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145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内容非常重要。

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安排部署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前面,教育、财政的同志对此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元英市长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我表示同意。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

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使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必然要求,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纳入农村综合改革的大局,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农村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明显提升,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

农村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日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学校管理滞后,办学水平亟待提高。

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总量不足、保障水平偏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

这些都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起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前低水平、维持性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经费保障不足、投入责任不清等问题,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推进公共财政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

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广大农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亿万农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

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体现,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方向。

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民承担,农村教师工资一部分于农村教育费附加,公用经费主要于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校舍的维修改造经费主要于农民的集资和投工投料。

这个体制为我国在上世纪末实现“两基”宏伟目标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改革过去那种农村义务教育以农民为主的办学机制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长,国家决定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也为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创造了条件。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必将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将有较大提高,一些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广大校长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为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有力保障,促使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明确责任,落实资金,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国务院《通知》提出了“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改革原则,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这次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突破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新机制。

这一保障机制,责任明确,措施得力,便于各级预算安排和监督检查。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教职工工资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四大项。

这次改革,除教职工工资在现行体制下加大保障力度外,其余三项,由中央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财力状况,对西、中、东部地区实行不同的分担比例予以保证。

对免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水平的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是,西部地区为8:

2,中部地区为6:

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

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分担比例是,中西部地区为5:

5,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予适当奖励性支持。

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的资金,由地方承担。

按照国务院要求,湖南省财政厅根据XX年我省各县人均可用财力确定地方配套部分按四类标准分担,即:

一类是38个贫困县,由省、市、县按8:

1:

1比例分担,为了减轻贫困县的财政压力,最近,省政府决定,免除国扶县、省扶县县级财政在新机制中承担的资金,由省级财政统一安排。

二类是人均财力在2万元以下的县,由省、市、县按6:

1:

3比例分担;三类是人均财力2万元至3万元的县,由省、市、县按5:

1:

4比例分担;四类是人均财力在3万元以上的县,全部由县财政承担。

我市在地方分担比例中,石门县属类,其他区县均属第二类。

各区县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里的文件规定,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

  要足额安排地方配套资金

  据测算,这次改革我市每年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6559万元。

其中:

免杂费并补助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中央分别补助8337万元和1332万元;省财政分别补助3461万元和830万元;市财政分别补助556万元和133万元;县级财政配套分别为1542万元和369万元。

在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中央补助资金占58.39%,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占25.91%,市级财政补助占4.1%,县级财政配套占11.53%。

由此可以看到,在整块资金中,中央拿了大头;在地方配套资金中,省里拿了大头。

各区县政府对该拿的资金不能打任何折扣。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部地区今年启动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XX年全面进入保障新机制。

对于今年启动的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县级配套资金,各区县政府要调整预算落实,对明年保障新机制所需资金要在预内足额安排,不留缺口。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新机制所需资金必须从新增财力中安排,各级财政已经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实施以后不能撤出或减少,要继续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遵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认真做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已占涉农乱收费的一半。

要减轻农村教育负担,首先要免除农民子女缴纳的学杂费,这为制止各种乱收费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是继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从XX年全面进入保障新机制,从明年春季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这项工作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把中央这一惠农政策深入细致、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把好事办好。

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四个问题:

,要确保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规定享受到免除学杂费的政策。

同时,把由于统计口径原因填报为“城市学生”的农村学生和把由当地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并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民办学校中就读的农村学生全部纳入免杂费的范围。

坚决杜绝该免而未免的现象发生。

第二,要确保免除学杂费后的财政补助资金包括预内公用经费落实到位,绝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第三,要对农村中小学的各种收费进行清理,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大家在认识上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不要把新机制实施前的一些不正当收费作为正常的经费。

如果学校的所谓收入于不正当收费,就应该从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决取消。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各种基本办学开支,一律在财政安排给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中开支,不允许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解决。

要进一步控制农村中小学校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学校不得向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

