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35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docx

中学地理教育概况

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的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各个方面。

  从中学地理教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看,既有处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也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既有作为组织教学活动依据的教材,又有为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教法与学法。

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内容看,就要了解各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便认识其本质,揭示其规律,探索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诸问题的解决途径,促进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要承担以下任务:

  1.介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概况,使学员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有概括的了解,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的比较,认识当代地理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阐明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基本特点,使学员认识地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地理教学的三项任务及其相互联系,掌握地理教学的特点。

  3.说明中学地理教学原则的作用及其产生的依据,使学员了解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方法。

  4.阐述《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性质、作用、结构与内容,介绍中学地理教材的作用及分析方法,使学员了解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作用与结构,理解初中地理教材的教育目标、选材原则、结构体系与基本内容,并掌握分析、运用教材的方法。

  5.揭示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阐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过程。

使学员了解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基本内容和最优化的标准,掌握合理地组织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

  6.介绍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阐述地理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基础,使学员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各种直观方法及逻辑思维方法,并提高他们针对学生和教材特点合理选择、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7.说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及活动等基本教学形式的特点、作用及主要内容,使学员了解这几种教学形式的意义,明确教师在各种教学形式中的职责,掌握进行课堂内、外教学及指导课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8.阐明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努力方向,使学员了解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9.加强地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完成各项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学能力。

二、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和系统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的性质,因此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可以看出,它既不纯是地理学,也不完全是教育学。

但在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中,却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又要遵循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学的方法论作指导。

如果说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属于地理学的范畴,这就会忽视它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无法完成地理教材教法的特殊任务;反之,如果说它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又会削弱地理教材教法的特殊性,脱离了具体学科,也同样完不成地理教材教法的任务。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知识系统主要分教材教法总论和教材教法分论。

教材教法总论也称教材教法通论,是从整体研究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原则,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形式,探索中学地理教学的一般规律,从宏观上指导教学活动的进行,并为教材教法分论提供理论基础。

教材教法分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某一范围或某一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规律或方法的。

如中国地理教材教法(又可分总论与分区)、世界地理教材教法(又可分各洲与国家)、乡土地理教材教法;又如地图教材教法、地名知识教材教法等。

二、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和系统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的性质,因此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可以看出,它既不纯是地理学,也不完全是教育学。

但在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中,却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又要遵循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学的方法论作指导。

如果说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属于地理学的范畴,这就会忽视它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无法完成地理教材教法的特殊任务;反之,如果说它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又会削弱地理教材教法的特殊性,脱离了具体学科,也同样完不成地理教材教法的任务。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知识系统主要分教材教法总论和教材教法分论。

教材教法总论也称教材教法通论,是从整体研究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原则,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形式,探索中学地理教学的一般规律,从宏观上指导教学活动的进行,并为教材教法分论提供理论基础。

教材教法分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某一范围或某一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规律或方法的。

如中国地理教材教法(又可分总论与分区)、世界地理教材教法(又可分各洲与国家)、乡土地理教材教法;又如地图教材教法、地名知识教材教法等。

四、学习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意义和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已在前面作了概括说明,对于在职的中学地理教师,学习本门课的意义是:

  

(一)学习理论,探索教学规律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从中学地理教师的实际出发,有理论指导,有方法介绍,能帮助中学教师掌握教育理论,探索教学规律,使教师获得提高,有所前进。

  

(二)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加本课程学习者,均为在职中学地理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通过学习,可以在理论指导下,总结教学经验,并进一步使经验上升为理论,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素质,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使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都获得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与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印证、对照,提高素质,会进一步激发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促进教学改革。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学习方法最主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同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对照。

对自己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体会较深的教育理论,要及时记录下来,以求提高;其次要结合目前授课,及时改进教学,如写教案、分析教材、练习板图、设计教学语言等,争取获得一定效果;最后在学习中要注意体会精神,理解实质,不钻牛角尖,不机械运用,并能勇于实验,有所创新。

思考与练习

  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2.谈谈学习本书的意义。

第一节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的地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学校所学的经、史、子、集中,存在许多地理知识。

但一直没有单独设置的地理课。

  作为学校设置的地理教育课程,我国始于清朝后期。

首先在沿海城市,教会办了少数学校,如美国传教士于1839年在澳门开办的玛理逊学堂,法国天主教于1855年在上海建立的徐汇女中,1864年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开设的贝满女校和在山东登州开办的文会堂。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一些新式书院和清政府所办的少数学堂也相继开设“舆地”课。

