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5354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______、浴血奋战,赢得了伟大胜利。

今天,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正义之师的和平旗帜依然高举,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_________,将在历史洪流中放射出愈加夺目的光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被打乱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______,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然而,抗美援朝战争早就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_____,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日新月异  粉墨登场  倒行逆施

B.舍生忘死  日新月异  粉墨登场  助纣为虐

C.舍生忘死  历久弥新  纷纷出笼  倒行逆施

D.赴汤蹈火  历久弥新  纷纷出笼  助纣为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被打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

B.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

C.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被打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

D.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

 

 

二、选择题

3.对下列文学作品及其相关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  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秦汉断代史

B.师说    韩愈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古文运动

C.琵琶行  白居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新乐府运动

D.祝福    鲁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反对封建主义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据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它通过复杂的交互式、动态化的图片和视频来呈现社会事件,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

例如,英国的《卫报》网页曾发布一个有关“阿拉伯之春”的大数据新闻。

报道利用动态图表,图表上方设置了时间按钮,网民推拉到自己想观看的时间点,能清楚地看到相同时间点上不同国家发生的相关事件,也可以通过国家标记,来关注某个具体国家在纵向时间轴上的政治演变进程。

不同的政治事件用不同颜色来标示,如果网民想了解某个事件的具体内容,点击不同颜色的标示,随即获取深度报道的链接。

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将涉及十几个国家、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的复杂的政治运动,以明晰的动态方式呈现出来,各种纯文字报道难以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

再如,2011年8月,伦敦街头爆发持续多天的骚乱事件,一些媒体评论指出,这与贫富差距有关。

英国首相卡梅伦声称骚乱事件与贫富差距无关。

记者便利用谷歌融合图表,在伦敦地区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记出骚乱分子的居住地信息、发生骚乱的地点和贫困地区的分布。

网民可以将图扩展到整个大伦敦地区来看,也可以聚焦到具体的街区放大看,观察每个骚乱点人流的去向,从而清楚地看到贫困与骚乱之间紧密的对应关联。

这种表达与单纯的文字报道相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摘编自XX百科“大数据新闻”)

材料二:

数据新闻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怎样将数据整合制作出又快又准的报道,对当前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

今天,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和信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传统的计算机无法处理,需要云计算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因此,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以便对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寻找出有价值的相关性,继而增加对相关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性。

但是将大量数据相结合创作出精确和有深度的报道,需要一双慧眼去分清“真数据”和“假数据”,只有将不需要或不相关的数据过滤掉,才能把剩下有价值的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供编辑使用。

可视化平面设计能力。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图片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将繁,杂的数据简单化,能使数据新闻充满希望与活力,便于受众理解或参与其中,满足不同受

大的各方面需求。

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熟练掌握可视化技术,学会识图、制图以及各种表格的制作。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走向》)

材料三:

《凤凰新闻》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实时跟踪报道,该报道将新闻内容分为疫情地图、实时动态、疫情小区、报道矩阵四个板块,网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具体到特定城市的各个省份的疫情变化,也可以了解国外的相关情况。

疫情地图能够交互呈现累计确诊、现有确诊和世界疫情三种情况。

如果点击“累计确诊”,可以看到一幅中国地图,国内各省版图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红色,颜色的深浅分别代表着疫情的重或轻。

如果把鼠标光标放在某省区域,则会显示该省的实时疫情,如点击“四川”,则显示:

累计确诊526,治愈人数256,死亡人数3;点击“世界疫情”,则会看到世界地图上各主要国家的疫情。

实时动态板块是一幅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图,纵轴表示人数变化,横轴表示时间变化,坐标系中有红、橙、青、灰四种颜色的曲线,分别用以显示确诊、疑似、治愈、死亡四种情况的变化趋势。

图中涵盖了从1月20号以来每天的数据变化,网民可查阅这个期间全国新增、全国累计、湖北内外新增的三种情况。

如果点击“全国新增”和时间轴上的“2.19”,图表立刻有文字显示2月19日的相关情况:

