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48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溶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docx

《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溶液.docx

溶液

第6课时溶液

一、选择题

1.(2008·攀枝花)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C)

A.二氧化锰B.菜油C.硝酸铵D.木炭粉

【解析】二氧化锰、木炭粉、菜油都不溶于水,硝酸铵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2.(2008·宜昌)在家庭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A.食用油B.食盐C.味精D.蔗糖

【解析】食用油与水充分混合后形成乳浊液。

3.(2008·江西南昌)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高锰酸钾B.蔗糖C.汽油D.面粉

【解析】高锰酸钾和蔗糖溶于水后,都能形成溶液,但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蔗糖溶溶液是无色的。

4.(2008·无锡)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D)

A.植物油与水B.碘与酒精C.面粉与水D.食盐与水

【解析】碘与酒精、食盐与水都能形成溶液,但前者是有颜色的,后者是无色的。

5.(2008·乐山)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B)

A.蔗糖B.牛奶C.酒精D.白醋

6.(2008·南通)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

7.(2008·河北)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C)

A.面粉和水B.汽油和水

C.蔗糖和水D.食用油和洗涤剂

8.(2008·福建三明)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B)

A.面粉B.食盐C.花生油D.奶粉

9.(2008·重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C)

A.食盐水B.汽水C.泥水D.澄清石灰水

【解析】泥水是悬浊液,不是溶液。

10.(2008·武汉)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C.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D.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36g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解析】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A选项错误;一般溶剂是水,但也有其他的溶剂,如酒精,B选项错误;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是所有物质,C选项错误。

11.(2008·常州)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

12.(2008·重庆)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C)

A.甲B.乙C.丙D.丁

【解析】温度为t℃时,丙的溶解度最小,加到100g水中最先达到饱和。

13.(2008·广东)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③④溶液均达到饱和状态,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14.(2008·烟台)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A)

 

AB…CD

【解析】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得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试管中应有a物质析出,b物质无析出,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试管中应有a物质溶解,b物质析出,故C、D选项错误。

15.(2008·常州)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D)

A.从N→M:

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

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

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

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解析】首先要理解N点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点,M点在曲线上,是A物质刚好达到饱和溶液的点。

先将M点上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可以变到不饱和溶液的N点,但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又可以变为饱和溶液,回到曲线上,不能实现从M→N。

16.(2008·哈尔滨)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

b无晶体析出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解析】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只能说明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

等,不能说明任何溶液的质量分数都相等。

17.(2008·宿迁)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

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C)

A.食盐B.蔗糖C.硝酸铵D.熟石灰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17.(2008·镇江)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D.氢氧化钠固体

18.(2008·南通)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D)

A.加水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D.加氯化铵晶体

【解析】增加溶质能使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9.(2008·烟台)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C)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

20.(2008·成都)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

由下表分析,在家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C)

溶质

溶剂

酒精

苯(一种有机物,有毒)

汽油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B.苯C.汽油D.碘酒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碘可溶解在汽油和苯中,但苯有毒,故去碘污渍应选用汽油。

21.(2008·丽水)在炎热的夏天,小林从5℃的冰箱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5℃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a溶液

【解析】因在室温下,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2.(2008·宁波)t℃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温度不变),该溶液(C)

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解析】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是一个恒定的值,不会因为加水而改变。

23.(2008·黄冈)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D)

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析】t1℃时,M、N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而不是任何溶液溶质质量分

数都相等,A选项错误;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有析出,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

小,B选项错误;只有温度大于t1℃,M物质的溶解度才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C选项错误。

从溶解度的曲线图上可看出,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D选项正确。

24.(2008·攀枝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O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

先达到饱和

【解析】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30g,由于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相同。

25.(2008·徐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

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30℃时,50g水可以溶解25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解析】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6.(2008·南京)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解析】从溶解度的曲线图可以得出,a是KNO3,d是NaCl,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要将KNO3与NaCl混合物中得到KNO3,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7.(2008·苏州)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现有10℃

含l00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溶液变浑浊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解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加热后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故B选项错误。

28.(2008·宿迁)根据图8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

方法提纯甲

【解析】t2℃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只能说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由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同,所含有溶质的质量也不一定相等。

29.(2008·镇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NaOH和MgO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0%,则NaOH和MgO的质量一定相等

B.某KNO3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b

C.一种溶液和一种固体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D.将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加入到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30.(2008·贵港)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31.(2008·安徽)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C)

 

ABCD

【解析】KNO3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浓度不变。

32.(2008·无锡)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B.8gCaO溶于92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C.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

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

【解析】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溶解的作用,A选项错误;CaO溶于水要发生化学反应,溶质不是8gCaO,B选项错误;配制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中缺少称量的步骤,D选项错误;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

43.(2008·咸宁)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2)常温下饱和溶液一定不是稀溶液。

实例:

常温下饱和溶液,它却是稀溶液。

【答案】

(1)HCl(不能写盐酸)乙醇(或酒精)等.(说明:

溶质填名称或化学式均可;溶剂

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它有机溶剂,溶质只要不是固态,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均可)

(2)Ca(OH)2(或氢氧化钙、熟石灰)等微溶物质均可

33.(2008·河南)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A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升温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

【答案】

(1)b

(2)等于

34.(2008·无锡)根据右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⑴温度的变化对溶解度影响相对较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⑵在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70℃时,

乙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g。

⑶40℃时,将25g甲物质放入100g水,充分溶解,形成的

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_________;若将该溶液降温到10℃,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⑴乙⑵3060⑶不饱和溶液20%变小

35.(2008·重庆)实验室提供了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

仪器,小华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

酸。

(1)当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盘,配制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

(2)上述仪器中,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后同)小华需要而小

亮不需要的仪器是。

(3)小亮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写好标签:

【解析】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应放在右盘,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固体溶解;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由于小亮是用盐酸来配制稀盐酸,所以不需要称量,也就不需要托盘天平;写标签要注意标明名称和质量分数。

【答案】

(1)右加速固体溶解

(2)⑤ ;①

(3)

 

36.(2008·江西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

【答案】

(1)10g

(2)小于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37.(2008·山东泰安)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形成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答案】

(1)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1︰2

38.(2008·青岛)右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答案】

(1)c

(2)c(3)75

39.(2008·宜昌)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答案】

(1)B>C>A(或B、C、A或BCA);

(2)65;(3)B>C>A(或B、C、A或BCA)

40.(2008·盐城)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⑴小于⑵加入适量甲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至少量晶体析出)⑶饱和等于

41.(2008·自贡)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的溶解度NaCl溶解度(填“>”、“<”或“=”)。

(2)t℃时,将mgKNO3、ngNaCl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n(填“>”、“<”或“=”)。

【答案】

(1)<

(2)=

42.(2008·福建三明)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0℃时,甲的溶解度为g。

30℃时,甲的溶解度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乙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冷却”或“蒸发”)

【答案】

20

大于

蒸发

44.(2008·苏州)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

如下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

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

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

试计算和填空。

(1)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g,D点处氯化钠的溶解度是g。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l位)

(2)请列式计算在20℃时曲线C点处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现有20℃时,满足曲线上B点指标的溶液,可用方法尽可能地降低氯化钠的含量。

达到提纯氢氧化钠的目的。

【答案】

(1)36.1g3.3g

(2)15.4%(3)蒸发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