如上海正蒙书院(1874年)、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上海南洋公学(1897年)等校。

  地理课作为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则始于清朝末年。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地理为中小学必修课程,次年修订为《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施行。

  中国正规的地理教育始自20世纪初,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多次变化。

其中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最为突出。

 

一、旧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

  从1904年至1949年的40多年中,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虽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但由于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严重地阻碍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使中国的地理教育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教学内容多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地理教材中抄袭、编译而来,不少教材观点错误,甚至反动。

中学地理教学缺乏统一指导,处于混乱状态。

  

(一)清末至民国初年(1904—1921年)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中学为五年制,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

  表1-1

民国初年(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令》,将中学改为四年制,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也作了一些调整:

  表1-2

  这一时期,中国学校地理教育还处在初建阶段。

中国地理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沿袭我国传统的“地理志”和“地方志”的观点和方法,内容以记述我国疆域、山川、气候、物产、交通、各省所辖州县、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主,也论及国家的政体、官制、教育、军备、外交、财政、邮政等情况。

  除中国地理之外,教材多由西方或日本的地理教科书编译而成。

外国地理内容也较庞杂,除介绍世界各洲和各国的位置、疆域、山川、气候、物产、人口、民族、城市、交通外,还涉及各国政治、经济、宗教、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时期,地理教材的内容表现为庞杂无序,多为地理现象的描述,观点也不免陈旧、错误。

但它们对于中国“睁眼看世界”,了解中国和世界基本的地理情况,无疑是有益的。

  

(二)1922至1949年

  1922年,我国中小学学制开始仿效美国,改以前初小四年,高小三年、中学四年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1929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初中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规定:

初中各年级都设地理课。

同年10月,颁布《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标准》,规定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共讲一学年,每周三课时。

到1932年,又改为高中三年都设地理课。

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

  表3

  这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本上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除了中小学学制的变动之外,这一时期的地理教育较清末至民国初年有了一些进步,主要表现在:

  1.地理教材的科学性有所提高。

一方面,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开始有所反映,对此,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做出了很大贡献。

竺可桢于1918年从美国学成回国,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他不仅介绍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还对地理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

1922年,他发表《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阐明地理教学的主旨为:

(1)使学生能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

(2)陶冶学生,使能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而其目的,皆在于养成健全的国民。

他主张“应慎择教材,限制地理之范围,组织各种地理上之要素成为系统,以人类为前提,而使之贯成一气”。

“地理所授的材料,大抵可分为二大类,即生活状况与环境是也”。

“二者不可偏废,须融会贯通,明其因果,述其关系”。

  另一方面,在中国地理教材中,采用有关中国地形、气候、人口等新的研究成果,如1937年张其昀编的《高中本国地理》课本,就以竺可桢的全国八大气候区为第一级区划,再按地形分为二十三区。

八大区是华南、华中、华北、云贵、东北、草原、蒙新、西藏。

此外,在教材中,还剔除了一些不属于地理的官制、财政、军备等内容,增强了教材的地理性。

  2.逐步改变单纯地理现象的描述,开始注意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解释和人地关系的分析。

  3.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教材中增加了地图,照片和插图。

二、新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自此中学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间经历的多次变化如下:

  1.1949—1952年的过渡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当时尚未制定新的地理教学大纲,也没有编出新的教材。

初中和高中暂时沿用解放前的教学计划,其教学内容是初一、初二讲授本国地理,初三讲授外国地理,高一、高二讲授本国地理,高三讲授外国地理。

教育部推荐了解放前出版的几种教材,供各地学校选用。

  2.1952—1957年,学习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一套新的中学地理教学体系阶段中央教育部于1952年3月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中学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

  表1-4

  这一时期,提倡向苏联学习。

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外国经济地理便是以苏联的中学地理教材为蓝本,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进行改编;中国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也参考苏联教材的体例,自行编写。

与此同时,还传入了大量苏联中学地理教学理论书籍、教学指导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苏联中学地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理论,促进了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正规化和科学化。

但由于片面地强调学习苏联,没有充分地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苏联的某些不正确或不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和教材内容也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如在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之后,又产生了“唯意志论”的偏向,以及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截然分开等结果。

  3.1958—1966年的调整阶段这一时期,教育进行改革,贯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但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缩短学制年限,减少课程门类,减少授课时数,过多地删减了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时间。

