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989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docx

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

前言

【方案背景】

制定本方案的主要依据是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

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

◆《意见》提出,上海教育经过 3 到 5 年的努力,要基本建成以素质教育

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教育各环节互为联动、大中

小幼各学段纵向衔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实现广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显著提高、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

高。

◆《意见》提出,建设高中与大学教育相衔接的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

鼓励

高校与有条件的高中共建课程、共享课程及有关实验实施,共同制定校本课程

建设标准及评价标准,高校帮助高中教师开展专业研究。

◆《意见》提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教育督导评

估。

以学校发展型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突出对学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的能力评估,加强对学校创新素质培养环境建设的引领,重视以全体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特征的学业成绩、态度、能力评价。

 

关于交大附中与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

上海交大附中作为上海名校之一,在 2005 年就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在走向现代教育

的过程中,以“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内实外名,在弘扬传统中求发展,力求让每

个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发展。

目前,学校正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力图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根据上海市教委有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提出与高校联合培

养创新人才的方案构想。

一、开展与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与优势分析

(一)具有培养创新人才思想一致的办学理念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坚持“求实、求高、求新”的办学思想,并在建立新型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方面

做了诸多的尝试,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特别关注对有

特长学生的潜质开发与培养,以培养学生的高素质和高能力为目标,进行创造

性的探索与实践工作。

(二)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经历和办学机制

一直以来,学校注重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

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早在 1992 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教育

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开设“交通大学预科班”,与交通大学进

行有效衔接。

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直接向大学输送人才等方面做出

大胆而有效的尝试。

尤其是对课程设置作了调整,“交通大学预科班”用 5 个学

期学完 6 个学期的课程,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在大学部的支持下,学校自编了与交大理工科专业密切联系的新教材,在数学、

信息技术、外语等学科方面进行延伸,着力于培养拔尖人才。

几届“预科班”的

开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交大附中被社会誉为“准大学生的摇篮”,学校向交大、

复旦、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了大量人才,也积累了培养“双优”人才的宝贵经

验。

作为四校之一,曾参与上海招收理科班的尝试,在理科班的教学模式中,

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训练之外,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科技

等领域,对学生进行高一层次的训练,引发其对未来专业的兴趣和探索。

学校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大学资源,组建“交大附中校友讲师团”、“大学教授专家讲

师团”,通过授课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效显著。

为培养创新人才,学校还进行了深度开发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尝试,

使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2001 年开始实施的“课题式综

合学习与实践”的方案,以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求知欲和鉴别力,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

(三)具有依托交大优质资源的联合办学优势

长期以来,学校的规划和发展一直得到交大的支持,交大的领导、专家和

学者为我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我们提供前沿科学的学术资源。

目前,我校和

交大校园网实现了网络链接,形成了信息资源共享。

我校对高中与大学衔接的

办学方法的探索是与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又一优势。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设想和号召,努力参与到这一改革性

的工程中来,力图参与改进目前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的现状,开

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工作与实践活动。

从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发

创新人才培养的框架模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几个方面

提出我校的设计方案。

二、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框架

(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重点

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广博与专长相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储备。

◆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

◆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

◆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在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真理而奋

斗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品德;其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求异求新的思维,这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征

服自然的原动力;最后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的禀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

通过各种方

式促进学生着力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自觉培养创新艺术与创新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学做创新的

主人。

从教师培训的角度来看,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入手,在提高教师业务

素养的同时,着力增强教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树立勇于创新的教师典范,甘

于奉献的教师楷模,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和严谨求实的教学氛围。

(二)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象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

学校计划从各初中学校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具有高尚道德情操,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追求理想和真理不屈不挠精神的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通过高中三年的培养,使其

创新品质能得以显著提升,并能形成一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同时,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选拔在初中阶段已显现出综合能力较强、

创新潜质突出、有特长的学生组成“交大创新实验班”,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训

模块Ⅰ

模块Ⅱ

模块Ⅲ

通识教育模块

科学素养培育模块

人生规划模块

基础性学科、人文素养、

现代管理知识等。

科学基本术语和概念基

本理解、科学研究方法

和过程基本理解、科学

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正确

理解

社会实践、责任感教育、

择业与创业理想教育

练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育,使学生的创新素质能得以显著提高,为进入

大学进一步深造和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内容

【指导思想】构建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适度平衡的课程体系;依托交通大

学和社会力量,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加强探究性学习、重视能力培养;培养

学生专业兴趣、重视教学的个性化;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学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规划人生职业理想。

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持续地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构建一个基础

厚实、开放度高、选择性广的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

识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校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拟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教与学,在高选

择性和现代性的课程设置前提下进行教与学,在各学科结合交融的研究性学习

过程中进行教与学。

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采用三大模块

 

表 1:

三大模块

【通识教育模块】

以基础性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在基础教学的领域,我校拟保留传统的国家课程,以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的必备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在

二期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适当减少这部分课程课时总量,控制集中授课时间。

学校通过开设精品课程加强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在文学、历史、哲学、艺

术、法学等领域加大一定的教学力度。

学校关注学生的领导与团队合作、组织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制定针对中学生特点的

拓展训练。

【科学素养培育模块】

以自主发展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同时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设置相关拓展型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努力

