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5264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高段 试题 101.docx

小学高段试题101

本次答题为小学高段试题

一、判断题

1、孔子把好学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A.√

B.×

2、“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的“律”意思是“符合”,袭”是“传承”。

A.√

B.×

3、“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意思是“虽然是好的,又怎么能推行下去呢!

A.√

B.×

4、《诗经•国风•豳风》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是指“火灾”的意思。

A.√

B.×

5、“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的意思就是“忽略此根本就可以将天下治理好的事”。

A.√

B.×

6、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中庸》认为人性本善。

A.√

B.×

7、《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颂”的部分。

A.√

B.×

8、“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这里所讲的“本”就是“根本”。

A.√

B.×

9、《中庸》中对于“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人是持反对态度的,这与在《论语》说他自己“信而好古”是矛盾的。

A.√

B.×

10、《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

它与《中庸》、《论语》、《礼记》合称“四书”。

A.√

B.×

11、荷蓧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对孔子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

A.√

B.×

12、《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B.×

13、《诗经•国风•关雎》中以“关关雎鸠”起兴,因为“雎鸠”是一种专情的鸟儿,以此形容诗中男子对女子的痴情。

A.√

B.×

14、孔子用“隐恶扬善”评价舜帝,说他善于隐藏自身弱点,扬长避短。

A.√

B.×

15、《中庸》所提倡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就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A.√

B.×

16、《中庸》与过去用正文前两个字命名的做法不同,撮取了文章中心内容。

A.√

B.×

17、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所以孔子认为管仲“知礼”,是个“仁者”。

A.√

B.×

1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思服”就是“想念”的意思。

A.√

B.×

19、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委吏(管理仓库)和秉田(管理畜牧)。

A.√

B.×

2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意思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A.√

B.×

21、“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就是说命令和自己的做法不同,老百姓是不会听命于你的,所以要施行推己及人的恕道。

A.√

B.×

22、《中庸》强调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必有的过程是“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

A.√

B.×

23、“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内心的天性办事情。

A.√

B.×

24、“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尤其要小心谨慎”。

A.√

B.×

25、“如切如磋者,道学也”,说的是“不断切磋,是求道的态度”。

A.√

B.×

26、《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概括起来就是说孔子从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教导自己的弟子。

A.√

B.×

27、武王伐纣的历史在《诗经•周颂•大明》中有明确记述。

A.√

B.×

28、子夏所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中“优”的含义是“优秀”。

A.√

B.×

29、樊迟两次问“仁”,孔子一次回答“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一次回答:

“爱人”(《论语•颜渊》),可见孔子真像他自己说的“甚矣吾衰也”。

A.√

B.×

30、《诗经•魏风•硕鼠》中的“乐土”是安乐的地方,理想的处所,是人们幻想的美好社会。

A.√

B.×

31、“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就算君主施行仁义,如果用人不当,也会被小人所祸害。

A.√

B.×

32、“可离非道”的“道”是既下里巴人又阳春白雪的开放的、兼容的、可发展的体系。

A.√

B.×

33、“中庸”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被推崇为“实学”。

A.√

B.×

34、《诗经•邶风•北门》反映了北门外统治者们在打猎的热闹场面。

A.√

B.×

35、《诗经•召南•甘棠》一诗是为了怀念周宣王的贤臣召伯,也写出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A.√

B.×

36、“致知”就是获得真正的知识。

A.√

B.×

3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是说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但二者不能划等号。

A.√

B.×

38、成语“人言可畏”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中的“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A.√

B.×

39、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是说做到了仁就会有正确的爱憎观。

A.√

B.×

40、《论语•子罕》中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旨在运用对比告诉我们维护自己尊严,坚定自己志向的重要性。

