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5382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烟叶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叶发展规划.docx

《烟叶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叶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叶发展规划.docx

烟叶发展规划

烟叶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贯彻“卷烟上水平”战略规划纲要》,抓住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山东烟叶原料保障能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烟叶工作现状分析

2005年以来,我省烟叶工作在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恢复性发展目标,坚持“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工作思路,以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取得了显著成

效。

烟叶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

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建立烟叶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烟

叶生产扶持力度,保护烟农种烟积极性,烟叶生产经营规模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路子。

收购量从2004年的万担增加到2009年的万担,增长倍,完成国家收购计划;烟叶销售收入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倍。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将中央“以工促农、以城

带乡”重大战略方针与烟叶生产紧密结合,深入组织实施烟叶生

产生态村富民工程。

截至2009年底,建设生态村800个,投入

资金亿元,建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万个,惠及烟区农民万人,

烟农户均收入达到万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烟农致富,巩固了烟叶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专业合作方式,探索发展烟叶农场和农机合作社,全面

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

2009

年发展烟叶农场1105个、植烟专业户12165户,农场和专业户面积比重达到%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比例30%以上。

现代烟草农

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烟叶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得到工信部、国家

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烟农的热烈欢迎。

烟叶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

体系,实施项目带动,组织实施了“优质抗病丰产新品种选育”

“烟草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究”等一批科技专项,科技

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适用技术推广,集约化育苗达到100%

平衡施肥、膜下烟栽培、生物防治、成熟采收、余热共享、密集烘烤等技术广泛应用,生态循环农业由概念向实践阶段发展。

善烟叶质量控制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烟叶产量、质量水平逐

步提升,浓香型风格特色逐渐显现,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市场基础进一步加强,山东烟叶在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骨干品牌的使用比例扩大。

烟叶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贯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方针,推进烟站整合与标准化烟站建设,全省

烟站数量由2004年241个整合到2009年164个,站均承担收购量由不足3000担提高到9000多担。

加强规范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开展自查自纠和烟叶两项审计检查,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烟叶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队伍素质不

断提升。

全省通过初级工以上技能鉴定人数由%提高到%有三名

选手在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烟叶分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省烟叶生产基础更加稳固,发展氛围

日益浓厚,领导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为“十二五”期间烟叶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与推进“卷烟上

水平”要求相比,与先进省份相比,烟叶工作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烟叶质量尚处于全国中等水平,风格特色不够突出,满足卷

烟工业企业高端原料需求的能力不强;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不高,种植布局、品种布局、烟站布局、市场布局仍比较分散;烟叶基层队伍相对薄弱,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管

理、专业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产区公司包袱重,成本费

用上升过快,烟叶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在当前卷烟产品向提香、降焦、减害方向发展的形势下,烟叶质量竞争加剧,山东烟叶既

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趋势

是“快进则上、慢进则下”。

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谋的深一点”的要求,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在行业新一轮改革发展中争取主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坚持“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工作思路,以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为动力,以进入知名品牌原料体系为目标,以提高质量、突出中式浓香型特色为主攻方向,以基地单元和生态村为载体,加强烟叶基地化、特色化、现代化建设,推动烟叶质量特色不断提升,生产方式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供

应方式向品牌导向型基地转变,着力打造“吸味香醇”的浓香型

烟叶品牌,全面提高烟叶综合竞争力和原料保障能力,实现烟叶

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

遵循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规律,以收益高、成长性好的卷烟知名品牌为核心,规划规模、定位特色、定位市

场、优化区域、规划基地,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活动联接为一个有机整体。

坚持集中发展。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规模效益优势,用好计划资源,提高种植集中度,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和大品牌原料需求;发挥品牌优势、互补优势,选好战略合作伙伴,提高市场集中度,

增强在知名品牌配方中的竞争力。

最近三年加快发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在市场配置烟叶资源中占据主动。

坚持改革创新。

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创新组织方式,改革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统筹的方法,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

坚持优质高效。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集约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烟叶质量、烟农效益和烟叶经济运行质量。

(三)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形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特色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烟叶生产供应格局。

全省烤烟种植面积

稳定在65万亩左右,收购量200万担左右。

——按照“品牌导向明确、工商协同密切、质量明显提高、供应长期稳定”的要求,建设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30个左右,

基地化生产供应比重达到75%工业企业客户集中到8-10家;保持烟叶产销总量平衡,确保80%勺原料进入知名品牌。

烟叶质量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浓香型风格特征更加鲜明,形成“品质特征明显、风格表现突出、配方作用独特、资源优势巩固”的“中式浓香”烟叶品牌。

上中等烟比例达到90%次上,其中上等烟比例45测上,上部烟叶可用性明显增强,烟叶

质量特色和供应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保持均质、稳定,在知名品

牌配方中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基本实现以“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为基本形态,以“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技术装备精良,专业服务体系完备,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烟草科技全

