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160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

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拟、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本单元教学难点有三: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

  抓住本单元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一教学重点,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根底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

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

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

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

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

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知识根底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根的小棒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根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的小棒有多少根。

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计数器在学习中的作用

  为了突破数位的意义这一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读数和写数,说说哪个数位是几?

表示几?

来理解数位的意义。

通过利用计数器进行读数、写数练习,理解数的意义,必须以能用计数单位来表述数的组成为标志,如48里面有4个十和8个一,100里面有10个十。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以建立起数的意义表象为根底的,如听到或看到24这个数,马上就会想起它在计数器上的样子,因而,借助计数器反复操作,进行数与计数器算珠的不断转换,是建立数的表象进而抽象数的意义的有效途径。

缺乏之处:

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局部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时机,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进而乐此不彼的去学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一、注意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节课中,我利用3l页的牧羊图,学生数出的100根小棒以及36页练习中的百球图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

同时。

也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

比方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

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表达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表现在:

一、以形象的和摆小棒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我设计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学,引导学生先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然后说我们全班要坐大客车去参观美丽的大草原,接着出示了一辆大客车,上面写着限乘56人,我问学生这辆车够我们全班同学和两位老师坐吗?

学生都答复能坐开,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大草原,学生纷纷惊呼太美了,慢慢出现了两群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我和学生一起数,是20只,然后又出现了很多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

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于是齐声答复100只,我就让他们数一数验证究竟是不是100只,师生一起数,没数完10只就圈起来,初步认识了10个十是100。

接着又出示了很多10个十的图画,学生非常感兴趣。

学得非常快乐。

  我提前一天给学生布置每人带10捆小棒,每捆10根。

学生同位合作,互相摆小棒认识数的组成,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分小组说,同位说等。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稳固了数的组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根底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

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缺乏以得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参加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根底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

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

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3个十就是三十〞。

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

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

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

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

学生答复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

“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

而在把一大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习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展开数数练习,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稳固。

在数小球的练习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

两次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孩子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0以内的数的组成,这对于本节课学习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等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本节课我通过复习导入,一来是想要复习旧知;二来是想要通过旧知,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上来;三来是想要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具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没有完全到达我想要的效果。

当我在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一步一步的扶着学生走,按照自己的思维,精细的设计教学环节,想要做到一环扣一环,结果课堂上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而完全变成为自己而效劳。

  在让学生根据二十、三十、四十、七十,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时,有的学生很茫然,有的学生找出的规律是按照顺序排列什么的,不是我所想要的规律,这说明,他们对于我想让他们体验的规律,他们没有体验够,或者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对,应该先指出,像二十,三十,四十,这些数,是整十数,请你说说,还有没有别的整十数了,比方八十,你知道八十是怎么来的吗?

  另外,本节课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数数,但是课堂上对于孩子们这方面的锻炼比拟少,学生说的时机比拟少,对于数的感受,数的顺序的感受不够,这从之后的练习中,可以看出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拟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根底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拟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拟好,尤其是数数,大局部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根本没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根本不会。

在比拟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拟,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拟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到达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缺乏之处:

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局部学生感到很困难。

  本次单元测验:

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

考试时间40分钟。

从卷面情况看,存在问问题是:

一是学生做题态度差,一些学生不检查就吵着要我改,还有些题没做都没发现;二是做题习惯不好,没读清楚题的要求就做;三是还有一些学生速度没到达要求,试卷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

  和比拟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

  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拟

  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根底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拟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学生掌握比拟好,尤其是数数,大局部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

  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根本没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根本不会。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圈十法做题。

在比拟大小方面,

  学生不仅会比拟,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拟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

  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和速度到达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缺乏之处:

在数的读写上,个别学生分不清读数和写数的书写。

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

  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局部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首先选取生活中常见物体作为数学学习材料,开展了“估一估〞的游戏。

简单的材料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亲切,简单的游戏让课堂变得其乐融融,让学生增强了数感、提高了估计意识、复习了数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数学“营养〞。

  其次选择计数器这一学具开展一系列“数字娃娃〞的游戏,又让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参与、敢于创造的舞台;也在其中复习了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顺序与大小,数位等知识;并使学生在关注问题的同时,增强思考的目的性,提高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最后通过帮数字娃娃“50〞找朋友,让学生发现数字中存在的规律,这是一道发散性练习,不仅起到综合应用知识的作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开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异性。