A.√

B.×

二、单选题

1、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A.有蕡其实

B.其叶蓁蓁

C.灼灼其华

D.行道迟迟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自

A.《诗经•周南•关雎•序》

B.《诗经•小雅•鹤鸣》

C.《诗经•邶风•击鼓》

D.《诗经•鄘风•柏舟》

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下一句是

A.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B.四时错行,日月之代明

C.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D.道并行而不相悖。

4、下列各项符合逻辑顺序的是()。

A.心正—格物—致知—意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致知—意诚—格物—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对“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中“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变化

B.感化

C.教化

D.同化

6、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

A.而其所薄者厚

B.而其所有者无

C.而其所知者明

D.而其所治者正

7、是故君子有大道:

(),骄泰以失之。

A.必诚信以得之

B.必忠孝以得之

C.必诚实以得之

D.必忠信以得之

8、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认为孝的实质是什么?

()

A.孝

B.敬

C.养

D.育

9、“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所阐述的道理是

A.教育要因材施教

B.天生我材必有用

C.凡事不可急功近利

D.上天生人良莠不

10、《中庸》认为大家都要遵循的原则是:

A.和

B.中

C.义

D.诚

11、孔子所说的“六十而耳顺”“耳顺”是指()。

A.因听不见而不再在乎别人的评价

B.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

C.能迅速分辨出说话人的说话意图

D.学会选择听取对自己有利的意见

12、《诗经•周南•葛覃》写一位女子一边浣纱洗衣,一边()

A.思念父母

B.歌唱爱情

C.痛斥剥削者

D.渴望自由

13、(),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A.物有先后

B.物有本末

C.物有循序

D.物有规律

1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礼

B.信

C.仁

D.中和

1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嗣音”的意思是()

A.写诗应和

B.唱歌回应

C.杳无音讯

D.捎个口信

16、子曰:

“志于【】,据于【】,依于【】,游于【】。

”()。

A.道、德、仁、艺

B.德、仁、道、艺

C.仁、道、德、艺

D.道、仁、德、艺

17、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白露为霜

B.白露未晞

C.白露未已

D.白露未止

18、下列是《中庸》关于修道必须循序渐进进行的阐述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D.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9、“人皆日:

‘予知。

’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批评人们常犯的错误是

A.不实事求是

B.自以为聪明

C.面临危险而不知

D.自我吹嘘

20、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思出其位乎

C.不可与言而言乎

D.求也何如

21、为人子,()。

A.止于礼

B.止于孝

C.止于慈

D.止于信

22、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

()

A.宋

B.元

C.明

D.清

2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A.先致其知

B.先诚其意

C.先正其心

D.先修其身

24、被孔子推举为践行“中庸”榜样,提倡大家向他学习的弟子是

A.公西华

B.漆雕开

C.颜回

D.冉耕

25、“故为政在(),取()以(),修()以(),修()以()”,横线上依次应该填入

A.道、道、人、人、身、身、仁

B.仁、仁、身、身、道、道、人

C.道、道、仁、仁、身、身、人

D.人、人、身、身、道、道、仁

26、“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人性本善

B.天命难违

C.天人合一

D.人定胜天

27、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

A.不死何用

B.胡不遄死

C.不死何为

D.不死何俟

28、孔子说“后生可畏”,意在表明( )

A.年轻人血气方刚,勇猛无畏

B.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年轻人值得敬重

C.年轻人精力旺盛,做事鲁莽

D.自己年老体衰,要仰仗年轻人的扶助

29、“素隐行怪”是指下面哪种人

A.一向行为怪异但不引人注目的人

B.寻找隐僻的歪道理,行为怪诞欺世盗名的人

C.平素隐逸,一旦出世就标新立异的人

D.寻找隐居之处行为乖张的人

30、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A.如【恶】恶臭(憎恶,讨厌)

B.如恶【恶】臭(凶恶的)

C.如【好】好色(爱好)

D.如好【好】色(美好的)

3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出自

A.《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B.《诗经•国风•卫风•氓》

C.《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D.《诗经•周南•芣苢》

32、下列孔子弟子,字子路的是()。

A.仲由

B.端木赐

C.颛孙师

D.公冶长

3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A.虑而后能得

B.虑而后能思

C.虑而后能定

D.虑而后能宁

3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是指下面哪种人?

