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72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x

山西省怀仁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山西省怀仁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时间:

150分钟 分数: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荐举与科举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其被简拔与否,关键在于伯乐的慧眼。

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

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

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

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只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的制度。

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

可是,科举偏偏令苏轼之类“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桑,进而因为沧桑而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

结果事与愿违,一心想当的大官未必当成,大诗人反倒切切实实地做成了。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正面意义较多,毕竟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毕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用笨蛋要好。

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确实负面性很多。

科举诞生后,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眼睛则被紧紧锁在获得乌纱帽必备的敲门砖——儒家经典及文学创作上,对社会发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却被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

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可结果却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极端,越“发展”越钳制人性,直到今天仍余孽未消。

科举使中国读书人纷纷成为或者渴望成为统治体系内的一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无法产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伦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科举本质上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举制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国人本已浓厚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対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1.下列有关“荐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荐举制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C.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D.荐举制在乱世执行较好,而在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中,则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及公平。

2.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很多,它让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

C.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D.科举选拔出来的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3.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

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

B.科举虽然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

C.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

D.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基本被贵族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自然之友”

梁从诫

  尽管人们在提起梁从诫时,总是习惯性地加上“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的头衔,但他的种种行为却显得颇力“寒酸”。

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用过的废纸上,事先剪成一小叠,做成“名片”。

每次外出吃饭,即便是赶赴香槟酒晚宴,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勺子、筷子。

他拒绝纸巾,只使用一方发黄的白手帕。

  梁从诫明白,环保主义者光做到“身体力行”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有策略去影响他人。

然而,十几年中,人们常常看见梁从诫单薄而无奈的身影,在一个工业发展狂飙突进的国度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像一个孤独的老人,“可他依然坚持着,淡然而从容”。

  一名“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记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梁从诫经常在国家机关、大学和社会机构进行演讲。

有一次,全场只有5名观众。

他却笑着说:

“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的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他甚至感召了一名在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摆摊的小伙子。

这个染着金发,崇拜切-格瓦拉的年轻人,每天收摊时,总会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捡拾废弃的塑料袋。

  然而,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许多场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

一段时间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梁从诫,总是这样一个老头:

执拗、脾气火暴,不撞南墙不回头。

  1999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

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毫不客气地说:

“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世界工厂’实际上只是‘世界厨房’。

用我们的原料做好饭菜,端上国际大餐桌,给我们剩下一堆鸡乇蒜皮烂骨头,还有烟熏火燎的污染!

”2001年,在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他因为河床干涸的缘由,与一位北京市领导争执得面红耳赤。

他当面斥责:

“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以至于这位官员气得拂袖而去。

  然而与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梁从诫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

”他私下不止一次跟友人感叹。

  有感于败多胜少,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梁从诫曾把环保比作“一场难以打赢的战争”。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屡败屡战。

他说:

“不能因为赢不了就不打,就像你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好好活了。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自然之友”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

一次,在全国人大有关环境立法的会议上,作为唯一一家被邀请的NGO(非政府组织),邀请信的抬头写鲍是“自然之友”,而不是“梁从诫”。

  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诫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

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诫十分抗拒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

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的横幅,立即都会被他拿下。

他跟人解释:

“我都70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

  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

”一次专访中,梁从诫认真地说,“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只能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摘自2010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周凯莉)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从诫身体力行做环保,他的种种颇为“寒酸”的生活细节与他“名门之后”的身份很不相称。

B、面对全场只有5名观众的窘境,梁从诫没有气馁,依然坚持演讲,努力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

C、温文尔雅的梁从诫骨子里有一股倔脾气,这使他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四处碰蹙,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D、文章重在表现梁从诫在环保事业方面所做的努力,丰富的事例和精彩的话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5、文中说全国人人会议的邀请信上抬头写的是“自然之友”,而不是“梁从诫”,这意味着什么?

(4分)

6、这篇人物通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

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④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

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飞扬的灵魂。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

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和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并不看重。

E、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

8、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

(4分)

9、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

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R.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

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

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5分)

(2)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运用了借代。

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B.用典。

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C.双关。

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D.对比。

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E.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15.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在忧国伤时的困窘生活中白发多’身体弱的状况。

(2)《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过。

(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旁水泻击石、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划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术批评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B.滨湖新区地处K市主城区东南方,交通便利、商业发达。

南有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美轮美奂,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C.正是七月流火,天气十分炎热,傍晚时分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纳凉。

D.五风十雨树千年和谐,丰前裕后生百世繁荣。

五丰之美,在于五丰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朴实无华却又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

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总是如果而/但是从而

B都如果/固然而且因此

C总是倘若那么既/所以

D都与其所以虽然反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

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

①,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

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

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

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

因为②,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

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

可见,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21.请以“蜀道”开头写一段话表达某种情思,至少三句,运用排比、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

(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幽兰不会因生于无人的山谷而吝惜清芬,桃李不会因留恋春天的美丽绽放而拒绝孕育果实,蚂蚁不会因密布的荆棘而停下探寻的脚步,月亮也不会因世人的赞美而长留夜空……自然如此,人生亦然。

纵然生活有高低起伏,但生命的脚步不会停下。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以“真生活,不停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时间:

150分钟 分数:

150分

实验班答案解析

一.

(一)1.D试题分析:

A项,是讲荐举的意义,不属于荐举的内容。

B项“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察举制的结果。

C项表达不严密,原文为: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

2.D.试题分析:

A项,原文为“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项,原文为: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正面意义较多。

”“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负面性很多。

”C项原文为:

“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鹜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3.B试题分析:

原文为:

“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

(二)“自然之友”梁从诫(12分)

4、C(C项“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有误,从上文的“在许多场合”和下文的“外界给的高度评价”可知。

5、答案要点:

①说明“自然之友”发展壮大并开始受到重视:

②表明“自然之友”的邀请并不是因为创办者梁从诫的“名门之后”身份。

(每点2分)

6、答案要点:

①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说明了“自然之友”的存在价值,本文对推行环保有促进作用。

②梁从诫的淡泊名利、执着、正直、不畏权势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等可贵品质对世人有着感召力。

(应结合文本)(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传奇女子——林徽因

7.CD【解析】“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

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8.三个方面:

A、她的光辉成就: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

林徽因写过诗、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