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5061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docx

投资入门基础知识各类理财产品策划

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特点

  我想,此时各位读者应该已经对风险及收益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定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各类理财产品。

  【股票】专业机构投资者获益,个人受损

  下面我们说一说股票这个话题。

尽管我之前说过应考虑投资股票和债券,但我还是感觉有些过意不去,其实在复杂多变的股票市场上,个人选择了某种产品,获利的是专业机构投资者,而受损失的却是个人投资者。

我从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行为金融学家奥迪恩(Odean)通过美国与中国台湾的相关数据,对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盈亏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无论在哪一国家或地区,收益的走向均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此外,奥迪恩同时调查发现,个人投资者所出售的股票在一年的时间中涨了11.6%,而其手中所持股票却只涨了5%。

  可是,为何个人投资者会在股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呢?

  机构投资者在信息收集、资金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自然而然便会获得较高收益。

与之相反,个人投资者尽管在交易、决策方面占优势,不过在时间及成本方面却处于劣势。

此外,在亏损时,机构投资者可依据机构规定进行止损,但个人投资者却做不到,而且个人投资者一直持有下跌幅度大的股票的可能性极大,这样更容易造成亏损。

  因此,个人投资者若想战胜机构投资者,途径并不多,至多是依靠灵活交易从中略赚微利,或是选购机构投资者并不重视的中小盘绩优股。

  此外,即便是炒股专家,也不可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市场假说”去看待这一问题,正如同我们无法预测利率变动一般,即便是专家也无法预测股票在市场上的涨跌。

  “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意思是:

由于市场的有效性,信息一经公布即刻便会对市价产生影响。

因此,无论你怎样分析以往的图表,或是利用财务报表对经济作基本面分析,也难以在市场上取得持续性的胜利。

  事实证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大部分是正确的。

当然,市场对于价格的影响需要数天甚至数月时间才能完全反映出来,也有可能会发生异常现象。

例如小公司股票价格低于大公司这一现象,一直就未曾消退,但从整体上看,这也只是个别现象而已。

  通过这一理论我们明白,预测未来可以说异常困难,因此有人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意思是股价如同醉酒的天鹅一般,左右摇晃不定。

例如,美国一家媒体曾让猴子通过扔飞镖的方式选择一组股票,而后再由专家选择一组股票,各自组成一个投资组合,结果猴子所选的股票竟然比专家选择的股票走势还要好。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专家每天都在努力寻找“明星股”,这令很多股票都倾向于回归一个合理的价位。

因此,即使让没有判断能力的猴子随意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也可以获得与市场平均值大致相同的收益。

  相反,个人投资者虽然用尽全力,对图表、经济基本面大加分析,不断寻找合适的投资时机,却依然败在了掌握更多信息及技巧的机构投资者手中,最终只获得了平均收益之下的回报,有时甚至会出现亏损状况。

  我认为,个人购买股票(尤其是积极购买人气十足的潜力股)如同买彩票一般。

人们对于彩票的期望很高,而中奖的概率却非常之小。

虽然如此,但许多人依旧认为即便希望渺茫,却仍然存在成为亿万富翁的可能,因此便会去购买彩票,结果彩票不中,只能无奈地承担相应损失。

同样,如果我们一味追逐雅虎、谷歌一类的成长股,便会受到亏损的困扰。

  我在前文曾提及,在利息方面了解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十分重要,而在股票方面我则希望大家懂得一点:

“原则上市场是有效的,个人投资者要想单凭自身力量找到价格便宜的明星股存在很大的难度。

  那么,个人投资者如何才能在股票市场上有所斩获呢?

关于此问题,我会在后文中进行详尽的讲解。

首先,我希望各位读者能够谨记以下两点:

  1.在全部资产中,确定股票的投资比例。

  2.完成第一步后,利用这笔资金购买与股票市场平均值联动的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或是上市股票。

  也就是说,无须进行沙盘演练即可进行投资。

当然,如此一来必然会有人产生乏味之感。

如果这些人的目标是购买“在市场上尚未被发现、仍有上涨空间的潜力股”倒也无妨,但是就理论而言,个人投资者之所以如此,纯粹是兴趣使然。

我建议此类个人投资者首先要作好放弃获利的准备,将损失限定在能够承受的范畴之内再加以操作。

【外币存款】将钱存在国外就能赚钱吗?

  在对股票进行了一番大致解读后,我们再来谈谈“外币存款”。

首先,我想提出一个问题:

为何其他国家货币的存款利率要高于日本呢?

