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165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docx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数的世界(第2-3页)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

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数的世界

  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

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二、因数与倍数

1、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

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

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

18÷6=3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

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

 

 

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练一练:

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

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5×4=20(元)       20是4和5的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2、5的倍数特征(第4-5页)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教学

重点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试一试:

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三、奇数、偶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

四、练一练:

   第2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

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

“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五、数学游戏:

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3的倍数特征(第6-7页)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活动一:

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

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活动二:

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

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

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

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活动四:

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   17   54    71   45  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

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找因数

课 时

教学

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

重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

难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师: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

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生2:

横着摆6个,摆了2排。

生3:

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

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生5:

竖着摆12个。

生6:

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

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生1:

3×4=12和4×3=12的因数一样。

生2:

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生3:

2×6=12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

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

3种。

师:

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生:

1×12=12   2×6=12   3×4=12    

师:

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生1:

有1、12、2、6、3、4。

师:

12共有几个因数?

生:

6个。

师:

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生:

1、2、3、4、6、12。

二、试一试

找因数的基本练习:

找9和15的因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三、练一练:

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

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第3题:

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找质数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

重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

难点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动手拼长方形,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

1、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这些小正方形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为什么?

3、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从概念出发理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1、尝试判断:

2、8、9、13、51、37、91、52是质数还是合数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交流“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归纳方法:

   只要找到一个1和本身以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三、探索活动:

   第1题:

用“筛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操作、观察和交流,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介绍这种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提出的研究质数的方法,称为“筛法”。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操作方法可以编成程序让计算机进行操作。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规律。

(1)、

(2)题,学生会发现这些质数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为什么?

引导观察:

因为2,4,6列除2外,其他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2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

第3列的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3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

第(3)题理由:

用6除一个大于6的自然数,如果余数是0、2、4,这个数肯定是2的倍数;如果余数是3,这个数肯定是3的倍数。

[板书设计]

找质数

拼长方形表格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合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练习一(第12-13页)

课 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教学

重点

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概念掌握情况

二、出示小黑板,梳理知识点

三、展开练习

第1题:

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

第2题:

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

9、18、27、36、45、54。

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

1、2、3、6、9、18、27、54。

然后再回答问题。

有4种可能:

9、18、27、54。

第3题:

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分层次进行,先判断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第4题:

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

第1项结论是5,第2项结论是13和2,第3

 

项结论是36或92。

在完成本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自己编一些这样的题,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第5题:

先让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

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

第2问是引导学生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题:

本为思考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研究“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

小结:

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数的奇偶性

课 时

教学

目标

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

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侓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

难点

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侓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  设置情境,引发猜想,实验验证

实验1:

演示课件1:

(课件1:

一条小河和一只小船,船上的人在撑船摆渡,船停在河的中间,看不出方向。

河的两岸码头分别标上南、北。

画外音:

“我今天从南岸出发,这是摆渡的第11次,猜猜我正在驶向哪个岸边?

”)

1.引发学生的猜想,在小组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呢?

再在全班说一说,摆出自己小组的理由。

2.师提出问题:

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对吗?

为什么呢?

3.再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之后,引导他们自己进行小结。

再填一填:

演示课件2(课件2:

从南岸出发,摆渡奇数次后,船在_____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_____岸)

实验2:

每个小组用一个纸杯做实验,并填空。

师可以试着让程度一般的孩子说说理由,(注意:

要首先确定从什么位置作为开始状态。

二、  设计活动,探讨数的奇偶性

观察每个图中的数各有什么特点

 

然后按照书上的要求试一试并填一填。

1.奇偶性相同的两数相加

演示课件:

(P15页的两个数表和题目。

(1)让孩子们自己挑出园中的两个数相加,算一算,得出结果,是______数

(2)再挑出正方形中的两个数相加,算一算,得出结果,是______数

(3)猜一猜:

任意写出两个奇数,他们的和会是________数?

任意写出两个偶数,他们的和会是________数?

(4)每个同学都写出来试一试。

(课件4:

结论:

偶数+偶数=(  偶数  )    奇数+奇数=(  偶数  ))

2.奇偶性不同的两数相加

(课件5:

出示书上要求(5)-(6))让孩子们思考,完成整个过程。

再交流。

(课件6:

结论:

偶数+奇数=( 奇数 )

演示课件7:

(课件7:

把两个结论提炼出来)

三、练一练

P15页(7)、做一做,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奇数次      奇数+奇数=(  )

偶数次      偶数+偶数=(  )

            奇数+偶数=(  )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

重点

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图形的等积变换。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提问:

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进行交流。

二、归纳比较的方法:

(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

你还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练习

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0平方厘米都可以。

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

 

 

四、作业

课堂作业

课外作业:

17页 第4、5题。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

重点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教学

难点

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图形有什么特点?

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

求积的方法:

(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二、练一练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

(讨论)

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

请学生说如何分割?

为什么怎样分割?

总结:

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应注意什么?

 

三、作业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课 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课 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课 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课 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塔峰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课 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