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积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7384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古文积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积累.docx

《古文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积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文积累.docx

古文积累

 

古文积累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

”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

3、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比不上柳絮乘风飘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客人问他:

“你的父亲在家不在?

”陈元方回答说:

“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

“不是人啊!

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5、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 

  另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7、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藏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8、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9、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译文】黄琬年龄虽小却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婉说的回答皇太后,认为黄琬十分特别于是十分喜爱他。

  

10、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1、牛角挂书

密以蒲鞯( 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 zhì)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 pèi)蹑其后,曰:

“何书生勤如此?

”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

“《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

“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译文】(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

“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

”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

“《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

“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12、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zhǔ)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jù)谢舟师,椎(chuí )鼓径进,亟(jí)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duò).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译文】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的危险,不就是之前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13、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 lǐn)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mǐn)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14、朝三暮四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 kuì)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kuáng)之曰:

“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

”从狙皆伏而喜。

【译文】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

"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

"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15、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

“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

“多歧路。

”既反,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曰:

“奚亡之?

”曰: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译文】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

“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

”邻人说:

“有许多分岔的道路。

”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

“找到羊了吗?

”邻人回答道:

“逃跑了。

”杨子说:

“怎么会逃跑了呢?

”邻居回答道:

“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

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不说话有很长时间,没有笑容一整天。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

“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失去笑颜,这是为什么?

”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16、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17、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现在如果还要用以前的方法来治理现在的人民,就象守着一棵树等免子来撞一样。

18、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9、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

窗户),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

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

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20、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

出售)矛与盾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2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 ɡǎo),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

光着脚,不穿鞋袜)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帽子,于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

”那鲁国人问:

“为什么呢?

”这个人回答说:

“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光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哪能办得到呢?

”。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

“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22、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 qián)其喙( huì )。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战国策》)

【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

“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

‘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

“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23、利令智昏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②.吏捕得之,间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

”对曰: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了他,问道:

“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

”回答说:

“‘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24、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25、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

“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26、荀子劝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译文】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27、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8、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9、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yè)曰:

“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

“趋驾烦且之乘,使驺(zōu)子韩枢驭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

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译文】 

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

“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

“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30、论语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译文】孔子说:

"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

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

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

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有新的收获,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孔子说: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注释】

由:

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

同汝,你。

【译文】孔子说:

“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译文】孔子说:

“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译文】孔子说: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译文】曾子说:

“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

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

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

“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比喻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中才能体现人的品质。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老师:

“有什么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就说了:

“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