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492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知道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及水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进行区分;

3.学会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理解操作原理;

4.初步形成环保、关心空气质量的意识,自觉提升保护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知识点回顾并形成知识网络;

2.知识的应用,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通过知识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学习方法】交流讨论整理归纳综合应用

一、知识回顾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

体积分数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气(N2)

稀有气体

物理

性质

通常状况下:

色、味的气体,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

色、味的气体,溶于水。

化学

性质

(1)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又称气体。

用途

3.氧气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色。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均能放出。

(3)氧气的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②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4)氧气的用途:

①;②;

③;④等。

4.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2)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呼吸,无毒。

②能与水反应,CO2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解释变色原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H2CO3不稳定易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③与石灰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

②反应原理:

③发生装置:

与用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相同

④收集方法:

,集满CO2的集气瓶放在桌上。

⑤验满方法。

(4)用途:

①;②;

③;④。

二、思考与交流

1.水的净化常有哪些方法?

2.已知:

在空气中,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就燃烧。

下列装置均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1)请说出它们共同的测定原理

(2)就丁装置在实验的过程中,你猜想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三、总结与反思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

(2)A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填气体名称);

(3)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编号)

(4)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气体应从端(填“左”或“右”,下同)进入,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端进入,实验室不宜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原因是

(5)右图为某同学用一支废试管(底部有小破洞)和一些必要的仪器设计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

请回答:

利用该装置制取CO2时,如果要停止产生气体,如何操作:

四、达标检测

1.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A,B________;

 

(2)要组装一套C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填

标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应选择的药品是;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增加的仪器是,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填“a”或“b”)端导入;

(4)要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可选择____。

A.燃着的木条B.紫色石蕊溶液C.澄清石灰水

五、课后训练

1.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是:

河水→加絮凝剂(明矾)→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中的“吸附”主要目的吸色、除去臭味,该步骤一般用到的物质是,此步骤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若出现现象,则为硬水。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常采用方法,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3)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4)我市不少村镇小型河沟中藻类疯长,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A.化学肥料流失到河中B.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有含磷洗涤剂

C.人畜的粪便流失到河中D.工业废水的排放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六、教学后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章(1-4节)学案沪教版

【学习目标】

1、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能用实验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3、记住空气的组分和各组分的体积含量

【学习重点】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学习难点】

1、能对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正确观察及准确描述

2、能正确判断一些常见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自学导航:

1.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你知道空气里含有    、

、等物质。

2.根据你的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

 

课堂演练

3.“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

点燃

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中加入红磷,使红磷燃烧后,其目的是,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并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从而可以得出(本实验的目的)。

如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比理论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有(写出三点)

(1)

(2);(3)。

另外还得出氮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4.通过实验测定,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各组分气体的按体积分数大约是

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5.混合物是组成的,无固定符号表示,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如。

纯净物是,有固定符号表示,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如等。

 

课堂检测

6.下列说法与空气组成成分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A.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

B.灯泡中充入氮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C.由于氮气不活泼,因此不能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澄清石灰水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表面会结一层白膜

7.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最好选择下列哪种物质()

A.木炭B.煤C.磷D.碳酸氢铵

8.(02西城区)测定空气中测定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9.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

10.下列气体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天然气D.氮气

拓展延伸

11.(08广东揭阳)27.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若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

12.(09年广东汕头市)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消毒水C.海水D.蒸馏水

13.(07年徐州)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1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5.右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

(1)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从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能够得到这些结论还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氮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各一点:

.

