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9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大型仪器B.地形测量C.大地测量D.德国制造

10.测量一段距离,往测145.450m,145.461m,如果允许误差是1:

10000,则本次距离测量的结果是(B)。

A.145.455mB.145.456mC.145.461mD.误差超限

11.建筑工地常用DS3水准仪进行施工测量,其中数字3表示使用这种水准仪进行每1km水准测量,其往返高差中误差(A)。

A.不超过±

3mmB.不小于±

3mmC.不超过3mmD.不小于3mm

12.使用水准仪一般按步骤(C)进行。

A.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精确整平—瞄准—读数

B.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精确整平—读数—瞄准

C.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精确整平—读数

D.粗略整平—安置仪器—瞄准—精确整平—读数

13.视距测量简单便捷,下面(C)是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

A.l·

cosαB.k·

cosαC.k·

cos2αD.l=下丝读数-上丝读数

14.在地形图量取了A、B两点的坐标如下表,则RAB应为(A)。

点名

X坐标(m)

250.0

300.0

Y坐标(m)

320.5

380.5

A.N50°

11′40″EB.S50°

11′40″EC.N39°

48′20″ED.S39°

48′20″E

15.在1:

500的地形图上,直接量取A-B两点间距离为86.5mm,则A-B的水平距离应为(D)。

A.86.5mB.173.0mC.43.25mD.432.5m

16.从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量B点高程,往测高差为8.000m,返测高差为-8.006m,HA=50.000m,则B点高程HB应为(C)。

A.58.000mB.58.008mC.58.003mD.57.997m

17.如下图所示,已知控制点B的X坐标为250.000m,αBC=58°

00′30″,测量水平距离DBC=100.000m,则C点的X坐标为(B)m。

 

A.197.020B.302.980C.165.187D.334.813

18.用全站仪测量待求点的坐标,须先输入(C)。

A.待求点的坐标B.待求点的方位角C.测站点的坐标D.测站到待求点的距离

19.下列关于测量距离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C)是错误的。

A.尺温每变化8.5℃,尺长将改变1/10000

B.一般量距,丈量温度与标准温度之差不超过±

8.5℃时,可不考虑温度误差

C.精密量距时,较短距离不用温度改正,较长距离必须进行温度改正

D.钢尺是金属制造,所以必然有热胀冷缩现象

20.全站仪是一种多功能测量仪器,在施工测量中,除能自动测距、测角和测高差三个基本操作外,(A)。

A.还能直接测量坐标B.不能测量面积

C.不能测量对边距离D.不能测量悬高

21.如下图所示,欲测设2%的向下的坡度,应在B点下量(C)。

95000

2%

水平视线

A.0.200mB.0.950mC.1.900mD.2.000m

22.测绘地形图,为了准确地把图根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要精确绘制(C)。

A.等高线B.主轴线C.直角坐标方格网D.导线图

23.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比测绘地形图的精度要求(B)。

A.更加简单B.更加复杂C.基本一致D.更高

24.当对水平角测设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经纬仪(A)测设。

A.盘左、盘右分中法B.盘左C.盘右D.一个盘位

二、多项选择题

25.建筑物的定位方法主要有()。

A.根据原有建筑物定位

B.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

C.根据建筑物的轴线定位

AB

26.下列关于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叙述中,(ABDE)是正确的。

A.在小于10km2的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区域控制网

B.在小区域内,水准面可视为水平面

C.在小区域内不能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D.建立小区域控制网时,应尽可能与国家控制网联测

E.小区域控制网与高级网联测有困难时,也可以建立独立平面控制网

27.【背景】某工地进行控制测量时,用经检定的钢尺测量C、D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由于距离较远,所以将其划分成三个尺段丈量,将各尺段长度相加得到总距离。

各尺段的测算结果如下表。

尺段

C-1

1-2

2-D

备注

往测(m)

47.520

46.800

42.652

已经进行了改正计算

返测(m)

47.525

46.802

42.654

问题:

(1)钢尺精密量距时,需要进行(BCE)计算。

A.比例改正数B.尺长改正数

C.温度改正数D.气象改正数

E.倾斜改正数

(2)下面各种关于本案例距离测算的叙述,(ABE)是错误的。

A.水平距离DCD=136.972mB.水平距离DCD=136.981m

C.往返测量差为9mmD.相对误差是1/15200

E.水平距离DCD=136.977m

28.对A-B直线进行往、返距离测量,往测值145.256m,返测值145.269m,下列有关说法中(ACE)是正确的。

A.往返差的绝对值是13mm

B.本次测量的最终结果:

A-B的水平距离是145.263m

C.本次测量的最终结果:

A-B的水平距离是145.262m

D.本次测量的相对误差是:

-13mm

E.本次测量的相对误差是:

1:

11000

29.A点高程230.000m,B点高程236.500m,下列说法中的(AC)是正确的。

A.B点比A点高B.A点比B点高

C.A-B的高差是6.500mD.A-B的高差是-6.500m

E.A点到B点的坡度是6.5%

30.影响钢尺量距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来源有(ABD)、拉力误差、钢尺倾斜误差和垂曲误差。

A.尺长误差B.定线误差C.技术误差D.温度误差E.竖直角观测误差

31.下表为某次视距测量的记录,测站高程32.16m,仪器高i=1.56m,竖盘注记为顺时针注记。

下列有关本次测量的说法中,(CD)是错误的。

点号

下丝读数

上丝读数

m

视距

间隔

中丝

读数

竖盘

°

竖直角

水平

距离

高差

高程

2

1.875

1.120

2.00

9318

A.视距间隔为0.755mB.竖直角为-3°

18′

C.竖直角为3°

18′D.水平距离是75.5m

E.高程是27.38m

32.钢尺丈量直线AB的水平距离,往测为57.230m,返测为57.245m;

丈量直线CD的水平距离,往测为48.730m,返测为48.718m。

下面关于这两次测量的说法中(ACE)是错误的。

A.DAB是57.230mB.DAB的相对误差是1/3815

C.DCD是48.730mD.DCD的相对误差是1/3977

E.DCD比DAB的测量精度低

141.下图是用测回法测量某水平角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的(ADE)是正确的。

A.盘左半测回角值52°

46′30″B.盘左半测回角值52°

46′40″

C.盘右半测回角值52°

47′00″D.盘右半测回角值52°

E.一测回角值为52°

46′35″

三、填空题

33.经纬仪各轴线间满足的几何条件为照准部水准管轴必须垂直于()、十字丝的竖丝垂直于()、望远镜的视准轴垂直于()、横轴垂直于(),另外,竖盘指标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先学对点器的准轴是否与仪器竖轴重合,均应满足要求。

仪器竖轴横轴横轴仪器的竖轴

34.距离丈量用的尺有()、()、()。

因瓦基线尺钢尺皮尺测绳

35.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包括()和()两个方面,()就是沉降。

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36.使用测尺式的仪器,以()为指标线,度数在()上读出,分数和秒数在测微尺上所处的格数上读出。

测微尺零分划线属于测微尺中的度盘分划线

37.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距离(km数)的平方根成()比,与两点间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比。

正正

38.n边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

Σβ测-(n-2)·

180°

39.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圆水准管轴平行于竖轴、十字丝中丝垂直于竖轴。

40.一对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4.687m、4.787m。

41.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圆水准器轴、仪器竖轴、望远镜视准轴、水准管轴。

42.一测站的高差hab为负值时,表示A点高,B点低。

43.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h=∑a-∑b=H终-H始。

44.用J6级经纬仪观测竖角,盘右时竖盘读数为R=260°

00′12″,已知竖盘指标差x=-12″,则正确的竖盘读数为260°

00′24″。

45.整平经纬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平行,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剧中,再转动照准部90°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剧中。

46.丈量基线边长应进行的三项改正计算是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

47.纵断面图地面线是根据中桩里程和地面高程绘制的。

48.已知后视A点高程为Ha,A尺的读数为a,前视点B尺的读数为b,其视线高为Ha+a,B点的高程等于Ha+a-b。

49.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一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m=±

√([△△]/n)。

50.竖直角为照准目标的视线与该视线所在竖面上的水平线之夹角。

四、判断题

51.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重合。

()

×

52.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地面坡度大。

53.横断面方向在线路直线线段上是指与路线相平行的方向;