( )

A.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B.统治者

C.读书人

D.士大夫

35、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

之死矢靡它!

A.在彼河侧

B.实维我仪

C.实维我特

D.不谅人只

36、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明确表明自己的志向是:

()。

A.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愿无伐善,无施劳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A.硕人其颀,衣锦扃衣。

B.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C.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D.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38、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

A.长戚戚

B.喻于利

C.患无位

D.同而不和

39、“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中的“哲”的意思是()

A.讲道理的

B.有哲理的

C.保全自己

D.聪明智慧

40、为人臣,()。

A.止于仁

B.止于爱

C.止于贤

D.止于敬

4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的“道”深藏不露但日益彰显;小人的“道”显露无遗但日益消亡。

B.君子选择道路偶尔黑暗但终究会明确,小人选择的道路清楚明白但最终会走向灭亡。

C.君子的道德修养始终深藏不露,小人的道德修养的确会最终导致灭亡。

D.君子的方法看起来不起眼,但效果明显,小人的方法即使明确也会毫无用处。

42、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A.以道为利也

B.以仁为利也

C.以义为利也

D.以爱为利也

4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A.听而不知

B.知而不觉

C.充耳不闻

D.听而不闻

4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A.与子白首

B.与子偕作

C.与子偕老

D.与子偕行

45、“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一事体现了孔子下面哪种精神( )

A.宽容敦厚

B.积极乐观

C.人道主义

D.质朴天真

46、对《中庸》“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中“因”与“笃”理解正确的是

A.因:

根据笃:

厚待

B.因:

因为笃:

忠诚

C.因:

于是笃:

坚持

D.因:

因此笃:

厚实

47、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A.实劳我心

B.远送于南

C.仁立以泣

D.泣涕如雨

48、《帝典》曰:

“克明峻德。

”“克”的意思是()。

A.攻克

B.克服

C.弘扬

D.克己为人

49、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

A.何用不臧

B.曷云能来

C.悠悠我思

D.实劳我心

50、子曰:

“听讼,吾犹人也……”中孔子对于“听讼”的态度是()。

A.在于让别人都知道自己的清正廉洁

B.在于公平审理诉讼案件

C.在于不再发生诉讼案件

D.在于给别的诉讼案件提供典范

三、多选题

1、对“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理解错误的是

A.不能忽略平常细节,这样才能真正修养自身达到“至善”。

B.今天我们所说的大,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C.我们不能忽略小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做人不必妄自菲薄。

D.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善于团结周围的人以完成共同的理想。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十五国风的有()

A.齐风

B.楚风

C.秦风

D.鲁风

3、《楚书》中谈到的两个珍宝是指()

A.朋友

B.善

C.国家

D.仁

4、对《中庸》提出的处理好社会基本关系的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A.君义臣顺

B.父慈子孝

C.夫唱妇随

D.兄友弟恭

E.朋友有信

F.同窗有义

5、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有以下几种途径

A.安而行之

B.利而行之

C.困而行之

D.思而行之

6、《大学》中所谈论的“絜矩之道”就是以身作则,推已及人,以下哪些语言论述了这个道理?

()

A.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B.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

C.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D.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

7、孔子在《论语·季氏》里所说的“君子三畏”是指()。

A.畏圣人

B.畏圣人言

C.畏天命

D.畏大人

8、出自《诗经•小雅•小旻》的成语有()

A.战战兢兢

B.如临大敌

C.如临深渊

D.如履薄冰

9、从《论语·阳货》中的记载可以知道孔子主张学《诗经》主要是因为学《诗》可以()

A.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

B.增加文采

C.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

D.激发志气

10、同学犯了错误,可以用孔子的哪些话来规劝他?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君子,过则勿惮改。

C.“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