面进步,信息化管理全程覆盖”为主要特征,以整县推进、单元建设为主要形式的现代烟草农业。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技

术到位率显著提高,烟农户均不低于20亩,平均亩产稳定在300斤左右,亩均劳动用工控制在20个以内,户均植烟收入5万元左右,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三、工作措施

实现上述任务目标,要重点抓好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质量特色、基层建设、组织保障等措施落实。

(一)加快烟叶生产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以生态村为载体提高烟叶种植规模。

烟叶生产生态村是烟草

和政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阵地,也是烟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

择。

围绕建设“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烟草农业,进一步加大生态村上规模、上水平的工作力度。

按照生态村年种植烟叶500亩左右、三年一轮作模式,调整基本烟田面积,将新增50万亩基本烟田的85%用于生态村的扩充和建设。

通过对生态村土地、劳力的挖潜和对非生态村计划压缩,力争全省基本烟田面

积由目前100万亩扩大到150万亩;其中全省生态村基本烟田和年种植面积分别不低于135万亩和45万亩。

在做好生态村基本烟田调整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布局规划、强县战略和基

地单元建设,以县为单位优化生产布局,连村、连乡整体推进。

发展超过200个生态村、40万担以上的植烟县(市)1个,超过100个生态村、20万担以上的县3个,超过50个生态村、10万担以上的县7个;发展超过15个生态村、3万担以上的植烟乡镇10个,超过10个生态村、2万担以上的乡镇20个;形成以1000个烟叶生产生态村为骨干,规模稳定、区域种植、优质高效、持续发展、与基地单元建设相适应的烟叶生产格局。

力争在不扩大新烟区的情况下,全省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烟叶收购

达到200万担。

以生态村为载体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科学规

划、系统设计、规模推进、综合配套”的原则,继续加大投入,今后全省每年投入3亿兀左右用于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其中85%

的基础设施投入用于生态村水利工程、机耕道路、密集烤房、育

苗大棚、烟草专用机械等项目建设。

在具备条件的乡镇,联村建

设集育苗、烘烤、收购一体化工场。

同时,争取国家局土地整理资金,在搞好试点基础上,适时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结合当地低产田改造、荒山开发和中心村建设,扩大生态村种植规模。

加强

生态村的动态管理,按照退一进一的原则,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生

态村,选择和建设高标准的生态村,不断为生态村注入动力和活力。

以生态村为载体,完善提高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到2015

年,全面完成150万亩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烟水工程、机耕路、密集烤房、育苗工场、农机具、基层站点和防灾减灾体系等设施综合配套,烟田旱能灌、涝能排,密集烘烤100%整地、起垄

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0%以上,移栽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率明显提高,烟叶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建管并重,明确产权,通过成立专业服务合作社等形式,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理,帮助和

引导烟农建立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保

证设施持续利用和烟农受益。

以生态村为载体完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坚持“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工作方针,以生态村为单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植专业户,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大力组建烟叶生产合作社,形成与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推进适度规

模种植。

着力探索完善种植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利益

分配机制,提高运行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

到2015年,上述三

种组织形式覆盖率80%以上,烟农户均面积达到20亩以上。

以生态村为载体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

按照利于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方便管理、控制成本的要求,本着烟农自愿入社、自主经营的原则,以基地单元或种植片区为单位,引导和扶持覆盖

生产各环节的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完善合作社+服务队的组织模

式;大力发展育苗、农机、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性服务合作社。

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拓展服务范围,实行

市场化运作,培养输送一批专业化服务领头人,建设一支烟农服

务队伍。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服务烟农、保护严格、监管有力的资产管理制度,坚持普惠制,广受益。

到2015年,专业

化服务达到80测上,基本实现统一育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分级,促进减工降本。

以生态村为载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探

索用养结合、烟叶生产与畜牧养殖相结合等适合各地实际的多种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开展利用秸秆烘烤烟叶、整体供热烘烤设备、风力提水发电等试验示范。

加强烟叶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和生产全程的监控,搞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物防治、无公害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非烟物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提高烟叶质量安全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推进烟叶信息化建设。

按照“全流程、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以基地单元和基层站为突破口,加强基层信息化的业务功能、服

务功能、管理功能,实现纵向业务流程化、横向管理集成化。

在已建立“山东现代烟草农业辅助决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完善

气象服务、配方施肥、物资供应、日常管理等功能。

逐步推行国

家局基层烟站信息管理软件,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健全质量追踪,做到全程数据自动生成和采集,实现各环节实时监

控与痕迹化管理。

建立基本烟田、烟叶收购调拨、复烤加工三个数据库,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利用率。

