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694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docx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60幅

一个疯子影响国画500年:

60幅!

【名称】明徐渭蕉石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166厘米,横91厘米。

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

徐渭存世有多幅《蕉石图》可见他对于这一题材的偏爱。

蕉石更便于发挥他大写意水墨的特性。

隆石纯以水墨用笔纵横抹出,浑厚华滋。

石后芭蕉,间以梅竹,相互映衬。

渴笔潇洒灵动,逸气豪发。

图右上自书七绝一首:

“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

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

青藤漱老墨谑。

”【名称】明徐渭墨葡萄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水墨,纵116.4厘米,横6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

画上题诗为: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其书为行草,字势欹斜跌宕,令人联想其画家的不平经历。

自宋元以来,写意花鸟画就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能够发挥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的,应该归功于徐渭。

【名称】明徐渭菊竹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90.4厘米,横44.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写菊花昂立,菊叶垂聚,花朵簇拥,生机勃勃。

菊叶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

旁依修竹,竹梢低垂,与菊花相呼应,饶有趣味。

竹叶用笔潇洒。

菊、竹下端衬以叶草,清姿逸态,淋漓尽致。

笔墨干湿浓淡相宜相辅,一气呵成,韵味隽永。

【名称】明徐渭黄甲图

【年代】明代

【简介】图轴,纸本,墨笔,纵:

114.6cm,横:

29.7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署款“天池”。

钤“徐渭私印”等二印。

图绘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

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

图中的水墨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

图中以淋漓的墨色画荷叶,画蟹则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

画上自题诗曰:

“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

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

”诗意幽默。

徐渭《墨葡萄》轴纸本浙江省博物馆藏。

徐渭《榴实图》,纸本,纵91.4厘米,横2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菊石图》徐渭《水仙图》徐渭《牡丹图》徐渭《墨竹图》徐渭《兰花图》徐渭《芭蕉梅花图》徐渭《五月莲花图》徐渭《墨笔花卉册》(选一)徐渭《雪蕉梅竹图》徐渭(152l~1593)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戏曲家。

字文清、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别字很多,有田水月、天池生、青藤道士、漱仙、山阴布衣、鹅鼻山侬等。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幼年丧父,20岁时考取秀才,以后屡试不第。

37岁在闽总督胡宗宪府中任幕僚,在讨倭等军务中多有筹划。

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入狱自杀,徐渭惧怕牵连,一度发狂,自杀未遂,失手杀死妻子张氏,入狱7年。

晚年生活贫苦,靠卖书画度日。

徐渭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均有深厚的造诣,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他的诗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与当时文坛上最有势力的“前后七子”那种拟古主义文风大相径庭,因而受到具有革新精神的唐宋派古文家唐顺之、公安派首领袁宏道等人的赞赏。

他对戏曲也有杰出贡献,所著《南词叙录》,叙述南戏的源流体派,为研究明代戏曲的重要著作。

杂剧《四声猿》所写4个短剧,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受到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赞许。

他的书法也颇有特色,擅长行书,出自米芾,而更加放纵,不拘成法,人称书中“散圣”。

存世著作有《徐文长全集》。

徐渭中年以后才开始学画,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无不精妙,尤其是水墨写意花卉,完成了写意花鸟画的重大变革,推动了大写意画派的发展和盛行。

徐渭的水墨花鸟画受林良、周之冕、陈淳等人影响,在此基础上,融合前人的泼墨、简笔、写意之法,并结合写生,加以变革创造,遂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发展了文人画以感情驾驭笔墨、以笔墨抒发感情的传统。

作品往往缘物抒情或借题发挥,表露出他傲岸倔强的性格和愤世疾俗的心绪。

所绘题材常常突破对象本身的局限,而强调主观的感受。

因此,在他的笔下,清淡幽雅的梅兰竹石一变而为狂怪奇拙、激荡难平的心态表现。

对客观物象的描绘,他常常是随兴所至,信手拈来,横涂竖抹,不求形似,不拘成法。

因此,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在笔墨运用方面,徐渭也有重大创新。

他根据生宣纸的晕渗性能,充分发挥水墨之长,尤其是能综合泼墨、破墨、积墨之法,以迅疾奔放的笔调,随意点染,使画面既水墨交融,又富有层次变化,形成淋漓尽致的特色。

他那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笔法,更使其作品具有磅礴的气势和豪放的格调。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恰当地表达了他激昂、郁愤的思想感情。

他的花鸟画,对后世大写意画派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画史将他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清代的朱耷、石涛、郑燮、李鱓、李方膺、高凤翰以至近现代的吴昌硕白石等,都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了他的传统,形成声势浩大的大写意花鸟流派,雄踞画坛数百年不衰。

徐渭存世代表作有《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以饱含水份的泼墨法,点染出纷披错落的藤条和透明欲滴的葡萄。

笔墨奔放淋漓,随意挥洒,状物不拘形似,神韵自在。

画上自题七绝诗一首: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闹抛闹掷野藤中。

”抒写了他郁郁不得志的心绪(见彩图《墨葡萄图》(明))。

画法与之相近的作品还有《牡丹蕉石图》(上海博物馆)。

另有一幅《榴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以简劲峭利的笔法绘出石榴和枝叶,在水墨中加胶,使渗晕有所控制,墨色显得浓淡分明,富有光润。