我们将日元换成存款利率较高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澳元等,然后再进行定存是否能够赚到钱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的结论一定会使一些人感到不高兴,但天下确实没有免费的午餐。

  其他国家货币的利率高于日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政府发行了无风险利率(riskfreerate)债券(相当于日本的国债),且其利率颇高。

  总体来说,利率由如下公式所决定:

  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现在,我们对此逐一进行一番解析。

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率。

众所周知,多年以来日本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也就是说物价毫无上涨迹象,因而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要高于日本。

总而言之,利率高的国家与利率低的国家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通货膨胀率有所不同。

  此外,实际利率是由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订立借贷合同时,如果采用了“预约买卖期汇”(此概念我会在后文作详述),无论兑换哪国货币时,实际利率均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

  由此可知,如果想利用外币存款赚钱,唯有将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日元兑换成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外币。

  但是,我要再强调一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此一来你需要承担哪些风险呢?

  首先,你需要在物价方面承担相应风险。

据统计,日本近十几年来,物价几乎没有上涨,这是由于日本国内供需两端不协调所致,而与此同时,美国物价却在以年均3%的速度上涨。

例如,此时的120日元相当于1美元,这120日元10年以后在日本仍然是120日元,但在美国却变成了1.34美元。

此刻,如果以120日元相当于1.34美元这种“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看,10年后的1美元便不是现在的120日元,而是89日元了。

  如果想用和现在一样的固定汇率投资,在签订交易合同时,可以向外汇银行“预约买卖期汇”,因为期汇汇率是按约定汇率进行交割的,所以不受当日实际汇率影响。

如此一来,投资者便无须再顾及汇率风险了,可谓极其便捷。

此时或许有人会想,使用这种方法应该会有所斩获吧。

  但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例如,你为了购买两年后的美元而预约买卖期汇,届时(也就是两年后),汇率便会配合所预约的期汇作调整。

假如现在的汇率是1美元可兑换120日元,而两年以后1美元或许将无法兑换120日元了,也许仅仅是110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利息部分确实有所增加,但是所获收益却被进行了部分调整。

  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国家利率何其之高,购买外国债券、将钱存入外国银行,待期满之时再兑换成日元,就理论而言,由于日元在不断升值,所以获利的概率可谓微乎其微。

  读至此处,也许有人会喊“停一下”,为何如此呢?

因为美元与日元之间的汇率状况,不可能是日元一直走高,没错,这便是购买与汇率有关的理财产品的微妙之处。

反过来说,就理论而言,只要日元不升值,投资外币便会获得极高的收益。

部分读者看到这里,或许会产生一些错觉。

总而言之,与其预测期汇汇率,不如好好判断一下日元走势,选择适当汇率进行外币投资会比投资日元收益更高。

如果你迈进市场之时,正逢日元走低,便可利用利差、汇差两头获益。

  2005~2006年,盛行一时的全球政府债券型基金(简称全球政府债)便巧妙利用利差与汇差募集到了数万亿日元的资金。

全球政府债是投资利率高于日本的世界各国政府所发行的公债基金,投资者在购买这种基金时,能够充分享受利差与汇差所带来的好处,在低利率时代其收益率可高达两位数之多。

【房地产之一】房产--个人所拥有的最大理财产品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房地产。

为何风险投资产品在日本难以普及?

最大原因就是大多数家庭均需偿还住房贷款,即投资了房地产,因此已没有能力再投资其他理财产品了。

  站在家庭收支的角度上考虑,房地产确有升值价值。

在供需状况良好时,通过房贷投资房地产的确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可问题在于,在家庭经济的资产配置中,房屋贷款所占比重过大,即在扣除房贷还款额并交纳人寿保险后,民众手中可供支配的资金已所剩无几,又何谈购买其他理财产品呢?

  不过,房地产也是一种理财产品,只要在一定的风险下加以适当管理,投资房地产也可有所斩获。

因此,如果我们将房地产视为理财产品,便会出现可投资性房地产及不可投资性房地产之分,其道理与其他理财产品存在可购买(比较便宜的)及不可购买(比较贵的)之分是一样的。

  谈及房地产,有一个关键点我不得不向大家说明一下,即房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最大的获利来源,说银行仅依靠个人定存和房贷赚钱,毫不夸张。

  银行依靠房贷获利,而个人消费者却因房贷受损。

  前文谈及股票及国债收益时,我曾多次使用“无风险利率”一词。

无风险利率如同在日本购买国债一般,投资者将资金借给毫无倒闭风险的政府机构,期满后再向政府收回本金及利息。

但房贷的问题在于,我们贷款时所需支付的利率要高于无风险利率。

  可以说,银行的获利方式就是以较低的利率筹集资金(吸纳定存资金),然后再转手将其贷给房地产投资者(贷款购房者)。

  当然,在银行申请到住房贷款的人未必都能如期还款,因此银行便将信用风险计入了利率之中,如此即可从中赚取一定的利率差。

然而,此中最无辜的当数那些按期还款者,他们虽然一直按约履行还款义务,但却要为赖账者分摊风险,不得不向银行多交纳一些利息。

  对于借款人而言,这公平吗?