确诊399,疑似1277,治愈1781,死亡115;如果点击"湖北内外新增"和时间轴上的“2.5”,图表立刻有文字显示2月5日的相关情况:

全国3694,湖北2987,非湖北707等。

(根据《凤凰新闻》客户端相关报道整理)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某个主题的数据新闻有可能是多起社会事件的描述集合。

B.只有在网络技术背景下才能使新闻呈现交互式、动态化特点。

C.假数据即不真实的数据,主要包括与报道主题不相关的数据。

D.可视化图片是多组数据的组合图片,是数据新闻的活力所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卫报》关于“阿拉伯之春”的专题报道,显示出大数据新闻在描述复杂的社会事件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

B.记者利用谷歌融合图表对伦敦骚乱事件的深度报道,推翻卡梅伦的观点,用事实更正了媒体对事件本身的判断。

C.数据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传统新闻学的素养,还要训练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制作可视化图片等多种能力。

D.大数据新闻代表了新闻报道主要的发展方向,与纸质媒介相比,受众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事情真相。

6.下列《凤凰新闻》关于疫情的报道表述不符合“大数据新闻”理论的一项是(  )

A.疫情地图能够交互呈现累计确诊、现有确诊和世界疫情。

B.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图分别用以显示多种情况的变化趋势。

C.网民可查阅从1月20号以来每天新增和累计的数据变化。

D.在中国地图上用深浅不同红色标注国内各省疫情的重轻。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硫,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

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北宋时期大臣,因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

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国闾去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

虽然,钱缪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借,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

①浮图,与下文“释子”均指和尚;②钱谬:

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僦:

租赁

B.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鄙:

卑鄙

C.亟求余作《沧浪亭记》  亟:

屡次

D.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迨:

等到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  失其所与,不知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B.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C.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D.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10.下列句子全都是苏子美修建沧浪亭原因的一组是(   )

①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②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③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④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⑤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⑥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舜钦在沧浪亭反思官场生涯,感叹很多有才之士找不到突破困境的办法。

B.归有光将吴越的宫馆苑囿与沧浪亭对比,突出沧浪亭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C.苏文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而归文主要采用记叙手法。

D.文瑛和尚在原址上重修沧浪亭并请人记录,包含着对苏舜钦的敬佩之意。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3.请比较两篇“记”的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同长安君钟山望

王安石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注:

①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本诗写于此时。

长安君,即作者之妹王淑文。

钟山,位于南京东郊。

②棣华:

出自《诗经·棠棣》,后以“棣华”喻兄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历两次变法失败,作者同胞妹一起登山远望,足见其踌躇满志已被绝望代替。

B.“解装”本义指卸下行装,此处暗指自己的被罢相赋闲,饱含辛苦之后的轻松。

C.“一望江南”句照应标题并开启下文的写景,“万里”视野开阔,暗含思乡之情。

D.作者意识到时日无多并担心被疾病击倒,因此希望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再次光临。

15.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

16.作者在尾联中为什么强调自己“惟有爱诗心未已”?

请结合全诗简析。

 

 

六、句子默写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抱布贸丝。

(《诗经·氓》)

(2)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水间

金仁顺

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

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

“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

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

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

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

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天才,故事很多。

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

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

谢安40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

著名的淝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7万兵力打败符坚的15万大军。

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

“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肥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

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淝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

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

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

他也和谢安一样,喜好纵情山水,但他游山玩水时阵仗极大,随从过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爬山方便,还设计了最早的登山鞋,被后世称为“灵运履”。

正如钱钟书所言:

“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

”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一人。

山水与灵运,堪称是人与自然的一曲“高山流水”。

谢安与谢灵运,都与山水有缘。

谢安隐于山水间,顺势而为,修炼心性,韬光养晦;谢灵运于山水,却是扬,大张旗鼓,热烈而激昂。

山水是谢安的一盘棋,下这盘棋如安天下,雄才大略;谢灵运孤高自恋,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

