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7917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docx

外国小说欣赏有序梳理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一、文学常识

1、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美国小说家。

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创作理论是“冰山理论”。

2、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二、课文梳理

1、《桥边的老人》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群的逐渐稀少、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慰担忧,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主题。

主题:

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人物:

朴实憨厚善良,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

2、《墙上的斑点》

主题:

作者并不是在这一篇小说中集中表达一个题旨,而是分散地表达了自己的多个观点:

自己的小说理念,女性主义观点,美、健康和自由的理想,对战争的厌恶。

多主题的散乱的表达,使得这篇小说的思想枝蔓丛生。

人物:

从小说的叙述来看,“我”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象力非常丰富。

三、知识点提示

叙述角度分为“上帝俯瞰”的全知视角和“凡人目光”的有限视角。

《桥边的老人》:

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墙上的斑点》:

采用的也是第一人称,为全知视角。

因为这篇小说带着极强的主观性,坚决地拒绝他人参与,没有他人视角和其他思想存在的可能。

第二单元

一、文学常识

1、维克多·雨果:

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

其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的杰作,《悲惨世界》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世界名著。

2、伊凡·蒲宁:

俄罗斯作家。

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安东诺夫卡苹果》、《末日》等。

二、课文梳理

1、《炮兽》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

(1)惊心动魄的炮兽肆虐。

(2)紧张激烈的人兽大战。

(3)跌宕起伏的赏功罚罪。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

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

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

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2、《安东诺夫卡苹果》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秋天的精美景致:

果园丰收图景,丰收富有图景,狩猎图景,小地主生活图景。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毋宁说它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三、知识点提示

场景描写的作用

1、给全篇“定调”。

小说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详的预兆。

从喧嚣的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导引人物出场。

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既写出了情势的险恶,又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4、揭示人物性格。

比如第三部分中炮手与大炮搏击的场景,就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侯爵的智勇双全以及坚毅哦果敢的性格。

5、作为象征。

《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象征了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测的未来。

第三单元

一、文学常识

1、高尔基(《丹柯》):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2、保罗·戈埃罗(《炼金术士》):

巴西作家。

作品:

《炼金术士》又名《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

保罗·科埃略成为当今巴西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

被认为是继马尔克斯之后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

二、课文梳理

1、《丹柯》

主题:

1、歌颂了革命先驱一心为公、自信勇敢、勇于牺牲的精神。

2、先驱者的孤立和不被理解,批判了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的麻木。

3、从丹柯和族人的关系上我们又看到了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领导者对群众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4、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

人物:

丹柯:

自信勇敢、一心为公、勇于牺牲、永不言败、不被理解和尊重爱护

族人:

胆小,不知感恩,不理解、不尊重、不爱护英雄

2、《炼金术士》

主题和人物:

主人公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寻梦的过程中成长。

它启示人们,梦想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而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万分艰难的过程,会经受种种考验,需要勇气、热情、执著、智慧。

三、知识点提示

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母题”。

有时材料比作家想要表达的更有思想。

写作目的不外两种:

讲故事和讲道理。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

小说通过客观描绘、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

第四单元

一、【文学常识】

1、列夫·托尔斯泰(《娜塔莎》):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鲁迅评价称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作品是托尔斯泰文学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2、泰戈尔(《素芭》):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位亚洲人)。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重要小说有短篇《弃绝》《素芭》《沉船》《戈拉》等。

他曾两次来中国,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爱的哲学”在冰心等人的文学创作中都得到体现。

二、【课文梳理】

1、《娜塔莎》情节:

第一部分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人物与主题:

《娜塔莎》是一位纯真善良、天真活泼、率真浪漫、敢爱敢恨、热情大胆渴望爱情与幸福、率真外向单纯虚荣但又过于轻信他人、任性稚气、盲目轻信、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性形象,是一个“圆形人物”形象。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娜塔莎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文学作品的女性画廊中,风姿绰约、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

2、《素芭》情节:

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

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

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

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份人家。

与其说是嫁,不如说是骗了一份人家。

新郎家事先完全不知道新娘是哑巴,而自私的素芭父母,为了保住自己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竟狠心的将素芭留在了外乡。

人物与主题:

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命运悲惨的哑女。

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三、知识点提示

1、圆形人物(类型人物或者漫画人物)和扁平人物(多义多变人物)

2、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心理等。

《娜塔莎》:

较多使用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是圆形人物。

《素芭》:

泰戈尔运用正面描写(眼睛),侧面描写(生活环境),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手法来塑造素芭这个人物形象。

是扁平人物。

第五单元

一、文学常识

1、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

日本作家,为“白桦派”代表作家。

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很高,被誉为“小说之神”。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2、伯尔(《在桥边》):

德国作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德国人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火车正点》《亚当,你到过哪里》。