当然不!

但为什么不公平之事却可以成立呢?

如果投资者所购买的房屋升了值,即便多向银行支付点利息也无所谓。

  例如,房贷年利率为3%,房地产(主要指房屋)升值5%,贷款人通过此举获得了2%的收益,因此算是一项成功的投资。

  事实上,当土地升值时,贷款人所获收益要高于银行。

因此,信用良好的员工(如企业在职人员)自银行处借得贷款投资房地产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下面,我们再从租房者的角度分析一下。

假设你向银行贷款5000万日元购置房产,单房贷利率一项就需支付总额3%~4%的资金,而租房入住非但不必支付利息,且无须交纳税金,因此如果能以15万日元租得房屋,我建议大家不必再犹豫了。

  也就是说,如果手中持有500万日元存款,请不要将这500万日元作为首付去购买价值5000万日元的房产,而应利用它投资其他理财产品。

  如前文所述,投资风险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可达6%~7%。

如果将500万日元用于理财产品投资,每年可获益30万~35万日元,这便意味着一年房租的1/5已经到手。

那么,如果你拥有1000万日元的存款,仅依靠投资回报就可支付1/3的年租了。

  总之,如果你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房贷是一种金融债务,购得的房产也是金融资产”的概念,那么你对于房产的看法或许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的确,不管怎样都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住宅,这是人类的一种本性,产生这种心理是占有欲使然。

不过我们是否有必要思考一下,仅仅为了满足这种欲望,我们究竟需要付出多大成本呢?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此外,投资房地产时,也要考虑到流动性。

流动性高是指此地居住者进出十分频繁。

毋庸置疑,流动性高的地段自然要比流动性低的地段更具交易优势,诸如一流大学附近的房产,其贬值的可能性很小。

  为何如此呢?

原因很多,如人员在此处大量出入已成常态,名校生的父母均具有一定的财富与地位,无论购买抑或出售其交易风险都很低,名校附近的地段一直广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学生一旦入住此处便会对其产生好感,甚至工作以后仍会选择居住于此……

  读至此处,大家应该对地方政府竭力争取在本地构建“名校”、“名企”的做法有所了解了吧?

是的,他们为的就是提升“城市级别”,城市级别一旦上升,有意居住于此的人便会随之大增。

不过,这种状况更有利于卖房者,而不是买房者。

  另外,即将开通地铁的区域对于卖房者而言同样是黄金地段。

为什么呢?

因为在5年或10年以后,当地铁竣工时,处于该地段的房地产价格必然会有所攀升。

但是,如果我们已经购置了不利地段的新公寓又该如何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将此处房产卖掉。

试想,如果你以25~30年为期偿还房贷,利息的支付会在家庭开支中占据很大比例,从积累资产的角度来看,继续下去资产也许会变为负数。

  如今,许多人已经选择了租房居住,并且手中均持有很多理财产品,原因就在于此。

可以说,他们的做法完全是一种明智之举。

  而且,贷款购房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自身行动会受到很大束缚。

因为房贷问题,我们想辞职不敢辞职,想搬家不敢搬家,想转行又不敢转行……以往,人们无须担心公司会倒闭、会被并购,社会环境相对较为稳定;而如今,那个稳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频繁调换工作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可以说,房贷问题对于个人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障碍。

  当然,购房自然也有它的好处。

如,“家”可以带给人一种安定感,可以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无须担心被房东赶出等。

  总而言之,大家在购房时,一定要客观地权衡利弊,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付出是否物有所值。

  在住房贷款方面,我们还要对以广告为首的各类宣传多加注意,须知,这类宣传信息均带有“操纵性”。

何出此言呢?

