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152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高段 试题 102.docx

小学高段试题102

本次答题为小学高段试题

一、判断题

1、武王伐纣的历史在《诗经•周颂•大明》中有明确记述。

A.√

B.×

2、成语“孔武有力”出自《诗经•郑风•羔裘》,形容人勇猛有力。

A.√

B.×

3、《中庸》结尾强调德行的实施。

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理沦到实践,从”君子笃恭”到”天下平”,又概括了全篇的宗旨。

A.√

B.×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告诉我们事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A.√

B.×

5、“可离非道”的“道”是既下里巴人又阳春白雪的开放的、兼容的、可发展的体系。

A.√

B.×

6、孔子看来恭、慎、勇、直等德行必须以“礼”作为指导才能达成修身养性的目的。

A.√

B.×

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意思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A.√

B.×

8、“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

”这里的“辟”是“开辟”的意思。

A.√

B.×

9、“无所不用其极”的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干尽了,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

A.√

B.×

10、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委吏(管理仓库)和秉田(管理畜牧)。

A.√

B.×

11、“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召南•鹊巢》,写出了人们对占着鹊巢的鸠的厌恶之情。

A.√

B.×

12、“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就是说命令和自己的做法不同,老百姓是不会听命于你的,所以要施行推己及人的恕道。

A.√

B.×

13、孔子“远其子”是说明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缺乏温情。

A.√

B.×

14、子曰: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行束脩以上”就是初次见面时要拿十条干肉作为学费,可见孔子只教有钱的学生。

A.√

B.×

15、据《中庸》的阐述,可以知道,人人都有喜怒哀乐而且必然要表现出来,但如果表现出来符合常理,有节度,就达到了“和”的境界。

A.√

B.×

16、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

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

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载驰》这首诗。

A.√

B.×

17、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中庸》认为人性本善。

A.√

B.×

18、按照儒家观点,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A.√

B.×

19、《中庸》认为治理天下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做到这点需要加大赏赐的力度。

A.√

B.×

20、《诗经•鄘风•相鼠》用丑陋的老鼠起兴,写出了统治者不知廉耻,不讲礼仪,连老鼠都不如。

A.√

B.×

21、《诗经•邶风•二子乘舟》写出了母亲对两个儿子乘舟远行的牵挂担忧。

A.√

B.×

2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讽刺了统治者白吃饭也就是不劳而获的本质。

A.√

B.×

23、《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概括起来就是说孔子从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教导自己的弟子。

A.√

B.×

24、“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写出了“君受神权,天下一家”的君主集中制的社会体系。

A.√

B.×

25、荷蓧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对孔子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

A.√

B.×

26、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所以孔子认为管仲“知礼”,是个“仁者”。

A.√

B.×

27、“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表现了孔子是一个极端挑剔的人。

A.√

B.×

28、“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这里所讲的“本”就是“根本”。

A.√

B.×

29、“择善固执”是说选定目标而执著追求人也可能因此变得顽固不化

A.√

B.×

3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是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A.√

B.×

31、《中庸》所提倡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就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A.√

B.×

32、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上听说了“道”,当晚就死也心甘。

A.√

B.×

33、“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的意思就是“忽略此根本就可以将天下治理好的事”。

A.√

B.×

34、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绝了,有弟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A.√

B.×

35、“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君主实行仁义,下属才会忠义。

A.√

B.×

36、孔子用“隐恶扬善”评价舜帝,说他善于隐藏自身弱点,扬长避短。

A.√

B.×

37、“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就算君主施行仁义,如果用人不当,也会被小人所祸害。

A.√

B.×

38、“诚意”首先就是要待人真诚,不欺骗别人。

A.√

B.×

39、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里的“新”是“使之去垢显新”的意思。

A.√

B.×

40、“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出自《诗经•小雅•车辖》,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

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

A.√

B.×

二、单选题

1、富润屋,(),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A.德润身

B.德修身

C.德正心

D.明明德

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国风》中()的代表。

A.《秦风》

B.《郑风》

C.《卫风》

D.《周南》

3、子日:

“道不远人。

”意思是说

A.“道”并不排斥人

B.勇于实践,道路就在脚下

C.人不能片刻离开“道”

D.善于思考,方法就在身边

4、“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表达了孔子

A.遵循“中庸”之道的坚定决心

B.对半途而废者的不屑于批评

C.自己遗世独立的清高人格

D.标榜自己原为天下先的精神

5、对“中庸”标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平庸无为无欲无求

B.平常平庸无所专长

C.恰到好处不偏不易

6、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感慨以下内容()。

A.时光流逝

B.老之将至

C.河水波澜壮阔

D.人生无常

7、《帝典》曰:

“克明峻德。

”“克”的意思是()。

A.攻克

B.克服

C.弘扬

D.克己为人

8、“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中的“贻”的意思是()

A.美丽

B.贤淑

C.耽误

D.赠送

9、坎坎伐檀兮,()。

河水清且涟漪。

A.置之河之侧兮

B.置之河之漘兮

C.置之河之干兮

D.置之河之岸兮

10、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白露为霜

B.白露未晞

C.白露未已

D.白露未止

11、对于独处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的宽严,《中庸》是这样说的

A.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B.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D.大德不逾闲(木栏,指界限),小德出入可也。

12、(),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A.月出皓兮

B.月出照兮

C.月出皎兮

D.月出明兮

13、孔子说“后生可畏”,意在表明( )

A.年轻人血气方刚,勇猛无畏

B.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年轻人值得敬重

C.年轻人精力旺盛,做事鲁莽

D.自己年老体衰,要仰仗年轻人的扶助

14、“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A.诲人不倦

B.举一反三

C.不耻下问

D.克己复礼

15、“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盛赞了以下哪个人的德行

A.孔子

B.尧、舜

C.商汤

D.周文王

16、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A.一人治理,一国安定

B.一人偾事,一国偾事

C.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D.一人作乱,一国遭殃

17、“人皆日:

‘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批评人们常犯的错误时

A.不能严格自律

B.不信守诺言

C.不能持之以恒

D.自我放纵

18、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A.如【恶】恶臭(憎恶,讨厌)

B.如恶【恶】臭(凶恶的)

C.如【好】好色(爱好)

D.如好【好】色(美好的)

19、十五《国风》,以()的年代最早。

A.《周南》

B.《豳风》

C.《王风》

D.《魏风》

20、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

A.而其所薄者厚

B.而其所有者无

C.而其所知者明

D.而其所治者正

21、子曰:

“君子怀【】,小人怀【】,君子怀【】,小人怀【】。

”依次填入【】内的是正确的是()

A.义、利、德、刑

B.德、土、刑、惠

C.土、惠、德、刑

D.德、刑、土、惠

22、为人子,()。

A.止于礼

B.止于孝

C.止于慈

D.止于信

23、《中庸》所列修养自身的三条原则不包括

A.好学近乎知

B.力行近乎仁

C.知耻近乎勇

D.安而行之

24、对“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中“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变化

B.感化

C.教化

D.同化

25、对《中庸》“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中“因”与“笃”理解正确的是

A.因:

根据笃:

厚待

B.因:

因为笃:

忠诚

C.因:

于是笃:

坚持

D.因:

因此笃:

厚实

2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是指下面哪种人?