并通过“50〞这一个数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

让课堂学习成为课外学习的起点,让他们在教室外去寻找一片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了尽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数学课堂学习的生命意义。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学生在接受学前教育时,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本节的课教学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根底。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根底上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学设计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观察、估计、比拟,逐步建立数感。

  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

要求学具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

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

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学习了0-20数的根底进一步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组成;继续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根底。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幼儿园的学习,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数感不强,只是单纯的数数,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们的估算意识和数数能力,利用猜猜教室里有多少位学生及百羊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猜数、点数〔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亲身体验出了100是比以前数过的数大得多。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由于课前复习了20以内数的组成及小棒的摆法,学生很顺利地摆出38根小棒,对数的组成也非常得心应手,由此往后摆到40根小棒,学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的难点。

  反思本课的缺乏有以下几点:

1、由于数数大局部同学都会所以学生非常活泼,但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后进生的关注,今后还需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标准学生的课堂纪律。

2、本课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课后的5个5个数数及倒着数数的练习题中有一局部同学出错很多。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根底,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根底,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

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

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稳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拟数的大小大局部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根本没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根本不会。

在比拟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拟,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拟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

这样,不但稳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到达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

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综合练习,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习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单独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缺乏。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

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

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习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局部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根底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

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根底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根底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

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局部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

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

比拟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泼,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习过程较紧张。

学习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采取了活动课形式进行教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知100,感受到数量很多时如何数数。

  本节课全部是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我引导孩子们:

  1、我说9,生:

拿出9根小棒,说一说他表示什么?

〔举手答复〕

  2、我说10,生:

拿出10根小棒,你该怎么办?

  生1、捆起来,

  生2、看见这样一捆小棒,就知道是10.

  师:

一捆小棒表示什么?

  一个十

  3、我说17,生:

拿出17根小棒,他表示什么?

〔同桌互相说〕

  1个十和7个一

  4、我说20,生:

拿出20根小棒,现在你又该怎么办?

他表示什么?

〔小组内互相说〕

  两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是20.

  5、我说28…

  …………

  我说89,生:

拿出89根小棒〔8捆小棒和9根小棒〕,他表示什么?

〔同桌互相说,然后汇报〕

  8个十和9个一

  我说90,生:

在刚刚的根底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8捆小棒合起来是9捆小棒。

他表示。

  9个十是90.

  99,……

  我说100,生:

在刚刚的根底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9捆小棒合起来是10捆小棒〔一大捆〕。

他表示。

  10个十是100。

  从1开始让孩子感受100的含义,从而加深对百的理解。

以及知道在数较多物体时,可以10个10个数。

  这节课我在让学生捆小棒时采用同桌比赛、男女生比赛,不仅比速度,而且比看谁反响快和理解能力。

让孩子眼脑手口并有,边拿边说,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开展。

  这节课孩子们非常快乐,下课了,我们班王子涵跑到我跟前说:

“老师这节课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欢。

〞在一旁的蔡叶萱听到了说:

“这节课像手工课一样,特有意思。

〞我说:

“那我们以后经常上这样的课行吗?

她们俩个快乐地说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喜欢,他们才能学好,看来数学课的形式不能单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动手操作,学生看,不能再因害怕有学具而影响教学进程。

应该把它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认识一百以内的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读写的根底上进行的。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初步感知一百以内数的组成方法,能够数数、理解数的根本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习的方式,导入本课的内容:

要求学生一根一根的数小棒,数出10根小棒后捆成一捆。

提问:

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

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小棒来学习一些更大的数。

〔回忆10个一就是1个10,并为后面探究几十几奠定根底〕。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依次用小棒摆出23、24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2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1。

接着要求他们从24一直数到29,边摆边说,数到29,提问:

再添上1根变成多少?

继续追问:

39添上1是多少?

49添上1是多少?

接着要求学生摆出85,并指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是怎么摆的,说一说85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一。

继续要求学生一边数一边摆,摆到99.提问:

99添上1是多少?

明确:

99添上1是100.要求学生将小棒扎好,摆在桌面上,提问:

几个10是100?

100里面有几个十。

第三环节:

完成练习题。

第四环节:

全课总结并布置作业

  反思缺乏:

1.操作比拟单一,且有效性缺乏。

2.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

3.作业的层次没有表达出来。

4.语言的训练没有完全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