利用信息、通讯、远程教育等信息网络资源,拓展和延伸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广度深度,提升对烟农信息化服务水平。

力争2015年实现烟叶信息化

全面推广应用,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适应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推进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建设

统筹规划烟叶基地布局。

按照市场引导、效益驱动、适度集

中、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基地单元规划与沂蒙山地丘陵区、蒙

尼山地丘陵区、潍弥流域丘陵区、沐东山地丘陵区优势烟叶产业带紧密结合,变生态优势为产品优势;以进入知名品牌原料体系

为目标,围绕卷烟品牌发展规划,全面制定基地单元规划和整县推进规划,变区域品牌原料为全国品牌原料。

按照“先进后退、平稳过渡”的原则,积极与实力强、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烟叶需求5万担以上的工业企业加强烟叶资源合作,逐步提高基地规

模与客户集中度;对生产规模小、品牌成长性差、烟叶需求徘徊5万担以下的工业企业要逐步退出。

到2013年,全省烟叶集中

供应8-10家卷烟工业企业,每个工业企业基地单元不少于2个;

培育30万担以上的重点客户3-4个;山东烟叶在知名品牌原料

配方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推进基地单元建设。

基地单元是实现烟叶供应基地化的主要形式。

基地单元规模原则为面积万亩、收购量5万担左右。

根据

国家局统一规划,与工业企业签订基地建设协议,协议期不少于

10年。

基地单元烟叶风格特色、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种植一个主栽品种,制定一套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服务一家工业企业。

基地单元建设坚持模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实行片区管理,每个片区600亩左右。

基地单元烟叶原则上全等级调拨,在满足所在工业企业同时,可以进行余缺调剂。

本着“逐级验收、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基地单元建设成效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当年建设、当年达标。

2010-2013年,全省建设基地单元30

个左右,2013年基地烟叶年产销量达到150万担左右,基地单

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深化工商基地合作。

坚持计划资源、品牌战略、原料保障、基地建设的有机统一,必须深入了解工业企业使用山东烟叶质量评价、进入品牌、使用比例、替代关系、库存状况等信息,征求技术中心质量反馈意见,充分尊重工业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对症下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积极为工业企业深度介入创造条件。

坚持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技主力的合作模式,深化与重点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工商互动、共建共管的合作机制。

总结、优化、固化烟叶生产、收购、工商交接、质量评价、配方打叶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促进品牌、基地、人员、技术、管理、质量、考核落实到位,推进工商研一体化开发、农工商一体化交接、工商业务信息一体化对接和基地单元工商一体化管理。

全面加强烟叶质量管理。

积极推行烟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走标准化发展之路。

完善生产各环节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推进良好操作规范,统一田间操作规程,提高质量稳定性,达到批量化生产;进一步加强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市)建设。

创新收购管理模式,积极开展烟叶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试点,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提高收购管理水平。

狠抓烟叶收购质量和工商交接质量管理,完善烟叶等级质量责任制

和预警机制,做到质量管理程序化、制度化。

建立质量评价和追

踪反馈机制,搞好工业验证,有效传递品牌对原料风格特色的需求,实现烟叶质量持续改进。

(三)完善科技措施,大力提升烟叶质量特色

突出浓香型生产导向。

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以高香气、高品质、低危害为目标,加强特色烟叶基础研究,建立山东烟叶质量特色评价体系,明确各产区烟叶质量

特色与工业利用价值。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大浓香型烟叶开发力度,打造生态资源优越、风格特色鲜明的浓香型烟区。

争取纳入全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范围,力争2011年建设2个特色

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到2015年逐步建设8个左右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收购量40万担以上,占收购总量比重超过20%实

现特色优质烟叶的规模化开发及工业利用。

坚持“生态决定特色、

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实行良区、良种、良法配套,建立特色优质烟叶生产、调制、储藏、加工及醇化技术体系,彰显中式浓香型烟叶风格特色。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按照高点定位、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

设的要求,加快组建山东现代烟草农业研发中心,打造技术领先、

简单实用、运转高效的现代烟草农业研发平台,最终建成行业乃

至国家级技术中心。

在潍坊、临沂、日照市局(公司)建立集研发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各项职能于一体的烟叶生产技术中心。

在淄博、莱芜、青岛市局(公司)建立烟草实验站。

争取对口工业企业支持,在每个基地单元建设1-2处科技创新园区。

最终形成“现代烟草农业研发中心-烟叶生产技术中

心-烟草实验站-基地单元科技创新园”四级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研项目运作机制,广泛交流合作,充分借助外脑,为原料保障上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围绕原料保障上水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组织方式,在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特

色优质品种选育,烟株营养精准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密集烘烤技术优化与集中智能控制,知名品牌原料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力求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为全省烟叶生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特色优质品种试验推广。

