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078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docx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三角形支架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三角形支架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2、在操作实践、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经验,探索让支架更稳固的多种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参与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纸棒、剪刀、双面胶、箩筐、幼儿课前人手制作一个不同形状的支架。

2、经验准备:

幼儿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稳固问题的讨论。

1、幼儿看支架、说形状

瞧,昨天,我们一起用纸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状的支架?

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来玩一玩,玩的时候,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

谁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其他支架能变形)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请把稳固的支架放到上面来。

(幼儿检测自己的支架是否稳固)

4、看看稳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状的?

(同伴相互交流、置疑、发现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二、第一次探索,运用增添纸棒的方法让不稳固的平面支架变得稳固些

1、你们手里有那么多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变稳固呢?

那边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们去试一下怎样把它们变稳固?

(幼儿思考加固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

你们的支架变稳固了吗?

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1)(对角的)不过我还要来检验一下,手捏两个角轻轻拉一拉,哇,成功了。

(2)还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支架怎样?

为什么?

(3)同样是添了一根纸棒,为什么这个变稳固了,而这个没有变稳固呢?

4、小结:

哦,我明白了:

只要在变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纸棒的方法变出三角形,这个支架就变稳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儿发现问题调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发现这里还有一个支架,觉得这个支架怎样?

(观察、交流)

2、小结:

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点。

3、这么多的支架中还藏着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变稳固,而把稳固的支架变的更稳固呢?

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试一试。

4、来看一下我们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的评价:

超级稳固

四、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1、今天,我们玩了支架,开心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结:

小朋友平时观察都很仔细,的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变的更稳固。

五、延伸活动:

提升经验,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1、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是不是添加的纸棒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2、老师这里有一个支架,用了10根纸棒,你们觉得它稳固吗?

为什么?

3、小结:

添加纸棒要变三角形,才能稳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4、看,又来了一个支架,有什么不同?

它稳固吗?

这个支架又怎样来变稳固呢?

我们呆会一起去试一试。

(比较观察,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设计意图:

前几周,我们开展了“交通工具”这个主题,加上去年“嫦娥一号”的升空,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

特别是建构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地展开了制作火箭、发射塔活动,可由于缺乏经验,搭出来的“发射塔”频频倒塌……,而报纸是常见的物品,也是幼儿熟悉的。

由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并藉此拓展幼儿科学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2、在操作实践、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经验,探索让支架更稳固的多种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参与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教学方法:

科学活动必须以幼儿的主动探索为根本,让幼儿从被动学习中走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探索操作法:

《纲要》指出:

“要尽量创造条连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有探究才有创造,有疑问才有发现。

通过幼儿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到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进而幼儿在不断的观察、感知、探索中,感受和体验到让支架更稳固的方法,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语言交流法:

由于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们都乐于、敢于表达,最后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结论。

每个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做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不同的看法,这就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运用语言的机会,孩子们正是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以及和同伴的质疑中发展了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活动环节:

我将活动的立足点放在了三角形稳定性原理上,希望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三角形稳定经验,拓展他们观察,操作的科学视角。

1、探索发现,分享交流,提升经验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和支架直接互动,在玩一玩,变一变中观察支架,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三角形支架不变形,最稳固。

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究、尝试的欲望,为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在第一次加固时,老师没有否定幼儿的任何加固方法,而是让幼儿去试一试,有的用透明胶,有的用添加纸棒的方法等等,让幼儿在各种方法中比较,检验,寻找出稳固的方法,从而得出添加纸棒,图形支撑出三角形,能使支架更稳固的结论。

第二次加固时,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没有加固成功的幼儿,可以重新选择方法加固,而一些能力较强已经加固成功的幼儿,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固,让支架更稳固,这一次的加固并不是第一次的重复而是经验的提升:

图形内部三角形越多,该图形越稳固。

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幼儿在尝试,验证中发现科学原理,在讨论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于他人的积极交流这一教育理念。

2、迁移经验,激发创造{活动的延伸}

在最后的交流中,谈到生活中的支架,空调外机支架,屋顶,广告牌,电视塔、伞架……处处有支架运用的影子。

在初学经验的基础上,引发幼儿从平面到立体支架的深层次的探索,就这样扶一扶,放一放,试一试,让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了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