(3)实验完毕,若测量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4)某同学对原实验装置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装置见下图)你认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2.12多种成分组成的空气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2、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

【学习难点】

初步形成对空气等资源的环保意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自学导航:

1、空气“大家族”中的氮气,为什么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

2、氮气的主要用途有:

液氮用于;可用作;

用于制;用作等。

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常温下非常,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曾被称为“”。

稀有气体可用于;可制造

;可作焊接金属的;可制作。

4、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和

大大增加,造成了空气污染。

防治空气污染已经是全球性的大事,目前人们采取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等。

5、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

课堂演练

6、下列关于氮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氮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B.豆科植物能直接把氮气转化为含氮物质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下层空气中的氮气含量小于氧气

7、下列物质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氧气B.氩气C.氮气D.二氧化碳

8、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检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9、人的呼吸主要是消耗空气中的;豆科类植物的根瘤菌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作养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要吸收空气中的

并向空气中放出。

10、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8L氧气,大致需要吸入空气L,这些空气的质量约为g。

(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课堂检测

11、(02西城区)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

12、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期。

以下不属于室内污染物的是()

A.烹饪时散发出的有人气味的油烟B.石材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C.水果散发出的香味D.劣质化妆品释放“芳香”的有毒物质

13、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D.生物的腐烂放出的一些气体

14、我国的内蒙古草原,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在则是“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利用不合理B.全球气温升高

C.过度放牧、盲目开垦D.酸雨的影响

拓展延伸

15、食品包装中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的运用:

(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而变质。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

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氮气。

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

①;②…

 

§2.21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

2、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知道氧气的重要用途

【学习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懂得氧气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自学导航:

1.你已经知道,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于空气,溶于水(填“不”、“不易”获“能”)。

液态氧为___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2.根据氧气的性质,你认为氧气有哪些用途?

课堂演练

3.观察相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表达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C.氧气具有可燃性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都能发光.放热

5.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实验事实()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将盛有硫磺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的液态氧的作用是()

A.作燃料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C.供给宇航员呼吸D.携带方便

课堂检测

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在常温下,硫与氧气不发生反应

C.鱼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能使余烬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铁丝B.木炭C.红磷D.蜡烛

10.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铁制品锈蚀C.食品腐烂D.电灯发光.放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D.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11.在下列变化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F.加热水。

(1)有水雾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

(2)有白烟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

(3)有白光产生的______________;(4)属于氧化反应的____________;

12.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

(2)在空气中__________(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__

拓展延伸

13.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

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

它具有的性质是:

(1)

(2)___

§2.22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会实际操作

3、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原理和制法

【学习难点】

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自学导航: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是根据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的。

过程是:

首先将空气,除去,然后在下加压,使空气液化。

通过控制温度,先蒸发出来。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高锰酸钾或和

(2)反应原理:

①高锰酸钾

各物质的符号:

()()()()

②过氧化氢

各物质的符号:

()()()

在化学反应中能,但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3)检验方法:

用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用到的仪器有;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要用到的仪器有。

课堂演练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

(1)

(2)

(3)(4)

(5)(6)

(7)

5.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

(1)

(2)

(3)(4)

6.分液漏斗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的作用是。

7.用高锰酸钾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理由是什么?

课堂检测

8.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深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C.在装配仪器时,先对试管预热,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D.收集气体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9.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是否漏气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C.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10.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内水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D.没有进行均匀加热

11.某同学按下图做了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实验,结果伸入烧杯水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请你帮助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1)其中收集氧气可选用

(2)若对C装置略作改动,此装置可用作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方法是。

拓展延伸

11.(xx年·贵州黔东南州)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

请结合图3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a中需加入,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B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

(3)你认为应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 (填序号),原因是。

 

§2.31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明确知道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

4、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学习重点】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自学导航: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它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

、等不断地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等不断消耗二氧化碳。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3.干冰可用于。

干冰在汽化时(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雨水。

4.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L

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

5.打开汽水瓶时,为什么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6.叫化合反应;

叫分解反应。

课堂演练

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

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缘故。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8.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看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缘故。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会看到,这是因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课堂检测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B.汽水C.澄清石灰水D.啤酒

10.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B.石灰石受热分解

C.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1.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13.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14.检验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C.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服然,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拓展延伸

1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

A.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C.二氧化碳能溶与水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的物理性质的是()

 

(08江苏盐城)1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8.用文字表达式按要求举出化学反应的实例: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2.32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验满方法

2、归纳总结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

3、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

【学习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自学导航:

1.实验室里常用与(或)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收集二氧化碳可用法,因为。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最好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