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小人物的痛苦与挣扎,表达小人物的苦闷和彷徨,鞭挞社会不公正、不正常现象。

二、课文梳理

1、《清兵卫与葫芦》

主题:

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人物:

父亲——粗暴、自以为是,他非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儿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清兵卫——热衷、专注于收藏鉴赏葫芦,对葫芦有独到的审美观和鉴赏天赋,但不被家长和老师所理解,兴趣个性受到无情的摧残和扼杀。

2、《在桥边》

主题:

讽刺了德国战后只重物质,缺乏对人民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

人物:

“我”——对无聊、单调、空洞的生活感到苦闷和不满,暗恋过桥的姑娘,表现了他对美好的事物的热爱、维护和追求。

三、知识点提示

使用“摇摆”的情节运行方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第六单元

一、文学常识

1、卡尔维诺(《牲畜林》):

意大利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

主要作品: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小说代表作:

《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看不见的城市》,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2、斯特林堡(《半张纸》):

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一直被视为怪人和疯子。

主要作品:

《红房间》、《疯人辩护词》、《在海边》、《中国文字的起源》、《到大马士革去》。

二、课文梳理

1、《牲畜林》:

主题:

林子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林子就像诺亚方舟,林子内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

小说借“牲畜林”这个意象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和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的理想。

人物:

朱阿①外型似小丑,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是蹩脚的猎手,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期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

②淳朴善良。

当他的奶牛已脱离危险,却并不放弃射杀德国兵的念头,且几次的欲射又止,都可见他对其他老乡财产的关心以及朴素的民族意识,可见其善良与勇敢。

2、《半张纸》

情节、主题:

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由“半张纸”引发对过往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指著追求。

人物:

年轻房客——达观而坚强。

三、知识点提示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生活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如此庞大,不可能都写下来,一个好的结构就是一个合适的容器。

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

线性结构(层层推进)——线索清晰、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前后顺序,呈线状延展;

截取横断面——从事件的一点切入,从“生活横断面”看世界人生;

网状结构(按心理时序展开)——以人物的心灵或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以心理时间作为小说叙述的主要顺序,描写人物的思想、回忆、联想、印象、梦境等,打破传统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人物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往往采用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幻觉梦境等方法展开叙述。

第七单元

一、【文学常识】

1、艾萨克·什维斯·辛格(《山羊兹拉特》):

美国犹太裔小说家。

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197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

哥伦比亚作家,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二、【课文梳理】

《山羊兹拉特》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

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暴风雪成为山羊不卖的转机,故事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勒文家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

这个故事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与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礼拜二午睡时刻》通过一位家庭极为贫困、身体孱弱的母亲带着小女儿坐长途车到一个小镇上给被逼为小偷而被杀的儿子扫墓的故事,演绎出了一段可悲可叹的人性故事,作者用节制的情感赞扬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深刻暴露了社会的黑暗、极端不平等以及社会的冷漠、自私、麻木、空虚的状况。

作者有意塑造了孤苦无奈的弱者形象,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题目:

象征着小镇人的蒙昧混沌的生存状态。

小镇人:

贫穷、冷漠、蒙昧、混沌。

三、【单元话题】

本单元的话题是“情感”

情感是小说创作的动力,情感是一个作家创作得以维系的根本保证,情感也是作品与读者共鸣的基础。

一篇好的小说无疑浸透着作家的丰富的情感历程。

情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含蓄的还是激昂的,而悲悯情怀总是最崇高的情感。

情感的处理往往是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节制更能打动人。

小说家要将情感不断积累升华,蓄势待发。

1.“感动”常常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

2.小说的情感应如何表现

(1)节制胜于放纵。

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

并不是作者越大力气地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反,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小说忌讳作者自顾自的抒情,而主张把感情包裹于扎实的内容中,交由人物之口去说或由情节的自然发展去显露。

适度的情感会使小说充满人性的温情,而过度的情感则会令读者反感。

即便是悲惨的故事也并不是非得带着悲惨去写,适当地节制情感,更能打动人。

(2)蓄势待发。

小说中的情感表现应有一个酝酿的过程,类似我国古代形容射箭的那句话: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小说中的情感应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它饱满有力,却停留在将要漫溢而未漫溢的状态。

第八单元

一、文学常识

1、博尔赫斯,20世纪阿根廷短篇小说大师,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代表作:

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沙之书》。

2、卡夫卡,奥地利现代派作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等。

二、课文梳理

《沙之书》

(1)“沙之书”象征无限之物,如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已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魔力无穷的金钱、浩瀚的知识、无法挽回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等等。

(2)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荒诞手法

《骑桶者》

(1)“煤桶骑士”是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小人物,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

为了避免借煤失败的难堪,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一个自悲、懦弱、封闭的人。

(2)艺术特色:

荒诞手法

三、单元话题:

虚构

1.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虚构要符合生活真实,要合情合理,但虚构的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