把探索、创新、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发展提供选择,提

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目前我校已根据学生

需要开设的拓展课的精品课程有《动手学化学》、《数悉欣赏》、《计算机 AP 课程》、《LEGO 机器人

技术》、《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活出精彩的生命》等等。

学校通过已建立的“交大附中校友讲师团”、“大学教授专家讲师团”、“学生家长讲师团”,或聘请交通大学教

授、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授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校内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校外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并将学生的研究成果

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纳入综合能力的测评。

【人生规划模块】

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学校搭建全方位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在市信息委资助下,学校正在构建和不断完善“学生

自主发展规划”信息系统。

其目标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心理、能力倾向等进行测评,为学

生今后从事的职业进行预测,帮助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课程和自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升学专业和未来职业规

划所需的知识结果和要求,帮助学生设计课程方案和学习策略,让学生了解各专业对学生因具备的素质等

方面的要求,在形成专业志向的基础上,指明自主发展方向,。

同时让学生了解各大学所培养的名人,了

解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为学生树立人生榜样。

此系统可以发展为区域性共

享的,伴随学生人生发展过程的信息系统——“生涯发展规划平台”。

通过“人生规划指引专题课程”、“从中学走向大学”“择业与创业”等课程开设

或讲座,让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在中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

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

些探索和研究,得到可持续发展。

另外,充分运用已搭建的“模拟社区”这一平台,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

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建设和完善“学生模

拟社区”,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社

会实践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要进一步发展

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爱好和兴趣,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2、“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A

英特尔上海市创新大赛

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

表 3:

上海市各类科技竞赛、科学实践活动

高中课程为必修课,创新人才培养课程采用微型选修、短选修、长选修、

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选修。

(见表 2)

 

表 2:

备注:

“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比例大致为 2:

1。

高一年级以微型选修课、短选修为主,注重人文素养教育。

高二年级增加

长选修课和社会实践,注重科学素养教育。

高三年级以微型选修课为主,注重

人生规划教育。

微型选修即讲座(每次 2 课时);短选修(每周 2 课时,一学期共计 32

课时)每学期每位学生可以选 4 轮不同的课程(项目),每门课上 4 周,共 4

个轮次。

长选修(每周 2 课时)一般采用一学期一选的模式。

这些选修课旨在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加对学科的认同感,帮助学生由对学科的兴趣转化为

志趣、志趣进而再转化为志向,作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学习和研究。

(四)与交通大学联合创建“交大创新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实现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校要充分利用交通大学的资源,闯出一条

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子。

创建“交大创新实验班”即从初中学校中选拔一批苗子,联合交大,共同培养,

然后直推进入交大深造。

1、“交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选送

学校对“交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选送采用“下延上接”的模式。

对“交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选拔,学校力求从一般意义上的“尖子”选拔与再加工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尝

试一种新的选拔模式。

主要通过上海市搭建的各类中学生科技竞赛、科学实践活动等平台(见表 3),从

中选拔一批综合能力较强、创新潜质突出、具有特长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与交大专业衔接进行对口

培养。

并且通过这批学生带动学校的科技创新氛围,吸引其它班级同学向这个群体流动。

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

RoboCup 世界杯青少年组中国赛区上海地区选拔赛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

上海市“上师杯”青少年(初中)物理实验竞赛

上海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

上海市雏鹰竞飞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

壳牌美境行动方案实施

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

B

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

“西郊百联”杯 fll 欧洲直选赛

华东青少年机器人联赛

上海市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

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讯锦标赛上海赛区预选赛

上海市机械奥运比赛

上海市金钥匙系列活动——创意征文与创意作品竞赛

“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新知杯”初中数学竞赛

“中环杯”中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决赛

上海市“大同中学杯”初中物理竞赛

上海市“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

初中生科普英语竞赛

项目

基础知识测试

科技技能测试

面试

目的

了解培养对象必要的基础知

识储备。

了解和考察培养对象创新意

识和动手能力。

了解和考察培养对象的情感、

思维表达、团队协作等情况。

内容

数学、外语、物理、化学

动手实践能力测试或

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和能力的

考查

设计各类讨论题,以科技知

识为主。

形式

笔试、英语口试

个人设计、制作或以设计的

相关问题进行测试

无领导座谈

学校可定点挂钩几所具有办学特色的初中学校和少科站,由他们推荐优秀学生,学校对推荐生进行必要的

基础知识的测试、科技技能测试和面试,(见表 4)对其进行先行的了解和考察。

表 4:

针对我校与交通大学挂钩衔接的专业领域对学生的特长进行认定,

表 5:

我校与交大主要衔接专业:

工程科学机器人、航模、汽车。

相关领域

项目名称

内容

工程科学

机器人

机械设计、电子设计、自动控制

航模

流体力学、材料学、通信技术

汽车

工程力学、热力学、系统工程

生命科学

生物化学

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

环境保护

生态学、地质学、环境管理学

基因工程

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信息科学

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密码学、WEB 安全

软件设计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

嵌入式系统

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

生命科学

生物化学、环境保护、基因工程。

信息科学

信息安全、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

综合以上几方面考查结果,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最终确定出综合素质优秀、创新潜质突出、具有特长的