我在前文曾经提到过,对于某些机构而言,房子是一种很赚钱的商品,因此房地产公司、银行以及依靠税收维持运转的政府,都会极力怂恿我们前去贷款,然后再将其用于购置房产。

  下面我们以电车广告为例,对此作一下简单了解。

电车广告的支出与收益能否成正比,这很难预测,因此只有宣传预算较为充裕的企业,才会选择以车厢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

放眼车厢之内,除吊环部分,车门以上部位均为需签订长期合同方可拿下的广告区域,而在此处,最为常见的便是售房广告、消费者金融广告以及各类辅导班的宣传信息。

既然无法估算广告成本与收益是否成正比,为何诸多公司仍不惜支付高额资金作电车广告呢?

原因在于,即使公司支付了高额广告费,但仍然会大有收获。

  此外,在银行与个人的业务往来中,银行的最大目标就是希望客户能够尽快申请住房贷款。

为此,银行首先会为客户开设薪资账户,继而又会帮助其开设交水电费、煤气费的账户。

就业务成本而言,银行此时尚处于亏损状态,但只要他们的诱导策略奏效(怂恿客户申请房贷成功),立即便可扭亏为盈。

  大部分人对此知之甚少,尚未作好心理准备,便在银行的怂恿之下稀里糊涂地背上了“房贷”这个沉重的包袱,令自己再也无力去投资其他理财产品。

  另外我们知道,房贷必须如期还款,因此一旦申请房贷者丢了工作或受到降薪困扰,时常会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导致个人破产。

但如果是租房居住,在遭遇上述情况时,人们只需降低居住标准,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可是背负房贷以后便无法再这般轻松自如了。

  进一步讲,除银行、建筑商、政府能够从房贷中获益以外,其他产业领域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房贷”影响。

试想,我们在购房的同时是否要考虑换一辆汽车、一组家具、一套家电……如此一来,个人消费需求便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社会都在鼓励人们购置房产。

  另有一点不得不提,即大多数人都存在“没有房子,30难立”的老旧观念,正因如此,许多人便在匆忙之间购置了房产。

鉴于这种情况,高价购房的概率非常之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多加斟酌。

  当然,如果能够准确评估出某房地产的资产价值,以未来所得为担保将其购下,也有可能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不过,此举必须要以良好的投资素养为基础。

相反,如果轻信天花乱坠的售房广告,或因美观的楼盘模型而动心,盲目地购买了新建楼盘的房产,那么获利的前景便不容乐观了。

  而且,这种售房结构不仅存在于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所谓经济景气,说穿了就是怂恿你购置房产、怂恿你前去银行贷款。

换言之,住宅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国家、对于产业而言,所发挥的正是“收款机”的作用。

  因此,一旦经济陷入低迷,各国政府(如日本)便会推行房地产减税制度,降低当前税率,使消费者得以安心地申请住房贷款。

  可是当这种机制运转过速,造成地产泡沫现象时,便会引发次贷危机,如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风波。

美国房贷市场在地产泡沫破灭的同时,开始积极向信用等级极差的人提供贷款,导致房贷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并使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一片危机。

  由此可见,我们在面对这种机制时,一定要分清利弊再作定夺。

【共同基金】强烈向读者推荐的理财产品

  所谓共同基金,即信托投资公司从投资者处募集大量资金,然后将其交由投资专家进行股票、债券或房地产投资,再将投资所获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理财产品。

进行房地产投资的基金叫做房地产投资信托,而投资海外国债即被称为全球政府债。

  日本与其他国家相比,共同基金在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非常之低,其他国家比例一般为10%左右,而日本却只有2%。

(美国比例为12%,德国为12%,法国为9%,英国为5%。

  综合各种统计数据以及笔者的调查结果,我发现这里存在很多原因,即很多人认为共同基金手续费高,本金存在风险,银行或债券公司销售基金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共同基金价格偏高。

  确实,购买共同基金时首先要支付1%~2%的手续费,此外每年还需交纳1%~2%的管理费。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支付10万日元购买共同基金,一开始便要从本金中扣除1000~2000日元。

另外,即使你的年回报率只有5%~6%,却仍须上缴1%~2%的管理费。

  因此,理财知识较为丰富的投资者会关注股票、债券的市场动态,然后直接选取自己心中的明星股进行投资,以避免他人从中抽取管理费。

相反,理财知识匮乏的人则完全不明白支付手续费购买共同基金的意义。

  此外,证券公司、银行眼中只有基金手续费的存在,因而并不向投资者说明投资风险,又或者极力怂恿投资者进行赎回转换,也是导致民众对于共同基金印象不佳的一项重要因素。

  银行或证券公司在怂恿投资者进行赎回转换时,首先会极力强调投资此共同基金一定会大有赚头,待投资者购买基金一至两年以后,再建议对方将手中所持基金卖掉,改投其他基金。

如此一来,银行、证券公司便可在你卖出基金时,赚取2%的手续费。

因此,对于银行、证券公司而言,共同基金无疑是一棵可在短期内生财的摇钱树。

  从银行、证券公司的角度看,活期存款几乎无利可图,房贷市场的竞争又过于激烈,且运作麻烦,因此他们便时常来到窗口寻找机会,怂恿那些对理财知识不甚了解的投资者购买共同基金,甚至连推销手法都已整理成册。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证券公司推荐的共同基金未必是优质产品,而且,即便是为顾客量身定制的产品,其中也会有猫腻。