私心里,谢灵运可能总想超越谢安,至少复制谢安的神话。

为此,他走了和谢安截然不同的路,谢安年少时即深谋远虑,远离朝堂,朝堂却放不下谢安,对谢安心心念念;谢灵运一直少年心性,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对朝堂也是撒娇的,总觉得朝堂应该像对谢安那样对自己,甚至应该更加重视自己,他便学谢安,在永嘉山水间徜徉,“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后来他造反,打出的旗号是: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自视若此,他始终没明白,朝堂对他的珍惜和放纵,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诗名,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山水如禅,领悟决定了结局,东晋谢氏两个最著名的人物,都于山水中流连盘桓,领悟的却截然不同。

用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的句子总结:

谢安是“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灵运却是“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谢安40多岁出仕,一出便是东山再起;谢灵运秀才起兵,把自己推向了末路穷途,死时才49岁。

“大必笼天海”,谢灵运做不到,掌控不及,但“细不遗草树”,落实于永嘉山水,落实于诗句,倒是所言不虚。

谢灵运仕途坎坷,但文学史上,成为山水诗鼻祖,为后世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推崇备至,光耀永存,永嘉山水和谢灵运,是两不辜负,互相成全。

这次在圣寿禅寺,意外看到弘一法师纪念塔。

才知道原来弘一法师跟温州也颇有渊源,他在杭州出家三年,来到温州,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

“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

”除了庆福寺,他还住过江心寺、仙岩伏虎庵等寺院,足迹遍布永嘉寺院。

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在永嘉形成。

此后常住福建,也时时往来永嘉。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超然尘外。

弘一法师僧俗都做到极致,为世人景仰赞叹,连鲁迅先生都感慨:

“朴抽圆满,浑若天成。

得李师手书,幸甚!

”仙岩也留下了弘一法师流连的印迹,倘若山水能言,估计也要叹一声:

“幸甚!

弘一法师有言: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瓯海仙岩一行,山水有禅意,此言为偈语。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段点出仙岩、瓯海两个地名,照应标题并限定了具体的写作范围,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B.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和油油的绿意景色低沉,构不成优美的画面,致使作者无法激起写作的冲动。

C.文中详细交代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有意忽略他与山水的关系,主要是为了突出谢灵运的出身不凡。

D.作者不认可谢灵运在政治方面的才干,但非常欣赏他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他为山水诗的鼻祖。

E.文章从引用传说到叙述历史名人在此山水间的足迹,内容丰富,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本文标题为“山水间”,但为什么撇开山水景色不写,偏要“说点儿闲话”?

21.文章最后三段写弘一法师是否显得赘余?

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

22.请参照文中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点评下面这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八、名著阅读

23.鲁迅评价《红楼梦》的主题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你阅读《红楼梦》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不少于50字)

 

九、语言表达

24.国际专利申请量是衡量国家创造力的重要参考。

请比较下面表格中的数据之后得出结论。

年份

中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申请量

占比

申请量

占比

申请量

占比

申请量

占比

1995

103

0.26

17114

42.78

5128

12.82

2775

6.94

2000

781

0.84

38015

40.77

12581

13.49

9659

10.26

2005

2503

1.83

46884

34.28

15987

11.69

24870

18.19

2010

12301

7.48

45093

27.44

17560

10.68

32216

19.60

2015

29839

13.74

57123

26.30

18004

8.92

44053

20.28

2019

58990

22.19

57840

21.76

19353

7.28

52660

19.81

 

 

十、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

(1)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天文学家伽利略

(2)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善、求关。

——计算机学家姚期智

(3)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物理学家居里夫人

(4)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

——化学家巴斯德

(5)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

近年来,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健康码出行、网上预约就医、移动支付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

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方面保证传统线下服务的正常运作;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智能技术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推广应用。

请你结合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两到三条,给《科技进步》杂志社写一份稿件,表达自己对此举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

“舍生忘死”,指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两个词语应该都正确,但此处倾向于对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评价,用“舍生忘死”较为合理,而“赴汤蹈火”侧重于表现投入斗争时的勇敢,与后语境中“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表达上有重复。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此处指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用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用“历久弥新”更合理。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

“纷纷出笼”,形容某种事情或现象同时大量出现。

此处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大量出现用“纷纷出笼”合适。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用“倒行逆施”更符合“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