在曲线段上是指垂直于该点切线的方向。

54.J6级光学经纬仪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不应大于30〃。

55.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符号,注记符号。

56.刻度盘的注记形式,按逆时针方向,从0°

到360°

注记的称为象限罗盘仪,另一种是0°

位于直径的两端,并由两端起分别对称地向左右两边刻划注记到90°

并流记东,西,南北的,称为方位罗盘仪。

57.电子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顺时针增加,或设置成逆时针增加。

(×

58.测量仪器的瞄准误差与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及人眼的鉴别能力有关。

(√)

59.望远镜视线水平且竖盘水准管居中时,竖盘指标的正确读数应是90°

的整倍数。

(√)

60.使用DJ2经纬仪用方向法测量水平角时,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应不大于24″。

61.水平角观测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本身的误差。

62.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工程建设测量放线。

63.变形测量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

五、解答题

64.在一个测站上,高差的正、负号说明什么问题?

答:

在一个测站上,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高差为正,说明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

高差为负,说明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

65.何谓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消除视差?

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若看到十字丝与标尺的影像有相对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由于视差的存在,当眼睛与目镜的相对位置不同时,会得到不同的读数,从而增大了读数的误差。

消除的方法是反复仔细调节物镜和目镜调焦螺旋,直到眼睛上、下移动时读数不变为止。

六、名词解释:

66.交点放样

根据纸上定线将路线导线点,放样在实地上,称为交点放样。

67.主轴线

两条互相垂直的中心轴线叫主轴线。

68.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69.偏角或转角

当路线由一个方向朝另一方向偏转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之间的夹角称偏角或转角。

70.高程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叫做高程控制测量。

71.图根控制点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

七、计算题

72.在建筑基线测设中如图,已知a=100米,b=150米,<

Ⅰ`Ⅱ`Ⅲ`=179°

59′10″。

求δ?

解:

δ=(a×

b/a+b)×

[90°

-(β/2)]×

(1/ρ″)

=(150×

100/150+100)×

-(179°

59′10″/2)]×

(1/206265″)=0.007

<

Ⅰ`Ⅱ`Ⅲ`与180°

之差超过±

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反复进行,直至中中误差在±

10″之内为止。

73.已知α=90°

设计曲线半径K=110米,求:

切线长T,曲线长L。

T=Ktg(α/2)=110×

tg45°

=110米

L=kα(π/180)=110×

π×

(90°

/180°

)=172.7米

园曲线的切线长为110米,曲线长L=172.7米。

74.已知:

HA=84m.HB=85.2m,AB水平距离D=20m,求AB连线的坡度。

h=HB-HA=85.2-84=1.2m

D=20m

ι=tgα=(h/D)=(1.2/20)×

100%=6%

AB连线的坡度ι=6%。

75.已知控制点A、B及待定点P的坐标如下:

X(m)

Y(m)

方向

方位角(°

′″)

平距(m)

3189.126

2102.567

3185.165

2126.704

A→B

991910

24.460

P

3200.506

2124.304

A→P

622159

24.536

试在表格中计算A→B的方位角,A→P的方位角,A→P的水平距离。

76.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

,计算取位到1″。

1

44810.101

23796.972

44644.025

23763.977

1→2

1911412.72

77.设对某边等精度观测了6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108.601m、108.600m、108.608m、108.620m、108.624m、108.631m,求算术平均值和相对中误差。

78.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测量了五次,各次长度分别为:

121.314m,121.330m,121.320m,121.327m,121.335m。

试求:

(1)该距离算术平均值;

(2)距离观测值的中误差;

(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距离的相对误差。

(1)算术平均值L=121.325m(2分)

(2)观测值的中误差m=±

[[vv]/(n-1)]1/2=±

0.0083m(5分)

(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L=±

[[vv]/n*(n-1)]1/2=±

0.0037m(8分)

距离的相对误差为:

mL/L=1:

32685

79.已知直线BC的坐标方位角为135º

00’,又推得AC的象限角为北偏东60º

00’,求小夹角∠BCA。

分析:

见图

80.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5测回,观测值分别为48°

17′18″、48°

17′24″、48°

17′30″、48°

17′06″、48°

17′12″,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