正因如此,一些理财专家才会主张“不要对金融机构深信不疑”。

  尽管这样,但我们绝不能就此否定共同基金在投资市场上的优越性。

尤其是对资金相对匮乏的投资者而言,共同基金的确是一种较为优秀的分散投资型理财产品,也就是说,投资共同基金获利与否,关键要看你如何选择、如何购买、如何操作。

  请注意,共同基金是分散投资。

我再强调一下,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进行分散投资,因为无论是理论还是统计都向我们表明,投资理财产品时,唯有尽可能将资产分散投资到各类理财产品之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亏损风险(如果出现亏损,至少不会赔得很惨)。

  资金有限的人承担不起亏损,因此购买分散投资型产品-共同基金,才是此类投资者的明智选择,即便手续费略高一点,但也是物有所值。

  此外,我们该如何看待这1%~2%的手续费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日本,个人投资者若想购买股票,首先便要订购一本《公司四季报》以作参考之用,如此便需支付1800日元的费用。

而且其他各类财经杂志或与投资有关的书籍,其价格也在500日元之上。

但是,如果你投资10万日元购买共同基金,以管理费为2%计算,仅需花费2000日元而已,如果是小额共同基金,所需支付的管理费则会更少。

要知道,一切投资活动均需支付信息成本及管理成本,这是不可避免的,投资共同基金时交纳相应的管理费用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近期投资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零手续费共同基金”,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交易时无须支付任何手续费,并且投资专家在代替我们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已经预先作好了资产配置,以分散投资风险。

基于上述两大优点,我想如果投资者依然对共同基金一味退避,那未免太可惜了。

  日本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有3700家,若想投资净值较低的股票,至少也需花费数万日元,正常的投资金额一般为数十万日元左右。

相对而言,我们仅用1万日元便可购得由投资专家为自己选定的分散投资型理财产品-共同基金,这难道还不够划算吗?

  此外,若是投资日本本国股票,投资者有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但要投资金砖四国(即经济飞速发展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股票及越南基金,凭自身之力搜集信息是异常困难的。

因此,对于有意投资此类基金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支付些许手续费拜托专家代理投资,才是较为高效的做法。

  现在,我们再将目光转向GDP。

日本的GDP增长率仅有几个百分点,而某些新兴国家却可达到两位数之高,如果将钱投向这些国家,估计投资回报率会极为可观。

  前往证券公司、银行窗口或是上网查询一下便会发现,虽然同为海外股票,但其分类之多却令人大有眼花缭乱之感。

如,此中既有主投欧美各国的区域型基金,也有以投资高股息收益率股票为主的共同基金,还有只投资高利率债券的基金等,我想就连卖方也无法将之一一说明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高度注意,因为卖方一定会在各类基金中选取某一种产品强力推荐给投资者,这种产品对于卖方而言或许会极为有利,但对于买方却未必如此。

以常理推断,卖方大力推销的必然是手续费或信托管理费较高的产品,但站在买方的角度考虑,唯有那种零手续费基金才是上佳之选。

不过,有一点尚需大家注意,在各色零手续费基金中,某些产品购买之时确实无须支付手续费,但此后的数年中投资者所需交纳的管理费却非常之高。

  即便卖方并非刻意将无利产品卖给买方,但由于买方未能向卖方明确申明自身意愿(预期收益),如“我希望在两年内通过此基金赚得150万日元”,因而证券公司、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知该向买方推荐哪类产品,结果便会导致买方购买的产品无利可图。

  换言之,不知自己该选何种产品的投资者,最有可能买到的便是各类债券、股票、货币以及平衡型共同基金。

  归根结底,共同基金就是一种小额信托投资,因此它的手续费与管理费会因各共同基金组织建立基金时所付出的成本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以外币计价的共同基金,其手续费要高于本国基金,而平衡型共同基金由于为投资者平衡了投资风险,所以手续费也较为昂贵。

  此外,每一种理财产品都会附有发行说明书,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