画法与前者有所不同,比较收敛。

画上题诗云:

“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

用石榴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近似此种画法的作品有《黄甲图》(故宫博物院)等。

《杂花图》(南京博物院),水墨绘牡丹、石榴、荷花、南瓜、紫薇、葡萄、芭蕉、梅、竹等,用笔纵横,墨色淋漓,形象简逸,气势豪放,为画家逸笔草草、泼墨写意的代表作。

故宫博物院藏的几卷《墨花图》也都属于这类横涂竖抹的佳作。

徐渭张狂,但是对于这个站在才华之巅的人,似乎这才是一种常态。

包括他的疯癫都被冠以了传奇和艺术的名义。

疯子,杀人狂,神童,大写意,花卉这些词能组成一个模糊的徐渭,但形容徐渭只有“才华”两个字才最为贴切。

中国美术史上大家迭出,或有逸格,或有匠心,或博学。

但是没有一个人像徐渭一样,不论怎么评价他,到了最后一定会以“他确实太有才华了”而结尾。

徐渭年轻的时候接触到了当时画坛名流不在少数,但是徐渭的风格是一直保持着一种相对封闭的自我演进,但凡一说起他的风格,就会有那么一句“自学成才”。

日后无论是郑板桥还是齐白石凡是大写意这一派的人无一不对徐渭当年之举推崇之至。

郑板桥情愿“青藤门下牛马走”,齐白石则是: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所创的这种花卉风格,经过石涛、朱耷、郑板桥、吴昌硕等人的发展和丰富,终形成了大写意一派。

张狂之下的崩塌徐渭的张狂是从不掩饰的,自小徐渭就被人称为神童,这种自信是根深蒂固的。

徐渭1521年(时值明代嘉靖年间)生于绍兴,至今绍兴民间地区依旧有很多关于徐渭的故事。

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还未从政的少年徐渭。

大抵都是说徐渭机敏过人,文章诗书也是样样拿手。

而这些夸奖徐渭自小都是听惯了的。

所以徐渭大抵也习惯了他的张狂,他可以讽刺同时代之人毫无想法的模仿前人之画,而自己没有心理束缚的去“自学成才”。

徐渭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

“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

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但另一方面,徐渭又是一个根基深厚的人。

他倾慕王羲之的书法,也非常推崇米芾。

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

“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

曾经有人评述徐渭说:

“一个平庸的人,是绝不会屡屡遭遇如徐渭那样的独特命运的。

”这话也许只对了一半,但是徐渭一生的精品都出于晚期,是在经历了一生癫狂之后的徐渭所做。

据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陶望龄《徐文长传》里描述:

“徐渭的身材魁梧,肤白肥胖,声音明亮得如同仙鹤在鸣叫;他经常半夜呼啸,引来群鹤共鸣……”这话的后半段大抵只是属于一种修辞方法。

但是正是这个看似肤白体胖、声音洪亮,表面上张狂不饰的徐渭却是一个内心多疑,警敏充满强烈不安感的人。

这些性格造就了他的命运,从张狂到疯癫。

陶望龄《徐文长传》中给徐渭的描述是:

“性绝警敏”。

这种对于危险的过度敏感和过度反应与徐渭的复杂家庭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徐渭生于大户人家但是幼儿时期父亲就过世,生母又是一个婢女。

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养母。

在他十岁那年,因家道衰落,养母遣散他的生母和一批仆人,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徐渭对命运的不可控制有了最初的畏惧。

据言这件事让徐渭哭昏了三天三夜,粒食未进。

从这以后,徐渭时常夜里做恶梦惊叫,并伴有头晕脑胀的毛病。

养母虽厚待徐渭但是在他十四岁那年也过世了。

徐渭又不得不改依同父异母的正出的长兄徐淮。

二十岁,二哥徐潞死在贵州异乡,二十五岁,大哥徐淮病死;二十六岁,妻子染上肺痨病死去。

在这种不安、无所依的环境中长大的徐渭形成了“性绝警敏”性格。

遇事多疑,渐生病态。

这种恐惧感在胡宗宪入狱后彻底逼疯了徐渭。

徐渭三十七岁时当了胡宗宪的幕僚。

而1562年,嘉靖皇帝罢免严嵩,胡宗宪被认为是严嵩一党,被捕入狱。

后胡宗宪在狱中自杀,徐渭知道这件事情后受了极大的刺激,感大难将至,惶恐难抑,病态突发。

先以利斧击破自己的头部,血流满面,幸而不死;又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又不死;后又用鎚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

连续自杀多次。

徐渭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精神恍惚的状态,颇有幻听幻视的成分在里面。

他此时疑心妻子张氏不贞,失手将她打死,因而被捕入狱,过了七年牢狱生活。

冯梦龙《情史类略》记载:

