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8589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docx

中医基础理论基作业

1、您本学期选择了“中医基础理论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

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

1,发布时间为2013-9-18,您从此时到2013-12-7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有机整体的“主宰”是[1分]B

A.脑

B.心

C.五脏

D.经络

E.肾

2.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1分]E

A.肺痈

B.消渴

C.肝阳上亢

D.心血亏虚

E.恶寒

3.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的著作是[1分]B

A.《黄帝八十一难经》

B.《伤寒杂病论》

C.《小儿药证直诀》

D.《诸病源候论》

E.《温病条辨》

4.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1分]C

A.水痘

B.麻疹

C.风寒感冒

D.头痛

E.恶寒

5.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1分]D

A.《黄帝八十一难经》

B.《伤寒杂病论》

C.《小儿药证直诀》

D.《诸病源候论》

E.《温病条辨》

6.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1分]E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

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1分]D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8.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1分]E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震亨

E.张元素

9.被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1分]B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震亨

E.张元素

10.《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1分]C

A.春季

B.夏季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1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哪一部著作的成书[1分]A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脉经》

E.《诸病源候论》

12.有机整体的“中心”是[1分]C

A.脑

B.心

C.五脏

D.经络

E.脏腑

13.中医学“证”的概念是[1分]D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14.《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善病风疟”的季节是[1分]D

A.春季

B.夏季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15.被称为“滋阴派”的医家是[1分]D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震亨

E.张元素

16.《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是[1分]B

A.旦

B.昼

C.夕

D.前夜

E.后夜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善病鼽衄B.善病胸胁C.善病洞泄寒中D.善病风疟E.善病痹厥

1.《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冬是[1分]E

ABCDE

2.《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春是[1分]A

ABCDE

A.脑B.肝C.心D.五脏E.经络

3.有机整体的中心是[1分]D

ABCDE

4.有机整体的主宰是[1分]C

ABCDE

A.旦B.昼C.午D.夕E.夜

5.《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加重的时间是[1分]D

ABCDE

6.《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最重的时间是[1分]E

ABCDE

A.刘完素B.张子和C.李东垣D.朱震亨E.张元素

7.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1分]C

ABCDE

8.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1分]A

ABCDE

9.称为“滋阴派”的医家是[1分]D

ABCDE

10.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1分]D

ABCDE

2、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1分]A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2.“重阴必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1分]E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3.“热者寒之”适用于下述哪项病证[1分]A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4.“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1分]B

A.相互转化

B.互根互用

C.相互消长

D.对立制约

E.动态平衡

5.引起虚寒证的阴阳失调是[1分]B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则阳病

6.“阴胜则阳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1分]A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1分]B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8.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1分]E

A.寒极生热

B.阴病治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9.“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1分]B

A.阴阳制约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0.阴液不足,日久不愈,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也不足的病理变化称为[1分]D

A.阴偏衰

B.阳偏衰

C.阳损及阴

D.阴损及阳

E.阴阳互损

11.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1分]A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则阳病

12.属于阳的事物或现象是[1分]D

A.下降

B.静止

C.涩脉

D.洪脉

E.面色晦暗

1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阴阳之间什么关系的正常?

[1分]B

A.阴阳对立与制约

B.阴阳制约与消长

C.阴阳互根与平衡

D.阴阳消长与平衡

E.阴阳消长与转化

14.“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1分]A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15.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1分]B

A.前半夜

B.下午

C.上午

D.中午

E.后半夜

16.“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1分]B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17.冬至到夏至的阴阳变化为[1分]E

A.阴阳转化

B.阴长阳消

C.阴阳均长

D.阴阳均消

E.阴消阳长

18.《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肺的阴阳属性是[1分]B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9.补阴时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称为[1分]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20.“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1分]E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21.“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1分]E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22.“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1分]B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23.可用阴阳相互转化解释的是[1分]A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24.“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1分]B

A.阴阳制约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25.“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1分]C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1分]B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内与外