( )

A.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B.统治者

C.读书人

D.士大夫

27、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善”与“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

动词,做好利:

形容词,锋利

B.善:

形容词,好利:

形容词有利

C.善:

动词,做好利:

动词,使……锋利

D.善:

形容词友善利:

动词利用

28、己身正,(),己身不正,虽令不从。

A.不令而从

B.不号而从

C.不命而从

D.不呼而从

29、《诗》云: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止”的意思是()。

A.栖息

B.安居

C.到达

D.停止

30、根据提示,说出下列各项指的是()

(1)六朝古都

(2)盛产牡丹(3)孔子曾在此问礼(4)历史上被称为东都

A.西安

B.南京

C.郑州

D.洛阳

31、“士见危致命”中“致”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到达

B.奉献

C.实现

D.招致

32、“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中的“朋”的意思是()

A.朋友

B.朋党

C.遍及

D.相比

33、对于“学而不厌”中“厌”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满足

B.厌恶

C.厌恨

D.厌倦

34、“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人性本善

B.天命难违

C.天人合一

D.人定胜天

35、对“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中的“正”“求”理解正确的是

A.正:

正视求:

恳求

B.正:

端正求:

渴求

C.正:

端正求:

苛求

D.正:

正视求:

渴求

36、下列所给成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A.既往不咎

B.当仁不让

C.巧言令色

D.过犹不及

37、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A.虑而后能得

B.虑而后能思

C.虑而后能定

D.虑而后能宁

38、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

A.忧心忡忡

B.忧心惙惙

C.我心伤悲

D.我心则夷

3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

A.夜不能寐

B.不能奋飞

C.不能远行

D.心向往之

4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A.听而不知

B.知而不觉

C.充耳不闻

D.听而不闻

41、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A.以道为利也

B.以仁为利也

C.以义为利也

D.以爱为利也

42、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

A.不死何用

B.胡不遄死

C.不死何为

D.不死何俟

43、《诗经•周南•葛覃》写一位女子一边浣纱洗衣,一边()

A.思念父母

B.歌唱爱情

C.痛斥剥削者

D.渴望自由

44、《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45、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A.有蕡其实

B.其叶蓁蓁

C.灼灼其华

D.行道迟迟

46、对于“君子之道费而隐”中的“费”与“隐”理解正确的是

A.费:

广大隐:

隐秘

B.费:

广大隐:

精微

C.费:

花费隐:

隐秘

D.费:

花费隐:

精微

47、孔子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批评斥责的弟子是()。

A.子贡

B.子游

C.宰予

D.闵子骞

48、《国风》的篇数是

A.十五

B.一百六十

C.一百零五

D.三十

4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A.止于至美

B.止于至极

C.止于至善

D.上善若水

50、子曰:

“听讼,吾犹人也……”中孔子对于“听讼”的态度是()。

A.在于让别人都知道自己的清正廉洁

B.在于公平审理诉讼案件

C.在于不再发生诉讼案件

D.在于给别的诉讼案件提供典范

三、多选题

1、《诗经•邶风•柏舟》中表达内心的不满、忧愁、怨恨的诗句有()

A.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B.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C.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D.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2、《诗经•小雅•采薇》中表现士兵思念家乡的诗句有()

A.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B.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D.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3、根据《中庸》文意,追求圣人境界的君子修养自身德性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A.尊德性而道问学

B.致广大而尽精微

C.极高明而道中庸

D.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4、能说明“君子必慎独”的理由是()

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B.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D.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5、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到有三种朋友是对自己无益有害的,他们是()

A.骄:

骄纵不知节制的

B.便辟:

惯于走邪道的”

C.善柔:

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

D.便侫:

惯于花言巧语的

6、大学之道的“七证”(即七个修证层次)包括()。

A.止

B.定

C.安

D.虑

7、以下各项属于《中庸》对于“天地之道”阐述是

A.博也,厚也

B.高也,明也

C.悠也,久也

D.众也,深也

8、下列成语出自《中庸》的是

A.隐恶扬善

B.怨天尤人

C.言行相顾

D.温故知新

9、孔子所说治理政事必须尊崇的几种美德有()

A.惠而不费

B.劳而不怨

C.过而改之

D.泰而不骄

E.威而不猛

F.欲而不贪

10、按照孔子《论语》中的观念,我们要牢记父母年纪的原因一“喜”一“忧”即()

A.为他们长寿而高兴

B.害怕不能及时尽孝

C.为他们的衰老而忧惧

D.为他们身体健康而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