60 名学生组成“交大创新实验班”作为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的对象。

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要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考察,在培养机制方面

形成必要的流动,培养对象并非固定不变,会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交大创新实验班”学生高中

毕业后将全部“直推”进入交通大学进行深造。

2、学校对“交大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模式

(1)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点,设置相关课题、项目供学生选择。

主要由交通大学专家、教授、高校研究生组成的导师团,依据我校与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共建课

程和共享课程(表 6),导师团提供课题信息、相关资源信息,研究方法指导等信息。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

个人或组成团队认领课题。

 

表 6:

我校与交通大学共建课程

(2)组织学生在各自的特长领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校开设“创新思维技能”选修课,在导师团的带领下,学生依据自己所选择的专题、项目有针对性

地开展自主研修、专题研究、项目设计。

利用导师提供的资源自主进行学习研究,并不断反馈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和产生的问题,同指导

导师以及相关专业研究所人员志间进行互动交流,形成双向式教学。

着力训练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

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性、形象性、逆向性等思维品格。

利用学校新建的实验设备、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大学的实验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实验的环节,充分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同时,与世界各地友好学校的中学生开展网上交流、协作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

主创新能力。

(3)专题研究、项目设计成果汇报与交流

导师团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主要为三个指标:

科学性、新颖性、

实用性。

在学校或更广泛的层面作汇报交流,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4)课程设置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基础型、拓

展型、研究

型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创新人才培

养课程

“交大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课程安排方面同一般学生有着一定的区别,最

 

主要体现在丰富了“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大了培养力度。

备注:

“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比例接近 1:

1。

“交大创新班的学生”

在上述课程中实行“导师制”,适当开设大学通识科目、进行专业项目研究(专题研究)、进行科学实践。

 

三、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

我们认为,“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应该是跨学段的、长期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应该做出长效评价的研究。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将考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招生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要注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

主要由导师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等)、同学评价(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和社会评价

(作用、影响力等)等多种元素构成。

学校通过培养专业的评价人员,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以及未来大学及之后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

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统计出所有被培养者人生发展的相关信息,取得大学关于该学生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后,根据这些信息对我校的培养模式的理论以及实践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

该评价机制应该随着整个培养模式的调整不断作出改进和完善。

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应该是一个对培

养对象和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实践并不断改进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四、关于“培养人才”需要的保障和支持

(一)师资的保障,

1、实力雄厚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我校已形成以交大教授、专家为主体,各大学教师、各研究所、科技站等机构研究人员和我校教师共同参

与的师资队伍。

2、初步完成以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教育能力为重点的本校教师培训。

学校多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培育了创新型教师团队和领军教师。

通过培训更新了教师观

念,增强了教师责任感,拓展了教师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使广大教师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

神,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创新胆略,提高创新教育技能和创新教育艺术。

并且鼓励教师赴国内外其他

名校进修,参与社会实践,把握学科发展前沿信息。

(二)资源的保障,

1、利用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的《普通高中走向现代化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平台》的课题已获得上海市政府批准,并获得

352 万的资金支持。

同时充分利用已与交通大学网络连接的优势,实现国内、国际资源的共享。

2、利用大学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创新教育需要得到大学部分课程、专业课题、前瞻性研究和前沿性学科等资源的下延,社会研究机构和研

究人员前沿学术资料的分享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尤其需要得到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持,各类博物馆、

陈列馆、社会专业机构的支持,网站、电视广播节目、书刊、讲坛的支持,形成共同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

氛围和社会环境。

3、利用国际资源,形成开放态势

学校已与香港大学、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起友好学校的关系,通过分享

交流的平台,进行研究资源的多向交流,信息共享,开展成果展示和评价等,逐步建立创新教学联合体,

形成跨学校、跨区域、跨国域的科研资源与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累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拓展学生创新视野

和提高专业研究能力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体系。

(三)设备和经费的保障。

首先,为了满足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需要,在整合学校现有的实验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各类专项实验室建

设,学校已建的实验室有数字互动生物实验室、电子工作室、物理创新实验室、化学创新实验室、机器人

工作室、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室等等;正在建设微生物实验室、植物培养实验室;筹建分子实验室和嵌入式

实验室等前沿实验室。

其次,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提供实验经费的保障,成立创新学生培养研究基金,每年由校方拨

出一定资金,借助交大和社会力量的资助,实行专款专用。

(四)招生自主权与升学直通车的保障。

1、招生自主权是对优秀生源的保障,学校必须获得依法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探索与改革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氛围,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和制度建设。

据此,

学校提出进一步扩大自主招生权,追加 15%自主招生人数的申请,以加大与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的力度。

2、大学直通车是对学生评价机制的保障,利用各大学自主招生建立创新型人才升学的“直通车”,上海交

通大学已与我校就两校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进入大学深造的方案达成了初步意向。

我们诚挚地希望教委领导能支持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的方案,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09 年 2 月 1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