E.动与静

27.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1分]D

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28.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1分]E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29.适用于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1分]A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30.“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反映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1分]A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31.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1分]C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3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升降的道路是[1分]E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内与外

E.左与右

33.《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脾的阴阳属性是[1分]E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34.属于阳的味是[1分]C

A.酸、苦、咸

B.辛、苦、咸

C.辛、甘、淡

D.甘、淡、涩

E.甘、苦、淡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

1.上午被称为[1分]A

ABCDE

2.前半夜被称为[1分]C

ABCDE

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阳两虚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的病证是[1分]B

ABCDE

4.“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适用的病证是[1分]D

ABCDE

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

5.阴偏衰所致的证候性质是[1分]B

ABCDE

6.阴偏胜所致的证候性质是[1分]C

ABCDE

A.心B.肺C.脾D.肝E.肾

7.称“阳中之阳”的脏是[1分]A

ABCDE

8.称“阴中之阳”的脏是[1分]D

ABCDE

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

9.阴中之阳的时间是[1分]E

ABCDE

10.阳中之阴的时间是[1分]B

ABCDE

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阳两虚

11.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1分]A

ABCDE

12.寒者热之适用的病证是[1分]C

ABCDE

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E.阴阳两虚

13.“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1分]A

ABCDE

14.“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1分]B

ABCDE

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B.动极者镇之以静C.阴在内,阳之守也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15.可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1分]B

ABCDE

16.可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1分]C

ABCDE

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E.阴阳两虚

17.“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1分]A

ABCDE

18.“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1分]B

ABCDE

3、您本学期选择了“中医基础理论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

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

2.2,发布时间为2013-9-30,您从此时到2013-12-7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1分]C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2.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1分]D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3.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1分]A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4.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1分]B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5.下列事物属于五行之“金”的是[1分]E

A.青

B.黄

C.赤

D.黑

E.白

6.五行中“木”的特性是[1分]D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7.下列事物属于五行之“火”的是[1分]D

A.宫音

B.角音

C.商音

D.征音

E.羽音

8.五志相胜,怒胜[1分]B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9.属于“五行相乘”的脏病传变是[1分]C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肝病及心

10.属于“子病犯母”的脏病传变是[1分]D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肝病及肺

11.属于“五行相侮”的脏病传变是[1分]B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脾病及心

12.肺病及脾的五行传变是[1分]C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13.“木火刑金”属于[1分]D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14.下列事物属于五行之“水”的是[1分]D

A.生

B.收

C.长

D.藏

E.化

15.“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什么关系[1分]C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制化关系

D.相乘关系

E.相侮关系

16.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1分]B

A.泻南补北

B.益火补土

C.抑木扶土

D.培土制水

E.佐金平木

17.下述哪项不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1分]C

A.金水相生

B.益火补土

C.抑木扶土

D.滋水涵木

E.培土生金

18.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传变是[1分]A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肾病及心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E.润下

