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627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docx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23、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引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

你们的童年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我发现了后山洞里的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了母鸡吃石子越吃越有味的;我发现在下雨前夕蚂蚁们会团结协力搬家;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补充板书,完成课题:

童年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5】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6】文章开头用倒叙悬念法。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

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9个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

但因为“我”的高兴,使我受到了惩罚。

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出要求: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

结果怎样?

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五、细读文本,探究“发现”。

(一)阅读开头,了解发现【出示课件7】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1.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自己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我”的发现是“有关胚胎发育规律”。

(2)“有关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

那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小结:

文章学里讲,倒叙能制造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阅读兴趣。

 

(4)谈话过渡:

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说:

“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真的奇了。

同学们,你能相信吗?

让我们继续阅读后面的课文,了解“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谈自身的体会。

(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出示课件8】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看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体会到“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4)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谈话过渡: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老师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9】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2)读一读,看老师给出满意答案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

”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

“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虚晃一枪,开始撤退。

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

(4)指导朗读: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

”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5)谈话过渡: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1)谈话引导:

“人究竟是怎样来的?

”正是问题的牵引,“我”才会一步步前进,到达“发现”,收获成果。

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

“我”是怎样寻找答案的?

(学生各抒己见)【出示课件10】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①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

想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②教师小结:

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翻来覆去”。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这想法够痴迷了吧。

③问题交流:

“我”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1】

“哈!

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①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③教师小结: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板书: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1.证实发现。

(1)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出示课件12】

又过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2)引导交流: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因为在当时,对于同学和老师们来说,人体发育是一件神秘又严肃的事情,老师认为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以严肃的面孔来面对。

所以,当我在笑时,老师误以为我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的事。

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

(把“我”轰出了教室。

3.谈话过渡:

“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遗憾,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给轰出教室去。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①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②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课件13、14】布鲁诺、伽利略生平简介。

  

(2)教师小结: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板书: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

六、结合课文,赏析主人公。

1.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板书:

富于幻想)

【出示课件15】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

(板书:

执着探索)

【出示课件16】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

(板书:

幽默风趣)

【出示课件17】

听完这句话,……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5.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一次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