实行新机制后,学校除代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和需要搭餐、寄宿的学生的搭餐费、寄宿费外,不得向学生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乱收费一经发现,要坚决查处,并追究学校主管部门与校长的行政责任。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行为,也坚决抵制。

第四,各区县政府要在预内足额安排中小学教师政策性津补贴所需经费,确保中小学教师政策性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

不允许把缺口留给学校。

另外,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要按规定落实到位,不得加重教师个人经济负担。

  科学规划,确保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落到实处

  自XX年以来,全市共投入3.15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88万平方米。

对于保障学校安全、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现行的危房改造办法是一种临时性、应急性的措施,采取集中组织和项目管理方式,有待于改进。

国务院提出从XX年起建立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纳入经常性、制度化的轨道。

这就对中小学危房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不允许冲减原来中小学建设的几个“硬口子”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要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10%的危改专项资金、一般转移支付高于25%用于教育的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等专项资金捆绑用于学校建设。

不得因为建立了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而将其他几个硬口子资金挪作他用。

全市可以算一个大帐,长效机制建立以后,全市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至少有四笔“硬口子”资金,一是长效机制专项,全市有2664万元,二是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5%用于教育,其中10%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全市有1458万元;三是一般转移支付,省政府要求高于25%用于教育,我市原来规定一半用于“两免一补”,另一半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

新机制建立后,免杂费资金已经解决,这笔资金应全额用于中小学建设,全市每年约有XX万元;四是城市教育费附加除市城区外每年保守计算应该有1000万元。

这四笔资金合计7000余万元。

如果农村中小学新建房屋按每平方米500元计算,全市每年可以新建14万平方米的教学生活用房。

今后每年都有这笔资金,要用好这笔资金有一个科学的规划问题。

结合“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区县政府要科学制定中小学建设布局调整规划,校园平面规划,项目建设规划。

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从XX年春季开学起,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就开始实施。

现在距中小学放寒假只有不到三个月时间,要把这项工作布置下去,春季开学前,各项资金报付到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同时,这项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加强领导。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是一项使广大农民和子孙后代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各级政府一定要深刻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区县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要搭建工作班子,抽调精兵强将,制定工作方案;要周密部署,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为顺利实施这项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配合。

这项改革,涉及许多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

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顾大局,增强协作意识,搞好协调配合;二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要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党政领导要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新机制改革工作开个好局。

  落实责任。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拨付以及管理。

目前,市本级应承担的改革经费已经足额落实到位。

区县财政部门要负责统筹落实应承担的经费,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资金调度,在省财政下达预算控制数后,各地可先行预拨部分国库资金,落实到校,不要因为资金拨付问题影响学校正常运转。

各级教育部门要负责做好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学校管理,切实管好用好每笔资金。

  加强管理。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既要讲增加投入又要讲严格管理。

通过这次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运转经费和建设经费有了基本保障,规范经费管理、规范中小学建设项目管理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地要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

这是规范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的难点。

要通过建立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收支、经费拨付、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监督等环节,保证学校的每笔正当开支有根据、有、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要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要求,遵照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大胆探索“拨付及时、监管到位、方便快捷”的“校财局管”的路子。

要从体制、机制上防止支出混乱和挤占挪用现象发生。

对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拖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以及不及时修缮危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在新机制运行下要使教育财务管理有一个新的突破;二是各区县政府要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按照财力状况分年度制定学校建设项目库,同时,建设、国土、规划要会同教育部门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在新机制运行下办学条件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三是全市既要抓财务管理软件建设,通过财务制度建设,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的要求,安排各项支出。

县级财政要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同时要切实抓好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财政、教育两部门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又要抓财务管理硬件建设,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规范中小学收费和财务管理工作。

在全市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过程中使全市财务管理水平有一个新突破。

  加强监督。

各级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和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两项督导”的重要内容。

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作、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仅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同时也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各区县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扎实工作,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实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