1.“土”的特性是[1分]C

ABCDE

2.“水”的特性是[1分]E

ABCDE

A.益火补土法B.金水相生法C.抑木扶土法D.培土制水法E.泻南补北法

3.治疗肝郁脾虚宜选用[1分]C

ABCDE

4.治疗脾肾阳虚宜选用[1分]A

ABCDE

A.益火补土法B.金水相生法C.抑木扶土法D.培土制水法E.泻南补北法

5.治疗心肾不交宜选用[1分]E

ABCDE

6.治疗肺肾阴虚宜选用[1分]B

ABCDE

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

7.“土壅木郁”属于[1分]D

ABCDE

8.“水寒射肺”属于[1分]C

ABCDE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制化D.五行相乘E.五行相侮

9.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1分]B

ABCDE

10.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是[1分]A

ABCDE

A.苦B.甘C.酸D.辛E.咸

11.属于“金”的是[1分]D

ABCDE

12.属于“水”的是[1分]E

ABCDE

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

13.肝病传脾属于[1分]B

ABCDE

14.肝病传肾属于[1分]C

ABCDE

A.肝B.心C.脾D.肺E.肾

15.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青色,脉见弦象,则病位在[1分]A

ABCDE

16.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赤色,脉见洪象,则病位在[1分]B

ABCDE

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

17.木火刑金属于[1分]D

ABCDE

18.水气凌心属于[1分]B

ABCDE

4、您本学期选择了“中医基础理论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

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

3,发布时间为2013-10-6,您从此时到2013-12-7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具有“主宣发”生理功能的脏是[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具有“主肃降”生理功能的脏是[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具有疏通全身气机,促使气机畅达作用的是[1分]A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脾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

4.具有“体阴而用阳”特性的脏是[1分]A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1分]C

A.受盛化物

B.实而不满

C.贮藏精气

D.泻而不藏

E.传化水谷

6.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作用的是[1分]B

A.肝

B.脉

C.脾

D.髓

E.三焦

7.具有“主统血”功能的脏是[1分]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具有主纳气功能的脏是[1分]E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9.水脏指的是[1分]E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0.称作“娇脏”的是[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1.“相傅之官”指的是[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2.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1分]D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13.“通调水道”依赖于肺的哪项功能[1分]E

A.主一身之气

B.司呼吸之气

C.朝百脉

D.主治节

E.主宣发肃降

14.“气血生化之源”指的是哪一个脏[1分]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5.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1分]A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6.“肾为气之根”主要指[1分]B

A.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

B.肾主纳气,以维持呼吸深长

C.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

D.肾主水液的整腾气化

E.指元气由肾精化生

17.区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最主要的依据是[1分]E

A.分布部位

B.解剖形态

C.阴阳属性

D.五行属性

E.功能特点

18.主行水是下述哪个脏的功能[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9.主管生殖机能是[1分]E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脾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

20.五脏阴液的根本是[1分]E

A.肝阴

B.心阴

C.脾阴

D.肺阴

E.肾阴

21.称作“华盖”的脏是[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2.气之本指的是哪个脏[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3.“刚脏”指的是[1分]A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4.“封藏之本”指的是[1分]E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5.“君主之官”指的是:

[1分]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6.与情志调畅有关的脏是[1分]A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7.《医学集解》所说的“水之上源”是指[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8.《素问•上古天真论》关于“丈夫六八”的表述是[1分]A

A.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B.肾气衰,发堕齿槁

C.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D.肾脏衰,形体皆极

E.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29.“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1分]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30.具有主水功能的脏是[1分]E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1.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是[1分]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2.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1分]E

A.化生精气

B.满而不实

C.贮藏精气

D.藏而不泻

E.传化水谷

33.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4.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1分]B

A.脾主运化水液

B.脾主运化水谷

C.脾气主升

D.脾主统摄血液

E.脾喜燥恶湿

35.“将军之官”指的是[1分]A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6.具有藏精功能的是[1分]E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7.五脏阳气的根本是[1分]E

A.肝阳

B.心阳

C.脾阳

D.肺阳

E.肾阳

38.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1分]D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9.《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指女子哪个年龄段的生理表现?

[1分]C

A.“二七”

B.“三七”

C.“四七”

D.“五七”

E.“六七”

40.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1分]E

A.有助于元气的生成

B.有助于肺气的宣发

C.有助于气道的清洁通畅

D.有助于固摄精气

E.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41.主脉是何脏的生理功能[1分]B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2.主管生长发育是[1分]E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脾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

43.具有“主藏血”功能的脏是[1分]A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4.具有“运化水谷”功能的脏是[1分]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5.“生之本”指的是[1分]C

A.肝

B.肺

C.心

D.脾

E.肾

46.奇恒之府的特点是[1分]D

A.形态空腔,化生精气

B.贮藏精气,满而不实

C.形态空腔,泻而不藏

D.形态空腔,贮藏精气

E.形态空腔,传化水谷

47.化生“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