制定特色品种发展规划,加强品种引进、选育工作,扎实开展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配套技术示范。

优化品种种植结构,扩大NC系列(NC55NC102

NC297等)、K系列和ZC-01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加强KRK26CF212等品种示范,逐步形成符合卷烟品牌发展需求的特色优质品种结构,提高品种集中度。

到2015年,全省推广3个左右适应市场需求、综合性状较好的特色优质主栽品种;每个基地单元原则上

种植1个主栽品种。

加强土壤改良与施肥管理。

抓好基本烟田土壤保育,充分利

用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投入政策,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规范农用化学品使用等措施,改良土壤;以烟为主设

计耕作制度,全面推行轮作。

完善平衡施肥体系,建立土壤检测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防止上部烟叶营养过剩、烟

碱过高。

示范推广缓释、控释肥料,改进施肥方法,实行以水调肥。

加强烟用肥料管理,主要烟用肥料全省统一品种、统一组织

采购,推进烟草专用肥定点生产供应,健全农化服务体系,扩大配方肥施用面积,提高施肥效果。

推广特色烟叶生产技术。

加快高效环保器械的研发应用,推

广精准播种、精准栽培、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等技术,推广膜下

烟栽培,重视烟叶营养调控和病虫害防治,培养“中棵烟”。

成熟度作为评价烤烟品质的重要要素,加快推进上部烟集中成熟

采收,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

抓好密集烘烤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促进烘烤技术与设备的升级,落实密集烘烤技术规程,提高烘烤

质量。

通过技术等手段,在生产环节改善烟叶等级结构。

充分发挥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新肥料、新技术、新

机械、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转化率。

加强基层技术推广

工作,强化技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推行领导示范田制度,完善多元化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

上等烟比例达到45%以上,烟叶理化指标更加协调,香气质、香气量明显提升,全省基本形成适应知名品牌发展需求、更加鲜明的中式浓

香型风格特色。

(四)加强基层建设,增强烟叶生产发展活力

加强烟站规划建设。

在充分发挥县级公司烟叶生产主体地位的同时,按照“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的原则,根据基地单元布局,大力推进烟站优化整合。

全省规划和建设30个左右中心烟站,建设部分技术推广站,形成“中心烟站+辅助点”的格局。

每个中心烟站配3-4条收购线,每条收购

线承担收购量1万担以上。

配套基础设施,增建基地建设办公室,完善信息手段,优化人员配置,统一形象标识,实行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适度集中管理,全面提升基层

烟站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

加强烟叶基层队伍建设。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的工作思路,合理定岗定编定责,推行定员定额管理。

产区按600亩左右规模配置1名技术管理员,按日收购烟叶200担配备初检员和评级员。

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专业技能职务聘任制度,30万担以上地市级公司和县公司要有1名高级

农艺师,基层站要各有1名农艺师、烘烤技师和分级技师。

积极探索烟叶基层队伍转型,拓宽现有技术人员服务渠道和服务内容。

建立责、权、利明确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烟叶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全面开展技

能培训、无纸化办公等技术培训,组织技能鉴定,深化工商基地技术人员交流合作,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知识面广、技能过硬、作风顽强的基层员工队伍。

2015年,基层烟站人员

大专以上学历达到40%以上,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通过专业技能鉴定的人数达到85%以上。

加强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在生产投入、种植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合理倾斜,建立筛选评价和动态管理机制,培育诚实守信、数量稳定、以烟为主、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为烟叶生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烟叶复烤企业建设。

按照专业分工、技术进步、规模经

营、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快复烤资源整合与组织结构调整,改善股权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一个法人实体多点加工生产的烟

叶复烤组织模式。

加强设备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

中心建设,改进加工复烤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创新能力。

优化打叶复烤资源配置,推动卷烟工业企业相对集中地组织烟叶复烤加工,逐步推行多地区、多等级烟叶混打和模块配打、配方打叶。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打牢管理基础,搞好“三标一体”建设,提高规范运营质量,实现降本增效。

牢固树立为品牌服务

理念,积极拓宽市场空间,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加工保障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建设现代一流打叶复烤企业。

加强烟叶基础管理。

扎实推进烟叶贯标工作,构建一体化的烟叶综合管理体系和基础管理平台。

深入开展烟叶树标、追标、达标、创标活动,建立对标工作的长效机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劳动效率。

到2015年,全省烟叶人均劳动效率达到570担,

人均销售收入70万元。

以“打牢基础、强化功能、提升素质、增强活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优秀基层烟站、优秀复烤企业创

建活动,到2015年达标率100%其中优秀单位达到20%以上。

(五)完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体系,确保原料保障上水平

任务目标实现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围绕“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把烟叶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坚持企业推动、烟农主体、多方协同的原则,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