从1958年起,将初中自然地理;高中中国、外国两门经济地理先后取消,仅在初一设中国地理,每周三课时;初二设世界地理,每周二课时。

且无统一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教材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力量编写。

为了体现“突出政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地理课变成了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科学性,在探索中走了一段弯路,但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963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新的教学计划,规定将中国地理设在初一,每周三课时;世界地理设在高一,每周三课时。

同年,又颁布了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4.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该时期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地理课基本处于停开的状态,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停滞、倒退时期。

  5.1977年至今的恢复、发展时期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地理被列为文科统考科目,成为中学地理教育恢复、发展的一个转机。

其后教育部(后改为国家教委)分别于1978、1981、1986、1990年先后制定、修改并颁发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其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

  表1-5

  1981年,教育部采纳中国地理学会等11个自然科学学会的建议,在高中重新开设地理课,讲授“人与地理环境”。

  1986年,国家颁发了《义务教育法》。

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经过修订颁发,1993年在全国施行。

地理课于初一、初二开设。

六三制学校初一每周3课时,初二每周2课时,五四制学校初一、初二每周均为3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如下图1-1、图1-2。

  6.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变化趋势建国以来,我国曾于1956、1963、1978、1986年(在1978年大纲试行草案的基础上修订)先后制定了四套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88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

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大纲根据当时的教学要求,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的。

  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规定:

“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是要把一定范围的地理知识教给学生,并且使他们获得一些实际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帮助他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能以无限忠诚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

  196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规定: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的、全球的、各大洲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等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战胜自然,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

  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

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世界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掌握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雄心壮志。

  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

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会阅读、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受到美育的陶冶;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雄心壮志。

  1990年国家教委又在1986年大纲的基础上,修订了《地理教学大纲》,修改了个别提法,将“……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改为“……以及有关的国情和国策教育”。

  1992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稿)》,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补充。

  从建国以来历次大纲的规定来看,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1)从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到强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增加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任务。

这一发展变化,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也有反映。

在1956年大纲中,只规定中学地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而到1986年在大纲中则规定,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中更具体明确地规定,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深化与拓展。

  

(2)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利用,造成全球性环境的破坏,致使人口、资源、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中学地理教学为适应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在1986年大纲中除仍强调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外,更明确地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这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中又再次得到肯定。

  (3)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统一。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公民。

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首次提出要使学生“受到美育的陶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二章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和特点

  本章重点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点

一、地理教育在中学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我国,国家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开设地理课程,地理为学生必修科目。

此外,高中还设有供学生选修的地理课程。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科学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品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学教育中的学科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与基础。

从17世纪形成班级教学制度并在中学正式设置地理课程以来,地理始终作为必修课程被列入世界各国的中学课程计划,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学地理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显现,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

  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地理教育可以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已是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和普遍关注的问题。

“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和“人类必须求得持续发展”的口号已被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提出。

为了求得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人口的增长趋势和人类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这不仅推动了地理科学的发展,也深化了地理教育的主题。

作为21世纪的公民,今后的中学生应该从经济、社会、生态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懂得既要发展又要生存,既要实现当代人的富足又要保证子孙后代的繁荣,既不能以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部分人的贫穷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也不能为了消极地保护环境和资源而致使经济和社会停滞等道理。

而在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当中,地理学科是唯一的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科,因此在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学地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参加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性的交流与竞争,使我国尽快成为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

因此,今后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如人地观、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等,才能参与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才能迎接各种挑战。

具有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应该是作为21世纪公民和新型建设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而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在中学阶段主要依靠地理教育,特别是通过基础知识教学而体现出来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方法来实现。

  (三)中学地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中学地理教育以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训练地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为根本目的,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学生可以认识本乡本土及全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世界和各国的地理概况,具备一定的地球和地图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有关地理环境发展规律和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系统地理知识;可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和地理图表,学会使用一些地理观测仪器,掌握辨别方向,收听天气预报,填绘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以及进行地理观测与调查的基本方法;可以培养学习科学文化的兴趣和正确方法,发展对地理现象和地理图像的宏观观察及微观观察能力,对地理事物的感知和想象能力,对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的思维能力,进而全面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逐步具有获取地理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本领;可以了解我国国情,了解世界的现状和未来,增强国情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和法纪观念,逐步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和科学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锻炼意志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无论传授的知识还是训练的技能,无论对智力因素的开发还是对能力的培养,以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广度及内含,中学地理教育都是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