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927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6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docx

高考生物17年高考题6套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Ⅰ卷(生物)

                   

1.(2017·全国Ⅰ卷,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D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解析:

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其分泌的雌激素进入血液中,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并结合,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

2.(2017·全国Ⅰ卷,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解析:

台盼蓝为大分子染料,完整的细胞膜不允许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不能被染色,故可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含肽键,无法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醋酸洋红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混合后生成弱氧化性的Cu(OH)2,可被葡萄糖还原为砖红色沉淀(Cu2O)。

3.(2017·全国Ⅰ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解析:

对比CTK组与蒸馏水组两条曲线,CTK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减慢,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衰老的检测指标,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对比CTK组、CTK+ABA组两条曲线,CTK+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加快,说明ABA可削弱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对比ABA组、CTK组两条曲线,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明显少于CTK组,则该组叶片光反应较弱,NADPH的合成速率小于CTK组;对比ABA组、蒸馏水组两条曲线,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增加,说明ABA可加速叶片衰老,即ABA可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2017·全国Ⅰ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引起的反应,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时小鼠正常,而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表现异常;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

5.(2017·全国Ⅰ卷,5)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D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

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最大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维持种群数量的最适值,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短时间内可恢复种群数量。

丁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高于最适值,此时进行捕获,可获取一定量的捕获量,同时不影响种群数量的恢复;其他三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均低于最适值,若进行捕获则导致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故不应在甲、乙、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开始捕获。

6.(2017·全国Ⅰ卷,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解析:

F1中白眼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其所占比例为1/8=1/4×1/2,即F1雄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分离比为3∶1、红眼与白眼的分离比为1∶1,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对于翅型有:

Bb×Bb→B ∶bb=3∶1,则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对于眼色,亲本雌果蝇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1∶1,雄果蝇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Y=1∶1,则亲本产生含Xr的配子的比例相同,均为1/2;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其所产生的卵细胞与极体的基因型相同,均为bXr。

 

29.(2017·全国Ⅰ卷,29)(10分)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

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

(要求:

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析:

(1)DNA与RNA在碱基组成上存在不同,DNA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RNA特有的碱基为尿嘧啶,题干中提示宿主细胞内碱基之间不能相互转换,由此可确定应分别用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尿嘧啶来区分新病毒的核酸类型。

由于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故应分别用含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尿嘧啶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然后接种新病毒,一段时间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

(2)若用放射性标记尿嘧啶培养过的宿主细胞,在接种新病毒后产生的子代病毒含有放射性,而用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培养过的宿主细胞,在接种病毒后产生的子代病毒不含放射性,则说明新病毒的核酸为RNA,该新病毒为RNA病毒;反之,则说明新病毒的核酸为DNA,该新病毒为DNA病毒。

答案:

(1)甲组:

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

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30.(2017·全国Ⅰ卷,30)(9分)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

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

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 

 

 。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    (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

 

 

 。

 

解析:

(1)甲、乙两种植物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光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照适宜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故一段时间后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则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此时CO2浓度为植物的CO2补偿点;由于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当甲种植物达到CO2补偿点时,此时的CO2浓度高于乙种植物的CO2补偿点,故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

(2)植物照光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故可进行有氧呼吸,随着O2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

答案:

(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31.(2017·全国Ⅰ卷,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解析:

(1)水分子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在血浆与组织液间进行双向交换。

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水分子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总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2)胃肠腔内的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胃肠上皮细胞从而进入血浆,若胃肠腔内渗透压降低,则水分子由胃肠腔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加,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同时也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2.(2017·全国Ⅰ卷,32)(12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

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

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 

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

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    种。

 

解析:

(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Nn∶nn=1∶2∶1。

基因型为Nn的公羊表现为有角,则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基因型为Nn的母羊表现为无角,则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

(2)写出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两种情况的遗传图解: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P:

MM(黑毛母羊)×mm(白毛公羊)

         ↓

F1:

Mm(黑毛公羊)×Mm(黑毛母羊)

         ↓

F2:

M (黑毛)∶mm(白毛) 

    3 ∶ 1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P:

XMXM(黑毛母羊)×XmY(白毛公羊)

         ↓

F1:

XMXm(黑毛母羊)×XMY(黑毛公羊)

         ↓

F2:

XMXM(黑毛母羊)∶XMXm(黑毛母羊)∶XMY(黑毛公羊)∶XmY(白毛公羊)=1∶1∶1∶1

由以上遗传图解可知,两种情况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故仅依据此比例不能确定M/m的位置,需要补充如下数据:

即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子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子二代中的白毛个体全为公羊(雄性)。

(3)若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有3种,即AA、Aa、aa;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有5种,即XAXA、XAXa、XaXa、XAY、XaY;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其基因型有7种,即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

答案:

(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3 5 7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2017·全国Ⅰ卷,37)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 。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 

CO2作为碳源,原因是 ,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 

 (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    (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有些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可分解尿素;分解尿素的细菌为异养生物,其不能利用CO2来制造有机物,只能获取现成的有机物为碳源;葡萄糖作为碳源,其可氧化分解为细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其也可为其他有机物合成提供原料。

(2)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由于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作为氮源,故其他两组达不到筛选的作用。

(3)KH2PO4和Na2HPO4均为无机盐,二者可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同时H2P

/HP

可以使培养基中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 为细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2017·全国Ⅰ卷,38)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 

 。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 作为载体。

 

其原因是 

 。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

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 

(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    (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 

 。

 

解析:

(1)依题意可知,大肠杆菌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而基因A含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基因A中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故其无法表达出蛋白A。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故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不能用噬菌体作为载体。

(3)细菌属于微生物,其与家蚕相比,繁殖快,且容易培养。

(4)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抗原—抗体杂交进行检测,蛋白A相当于抗原,检测物质为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这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

答案:

(1)基因A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初始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蛋白A

(2)噬菌体 噬菌体的宿主细胞是细菌,而不是家蚕

(3)繁殖快、容易培养

(4)蛋白A的抗体

(5)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

                   

1.(2017·全国Ⅱ卷,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D )

解析:

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不会产生Gg和Hh的配子,D项错误。

2.(2017·全国Ⅱ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

T2噬菌体营专性寄生生活,只能侵染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T2噬菌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自身并不能单独合成mRNA和蛋白质;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即标记大肠杆菌,再让T2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32P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是RNA,而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两者核酸类型不同。

3.(2017·全国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也能进行复制,因此细胞质中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和生物体外发挥作用,因此酶在生物体外可以有催化活性;盐析的方法会让胃蛋白酶析出,且不会破坏该酶的结构;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但保存酶一般在0~4℃的低温条件。

4.(2017·全国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析:

由图可知,原生质体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1.5h后又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物质A进入细胞;0~1h内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因此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大于细胞体积的变化;2~3h原生质体表现吸水,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0~1h内原生质体表现失水,而水分移动的方向总是由渗透压小的液体移动到渗透压大的液体,因此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5.(2017·全国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解析:

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的激素,皮下注射进入内环境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若大脑皮层受损,低级中枢脊髓不受影响,膝跳反射仍可进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一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进食刺激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该反射过程中胰腺作为效应器,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会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调节胰液的分泌。

6.(2017·全国Ⅱ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D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

两黄色纯合亲本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表现型比值符合(3∶1)3的变式,因此F1控制毛色的三对基因皆为杂合,即F1的基因型为AaBbCc,满足此条件的亲本组合只有D选项的组合。

29.(2017·全国Ⅱ卷,29)(9分)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       、       ,[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       。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    (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解析:

(1)分析图可知,A为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NADPH和O2,则①为O2,ADP和Pi得到光能生成ATP,因此③为ADP和Pi,同时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生成NADPH,因此②为NADP+。

B为暗反应阶段,CO2与C5结合生成2个C3,因此④为C5。

图中的[H]代表的是NADH。

(2)在A、B、C、D中能产生ATP的为A光反应阶段,细胞质基质(C)中的细胞呼吸第一个阶段和发生在线粒体(D)中的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

(3)C中的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可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酒精。

答案:

(1)氧气(或O2) NADP+ ADP和Pi C5 NADH(还原型辅酶Ⅰ)

(2)C和D (3)没有氧气(无氧条件),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产生酒精

30.(2017·全国Ⅱ卷,30)(9分)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如果:

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