

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

自计必无全,引火自焚。

(节选自《后汉书·公孙瓒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B.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C.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D.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一年的俸禄,于是就用“二千石”来称呼郡守。

B.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治理才能出众而任官职的人。

C.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多是帝王用的。

D.《后汉书》是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瓒重情重义。

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解送京城,公孙瓒改变身份侍奉太守;太守被流放,公孙瓒也愿追随前去。

B.公孙瓒果敢勇猛。

在猝然遭遇比自己多数十倍的鲜卑骑兵时,他果断决策,冲向鲜卑骑兵,杀伤数十人,才得以幸免。

C.公孙瓒雄心勃勃。

他相信童谣的说法,认为易州这个地方是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于是迁都在这里,修建宫殿,以待时机。

D.公孙瓒智谋不足。

被袁绍围困之后,无法突围,只得后退;秘密派出使者送信,却被袁绍截获,最终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

(5分)

(2)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3)《氓》中写斑鸠起兴,用以告诫女子无与士耽的句子是:

,。

(4)《离骚》中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是:

,。

(5)《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是:

,?

(6)《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7)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

三、积累与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的海面上。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

在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

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碧万顷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

B.一马平川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正言顺

C.一碧万顷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

D.一马平川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正言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的标志是“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C项,“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使中国呈现大国自信”与“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的建立”在文中是并列关系;D项,“‘抗战神剧’不必理会”错,原文“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

2.A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A项,“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为“中国战争文艺作品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

3.C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C项,条件关系推导错误,“就一定会深入”表述过于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D;解析:

D项“用反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拣拾柴禾的遗憾和痛心”错误,不是反问,而是疑问;“遗憾和痛心”错误,情感分析有误,用词过重,应是“失落感”。

5.①由秋天落叶想起柴禾,自然起笔,引出下文。

②点出写作对象,“映现在脑子里”凸显柴禾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③运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兴趣,同时也可避免平铺直叙。

6.①标题“无人拣拾的柴禾”点明了现状,而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过去拣柴禾的事情,就是要与现在无人拣拾柴禾的现象进行对比;

②强调了柴禾在过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让人感到温暧,体现了枯枝存在的意义;

③表达出作者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对现在空巢村庄的无限感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7.D

8.BC

9.①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②经常运动;③保持亲密的朋友关系;④社会公平正义;⑤国家繁荣富裕。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

11.B(品行端正的人。

12.C(修建的不是“宫殿”是“营垒”。

13.

(1)如今将士们没有谁不怀着解散的想法,还能坚守这里的原因,只是眷恋自己的妻儿老小,而依靠将军作为主帅罢了。

(5分)

(2)袁绍的侦察兵截获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便出城交战。

(5分)

参考译文

公孙瓒字伯珪,是辽西令支人。

家中世代做郡守一类的官。

公孙瓒因为生母低贱,于是就做了郡里的小吏。

后来跟着涿郡卢植在缑氏山中学习,大致浏览一些书籍。

被挙荐为上计吏。

太守刘君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