“山阴徐渭,字文长,高才不售。

胡少保宗宪总督浙西,聘为记室,宠异特甚。

渭常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

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只,袖之入幕,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

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二三辈,斩之辕门。

渭为人猜而妒。

妻死后再娶,辄以嫌弃。

续又娶小妇,有殊色。

一日,渭方自外归,忽户内欢笑作声,隔窗斜视,见一俊僧,年可二十余,拥其妇于膝,相抱而坐。

渭怒,往取刀杖,趋至欲击之,已不见矣。

问妇,妇不知也。

后旬日,复自外归,见前少年僧与妇并枕昼卧于床。

渭不胜愤怒,声如吼虎,便取灯檠刺之,中妇顶门而死,遂坐法系狱。

”徐渭当年也是这样告诉别人的,但是到了晚年写自己年谱之时,已承认当年是犯了头风误杀妻子。

其实有记载说徐渭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轻微疯病。

徐渭当年曾经跟随胡宗宪奔赴江西,但在途中因脑风旧病的严重复发,不得不独自返回。

张狂之下的权衡大多数人描述徐渭开篇便是,平素狂放,对权势不献媚。

徐渭本质上大抵是这样一个人,但胡宗宪当年写给佞臣严嵩的谄媚之信大抵出自徐渭之手。

自英宗之后,明帝国开始走向下坡路,宦官邪派互相勾结,弄权朝廷。

到武宗之后,邪派形成阉党,控制朝堂内外。

这说的便是严嵩,徐渭的好朋友沈炼,曾上疏历数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迫害致死。

徐渭科举不顺,但是却深得胡宗宪赏识。

当时胡宗宪总揽江南七省军务,负责剿除沿海倭患,位高权重。

他平常为人严厉。

而徐渭戴着一顶破头巾,身穿一身破衣服,昂首阔步地自来自去。

据说有一次幕府深夜有急事相商,要等徐渭回来,他却早已醉倒在外面。

胡宗宪听说后,不但不责怪,还对他的率性自为赞赏有加。

凡举事“皆密相议然后行”。

或许这份赏识让徐渭从新获得了年少之时的成就感。

胡宗宪虽依附于严嵩,但是亦不是无能之辈,在抗倭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徐渭心中或有矛盾,但也为胡宗宪积极出谋划策。

在胡宗宪刚出事之时,礼部尚书李春芳托杭州查某给徐渭六十两聘银,请徐渭入幕,李是当时严党的反对派,入其幕府本来是徐渭渴求的,他欣然答应。

但是李春芳显然没有给予徐渭想要的那种器重。

李府上规矩甚多,徐渭也不过芸芸幕僚之一,要服从所有规章。

徐渭受不了这个束缚和平庸,而李春芳则看不惯徐渭的散漫任性。

最后的结果就是徐渭拂袖而去,这是徐渭最后一次企图从政。

从此以后徐渭的人生之中已没有仕途抱负这一项。

出狱后的徐渭对于权贵有一种躲避的心态,当时有许多本地的达官贵人想拜见一下徐渭一概避而不见,这大概也一方面是由于对于仕途的失望,一方面也可能是害怕再次卷入结党之争中。

一次,有位慕名远来的县官乘虚而入,推门欲进,被徐渭挡在门边上并大叫道:

“徐某不在!

”张狂之下的才华穆宗隆庆三年(1569),他的同乡好友张元忭在北京会试中了状元。

隆庆六年,在张元忭等竭力保释之下,这年除夕,徐渭出狱,这时他已五十三岁。

出狱后的徐渭,心情逐渐恢复平静,经常出游,作诗文。

他一生中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几年间完成的。

1576年(万历四年)徐渭五十六岁,作《杂花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1577年完成《四声猿》剧本,这部剧本让徐渭在文学方面赢得了极大的声望,汤显祖等人都极推崇。

也是这一年他创作《花卉十六种》,现藏故宫博物院。

画坛后辈称他的画是减笔大写意。

徐渭晚年技法已老熟,“蘸墨法”、“积墨法”、“破墨法”、“接墨法”等已完备成型。

徐渭的疯病纠缠了他的一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亦然,他62岁的时候自己记载了一次疯病的发作。

他记述说眼前时常幻现出大黄蛇、绿蜘蛛等怪异现象,并也自认为是真实的。

徐渭晚年困苦潦倒,有人传他这一时期由于病痛加重,并发出徐渭的耳朵也聋了一只,出现了双手麻木颤抖,两肢浮肿的症状。

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画笔,以变卖所藏度日。

他自称为“道人”,要修炼内丹,“闭关辟谷”,只吃青菜与喝水。

对此难断真假,因为徐渭青年时兄长迷恋道教炼丹,有记载说长兄过世也是因为服食丹药。

所以徐渭晚年会修炼所谓内丹并不令人信服,但是潦倒确是真。

尤其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而也是在这最后几年中徐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591年(万历十九年),徐渭七十一岁,作《墨花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杂画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1592年,作《花卉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花卉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徐渭晚年说自己是: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七十三岁已知大限将至,不但为自己撰写了年谱,还留下了自己一生的写照:

“乐难顿断,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